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699897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docx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金银花忍冬藤与山银花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又名:

二花、双花、金花、银花、二宝花、双苞花、忍冬花、金藤花、鹭鸶花。

原植物忍冬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本品药材性状:

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长2~3cm,上部直径约3mm,下部直径约1.5mm。

表面黄白色或绿白色(贮久色渐深),密被短柔毛。

偶见叶状苞片。

花萼绿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长约2mm。

开放者花冠筒状,先端二唇形;雄蕊5,附于筒壁,黄色;雌蕊1,子房无毛。

气清香,味淡、微苦。

本品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中医临床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金银花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内毒素,抗炎与解热,增强免疫功能,兴奋中枢,利胆,保肝,止血,抗生育,降血脂作用等。

孙延波等报道,金银花浓度在6.25mg/ml条件下,对变形链球菌的抑菌率为71.4%,放线粘杆菌为75%,牙龈类杆菌为57.1%,产黑色素类杆菌为83.3%,伴放线嗜血菌为66.6%,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

认为金银花作为局部用药不失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有效手段。

其它药用部位:

(1)忍冬藤:

为忍冬的干燥茎枝,又名:

二花秧、二花藤、右旋藤,本品药材性状呈长圆柱形,多分枝,常缠绕成束,直径1.5~6mm,表面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灰绿色,光滑或被茸毛,外皮易剥落;枝上多节,节间长6~9cm,有残叶及叶痕;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空;气微,老枝味微苦,嫩枝味淡;本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功能: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中医临床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忍冬藤有抗菌,抗病毒,抗炎,降血脂,镇咳,祛痰,平喘作用,对免疫功能、对心脏有影响;

(2)银花子:

为忍冬的果实,霜降至立冬间采收,晒干,置锅内微炒,手摸之觉热而有黏性时即可,本品呈圆球形,紫黑色或为黄色,直径约2cm,外皮皱缩,质重而结实;内含多数扁小棕褐色的种子,味微甘;本品味苦、涩,性凉,功能凉血,化湿热,中医临床用于肠风,赤痢。

山银花:

为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 Hand.-Mazz.、红腺忍冬Lonicerahypoglauca Miq.、华南忍冬Loniceraconfusa DC.或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 HsuetS.C.Cheng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原植物灰毡毛忍冬又名拟大花忍冬、假大花忍冬,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花蕾清热解毒,宣散风热,产地作金银花入药;湖南、贵州称其为木银花,湖南新宁称大金银花,江西称左转藤,广西称大山花;本品主要为野生,散生在山坡、坎边路旁,近年逐渐变为家种,绿原酸含量极高,亦为浙江南部地区金银花主流商品,是一个很有希望的品种;红腺忍冬又名腺叶忍冬、菰腺忍冬、盾腺忍冬,生于灌丛或疏林中,分布于安徽、江苏、江西、福建、浙江、台湾、湖北、湖南、广西、广东、四川、贵州、云南;湖南称其为大银花,浙江、广东称山银花,广西称大金银花,江西称大叶金银花;华南忍冬又名土银花、山银花,生于丘陵、山坡,杂木灌丛及平原旷野、路旁或河岸边,分布于浙江、福建、海南、广东、广西、云南、江西、湖南;广西、广州称其为土忍冬,广西称大金银花、山金银花;黄褐毛忍冬分布于西南地区,资源较多,是20世纪70年代末发现的新种,在贵州贞丰、册亨等地历来作为金银花入药,并远销全国各地;有报道本品绿原酸含量为6.8%,为目前忍冬属中含量最高的品种,药理研究证明本种和金银花同样具有抑菌和抗炎及增强免疫防御机能,有开发价值。

本品药材性状:

(1)灰毡毛忍冬:

花蕾长短不一,细长,圆柱形或略扁呈弯曲棒状,长3~4.5cm,上部较粗,直径约2mm,下部直径约1mm;表面黄色或黄绿色;总花梗集结成簇;开放者花冠不及全长之半;质稍硬,手捏之稍有弹性;气清香,味微苦甘;

(2)红腺忍冬:

长2.5~4.5cm,直径0.8~2mm,表面黄白色至黄棕色,无毛或疏被毛,萼筒无毛,先端5裂,裂片长三角形,被毛;开放者花冠下唇反转,花柱无毛;(3)华南忍冬:

长1.6~3.5cm,直径0.5~2mm,萼筒和花冠密被灰白色毛;(4)黄褐毛忍冬:

长1~3.4cm,直径1.5~2mm,花冠表面淡黄棕色或黄棕色,密被黄色茸毛。

本品味甘,性寒;归肺、心、胃经;功能: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中医临床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规格等级:

商品按产区分为密银花(即南银花,主产河南新密一带)、济银花(即东银花,主产山东济南一带)、山银花(即土银花,为其它各地所产)。

密银花、东银花分为1~4等,山银花分为1~2等。

以河南的密银花品质最优为全国之冠,山东的东银花产量最大。

(1)密银花:

一等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绿白色,花冠厚质稍硬,握之有顶手感,气清香,味甘微苦,无开放花朵,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5%,无黑条、黑头、枝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开放花朵不超过5%,黑头、破裂花蕾及黄条不超过10%,无黑条、枝叶、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一等;三等表面绿白色或黄白色,花冠厚质硬,开放花朵、黑条不超过30%,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二等;四等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无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三等;

(2)东银花:

一等花蕾呈棒状,肥壮,上粗下细,略弯曲,表面黄白、青色,气清香,味甘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5%,无嫩蕾、黑头、枝叶、虫蛀、霉变、杂质;二等花蕾较瘦,开放花朵不超过15%,黑头不超过3%,无枝叶、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一等;三等花蕾较小,开放花朵不超过25%,黑头不超过15%,枝叶不超过1%,无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二等;四等花蕾或开放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3%,其余同三等;(3)山银花:

一等花蕾呈棒状,上粗下细,略弯曲,花蕾长瘦,表面黄白色或青白色,气清香,味淡微苦,开放花朵不超过20%,无梗叶、杂质、虫蛀、霉变;二等花蕾或开放的花朵兼有,色泽不分,枝叶不超过10%,无杂质、虫蛀、霉变,其余同一等;(4)出口商品分甲、乙两级:

甲级色泽青绿微白,花针均匀,有香气,散花不超过2%,无枝叶,无黑头和油条,身干;乙级色泽白绿,花针均匀,有香气,散花、枝、叶不超过5%,无黑头和油条,身干。

金银花为常用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列为上品,原名忍冬。

谓“味甘,温,无毒。

主寒热身肿。

久服轻身,长年益寿。

十二月采,阴干。

”唐《新修本草》云:

“此草藤生,绕覆草木上。

苗茎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

其嫩茎有毛,叶似胡豆,亦上下有毛。

花白蕊紫。

今人或以络石当之,非也。

”《本草纲目》载:

“忍冬在处有之。

附树延蔓,茎微紫色,对节生叶。

叶似薜荔而青,有涩毛。

三、四月开花,长寸许,一蒂两花二瓣,一大一小,如半边状,长蕊。

花初开者,花蕊俱色白,经二三日,则色变黄。

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故呼金银花,气甚芬芳。

金银花的商品药材及民间使用的药材植物来源复杂。

《中国植物志》记载忍冬科植物在我国有98种,《中国中药资源志要》记载106种,广布于全国各省区,而以西南部种类最多。

本属植物的花蕾作为金银花中药材商品的约有18种。

据对我国16个省和自治区的158个市和县的202件商品金银花样品研究,共鉴定了原植物14种,1亚种和2变种。

其中以忍冬的分布最广,产量最高。

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金银花——忍冬,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3种为法定药用品种;自2010年版《中国药典》起,山银花增加了黄褐毛忍冬。

近年已颁布在本地区使用的地方药材标准中,有以下3种同属植物:

细毡毛忍冬、淡红忍冬(四川);黄褐毛忍冬(贵州)。

金银花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有机酸和黄酮。

油中主要成分有芳樟醇、α-松油醇、牻牛儿醇、苯甲酸苄酯、苯甲醇、苯乙醇、丁香油酚、香荆芥酚、香叶醇、双花醇、异双花醇、柠檬醛、左旋-顺-2,6,6-三甲基-2-乙烯基-5-羟基四氢吡喃等30种以上成分;棕榈酸乙酯(ethylpalmitate)等47种化合物;另有1,1’-联二环己烷、亚油酸甲酯、3-甲基-2-(2-戊烯基)-2-环戊烯-1-酮、反-反金合欢醇、亚麻酸乙酯、β-荜澄茄油烯、顺-3-己烯-1-醇、香苇醇、二十四碳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等60余种化合物。

有机酸为绿原酸、异绿原酸、齐墩果酸、白果酸、咖啡酸、棕榈酸。

黄酮类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忍冬苷、金丝桃苷、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

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豆甾醇-D-葡萄糖苷、皂苷、忍冬苷、丁香苷、裂环马钱素、獐牙菜苷、马钱素、马钱酸、灰毡毛忍冬皂苷甲,乙、次皂苷甲,乙、α-常春藤皂苷、无患子皂苷B、银杏醇、鞣质、肌醇、乙酰胆碱和维生素等。

二十五烷、二十六烷、十八酸甲酯、绿叶醇、叶绿醇、二十四烷、二十三烷、十四油酸甲酯、1-十八醇、十六酸甲酯、十二酸甲酯、α-绿叶烯。

微量元素有铁、锌、钙、铬、锰、镍、锌、铜、钡、锑等15种。

李永梅等从细毡毛忍冬中分离鉴定出9个化合物:

咖啡酸、3,5-二咖啡酰奎尼酸、绿原酸、棕榈酸、木犀草素、槲皮素、β-谷甾醇、二十九烷醇、二十九烷。

李会军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一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苷,命名为dehydromorroniside。

该化合物为忍冬属中发现的第3个morroniside 型裂环环烯醚萜苷。

金银花主产于山东、河南等地,多为栽培。

以山东为我国主产区,以河南新密产者,奉为地道药材,习称“密银花”。

李佺等通过实验表明,密银花在抑菌、抗炎、止血等方面优于同种异地品种原阳银花、济银花,说明来源于忍冬Lonicerajaponica 的金银花以产于河南新密的传统道地药材质量为优,与同属其它品种金银花药材比较,在抑菌、抗炎、解热和止血等方面也显示出较强活性,表明密银花的质量在主流品种中依然有其优势。

金银花的产地分布较广,产量较大的有:

①忍冬,产于黄河南北广大地区及长江流域,仅山东一省就年产二、三万担;②红腺忍冬,产于长江流域和两广,产量仅次于忍冬;③细毡毛忍冬,产于西南及湖南;④灰毡毛忍冬,主产于湖南、贵州。

金银花从幼蕾至开放过程大致可分为幼蕾(绿色小花蕾,长约1cm)、三青(绿色花蕾,长2.2~3.4cm)、二白(淡绿白色花蕾,长3~3.9cm)、大白(白色花蕾,长3.8~4.6cm)、银花(刚开放的白色花,长4.2~4.78cm),金花(花变黄色,长4~4.5cm)、凋花(棕黄色)等7个阶段。

其中幼蕾太小,产量低,凋花太轻,色泽很差,因此商品中常包括其余5个阶段的花。

产区常因花期集中(盛花期3~5天),往往将花一齐采下。

据彭广芳等测试山东主流栽培品种大毛花和鸡爪花表明,5个不同发育阶段绿原酸含量从花蕾到开放过程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挥发油含量却逐渐增加。

金银花挥发油含量甚低,一般为0.2%~0.4%。

同一产地的变化幅度较大,很不稳定,一般均不采用挥发油作为质控指标。

但香气为宏观商品规格的一项指标,也应兼顾挥发油的含量。

金银花5个发育阶段鲜花的出干率顺序为:

三青>二白>大白>金花>银花。

邢俊波报道,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油GC-MS的比较分析,从河南封丘、新密和山东平邑的药材精油中分离鉴定出30个化合物,从山东日照产药材中分离鉴定出29个化合物,而从南京药材中分离鉴定出23个化合物,主要为单萜和倍半萜化合物。

封丘、新密、平邑和日照药材的主成分一致,含量也大致相同,主要有棕榈酸、肉豆蔻酸,其含量分别为:

封丘40.94%、7.70%;新密43.80%、6.47%;平邑42.16%、7.54%;日照33.79%、4.94%;而南京药材精油中肉豆蔻酸仅为14.17%。

南京药材精油中主成分为金合欢醇醋酸酯和金合欢醇,分别为20.94%、14.50%。

地域不同,药材的主成分及含量出现差异,由此可见,中药材的质量与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邢俊波等通过对几个产地金银花中总绿原酸含量变化观察,结果表明4种样品(绿蕾、白蕾、白花和黄花)含量变化趋势类似,但其差异显著,花蕾(绿蕾或白蕾)的含量远高于开放花,这与传统中医金银花药用花蕾相一致。

产地不同,总绿原酸含量不同。

两个道地产地的样品含量变化趋势类似,但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河南封丘的含量稍高于山东平邑。

道地和非道地产地的样品,其总绿原酸含量差异显著,道地产区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地,如封丘花蕾总绿原酸含量多数在4%~7.59%,而几个非道地产地的样品总绿原酸含量都在3%以下,支持了传统上认为山东和河南金银花质优的说法。

金银花在我国广泛分布,但其总绿原酸含量差异极大,进一步提示我们金银花商品流通时须注明产地,以利用合理用药。

另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因素众多,不但与物种、产地有关,而且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随物候期变化也非常之大。

物候期有时甚至成为影响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如封丘1998年5月30日采收的花蕾,其总绿原酸含量为7.58%,而7月20日采收的花蕾,含量为3.66%,相差50%。

若以绿原酸为指标,在5月和6月采收金银花比较合理,因此只有全面考察所有与之相关的因素,才能较客观地评价中药材质量。

对忍冬属的另外1个种细毡毛忍冬 L.similis 进行了分析,其总绿原酸含量高于忍冬,虽非《中国药典》收载品种,但可以考虑将其作为绿原酸的天然来源加以利用。

李昌爱等报道,金银花产地和类型对其绿原酸含量均有明显的影响。

同一类型不同产地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有极显著的差异,山东平邑的含量最高(5.66%)、河南新密次之(5.18%),山东太谷居中(3.58%),云南大理的含量最低(1.81%)。

同一产地不同类型的金银花绿原酸含量亦有极显著的差异。

产地和类型两个因子相比,产地对绿原酸含量的影响较大。

山东、河南的忍冬,贵州的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广西的红腺忍冬、灰毡毛忍冬、山银花,绿原酸的含量都是较高的。

这些品种的绿原酸含量,有以山东、广西、贵州为中心,向周围各省呈辐射状逐渐减少的趋势。

钟凤林等认为:

金银花主要有效成分绿原酸在三青期含量最高(6.07%),二白期其次(5.18%),大白期4.88%。

折干率比较,三青期药材鲜/干比为3.24:

1;二白期5.02:

1;大白期5.75:

1。

金花和银花花期在整个生长期中绿原酸含量及药材产量均处于低值。

故从绿原酸含量、药材产量及商品规格多因素考虑,金银花的采收应在三青、二白、大白3个生长阶段进行为宜。

采收时间最好在采收期的晴天11~14时。

此期间由于露水已尽,光照强,又绿原酸积累得多,金银花药材呈色好,品质佳,香浓气厚。

另据李昌爱等报道,1975年,从山东平邑药材公司引种的金银花实生种苗,当年定植于山西太谷药材公司种植场。

经近15年的栽培、驯化、多世代实生苗选择和系统观察,至少发现了11个具有明显特征、性状相对稳定的变异类型。

由于未经人工杂交和诱导,所以这些变异类型的产生是对不同的生态和地理条件适应的产物。

它们在植物形态特征、有效成分绿原酸含量,单株年花产量以及栽培特性等方面都有较明显的差异。

其中有2个变异类型有较好的综合经济价值,可供生产中试验、推广。

武雪芬等报道,在金银花的一个生成年中,仅被修剪的茎叶是花产量的5倍以上。

其修剪枝各部位均含有绿原酸,但叶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的含量。

无论是茎或叶,绿原酸含量自下而上逐渐增高,较嫩的部位含量较高。

修剪枝节部绿原酸含量明显高于茎杆的其它部位,可选节部用作忍冬藤。

在金银花管理中,将被抹掉的嫩芽以及徒长枝基部的膨大部分,应尽量收集来作药用。

李会军等报道,对忍冬不同药用部位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

从金银花、忍冬藤中共分离鉴定了36种成分。

其中从金银花中鉴定出28种,从忍冬藤中鉴定出26种,两者共有成分18种,分别占各自挥发油总量的85.23%、83.42%,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棕榈酸(40.94%、42.41%)和亚油酸(16.02%、25.94%)。

金银花、忍冬藤中挥发油成分具有高度相似性。

董熙嘏等报道,不同品种的忍冬叶含有一定量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在3个品种的叶中,以大毛花叶中的含量最高,密银花叶次之,腺花叶又次之。

不同季节忍冬叶,以8~9月份含有效成分最高,以后渐减,为了保证最后一茬花的收摘,叶的利用可延至花期以后较为适宜。

以密银花而论,同一时期的叶和花对比,叶中所含有效成分大约为花的60%~70%,因此可以考虑金银花叶的利用。

各种金银花的干茎中均不含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但鲜茎中含有少许。

不同品种的金银花的有效成分,以密银花含量最高。

周日宝等报道,灰毡毛忍冬花蕾的绿原酸含量远高于传统产地正品金银花的忍冬花蕾,更适宜作提取绿原酸的原料,这一结果与药理比较实验的结果相一致。

产于山东的济银花和河南的密银花均为忍冬的花蕾,两者绿原酸的含量比较接近;产于湖南省隆回县的金银花和湖南新宁县的金银花均为灰毡毛忍冬的花蕾,两者的绿原酸的含量也比较接近,但两个种之间绿原酸的含量相差悬殊,说明了植物种间的遗传性直接影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而不同产地的环境条件差异却影响不甚明显。

童巧珍等比较湖南省3种不同来源的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挥发油成分,结果3种不同来源的灰毡毛忍冬花蕾中的挥发油均含有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辛烯醇、二十一烷醇等26个相同成分,其中芳樟醇的百分含量最高,在隆回、溆浦、新宁产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所占相对含量分别为15.77%、28.85%、31.88%。

潘清平等通过体外实验,首次对灰毡毛忍冬和不同产地的金银花进行药理作用的比较研究。

结果表明:

灰毡毛忍冬对大多数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灰毡毛忍冬对金葡菌的抑菌浓度(MIC)低于1:

8,对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变形杆菌、乙型链球菌的抑菌浓度(MIC)基本低于1:

4。

最小杀菌浓度可以测出,其中有些活性明显强于正品金银花。

为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灰毡毛忍冬可望开发成临床清热解毒的天然药物,可望成为金银花临床使用的新资源。

《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将灰毡毛忍冬收载。

张重义等研究忍冬个体生长与药材质量的关系,调查忍冬不同树龄的形态指标,分析花蕾中绿原酸的含量的变化动态。

结果金银花药材的质量与其忍冬树龄关系密切。

不同树龄忍冬,萌发新枝能力与花蕾生长不同,其质量差异较大。

综合产量和绿原酸含量的因素,金银花药材以忍冬树龄9~15年较好。

保证金银花优质、高产的关键技术是:

随树龄增长,适时调整密度,在GAP基地建设中,对不同树龄植株要分类管理。

本研究对人工栽培多年生药材的研究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李会军等用生物化学发光法比较金银花类中药以及忍冬不同提取部位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结果所检测样品对3种自由基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

同一物种,道地产区河南、山东产忍冬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强于江苏产忍冬;不同物种,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为灰毡毛忍冬、忍冬、细毡毛忍冬、黄褐毛忍冬、菰腺忍冬。

忍冬不同提取部位清除自由基能力大小依次为正丁醇部位、醋酸乙酯部位、水提液。

绿原酸、忍冬苷均具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而忍冬苷稍强于绿原酸。

金银花类中药清除自由基能力随产地、物种不同而有差异,且与其中所含酚酸类化合物密切相关。

山银花含绿原酸、忍冬苷、β-谷甾醇及三十四烷等。

柴兴云等寻找山银花药效物质基础,评价金银花类药材的质量。

从山银花中分离鉴定得到7个常春藤皂苷类化合物:

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 -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基 -(3→1) -O-β-D-吡喃葡萄糖苷、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基-(3→1) -O-β-D-吡喃葡萄糖基-(4→1) -O-β-D-吡喃葡萄糖苷、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 -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基- (3→1)-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 -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及3-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2→1) -O-α-L-吡喃鼠李糖基-(3→1) -O-β-D-吡喃葡萄糖基-(4→1)-O-β-D-吡喃葡萄糖基-常春藤皂苷元-28-O-β-D-吡喃葡萄糖基(6→1) -O-β-D-吡喃葡萄糖基酯;又分离鉴定得到8个黄酮类化合物:

木犀草素、槲皮素、苜蓿素、苜蓿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芦丁、金圣草素-7-O-新橙皮糖苷、苜蓿素-7-O-新橙皮糖苷。

还分离得到酚酸类化合物,经鉴定为:

咖啡酸、绿原酸甲酯和5-O-咖啡酰基-奎宁酸丁酯。

   

     耿世磊等揭示山银花茎、叶及花中绿原酸的分布状况,为确定金银花药材合理的药用部位及良种选育特征提供依据。

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山银花茎、叶及花中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分布规律。

结果绿原酸在花中主要分布于萼筒--子房壁外表皮细胞及其下3~5层细胞、花冠外表皮细胞及其下1~2层细胞和花冠内表皮纤毛细胞;在叶片中主要分布于上表皮细胞和下表皮纤毛细胞;在茎中仅零星分布于次生韧皮部细胞。

结论:

花中绿原酸分布最为广泛、含量最丰富,叶片次之,茎中最少;花冠内表皮纤毛和花冠外表皮腺毛的密集程度,以及萼筒和花冠的长度可作为山银花的育种特征。

同属植物及易混品:

(1)四时春,为忍冬的变种,台湾新竹作金银花入药;

(2)净花菰腺忍冬,花蕾长1.8~3.8(~4)cm,上部直径1.5~3mm,淡棕或棕色,无毛或疏无毛;萼筒椭圆形,齿缘有疏毛;分布于广东、广西、贵州、云南,花蕾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痛,风热咳喘,泄泻,疮疡肿毒,丹毒;(3)淡红忍冬,又名巴东忍冬,幼枝、叶柄常被卷曲的淡黄色糙伏毛,或完全无毛,至少叶表面中脉有密的小糙伏毛直达叶尖,花序短总状顶生,最下部的花生在枝叶腋内,花蕾长0.9~2cm,上部直径1.8~4mm,黄棕色或绿褐色,微紫红或紫红色,萼筒类球形,齿缘疏生毛,花白色稍带粉红;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花蕾用于暑热感冒,咽喉痛,风热咳喘,泄泻,疮疡肿毒,丹毒;广西全州称其为石山金银花,四川称肚子银花,云南大理称野金银花;(4)无毛淡红忍冬,分布于浙江,民间应用较多,系浙西南山区民间习用的“大叶银花”品种之一;(5)西南忍冬,又名短唇金银花,花蕾长2.5~4cm,直径2~3mm,红棕色,疏生毛,萼筒黑色,齿缘有毛;分布于广西、云南,花蕾用于暑热感冒,咽喉痛,风热咳喘,泄泻,疮疡肿毒;相婷等从西南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3个新的三萜皂苷:

3-O-[β-D-吡喃葡萄糖基 -(1→2) -β-D-吡喃葡萄糖基]-23-羟基-羽扇豆烷-20(29) -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 (1→6) -β-D-吡喃葡萄糖]酯,命名为西南忍冬皂苷C;3-O-[β-D-吡喃葡萄糖基- (1→2) -β-D-吡喃葡萄糖基]- (1→6) -β-D-吡喃葡萄糖基-23-羟基-羽扇豆烷-20(29) -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酯,命名为西南忍冬皂苷D;3-O-[β-D-吡喃葡萄糖基- (1→2) -β-D-吡喃葡萄糖基]-羽扇豆烷-20(29)-烯-28-酸-28-O-[β-D-吡喃葡萄糖基- (1→6) -β-D-吡喃葡萄糖]酯,命名为西南忍冬皂苷E;(6)滇西忍冬,花蕾长2.5~4.5cm,上部直径2mm,黄棕色,密被毛;萼筒类球形,暗褐色,上部及齿被毛;(7)阿尔泰忍冬,分布于新疆阿尔泰山,花蕾用于腹胀,血痢;(8)蓝锭果,分布于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