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3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导学案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课题

7.1走进分子世界

时间

16年月日,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备

毛福文

【目标】

(1)了解人类在认识物质结构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

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单元,对分子大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会用图形、文字、语言描述分子模型。

(2)知道显微镜在拓展人们的视觉范围、探测微观粒子方面的重要作用。

(3)通过实验探究及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了解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运动,并能定性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4)了解科学家是如何探索微观世界奥妙的,初步体会探究微观物质结构的模

型方法。

(5)了解纳米科学技术的初步内容,知道纳米材料的一些奇特性质及潜在的重

要应用前景。

【重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模型猜想,收集证据证实提出的猜想。

【难点】建立分子结构模型。

【要点1】建立物质结构的模型

〖活动〗用放大镜观察笔迹

〖现象〗。

〖猜想〗物质可能是由组成的,各个微粒,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连续体;

〖活动〗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

〖现象〗。

〖猜想〗

(1)固体是由组成的,液体是的,固体微粒可以挤进液体中。

(2)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活动〗酒精和水充分混合

〖现象〗。

〖猜想〗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1、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

(1)根据观察到的进行,提出物质结构的。

(2),验证提出的。

2、物质结构模型:

物质是由组成的,微粒之间。

〖总结〗

 

【要点2】分子模型

〖活动〗一杯水分下去是小水滴,小水滴分下去是小水珠

〖猜想〗水究竟可以分到怎样的程度?

〖总结〗

1、分子:

能保持物质的。

2、分子的特点:

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

 

〖猜想〗如何观察物质内部的微小结构?

〖活动〗把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着放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瓶口相对,之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观察有什么变化?

〖现象〗。

〖结论〗。

〖活动〗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此结论?

1、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在时,彼此的现象。

2、分子模型: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

(2)分子在;

(3)分子间存在。

〖总结〗

 

【要点3】分子间作用力

〖质疑〗既然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且分子又是运动的,那么为什么我们看到的物质却是一个整体?

〖猜想〗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

〖活动〗把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在一起。

〖现象〗。

〖结论〗。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说明此结论?

〖活动〗用力压缩一块铅块。

〖现象〗。

〖结论〗。

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说明此结论?

固体

液体

气体

分子间距(大/小)

分子间作用力(大/小)

分子运动

范围

一定的形状

一定的体积

分子动理论:

1.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分子间有;

2.分子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总结〗

 

【要点4】纳米技术与材料

(1)纳米技术:

是指在纳米尺度(1nm=m)内的科学技术。

(2)纳米材料:

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并且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

 

1.在量筒的下半部分盛有蓝色的浓硫酸铜溶液,再在硫酸铜溶液上方缓缓地注入一些清水,几天后,整个量筒内的液体都变成蓝色,这一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

2.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

,若一个分子的直径为

,则我过科学家制造的那么碳纤维管的直径是

,相当于_______个分子一个一个排列起来的长度。

3.一根铁棒很难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__________,又很难被拉长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__________。

4.1g食盐中约有1.04×1022个分子,把1g食盐投入一个水库中,已知水库的蓄水量为4×109m3,如果食盐分子均匀分布在水库的水中,那么每立方厘米的是中约含有__________个食盐分子.

5.如图7-1所示,下面的瓶子里装有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它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当抽去玻璃片后,过一段时间,看到上面的瓶子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氮,这种现象主要表明()

A.分子有一定的质量B.分子间有相同作用力

C.分子有一定大小D.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6.下列诗词、歌词或俗语中不含有分子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知识的是()(题型一)

A.稻花香里说丰年   B.美酒飘香歌声飞

C.墙里开花墙外香  D.亲戚远来香

7.下列实例中,不能用来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题型一)

A.湿衣服在太阳下被晒干B.炒菜时加点盐,菜就有咸味

C.扫地时灰尘飞扬D.香水瓶盖打开后能闻到香味

8.长期堆放煤的墙角,墙壁的内部也会变黑.说明其原因.(题型一)

9.把1升酒精倒入容器中,再把2升水也倒入这个容器中并进行充分混合,发现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3升,请解释这个现象。

1.固体、液体、气体分子间的距离,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分子间的作用力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第一句,以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

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的_______________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____________(题型一)

3.如图7-2所示,将一表面干净的玻璃板挂在弹簧秤下面,手持弹簧秤的上端将玻璃板放至刚与水面接触后,慢慢提起弹簧秤,观察到玻璃板未离开水面时弹簧秤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

4.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决定于().

A.物质的温度B.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C.物质的分子结构D.物质内部分子作用力的大小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

A.分子间的作用力因玻璃被打碎而消失

B.玻璃表面太光滑

C.玻璃的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玻璃碎片间的距离太大,大于分子间发生相互吸引的距离

6.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分子间存在引力作用来解释的是

A.要橡皮绳拉长,必须施加拉力的作用

B.擦黑板时,粉笔灰纷纷落下

C.用胶水很容易将两张纸粘合在一起

D.折断一根铁丝需很大的力

7.下列关于分子间的作用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这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液体非常容易流动,这说明液体分子间主要是斥力

C.气体很容易被压缩的原因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分子间的距离减小,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8.一张纸从边缘稍一用力就可将它撕开,可是若用两只手向相反方向拉纸,却要用较大的力气,你知道这是什么道理吗?

9.日常生活中用乳胶粘木制家具时,要让乳胶变干后,才能粘的牢,试用分子运动的知识加以解释。

10.把一块铅切成两段,然后在原处合上,加以一定的压力,两段铅又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也在原处合上,也加以一定的压力,为什么不能合在一起呢?

 

课题

7.2静电现象

时间

16年月日,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毛福文

【目标】

(1)知道分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知道摩擦起电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也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

(3)知道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能利用原子构成的知识对摩擦起电现象做初步解释

【重点】摩擦起电。

【难点】摩擦起电的实质。

【要点1】摩擦起电和两种电荷

〖问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分子,那么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

分子可以再分吗?

科学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

如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由相同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那么原子可以再分吗?

〖活动〗将手边的塑料尺在自己的头发上多摩擦几下,后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现象〗。

〖总结〗

摩擦起电:

用的方式使物体带电。

〖问题〗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那么是不是说所有的物体所带的电的性质是一样的呢?

〖活动〗将两根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活动〗将两根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活动〗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你会看到什么现象?

〖现象〗。

〖结论〗上述带电体所带的电荷是(一样/不一样)的。

〖总结〗

1、两种电荷的规定:

正电荷:

负电荷:

 

2、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异种电荷相互。

 

【要点2】原子构成初步及对摩擦起电的解释

〖阅读〗阅读书中P30,第二段文字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的构成是怎样的?

2、电子和原子核都带电,那为什么我们平时在拿物体的时候没有触电的感觉呢?

3、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

〖总结〗1、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2、原子核所带的与电子所带的在数量上,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原子呈电中性,所以原子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

3、不同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两个物体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差就失去电子,反之就得到电子,失去电子的带,得到电子的带。

其实质是。

1.经摩擦过的绝缘体能够,人们就说它带了“电”,或者说带了电荷,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

2.大量实验表明,不同材料的物体相互摩擦所带的电荷都只有种,一种是跟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一种是跟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称为。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互相,异种电荷互相。

4.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构成的,而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和带正电荷的构成的.通常的物体不带电的原因是.

5.平常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只是依靠摩擦,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电,并且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同时带上了   电荷。

6.毛皮与塑料尺摩擦,由于毛皮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弱,所以结果是(  )

A塑料尺得到电子带负电    B塑料尺失去电子带正电

C毛皮得到电子带负电      D毛皮失去电子带负电

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的有(   )

A.将被毛皮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纸屑被吸起

B.在干燥的天气中脱毛线衣时,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C.用干燥的毛刷刷毛料衣服时,毛刷上吸附有许多细微的脏物

D.把钢针沿着磁铁摩擦几次,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课题

7.3探索更小微粒

时间

16年月日,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毛福文

【目标】1、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2、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4、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要点1】原子的核式模型

〖问题〗“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它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那么是不是像他们说得那样可以无休止的分下去呢?

1897年,汤姆逊借助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知道原子中含有电子,后来人们经实验研究还发现原来原子是由原子核与电子组成的。

那么原子核能不能再分呢?

这个问题也是卢瑟福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卢瑟福对原子内部结构早就建立了一个模型,他认为原子核是由粒子组成的,可是如何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呢?

假如我给你一个核桃,你要想看到里面的东西,你会怎么办?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

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问题〗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中子组成的那么它们怎么在原子内分布呢?

枣糕模型:

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

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围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转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相等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上

(4)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不一样

〖总结〗

 

【要点2】更小的微粒

〖问题〗质子、中子还能再分吗?

如果让你去研究,你会用什么方法去研究质子、中子呢?

1964年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猜想,质子和中子都是有夸克组成的。

从原子到基本粒子

寻找基本粒子之路:

卢瑟福发现了原子核以后,原子研究成为物理学家的热门研究领域,原子不可分的观点消声匿迹,物理学家们不仅不再相信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组块,而且认为比原子小得多的原子核也是一个庞大而神秘的家族。

物理学家们全力以赴探讨原子学中的三大问题:

第一,如何描绘可供人们直观想象的原子核 蓝图。

第二,原子核中的作用力是何种性质的力?

第三,原子核中的各种成员受什么力学规律支配?

回答这三个问题都牵涉到原子核中的一些更小的微粒,也就是原子核物理中所说的基本粒子。

物理学家们尽管已抛弃了原子不可分的观点,但忍不住还是要问物质究竟是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的呢?

这个问题提出本身就隐含着一种在认识论上尚有分歧的假设,即物质可以被分成最基本的单位。

因此基本粒子的提法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批评,但寻找基本粒子却成了世界物理学家共同的目标。

物理学家认为,在一定层次结构范围内,寻找基本粒子仍然是有意义的工作。

1.电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质子和中子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夸克的发现说明_____________是可分的。

2.卢瑟福提出的假说最接近实际,他认为原子中心有一个带正电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人们把这种模型称为_____________模型。

3.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A吸引B,A排斥C,C吸引D,若D带负电,那么B将带______电.

4.自然界只有________两种电荷.中性物体失去部分电子带________电,得到多余电子的物体带________电.

5.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B.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C.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原子核内

D.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6.有四种物质:

①细胞,②电子,③原子,④质子.按从大到小排列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②④③①

7.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   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

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

8.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开,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因为橡胶棒在摩擦时()

A.失去电子B.失去质子C.得到电子D.得到质子

 

课题

7.4宇宙探密

时间

16年月日,周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

毛福文

【目标】1.了解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过程,以及不同时期主要的观点和理论。

2.知道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引发了天文学领域的一场革命。

3.知道恒星是运动的,太空由无数的星系组成,了解大爆炸宇宙模型及基本知识。

4.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结构的历程,并认识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5.通过有关宇宙知识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体会人类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重点】天文学中的两个长度单位。

【难点】恒星、行星和卫星,星团和星云。

【要点1】古代对宇宙的认识

观察课本P34图7-18和7-19,了解古代我国和西方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我国古人对宇宙的认识:

1.盖天说: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

2.浑天说:

——汉.张衡“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

西方古代科学家对宇宙的认识:

3.托勒密的地心说:

4.哥白尼的日心说:

【要点2】星空世界

自主学习P35-37课文,回答

(1)宇宙中的星体到底是怎样的呢?

(2)恒星是不是静止的?

(3)银河系是由什么组成的?

(4)散布在宇宙中的星系约有多少个?

(5)它们之间的距离远不远?

【要点3】光年

(1)光年l.y.:

光在真空中走一年所经过的路程

1l.y.=9.461×1015m

(2)天文单位AU:

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1AU=1.496×1011m

1.关于宇宙起源,根据大多数宇宙科学家的认定,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①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

②大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的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

③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④宇宙温度下降至一定程度,逐步形成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及恒星、行星等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

2.关于宇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B.宇宙就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C.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D.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3.关于宇宙的产生的看法,下列说法正确是()

A.宇宙没有起源,天然而成的

B.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诞生于150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C.宇宙肯定是恒星的湮灭造成的

D.宇宙产生于气候的变化

4.已知光的速度是每秒行走300000km,经历一年时间光行走km,已知光从银河系的一边射出,当光到达对边时所经历的时间是70000年,则银河系的范围

是km.

5.地球绕太阳的半径约是1.496×1011m,则地球绕太阳转动的速度是m/s。

数字表达式:

6.牛顿在宇宙科学上的贡献是。

月亮绕地球旋转的原因是。

人能站立在地球上不飞出地球的原因是。

7.请在下面空白处用图形的方式,画出宇宙、天王星、太阳系、银河系、地球的包含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