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99578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docx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

 

《工程材料检测技术》

 

评分标准

 

道路工程实验室

压实度综合性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5分)

1.通过重型击实测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2′)

2.掌握现场密度测试方法(2′)

3.掌握压实度的评定方法(1′)

二、实验使适用范围(6分)

基层(2′)底基层(2′)土基(2′)

三、实验主要仪器(7分)

击实:

击实筒、击实锤,脱模器、烘箱、

容重:

罐砂筒、标定罐、台秤(电子天平)

四、实验步骤(16分,1分/项)

1.击实(共10分):

1)实验设计:

(共5分,1分/项)

石灰:

土=?

称取石灰?

g,土?

g;

5个不同含水量(%):

各样品应加含水量(g):

各样品实加含水量(g):

以下各项均为1分

2)按预定含水量备样,闷土24h

3)击实:

各项参数

4)脱模,求的湿密度

5)取击实后代表样品测含水量,求得干密度

6)手绘干密度——含水量曲线,找出最大干密度值&最佳含水量

2.容重(共4分,1分/项)

1)标定锥砂质量

2)标定砂的单位质量

3)在实验地挖坑罐砂测试,求出湿密度

4)取代表土样测含水量,求出实际现场干密度

3.压实度计算(1分)

4.压实度评定(1分)

注意:

两个实验顺序错误扣2′

五、实验数据(共44分)

1.击实(共22分)

1)表头(共2分,0.5分/项)

2)表格(共10分)

湿密度:

1分/空;

实际含水量&干密度:

0.5分/空

其余缺(错)1分/2空,扣完10分为止

盒号未填不扣。

3)曲线图(共10分):

未标出5个点位扣1分

未在曲线中描出ρdmax和ωo对应值扣1′

曲线要求光滑,欠佳扣2~5分,曲线错误全扣10分,

未填出出ρdmax和ωo对应值,扣2′

2.容重(共22分)

1)表头(共2分,0.5分/项)

2)表格(共22分)

A.标定锥砂(共5分):

⑴锥砂平均质量m2,2分

⑵其余各项均为1分,(错3空扣1′,扣完3分为止)

B.标定砂密度(共5分)

⑴标定罐的体积:

2′,(错3空扣1′,扣完2分为止)

⑵砂的平均质量ma:

2分

⑶砂密度(保留至0.001):

1分

C.测试数据(共5分):

各项均1分

D.含水量、干密度测定(共5分):

干密度(保留至0.001):

2分

含水量(保留至0.1%):

0.5分

其余各项0.5分/空

六、压实度计算及评定(共12分)

1.计算:

4分(K值保留至0.1%)

2.评定:

(共3′,1分/项)

1)评定代表值公式:

2)K值评定:

大于90%视为合格:

3)单点压实度评定标准:

3.分析(5分)

土的含水率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共5′)

利用烘干法测定土的含水率

二、实验适用范围(共10′.2′/项):

适用于黏质土、粉质土、砂类土、有机质土和冻土土类

三、实验主要仪器(共10′,5′/项)

烘箱、天平

四、实验步骤(共15′,3′/项)

1.取代表性试样,称湿土质量

2.在温度105℃~110℃恒温下烘干

3.干燥冷却后称干土质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共60′)

1.表头(共3分)

2.称量数据:

盒质量、盒+湿土质量,盒+干土质量(共24′,4′/空)

3.计算数据:

(共24,4′/空)

4.结果:

(9′)

回弹弯沉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共5′)

测定路基路面表面的弯沉值

二、实验使适用范围(共8′,每2′/项)

1.测定各类路基路面的回弹弯沉,评定其整体承载力

2.可供交工和竣工验收使用

3.可为公路养护部门提供依据

4.以20℃为标准温度,其他温度对于大于5cm的沥青路面予以温度修正

三、实验主要仪器(共9′,3/项)

测试车、弯沉仪、路面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共18′,3′/项)

1.布置测点选点

2.将后轮轮隙对准测试点3~5cm处的位置

3.在后轮间隙处插入弯沉仪,,安装百分表

4.读取初读数L1,发令指挥汽车缓缓前进,驶除弯沉影响半径后发令停止前进,读取终读数L2,完成一个点的测试。

5.测试地表温度

6.计算结果,并且进行温度修正

五、实验数据记录(共42′)

1.表头(共5分,1分/空):

2.序号及桩号(1分):

3.左轮百分表读数:

(10分,0.5分/空)

4.左轮回弹弯沉:

(4分,错2空扣1分,扣完为止)

5.左轮修正后弯沉:

(4分,错2空扣1分,扣完为止)

6.右轮与左轮相同(共18分)

一、实验结果(共8分)

代表值:

2分/个,其余1分/个

二、曲线图(共10分,5分/条)

未标出(或标错)10个点位扣1~3分(错3点位扣1分)

曲线错误全扣5分,

未标明左右轮曲线,扣1分

曲线横纵坐标尺错误扣1分

落锤式弯沉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6′)

测定在动态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动态弯沉及弯沉盆

二、实验使适用范围(共8′,每2′/项)

1.此反算路基路面各层材料的动态弹性模量,作为设计参数使用

2.所测结果经转换至回弹弯沉值后可用于评定道路承载能力

3.可用于调查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的传力效果

4.探查路面板下的空洞

三、实验主要仪器(共9′,3/项)

牵引车、弯沉仪、路面温度计、

四、实验步骤(共21′,3′/项)

(一)准备工作

1.调整重锤的质量及落高

2.布置测点

3.用手动操作检查各项指标。

(二)测试步骤

1.对准测点,承载板自动落下,放下弯沉装置的各个传感器。

2.启动落锤装置,落锤瞬即自由落下,冲击力作用于承载板上,又立即自动提升至原来位置固定。

各传感器检测结构层表面变形。

3.提起传感器及承载板,牵引车向前移动至下一个测点,重复上述步骤,进行测定。

4.测试地表温度,并且进行温度修正

五、实验数据记录(共34′,要求至少完成3个点)

1.表头(共4′,1分/空):

2.序号及桩号(1分):

3.实测弯沉:

(3分,1分/空)

4.动弯沉:

(2分)

5.回弹弯沉:

(2分)

6.温度修正后回弹弯沉(共2分)

三、实验结果(共12分,4分/空)

四、曲线图(共10分)

路面平整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共10′,5′/项)

1.测定压实成型的路面各层表面的平整度

2.用于路基路面成型后的施工平整度

二、实验主要仪器(共10′,5′/项)

3m直尺、塞尺(钢尺)、

三、实验步骤(共15′,3′/项)

1.选点

2.清扫测点

3.目测出最大间隙位置

4.记量最大间隙高度值

5.每处首尾连续测10尺,重复测3次

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3′)

1.表头(共5分):

判定标准2′,其余3项各1′

2.平均值和不合格尺数:

2分/空

其余均为1分/空

***精确至1mm即可

五、实验结果(共12分,4分/项)

平均值

不合格尺数

合格率(保留至0.1%)

 

路面构造深度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共10′,5′/项)

1.测定沥青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

2.测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表面的构造深度

二、实验主要仪器(共10′,2′/项)

铺砂仪、量砂、推平器、直尺、毛刷等其他

三、实验步骤(共18′,3′/项)

1.选点

2.清扫测点

3.自由落体装砂,轻扣3次,刮平

4.将砂倒在测点处,摊薄成圆形

5.测圆形两个垂直直径,

6.重复3次

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0′)

1.表头(共2分,1′/项):

2.桩号&路况描述共1′/桩:

3.摊砂直径:

直径3分/桩(即1分/空),

平均值3′/桩(即1分/空),保留至1mm

4.构造深度3′/桩(即1分/空),保留至0.01mm

5.构造深度平均值3′/桩(即3分/空),保留至0.01mm

五、实验结果(共12分,4分/项)

平均值&标准差保留至0.1mm,变异系数保留至0.1

土的颗粒分析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目的(共10′)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分析粒径大于0.075mm~60mm的土颗粒组成。

二、实验主要仪器(共6′,2′/项)

标准筛、天平、摇筛机、

三、实验步骤(共18′,3′/项)

1.称取土样,分批过2mm筛。

2.通过大于2mm的各级粗筛。

将留在筛上的土分别称量。

3.将试样按从大到小顺序通过小于2mm的各级细筛。

4.由最大孔径的筛开始,顺序将各筛取下,在白纸上用手轻叩摇晃,至每分钟筛下数量不大于该级筛余质量的1%为止。

漏下的土颗粒全部放入下一级筛内,并将留在各筛上的土样用软毛刷刷净,分别称量。

5.筛后级筛上和筛底土总质量与筛前试样质量之差,不应大于1%

6.如2mm筛下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细筛分析;如2mm筛上的土不超过试样总质量的10%,可省略粗筛分析。

四、实验数据记录(共50′)

1.表头(共6分,1′/项):

2.筛前总土质量,小于2mm土质量,小于2mm土占总土质量比例,(共6′,2′/空)

3.粗筛分析:

(共15′,1′/空)(若无则不扣)

4.细筛分析:

(共20′,1′/空)

5.不均匀系数

5′

五、土颗粒级配曲线(共10′)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强度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4分

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二、适用范围:

4分

适用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用作基层和底基层材料测定)的无侧限抗压强度。

三、主要仪器设备:

2分/条,合计8分

路强仪(压力机)、脱模器、游标卡尺、标准养护室。

四、强度测试步骤——合计31分

1)实验准备:

合计15分

1重型击实求出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1′

2计算出单个试样质量(结合料与土)和加水量,3′

3闷料1′

4用压力机或路强仪成型试件(上下垫块外露2cm、加载速率1mm/min、稳压2min)3′

5标准养生7d,最后一天浸水,用作无侧限抗压实验;养生龄期到达90d或180d后进行劈裂试验。

2′

2)测试步骤:

合计16分

1选择合适量程的测力计和压力机,1′

2取出保水试件,擦去表面水分,2′

3游标卡尺测高度,1′

4置于路强仪上进行抗压试验,加载速率1mm/min,记录破坏时的最大压力,4′

五、实验记录(共53′)

无侧限抗压试验:

(至少3个试件)

1.表头:

1′/空,共8分

2.记录:

每一栏(11′):

1′/空,试件号和制备方法不扣分;共33′

3.抗压强度,(共6分,2分/空)

4.结果:

(共6分,2分/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