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306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docx

教学设计《认识1120各数》数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并已经积累一些认数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数数、读数等活动,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直观感知11~20各数的含义、顺序和大小。

例1教学数数、读数。

教材首先通过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体会10根小棒可以看做10个一,1捆小棒可以看做1个十,进而理解“10个一是1个十”。

接着提出“摆12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觉运用已有的认数经验,用恰当的方法摆出12根小棒,感知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12,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

然后通过三幅小棒图,让学生借助摆小棒的活动数数、读数,初步学会认、读11~19各数,掌握“十几”所表示的含义和顺序。

在此基础上,通过“19根添上1根是多少根”这个问题,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并借助直观,认识到:

由于新出现的10根小棒可以捆成一捆,所以19根添上1根是两捆,也就是20根。

由此明确“2个十是20”。

教材先让学生认识“10个一是1个十”,再要求摆出十几根,最后讨论“19添上1是多少”这个关键问题,不仅能使学生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11~19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20是由两个十组成,从而主动想到要摆十几根小棒,就要先摆1捆,再摆几根。

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学生已有的认数经验,同时也使他们原有的认识得到了必要的提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数数、读数等活动中认识计数单位“一(个)”“十”,初步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知道11~20各数的大小、顺序,初步感知11~20各数的组成,能正确认、读11~20各数。

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的过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初步的估计意识,发展数感。

3.使学生在认数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1~20各数的数数和认数。

难点:

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和认识数的组成。

课前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人

谈话:

小朋友,能说一说你认识的数吗?

你能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吗?

(如,我们班有4个小组,我有6根小棒……)

教师出示1拥小棒,提问:

老师这儿也有些小棒。

你们知道这些小棒有多少根吗?

(如学生能回答则直接进人下一环节;如学生不能回答,则将一拥打开数一数,强调有10根小棒,一捆有10根小棒)

【设计意图】由“用学过的数说一句话”引入,能有效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数的认识,引起学生人数的兴趣。

同时,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数水平,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

二、认识计数单位“十”

1.学生操作:

数出10根小棒,拥成1拥。

组织交流:

你是怎样操作的?

(指名到投影仪上演示)

2.教师展开一捆小棒,提问:

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拿起1根小棒,强调:

这是1根小棒,是1个一。

那么10根小棒是几个一呢?

(板书:

10个一)

3.再把10根小棒拥成1拥,问:

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强调:

1拥小棒有10根,也就是1个十。

(板书:

1个十)

讨论:

10个一和1个十有什么关系?

(板书:

10个一是1个十)

要求学生指着自己的小棒说一说:

几个一是1个十,并在课本上填一填。

4.谈话:

“十”在生活中应用可广泛了。

如,1盒铅笔有10支,是1个十;1盒钢笔是10支,也是1个十……你也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认识计数单位“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的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10个一是1个十”的含义,正确建立计数单位“十”的表象。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十”,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知,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而且密切了数学与生活联系。

三、认识11-20各数

1.摆一摆、数一数,认识12

提出要求:

摆十二根小棒,怎样摆能看得很清楚?

学生操作摆小棒,教师巡视。

学生摆好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摆的,再集体交流。

明确:

我们摆12根小棒的时候,可以先摆1捆,再摆2根,这样一下子就看出是12根了。

1捆是10根,再添2根是12根。

2.摆一摆、说一说,进一步认识十几

提出要求:

你能很快摆出11根小棒吗?

学生摆好后组织交流:

你是怎样摆的?

(先摆1捆,再添1根是11根。

引导:

你还能像这样摆出十几根小棒吗?

自己动手摆一摆,再和同桌同学说说是怎样摆的。

3.认读20。

学生摆出19根小棒后,提问:

19根小棒再添1根是多少根?

进一步启发:

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呢?

哪种摆法能清楚地看出这里有20根?

引导:

两捆是几个十?

2个十是多少?

(板书:

2个十是20)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填空。

4.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不但认识了11~20各数,还知道了10个一是1个十,2个十是20。

【设计意图】摆一摆、数一数、读一读、说一说等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体

会十几的组成,又有利于学生感受十几的大小和顺序。

让学生思考“19根小棒再添上1

根是多少根”“怎样能很快摆出20根小棒”,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的特

点,加深对“10个一是1个十”的理解,为以后认识更大的数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应用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教师事先为学生准备好学具筐,提出要求:

小朋友,每个小组的筐里都有一些小棒,请你们从筐里抓出一把,再数数抓出来的小棒有多少根。

学生活动后组织交流。

进一步要求:

抓一把小棒,根数要在11到20之间,你有把握做到吗?

试一试。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看着直尺上的数,先让学生各自从0读到20,再指名读一读。

提问:

11在哪个数的后面?

10后面的数与10前面的数有什么不同?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教师提出“从7数到17”的要求,学生按要求数数。

同桌同学合作:

(1)从11数到20。

(2)一人提要求(从几数到十几),另一人按要求数数。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草莓图”,提出要求:

这里有一些草莓,你能估计出这些草每大约有多少个吗?

学生估计后,再让他们数一数。

追问:

你估计得怎么样?

估多了还是估少了?

(2)出示“雨伞图”,让学生先独立估一估,再互相说说估计的结果,并通过数一数进行验证。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引导:

同学们看这几幅图,图中都画了些什么?

你认识上面的数吗?

这些数各表示什么意思?

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样的数?

6.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要求学生拿出数学书,先数出1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再数出20张,用手捏一捏,看看有多厚。

讨论:

两次的感觉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

五、全课总结

小朋友,在这节课里你学到了哪些本领?

还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吗?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认识

()个一是1个十

()个十是20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初步感知计数单位“一(个)”“十”,知道“10个一是1个十”,会认、读11~20各数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理解11~20各数的组成,学习写11~20各数。

例2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以11、16、19和20为例,教学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法。

教材在编排时,一方面重视让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写出数”逐步抽象的过程,把学生的认数经验逐步上升为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演示、操作和思考,初步认识数位,知道“个位”和“十位”;会正确地读、写11~20各数,进一步了解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这些数的大小。

2.使学生经历“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用数字表示数理解数的组成”的过程,体会数学抽象过程,发展直观思维和简单的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获得独立思考和与人交流的体验,培养认真读数、写数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喜欢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写法和组成。

课前准备:

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数

谈话:

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11~20这些数,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数字卡片,学生齐读:

181415201911

2.导人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地研究这些数,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学

会写数。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引入,复习唤醒旧知,提出问题导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的组成和写法。

提问:

小朋友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又对又快地摆出11根小棒的吗?

黑板出示:

提问:

这里1捆表示——(1个十),1根表示——(1个一),1个十和1个

一合起来就是(11)。

说明:

除了可以用小棒表示数以外,你还知道还有别的方法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学数学的新朋友(出示计数器),它的名字叫计数器。

(让学生说:

计数器)计数器上有很多数位,今天我们先认认识其中的两个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个数位是个位,第二个数位是十位。

追问:

谁能看计数器连着说一说,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

是什么位?

让学生集体说一说。

引导:

在相应的数位拨上数珠就可以表示数了,那么怎样在计数器上表

示11呢?

现在看黑板上的计数器。

(黑板画出计数器图,在引导中相机面出

数珠)

对照小棒图看,1捆小棒表示——(1个十),在十位上按1颗数珠,就表

示1个十。

(表示出数珠)

追问:

谁听明白了,十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什么?

启发:

1根小棒表示——(1个一)。

猜猪看,1个一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说明:

在个位上拨1颗数珠,就表示1个一。

(表示出数珠)

追问:

计数器的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颗数珠,它们表示的数量一样吗?

各表示多少?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板书:

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并让学生读一读。

讲解:

怎样对照计数器来写11呢?

先看十位,十位上1颗数珠,就在十

位上写1表示一个十;再看个位,个位上也有1颗数珠,就在个位上写1表示

1个一。

(板书:

11)

这个数就读作——(十一)。

大家一起读一读“十一”。

追问:

我们是怎样写出11的?

11的十位和个位上都是1,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各表示什么?

2.教学16的组成和写法

课件出示:

提问:

小朋友来看一看,这里有多少根小棒?

16里面有几个十,几个一?

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16呢?

自已拿出计数器来拨一拨。

(同来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课件相机显示小棒和拨珠。

提问:

1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谁来说说怎样写出16?

(课件显示写出的16)

提问:

这里的1和6分别表示什么?

要求大家一起读一读。

3.自主学习19的组成和写法

要求:

小朋友看图说说有多少根小棒,同桌讨论怎么在计数器上表示,然后自己动手拨数珠。

追问:

有19根小棒,你在计数器上怎样拨数珠表示的?

引导:

请小朋友看计数器上的数珠,在书上填空并写出19。

学生交流怎样写的,说说十位上1表示什么,个位上9表示什么,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让学生读一读19。

追问:

(指19)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反过来,19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小结:

刚才我们在计数器上表示11、16和19,都是现在十位上拨几颗数珠表示什么,然后在个位上拨几颗数珠表示什么?

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对着计数器怎样写出十几呢?

4.教学20的组成和写法

刚才我们知道了1个十和9个一合起来是19,如果在19根小棒后再添1根就是多少?

右边的10根小棒要怎么做?

课件出示:

(两捆小棒)

讨论:

现在计数器上表示的数是19,个位上再添1颗数珠,现在个位上表示几个一?

10个一就是——(1个十),又满1个十,计数器上怎么办?

(教师在计数器上“进一”拨成“2个十”)

追问:

20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

说明:

20里面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拨2颗数珠表示。

20没有单独的几个一,所以个位上空着不拨数珠。

让学生自己动手拨一拨,在计数器上拨出20。

2个十是20,怎么看计数器写出20呢?

指名回答。

(课件显示写数)

追问:

个位上为什么写0?

可以不写吗?

【设计意图】先把用小棒表示的数改成用计数器上的数珠表示,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个位和十位,体会十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1个一。

再把计数器表示的数改成用数字表示,引导学生认识到十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1个十,就要在十位上写1,个位上的1颗数珠表示1个一,就要在个位上写1。

最后通过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强调:

1个十和1个合起来是11。

另一方面,注意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

教材在教学了11的组成之后,把16、19、20的组成方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并充分体现由扶到放的层次。

这样的安排,既有利于学生主动内化所学的知识,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此外,教材还注意把用小棒表示的数、用数珠表示的数和用数字写出的数上下对齐,启发学生体会数位的意义,感受十进制计数法的位值原则。

三、练习巩固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第一幅计数器图,教师指名说怎样写出计数器上表示的数,以及这个数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课件显示)

第二、三幅图学生自主完成,先在括号里填数,再在下面填写教的组成。

全班交流反馈。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从13写到20,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的格式,再让学生独立写数。

交流反馈,让学生读一读。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

刚才我们是看着计数器写数,现在我们反过来,给你一个数,看你会不会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请你照第一幅图的样子,根据计数器下面的数画一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组织交流评讲,重点实出20的表示方法。

让学生看完成的题,依次先看再看数珠说一说十几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如14里面有1个十和4个一。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

小朋友,不看计数器,你还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

动脑筋想一想。

学生独立填写,交流。

5.做“想想做做”第5题

(1)让学生先审题,明白题日要求,再在方框里写数。

交流写的数,集体按顺序(从小到大,从大到小)读一读10~20各数。

(2)让学生说说13、16、19前面和后面的数分别是多少,并说明分别是与它们相邻的数。

说明:

从直线上表示的数可以知道,13比12大1,比14小1,你还能像老师这样比一比吗?

追问:

你觉得在直线上表示的数,越往哪边数越大?

(3)说一说;18接近10还是接近20?

你是怎样想的?

13呢?

6.做“想想做做”第6题

出示:

5、9、10、18、20,介绍什么是一位数、两位数。

引导:

刚才知道了直线上的数,越往右边数就——(越大)。

现在你能按照数在直线上的位置,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吗?

让学生比较数的大小,在○里填上“>”或“<”。

交流练习结果,最后2题让学生重点说说怎样想的。

7.做“想想做做”第7题

让学生观察图形,说说小动物房间一共有几层,房问是按怎样的顺序和规律编号的。

要求给小动物房间编号,再回答下面的问题,并填写完整。

组织交流反馈,评讲。

8.做“想想做做”第8题

同桌合作对口令,一人说出1个十和几个一,另一人报出所表示的数;或一人报数,另一人说说它的组成。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

谈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哪些体会。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1~20各数的组成和写数

111个十和1个一

161个十和6个一

191个十和9个一

202个十

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应用11~20各数的组成知识。

探索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计算,进一步巩固对11~20各数的认识。

例3提供了“盒子里放着10个苹果,盒子外放着5个苹果”的场景,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列出四道算式:

10+5、5+10、15-5、15-10。

然后让学生自己探索这四道题的计算方法。

这样编排的好处在于:

一是可以使学生主动应用数的组成进行加、减法计算,加深对11到20各数的理解;二是沟通了加、减法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感知加法和减法的关系;三是为接下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必要的准备。

例如,计算9+6时,要把6分成1和5,先算9+1=10,再算10+5=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根据情境图主动列式计算,学会用数的组成口算10加几和相应减法的得数,能正确口算相关加减计算;能正确列式解决画图表示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体会相应算式间的联系,能说明解决问题列式的想法,进一步理解解决加、减法问题的思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难点:

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数字卡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激活基础

1.小棒数数

让学生分别摆小棒:

13根、16根,要求一眼就能看清楚是13根或16根。

每次摆出后,让学生看小棒说说一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是十几。

指出:

从摆小棒里我们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要知道是十几,只要看有1个十和几个一。

2.口答

(1)17是由()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2)()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15。

(3)12可以分成()个十和()个一。

二、学习新知

1.学生看图列式

出示例题苹果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

根据图里苹果的个数你能写怎样的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

同桌讨论讨论。

学生交流自己列出的算式,教师板书。

说明:

这四道算式是10加5和相应的减法。

2.引导思考

提问:

这里的两道加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两道减法算式呢?

你能看图说说算10加5可以怎样想吗?

(引导用数的组成想:

1个十和

5个一合起来是15。

从图上看,算15减5、15减10又可以怎样想呢?

(15里去掉5个一

得1个十,是10;15里去掉1个十得5个一,是5。

让学生用数的组成说一说这里的口算方法。

学生在课本上填写得数,再集体读一读四道算式。

3.小结

指出:

算10加5和相应的减法,可以用十几的组成想:

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5;15里去掉5个一是10,去掉1个十是5。

【设计意图】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既是口算内容,又可以加深对数的组成的理解,因此成为“认识11~20各数”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

鉴于学生对加、减法已有认识,因此可以让学生直接列式并说明理由,重点则放在对算法的学习与理解上,使学生既学习了计算,又加深了对十几的认识。

教材在素材选择、设计上,通过情境图突出了1个十和5个一的直观形象,有利于学生利用直观应用数的组成进行口算。

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直观作用,引导学生观察直观图思考算法、交流算法,由此促使学生主动领悟口算方法。

三、巩固熟练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图,列出四道算式。

交流算式,看图说说计算时怎样想得数的。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得数,选择第一组说说算法。

让学生读一读两组算式。

指出:

从前面例题和练习可以知道,10和几相加就得十几;十几减10就得几,减几就得10。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板书课题)

3.学生列式

板书4、14、10三个数,让学生说出四道加减算式。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同桌互相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再独立列出算式。

交流:

第一幅图是什么意思?

你怎样列式的?

为什么用加法算?

第二幅图是什么意思?

怎样列式的?

为什么用减法算?

小结:

把两个数合起来要用加法算,从一共的数里去掉一些要用减法算。

四、小结、作业

1.课堂小结

提问: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

指出:

今天学习了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进一步明确了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从一共的数里去掉一部分用减法。

在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用十几的组成算,10加几就得十几,十几减几就得10、减10就得几。

2.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板书设计: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5=1515-5=10

5+10=1515-10=5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