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218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docx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

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实施细则

1.总则

1.1水文地质勘察应遵循国家现有规程、规范和标准,全面满足设计提出的任务要求。

保证工程质量和提交成果能够利用的前提下,充分运用现有的测绘、物探、钻探、水文地质、矿产勘探等手段,合理选择勘察手段和方法,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水文地质勘察任务。

1.2水文地质勘察主要执行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矿区水文地质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12719-91

《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

《低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91

1.3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使用的手册:

《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

《供水水文地质手册》(地质出版社)

1.4对于不同行业、部门的水文地质勘察,因工作对象与工程要求不同,允许使用相应行

业的规范和标准。

2.水文地质勘察纲要

2.1.1设计纲要:

设计目的,任务来源,区域位置,交通条件,经济地理概况,勘察等级及水质要求。

2.1.2资料收集:

现场踏勘,区域内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2.1.3设计依据:

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气象资料,地层及地质构造特征,含水层位、特征,富水性及分布;区域内地表水系及老井状况;地下水开采现状、水质污染及环境地质。

2.1.4技术要求:

工程布置方法手段合理,水文地质测绘精度、面积、方法及工程量与相应技术要求明确,水文物探,测井方法,水文地质钻探工作量,孔深、孔径、孔数及技术要求,抽水试验工作目的、任务,地下水的动态观测、记录措施。

2.1.5施工组织设计:

勘察设备、仪器、材料计划,人员与组织机构,工程预算,工程进度计划,确保工程质量、经济效益的技术保证措施,保障安全文明施工的措施。

2.1.6预期成果:

拟提交的文字报告、图件、图表数量。

3.水文地质测绘

3.1现场勘察工作开始前,工程负责人须按勘察设计大纲要求向参与工程施工的全体成员布置任务,并进行技术交底,按岗位责任制进行分工,勘察人员在明确任务后及时做好工器具的准备,检查和校验测试仪器的精确度,并备好各种成果资料表格。

3.2水文地质测绘记录格式

3.2.1观测点位置及编号。

3.2.2观测点的性质(地质点、地貌点、构造点、界线点等)。

3.2.3露头类型(自然、人工)。

3.2.4天气情况、编录人员及日期。

3.3野外水文地质调查

3.3.1岩性描述

3.3.1.1第四纪覆盖层松散沉积物的描述内容

岩土的颜色;

岩土构成的成分(粘土、粉土、砂、砾石);

结构(松散、致密);

构造(块状、大孔隙、垂直节理等);

层理(厚薄、水平、交错等)及其产状;

结核(钙质结核、铁质结核的大小、形状和分布);

砂砾石成分、大小、形状、磨圆度、分选型);

碳酸盐浸染情况;

胶结物类型及胶结程度;

岩土成因类型及时代;

动植物化石(骨、贝壳、根、有机残体)。

3.3.1.2基岩层岩石的描述内容

颜色、解理、裂隙、产状、结构、构造等。

3.3.2构造研究内容

3.3.2.1褶皱

类型(直立、倒转、倾斜);

褶皱轴产状;

性质(堆成、等斜、短轴、穹窿);

翼部特征(彼岸薄、变厚、次级扭曲等)。

3.3.2.2断裂

走向、倾向、倾角、断距;

断裂矿化与含水性;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裂隙率;

与侵蚀地形的关系。

3.3.3地貌调查

3.3.3.1按成因来性、形态类型及形态单元进行观测描述,特别注意微地貌的观测描述。

3.3.3.2地貌调查的工作内容

地形单元(山区、平原、丘陵、山间盆地、河谷);

地形形态(阶地、冲沟、山崖、砂丘、冰凌阜、沼泽、湿地、鼓丘);

形态要素(阶面、阶地的前缘、后缘、坡度等);

构造、岩性与地形的关系,剥蚀、堆积作用于地形的关系;

与成因有关的松散沉积物的特性等。

3.3.4岩溶观察

3.3.

4.1观测描述岩溶形态及发育规律。

3.3.

4.2观测描述内容

地表岩溶(圆形、陷落、漏斗、天然井等)与地下岩溶(溶洞、盲谷、地下河等)的形状、大小和规模;

岩溶形态的空间分布及标高;

岩溶的成因(岩石特征、构造裂隙、地下水作用、水文网结构、发展趋势);

溶蚀程度(溶隙、溶孔、溶洞)。

3.3.5水文地质观察

3.3.5.1观测地下水特征及地下水的赋存规律。

3.3.5.2观测描述内容

调查含水层特征(产状、分布、厚度、岩性、透水性、顶底板岩性及标高)及赋存规律;

确定地下水类型(潜水、承压水、自流水)和地下水的颜色、味道、气味、温度、补给排泄条件及水力联系;

调查民井、泉所处地貌或需水构造部位,出露状态,井壁结构、抽水设备、

3.3.5.3地表水系、民井及泉水调查

地表水系的流向、平均流量、最大水位、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流量及水位;

泉水的数量及涌水量;

民井的数量、井壁结构、深度、含水层位、抽水设备、使用情况、水量及水位变化,建立地层结构柱状图。

4.水文地质钻探及施工

4.1单孔施工组织设计

4.1.1单孔设计技术参数。

4.1.2钻孔结构、井深、井径、井壁管的类型及参数。

4.1.3施工人员组织及工作计划。

4.1.4成井工艺(平整地盘、开孔钻进、下表层管、钻井、冲孔换浆、下管、止水、填砾、洗井、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及质量保证措施。

4.1.5提交成井资料。

4.2钻井施工前准备

4.2.1组织人员学习施工组织设计,按岗位分工将质量控制点和工序要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

4.2.2检查钻探及抽水设备,配齐配足各种施工材料和不同规格的管材。

4.2.3场区平整牢固,水、电、路三通;钻探设备安装周正,天车、转盘、孔口三点成一线,泥浆循环系统和沉淀系统满足要求。

4.3钻探施工技术

3.3.1按抽水量的大小和扬程选择水泵,按水泵的外径选择钻孔结构,按钻孔结构选择钻头直径,按岩土层的硬度、研磨性选择钻进工艺和钻头类型及品种,按切削面积和岩石硬度合理确定钻压、转速和泵量,达到最优化钻井。

4.3.2按水文地质钻探规程和设计要求的岩心采取率,钻采岩心,并认真装箱及编号记录。

针对取出的岩心和孔口返出的钻渣,正确划分层位,准确丈量岩心长度和岩心采取率,计算含水层位及厚度。

4.3.3每钻进50米、换径、下管、终孔及遇含水层位时均要校正孔深,孔深误差率小于0.5%,如有超差必须按均分法平差。

4.3.4每钻进100米、换径或下管前均应测斜,孔斜率不大于1o/100米,若超差必须采取纠斜措施,达到设计要求。

4.3.5原始记录班报要内容全面、真实,字体公正、整洁。

4.4成井施工技术

4.4.1钻井泥浆技术参数:

比重不大于1.15,粘度21—25秒,含砂率小于4%,胶体率大于95%,PH值7—9。

4.4.2下井壁管与井管前应捞净孔底残留岩心和沉渣,并有扶正器保持井管位于孔中心。

4.4.3冲孔换浆时应备足清水,循环槽和沉淀池应加长加大,确保孔内返出清水,防止泥浆污染环境。

4.4.4按钻探取心确定的含水层位、埋藏深度与电测井技术确定的岩性和含水层位进行比较,确定含水层位及厚度,以次决定滤水管的长度及位置,确保滤水管位置与含水层位相对应。

4.4.5井壁管质量与厚度应满足水井使用寿命的要求,特别是供水水井井管质量尤为重要。

4.4.6各种管材在下井前在地表要认真排列和严格丈量长度,并做好记录。

按至下而上的排列顺序,依次为沉淀管——滤水管——井壁管——滤水管——井壁管。

4.4.7在冲孔换浆之后,及时下入井管。

电焊焊结井管时,由两个持证电焊工同时操作,首先点焊,保证上下两根管子的搭接同心后,在绕接头焊接并保证焊接质量。

4.4.8供水水井滤料采用磨圆度较好、颗粒均匀的石英砂,含泥量较大时用水冲洗干净。

按含水层厚度、环状空间的面积乘以1.5的充盈系数计算滤料用量。

投滤料时向管内注水,当环状空间返出清水时,再连续地、均匀地投入滤料。

4.4.9不能用有腐蚀性、污染性的材料作为止水材料,止水材料的耐用性应超过井的设计使用寿命。

一般用粉碎后的粘土,高压下压制成粘土球,晒干后即可投入使用。

洗井、酸4.4.10按井深、结构和水位埋深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洗井方式,常用方法有CO

2

洗井、空压机洗井和活塞泵洗井等。

4.4.11为增加单井出水量可采用爆破、压裂、酸蚀等机械和化学方法。

5.水文地质钻探编录

5.1施工前地质工作:

布置孔位;检查钻机安装;下达开钻通知书。

5.2地质编录前检查工作

5.2.1按水文地质钻探规程要求或合同要求进行认证检查。

5.2.2编录前检查内容

5.2.2.1检查岩心编号与摆放是否符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要求。

5.2.2.2检查岩心挡板数据与原始班报表是否一致。

5.2.2.3检查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记录,注重特殊水文地质现象的记录情况。

5.2.2.4检查校正孔深数据。

5.3水文地质钻探编录

5.3.1记录工程名称、工程编号、钻孔位置、开终孔时间。

5.3.2统计回次进尺及班进尺。

5.3.3观测岩心结构、正确定名和划分层位,准确丈量岩心长度,计算岩心采取率,并计算含水层及非含水层岩心采取率。

5.3.4描述岩石的颜色、解理、裂隙、产状、结构、构造等。

5.3.5确定含水层位置及厚度,对含水层位的岩性重点描述。

5.3.6检查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内容及特殊水文地质现象。

5.4水文地质钻探钻孔质量验收

5.4.1钻孔质量满足和达到设计要求和水文地质钻探八项指标要求。

5.4.2钻探质量验收项目包括:

岩心采取率、钻孔及成井、止水、破壁及换浆、洗井、抽水试验、简易水文地质观测、孔深及弯曲度测量、封孔等。

5.5钻孔资料整理

5.5.1编制钻孔综合成果图表,除水质分析成果外,在钻探施工中收集记录的全部资料应反映在综合图表上。

5.5.2编写钻孔施工小节,对钻孔质量进行初评。

5.5.3将各项原始资料全部整理,装入钻孔档案袋。

6.抽水试验

6.1单(多)孔稳定流抽水

6.1.1技术要求

6.1.1.1抽水试验的目是了解掌握含水层的富水性、渗透性、单井出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漏斗半径和影响范围,为合理确定井距、地下水补给带宽度等水文地质参数和计算地下水储量提供依据。

6.1.1.2现场绘制流量-时间(Q-t)、降深-时间(s-t)、流量-降深(Q-s)曲线。

6.1.1.3水位波动允许范围。

在稳定延续时间内,当水位降深小于10米,用压风机抽水时,抽水孔水位波动值不得超过10—20厘米;用泵抽水时,水位波动值不超过5厘米。

一般不应超过平均水位降深值得1%,涌水量波动值不能超过平均流量的3%。

6.1.2主要操作步骤

6.1.2.1抽水试验的仪器设备:

电源、深井泵、空压机、堰箱、电测水位计、万能表、计时器、温度计等。

6.1.2.2用空压机抽水采用空心式安装,出水管长度超过风管3—5米,测管超过混合器5米;对口抽水时,混合器应避开滤水管部位,测管超过出水管3—5米。

6.1.2.3确定最大降深:

第四系含水层最大降深按含水层的1/2设计;碎屑岩承压水按含水层顶板与承压水头高度差值进行设计;多层含水组可根据抽水设备性能全井抽水或分层隔离抽水。

6.1.2.4洗井与试抽:

经彻底洗井达到水清砂净并经过试抽对比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抽水。

6.1.2.5抽水试验的落程:

抽水试验三个落程分别为S

3、S

2

、S

1

S

3

为最大降深值,而S

2

S1降深分别为S

3

的2/3和1/3。

6.1.2.6抽水试验的延续稳定时间为8—24小时,应根据含水层岩性确定,卵石—粗砂8小时,中砂—细砂16小时,基岩24小时。

6.1.2.7水位、水量观测时间间隔:

开泵抽水后第1、3、5、10、20、30、45、60、75、90分钟分别进行水位和水量观测,观测孔和主观测孔也应同步进行水位观测。

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稳定后可延续到一小时一次。

6.1.2.8抽水试验时水温和气温每隔6小时测量一次。

6.1.2.9抽水试验记录内容包括:

抽水前后井深;抽水起止时间、间隔时间;井口位置与高程;静水位、抽水动水位、涌水量、气温、水温值;水位恢复值。

6.1.2.10抽水试验停泵后,应立即观测恢复水位,观测时间间隔与抽水试验要求基本相同。

若连续3小时水位不变或水位呈单向变化,连续4小时内每小时水位变化不超过1厘米,或者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一直时,即可停止观测。

6.1.2.11资料整理内容包括绘制水位、水量历时变化曲线,计算参数。

6.2非稳定流抽水试验

6.2.1非稳定流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6.2.1.1主抽水孔与观测孔布置要有代表性,满足求参数要求。

观测孔的布置原则是近密远疏、近深远浅,避开三维流区影响,最远观测孔水位下降值不少于20厘米。

6.2.1.2承压含水层内的观测孔深度应进入含水层一半;潜水含水层内的观测孔深度应打成完整井。

6.2.1.3观测孔的数量应有利于绘制降深漏斗图、有利于分析地下水运动规律为准。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