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发展保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017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89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生命发展保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发展保健.docx

《生命发展保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发展保健.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命发展保健.docx

生命发展保健

生命发展保健

计划生育

  避孕方法及护理

  避孕是用科学的方法使妇女暂时不受孕。

常用的避孕方法有工具避孕和药物避孕。

  一、工具避孕

  利用器具防止精子和卵子结合或通过改变宫腔内环境达到避孕目的的方法。

  

(一)宫内节育器(IUD)

  IUD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经济、可逆、广大妇女易于接受的节育器具。

  1.种类可分为惰性宫内节育器和活性宫内节育器两类。

  

(1)惰性宫内节育器:

为不含活性物质的第一代宫内节育器。

  

(2)活性宫内节育器:

是第二代宫内节育器。

其内含有活性物质如金属铜、孕激素、磁性物质等,可提高避孕效果并减轻副作用。

  2.避孕原理作用机制

  带铜宫内节育器避孕机制:

  

(1)作用于子宫内膜,引起局部非炎性的炎症改变,阻止孕卵着床。

  

(2)前列腺素作用,抑制受精卵的运行,干扰植入。

  (3)IUD释放的铜离子,对精子和胚胎有毒性作用。

  药物缓释宫内节育器避孕机制:

  

(1)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的功能,抑制排卵。

  

(2)改变宫颈黏液量和性质,不利于精子穿过。

  (3)改变子宫内膜形态,使其具有不利于孕卵着床的能力。

  (4)影响输卵管的蠕动,使受精卵的发育与子宫内膜不同步。

  3.宫内节育器放置术

  

(1)适应证:

凡育龄妇女无禁忌证自愿要求放置IUD者,可用于紧急避孕,且愿继续以宫内节育器(IUD)作为避孕而无禁忌证者。

  

(2)禁忌证:

①急、慢性生殖道炎症;②生殖器官肿瘤;③月经紊乱:

月经过多过频或不规则出血;④子宫畸形;⑤宫颈口过松、重度陈旧性宫颈裂伤或子宫脱垂者;⑥严重全身性疾病;⑦妊娠或妊娠可疑者;⑧有铜过敏史者,禁止放置含铜IUD。

  (3)放置时间:

  ①月经干净后3~7天无性交;

  ②产后42天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恶露已净,会阴伤口已愈合;剖宫产术后半年放置;

  ③人工流产术后,宫腔深度<10cm可立即放置;

  ④哺乳期放置应先排除早孕。

  (4)术前护理:

护士应向受术者介绍手术步骤,解除其思想顾虑,取得合作;受术者测试体温正常后,排空膀胱。

了解病史及禁忌证、高危因素;阴道情况。

受术者术前签手术同意书。

  1)放置前常规测体温,2次超过37.5℃以上者暂不放置。

  2)核对病历相关内容(如:

受术者姓名、年龄、病历号、手术名称、术前检验等)。

  3)嘱受术者术前排空膀胱。

  4)按术前会阴、阴道冲洗常规为受术者做阴道准备。

  (5)健康教育

  1)术后休息3天,1周内避免重体力劳动;禁性生活及盆浴2周,保持外阴清洁;3个月内月经或大便时注意有无节育器脱落。

  2)复查:

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各复查一次,以后每年复查一次。

  3)术后有少量阴道出血及下腹不适,若出现腹痛、发热、出血大于月经量,应随时就诊。

  4)向病人介绍放环后的常见反应,如:

少量出血及小腹不适,一般3~7天可逐渐自愈;若持续出血、月经异常、闭经或腹痛剧烈、发热,嘱随时就诊。

  4.宫内节育器取出术

  

(1)适应证:

①因不良反应治疗无效或出现并发症者;②带器妊娠者;③改用其他避孕措施或绝育者;④计划再生育者;⑤放置期限已满需更换者;⑥绝经1年者。

  

(2)取器时间:

①月经干净后3~7天为宜;②阴道出血多者随时取出;③带器妊娠者于人工流产时取出。

  (3)护理要点:

术后休息1天,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周。

保持外阴清洁。

  5.宫内节育器的不良反应及护理

  

(1)出血:

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周期中点滴出血。

告知患者休息、补充铁剂、严格按医嘱用药,上述处理仍无效,应更换节育器或采用其他方法。

  

(2)腰酸腹胀:

节育器与宫腔大小或形态不符,而致腰酸或下腹坠胀。

重症可休息或给予解痉药物。

无效者,可更换合适的节育器。

  6.宫内节育器的并发症及护理

  

(1)感染:

发生感染,采取抗生素治疗并取出节育器。

  

(2)节育器嵌顿:

确诊后立即取出。

如取出困难时,应在X线或B型超声监视下或借助宫腔镜取出。

  (3)节育器异位:

发生异位后,应经腹腔镜或阴道将IUD取出。

  7.宫内节育器脱落及带器妊娠

  

(1)脱落:

发生时间为放置IUD1年内,尤其3个月内,常在经期脱落。

  

(2)带器妊娠:

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

  

(二)阴茎套

  使精液不能入阴道而达到避孕目的,且有防止性疾病传播的作用。

  

  二、药物避孕

  药物避孕也称激素避孕,制剂主要有3大类:

  ①睾酮衍生物;②孕酮衍生物;③雌激素衍生物。

  1.原理 ①抑制排卵:

通过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使卵巢不发生排卵。

②干扰受精和受精卵着床:

通过增加子宫黏液稠度;改变输卵管的正常分泌和蠕动频率;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2.适应证 育龄健康妇女。

  3.禁忌证 ①严重心血管疾病者;②急、慢性肝炎和肾炎;③血液病、血栓性疾病;④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需用胰岛素控制者、甲状腺功能亢进者;⑤恶性肿瘤、癌前期病变、子宫或乳房肿块病人;⑥哺乳期妇女;⑦月经稀少或年龄>45岁者;⑧产后未满6个月或月经未来潮者;⑨年龄>35岁的吸烟妇女。

  4.药物不良反应

  

(1)类早孕反应:

服药1~3个周期症状自行消失。

  

(2)月经改变:

月经规则、经期缩短、血量减少、痛经症状减轻或消失。

可发生闭经、突破性出血。

  (3)体重增加。

  (4)色素沉着:

少数妇女的颜面部皮肤出现淡褐色色素沉着。

  

  三、其他避孕方法

  1.紧急避孕

  是指在无保护性生活或避孕失败后的3天内,妇女为防止非意愿妊娠而采取的避孕方法。

方法有宫内节育器和紧急避孕药物。

  2.安全期避孕法又称自然避孕法

  排卵前后4~5天内为易孕期,其他时间不易受孕,被视为安全期。

安全期避孕法并不十分可靠,失败率高达20%。

  

  终止妊娠方法及护理

  

  一、早期妊娠终止方法及护理

  妊娠早期采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称为早期妊娠终止,亦称为人工流产,可分为手术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方式。

  

(一)人工流产术

  是指用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终止早期妊娠。

手术流产有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

负压吸引术用于妊娠10周以内者;钳刮术适用于11~14周者。

  1.适应证妊娠14周内自愿要求终止妊娠而无禁忌证者;各种疾病不宜妊娠者。

  2.禁忌证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需经治疗好转后再行手术。

  

(2)生殖器官急性炎症者。

  (3)妊娠剧吐酸中毒尚未纠正者。

  (4)术前相隔4小时测2次体温≥37.5℃者。

  3.护理措施

  

(1)简单介绍手术过程,解除其恐惧心理。

  

(2)遵医嘱给药物治疗,严密观察受术者一般情况,如面色、脉率、出汗,对精神紧张者要安慰病人,使其建立信心。

  (3)术后在观察室休息1~2小时,注意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情况。

  (4)嘱受术者保持外阴清洁,1个月内禁止盆浴、性生活。

  (5)吸宫术后休息2周;钳刮术后休息2~4周;有腹痛或出血多者,应随时就诊。

  (6)指导夫妇双方采用安全可靠的避孕措施。

  (7)告知受术者术后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出血量多、时间长者、腹痛、发热随时就诊。

  

(二)药物流产

  适用于妊娠7周内者。

目前米非司酮与前列腺素配伍为最佳方案。

  1.适应证 ①年龄小于40岁的健康妇女、妊娠7周内无禁忌证要求药物流产者、B超确诊排除宫外孕。

②手术流产的高危对象,如瘢痕子宫,多次手术流产;③对手术流产有疑虑或恐惧心理者。

  2.禁忌证 心、肝、肾疾病病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青光眼、过敏体质、带器妊娠。

  3.具体用法 米非司酮25mg,每天2次口服,或遵医嘱服用,共3天,于第4天上午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一次顿服。

  药物流产有产后出血时间过长和出血量多等不良反应。

用药后应遵医嘱定时复查,若流产失败,宜及时终止;不全流产者,出血量多时需急诊刮宫。

  二、中期妊娠终止方法及护理

  依沙吖啶引产

  1.适应证 ①妊娠13周至不足28周要求终止而无禁忌证者;②因患各种疾病,不宜妊娠者;③孕期接触导致胎儿致畸因素者。

  2.禁忌证 ①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及生殖器官感染未愈者;②急、慢性肝、肾疾病,心脏病、高血压、血液病;③术前当日体温两次超过37.5℃者;局部皮肤感染者;④对依沙吖啶过敏者;⑤前置胎盘。

  3.术前护理

  

(1)身心评估:

严格掌握适应证及禁忌证。

  

(2)术前3天禁止性生活,每天冲洗阴道1次或上药。

  4.术中护理注意观察孕妇生命体征,并识别有无呼吸困难、发绀等羊水栓塞症状。

  5.术后护理

  

(1)用药后定时测量生命体征,严密观察并记录宫缩开始时间、宫缩持续时间、间隔时间、阴道流血等情况。

  

(2)引产期间,孕妇应卧床休息,羊膜外给药者绝对卧床休息。

  (3)产后注意观察产后宫缩、感染体征、阴道流血及排尿功能的恢复情况。

  (4)产后即刻采取回奶措施。

  (5)术后6周内禁止性交及盆浴,提供避孕措施的指导。

  (6)给药5天后仍未临产者即为引产失败。

  (7)严密观察一般情况,注意有无胃肠道反应、皮疹的发生,观察尿色及尿量,警惕毒性及过敏反应的发生。

 宫内节育器的避孕原理是( )

  A.抑制排卵过程

  B.杀死精子

  C.抑制受精卵着床

  D.改变卵子的运行方向

  E.抑制性激素的分泌  

[答疑编号7008221701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证是( )

  A.经产妇

  B.经量过多者

  C.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者

  D.习惯性流产者

  E.心脏病患者

  

[答疑编号700822170102: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下列不属于节育措施的是( )

  A.宫内放置节育器

  B.口服探亲避孕药

  C.人工流产

  D.皮下埋植药物

  E.输卵管结扎

  

[答疑编号700822170103: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女性绝育方法及护理

  绝育是指通过手术或药物,达到永久不生育的目的。

女性绝育的主要方法为输卵管绝育术。

经腹输卵管结扎术或经腹腔镜输卵管结扎术。

  

  一、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1.适应证

  

(1)自愿接受绝育术且无禁忌证者。

  

(2)患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不宜生育者,可行治疗性绝育术。

  (3)患遗传性疾病不能生育者。

  2.禁忌证

  

(1)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2)全身健康状况不良,不能胜任手术者,如心力衰竭、产后出血、血液病等。

  (3)腹部皮肤感染或内外生殖器炎症者。

  (4)患严重的神经症。

  (5)24小时内两次体温达37.5℃或以上者。

  3.手术时间选择

  

(1)非孕妇女应选择在月经结束后3~7天。

  

(2)人工流产或取环术后。

  (3)自然流产月经复潮后,分娩后24小时内,剖宫产、剖宫取胎术同时。

  (4)哺乳期或闭经妇女应排除早孕后,再行手术。

  4.术前准备

  

(1)耐心解答提问,解除其思想顾虑。

  

(2)详细询问病史,进行全面评估。

  (3)按腹部手术要求准备皮肤。

  (4)测生命体征,排空膀胱。

  (5)术前一餐禁食。

  5.护理措施

  

(1)作好术前准备。

  

(2)术后观察体温、脉搏及有无腹痛等。

  (3)术后观察出血、血肿等,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4)保持伤口敷料干燥、清洁,以免感染。

  (5)鼓励早日下床活动。

  (6)术后休息3~4周,禁止性生活1个月。

  

  二、经腹腔镜输卵管绝育术

  1.适应证 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2.禁忌证 多次腹部手术史或腹腔粘连,心肺功能不全,多部位疝病史等。

余同经腹输卵管结扎术。

  3.术前准备 术前晚作肥皂水灌肠,术前6小时禁饮食,术前排空膀胱,术时取头低仰卧位。

  4.术后护理 静卧数小时;严密观察体温、腹痛、腹腔内出血或脏器损伤征象。

  我国现在最常用的避孕措施为

  A.避孕套

  B.阴道隔膜

  C.宫内节育器

  D.口服避孕药

  E.安全期避孕

  

[答疑编号700822170104: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C

 放置宫内节育器的禁忌证是

  A.经产妇

  B.经量过多者

  C.糖尿病使用胰岛素治疗者

  D.习惯性流产者

  E.心脏病患者

  

[答疑编号700822170105: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孕期保健

  产前检查的目的是维护母亲和胎儿健康、安全、顺利分娩的重要措施。

妊娠期保健包括孕妇管理、产前检查、母体和胎儿情况的检测评估等。

  

  一、孕期管理

  我国在孕产妇管理方面,多年来建立健全了孕产妇保健系统与孕妇管理,普遍实行孕产期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着重对高危妊娠(妊娠期有某种并发症、合并症或致病因素可能危害孕妇、胎儿及新生儿或导致难产者)进行筛查、监护和管理。

  目的是为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提高母婴生活质量。

  1.实行孕产期系统保健的三级管理。

  2.对高危妊娠的筛查、监护和管理通过确诊早孕时的初步筛查及孕妇的每次产前检查,均能及时筛查出高危因素的孕妇。

  3.产前检查的时间 产检时间:

理想的产检开始应在怀孕第4个月以前,理想的产检总数应在9次以上,少于5次则为产检不足。

  

  二、产前检查

  加强孕期监测,保护孕妇的母婴安全主要是通过定期的产前检查来实现的。

孕产妇管理是妇幼卫生管理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收到良好的成效,特别是针对那些存在高危妊娠因素的妇女,经过产前检查筛检而加以追踪,给予及时处理,减少了孕妇的高危因素,也是妇幼护理人员的工作重点。

  

  三、产前检查评估内容

  妊娠初诊在早孕第12周进行,初诊内容包括:

  

(1)确定是否妊娠,建立产科病历和围产保健手册(或保健卡)。

  

(2)采集病史,目的是筛查出高危妊娠及胎儿质量。

  

(一)产科初诊

  1.一般情况 包括姓名、年龄、籍贯、职业(包括工种)、结婚年龄、丈夫健康状况、有无性病,月经情况如初潮、末次月经,并计算预产期。

  2.孕期情况 早孕反应情况、胎动时间、有无阴道出血、孕早期有无服药史,询问有害药物及致畸因素接触史,如汞、铅、苯、农药、一氧化碳、放射线、病毒感染、各种传染病、有无吸烟、饮酒嗜好等。

  3.孕产史 有无流产史(包括自然流产、人工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史。

既往分娩方式,有无分娩合并症及产褥期疾病,如有上述病史须详细咨询其经过及可能的原因。

婴儿性别、体重、是否健存、有无疾病及畸形。

  4.既往疾病史 有无结核、心脏病、高血压、肝脏病、肾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代谢性疾病、遗传病、过敏及手术史。

  5.家族病史 有无高血压、精神病、肾炎、妊高征、遗传性疾病、多胎、畸形等。

  6.体格检查 包括全身体检及产科检查。

  

(1)全身体检:

与一般内科检查相同,尤其须注意心脏及肝脏情况,注意脊柱及骨骼有无异常。

  

(2)产科检查

  1)腹部检查:

用产科腹部四步触诊法分别查清宫底、大小、形态、胎方位、胎先露及先露入盆情况。

听取胎心音并测数一分钟的胎心数,注意胎心最响亮的部分、是否规律及有无杂音。

用皮尺测量耻骨联合上缘至宫底的高度及过脐测量腹围或最大腹围测量,并记录。

  2)子宫底高度测量:

子宫底高度测量,在妊娠18~32周时,子宫底的高度(以厘米计)约等于胎儿的妊娠周数(实际临床上也是第12周之后子宫突出骨盆腔后才易自腹部触得)。

到了妊娠末期因胎儿体重增加的不同,胎头下降时期也不一,因此变异较大。

  3)测量胎心音:

测量胎心在妊娠10~12周时经由多普勒超声听到胎心音,到妊娠18~20周时一般听诊器也可听到。

目前医院多用多普勒超声来测胎心音。

胎心音正常范围为120~160次/分,平均为140次/分。

  4)四步触诊法:

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部是否衔接。

检查前先向孕妇说明此项检查的目的,检查前应嘱孕妇排空膀胱,然后平躺在检查床上,双腿屈膝,露出腹部。

检查者温暖双手,以免接触孕妇时引起不适。

  5)实验室检查

  A.血常规检查:

包括血色素、红细胞、白细胞计数,血型;肝功能及乙型肝炎系列抗原、抗体,甲肝抗体,丙肝抗体,甲胎蛋白,梅毒血清等抗体,AIDS抗体。

  B.尿常规、尿糖、尿碘,低碘者可及时补碘。

  C.其他:

如心电图检查等,根据情况可行阴道检查及白带清洁度、滴虫、真菌;细菌性阴道病检查等,根据检查情况适当治疗。

(单选题)

  

(二)产科复诊

  为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孕期合并症,随时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和安危,拟订监护计划,确定分娩处理,进行孕期健康教育,应定期复诊。

  1.检查次数 整个孕期需检查10~12次左右。

  2.检查时间 孕早期(怀孕前3个月)检查一次,确定妊娠,根据早孕反应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如有妊娠剧吐者给予适当的治疗,补充叶酸,剂量为0.4mg/d。

情况正常者每个孕月检查一次,怀孕28周后每2周检查一次,怀孕36周后每周检查一次。

  3.检查内容

  

(1)询问健康状况,胎动出现时间及有无异常,自上次检查后有无不适症状,如头晕、头痛、眼花、眩晕、水肿及阴道出血,警惕出现妊娠高血压疾病。

  

(2)每次测体重、血压、检查宫高、腹围、胎方位、胎心,先露入盆情况,认真记录并绘制妊娠图。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如为高危妊娠,进行登记,按高危妊娠管理。

  (3)辅助检查:

包括复查血常规、尿常规;按时做B超检查;16~20周做唐氏筛查,妊娠24周做糖尿病筛查,自妊娠36周起每周一次胎心监护等。

  1)复习以前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必要时复查。

  2)妊娠34周做骨盆检查,包括:

①外阴;②巴氏腺;③阴道、子宫颈;④子宫;⑤骨盆测量:

⑥进行保健指导;⑦预约下次随诊时间。

  

  四、母体和胎儿状况的评估

  产前进行母体及胎儿状况的评估,目的在于及早发现对于孕妇和胎儿有害的高危因素,并应用治疗去除这些因素,使母婴平安。

  母亲和胎儿是一体的、不可分的,当母体健康状况有危险,胎儿也必然遭到生命的威胁。

产前胎儿监护的检查,对于某些有高危妊娠的孕妇常是需要的。

  

(一)胎心监护

  胎儿监测在临床广泛使用,优点是不受宫缩影响。

能连续记录胎心率的动态变化。

因有子宫收缩描记、胎动记录,故能反映三者的关系。

  无应力试验(或称无激惹试验,NST)是指无宫缩、无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对胎儿进行胎心率宫缩图的观察和记录。

是以胎动时伴有一过性胎心率加快为基础,又称胎儿加速试验。

  

(1)NST反应型(或称阳性):

胎心基线120~160次/分,胎心率变异>5次/分,在20分钟内至少有2次或2次以上,并伴有胎动的胎心加速,幅度增加≥15次/分,持续≥15秒以上。

  

(2)NST不反应型(或称阴性):

基线或变异正常,但试验中,20分钟内胎动少于2次或胎动后胎心加速<15次/分、持续<15秒,延长试验到40分钟仍无变化。

  

(二)胎儿成熟度检查

  1.正确计算妊娠周数 问清孕妇末次月经第一天的确切日期,并问清既往月经是否正常,有无延长或提前。

  2.测量宫底高度和腹围 根据测量结果估计胎儿大小。

  3.B型超声波检查胎儿双顶径 双顶径测量值大于8.5cm时提示胎儿成熟。

  (三)胎盘功能检查

  胎盘功能检查包括胎盘功能和胎儿胎盘单位功能,通过检查能间接了解胎儿在宫腔内的状况。

  1.胎动 与胎盘功能是否良好有关,12小时胎动应在30次以上为正常。

  2.孕妇尿中雌三醇值测定 24小时尿中>15mg为正常值,10~15mg为警戒值,<10mg为危险值。

孕晚期时若多次测得尿中雌三醇值低于1Omg,表示胎盘功能低下。

生长发育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和范围

  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预防保健及疾病治疗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学科。

  “以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遵循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最大限度降低小儿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经典试题

  儿科护理学的任务包括哪项( )。

  A.小儿疾病的护理

  B.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质量

  C.增强儿童体质

  D.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E.以上都是

  

[答疑编号700822170301:

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E

  一、小儿年龄分期

  根据小儿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的特点,将小儿年龄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

  

(一)胎儿期 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娩出为止称为胎儿期,约40周(280天)。

  

(二)新生儿期 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28日止,称新生儿期。

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日,称围生期。

  (三)婴儿期 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四)幼儿期 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岁)为学龄前期。

  (六)学龄期 自入小学起(6~7岁)到进入青春期。

  (七)青春期(少年期) 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

  生长发育的特点:

  

(一)胎儿期 特点是以脂肪及肌肉迅速生长为主,体重增加迅速。

  

(二)新生儿期 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和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

  (三)婴儿期 是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四)幼儿期 是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

  (五)学龄前期 培养小儿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

  (六)学龄期 开始接受各种知识的重要时期,易患变态反应性疾病及近视、龋齿等,应注意矫正。

  (七)青春期(少年期) 生殖器官及第二性征的发育加快。

  显著特征:

成熟的认知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建立

  儿科特点

  解剖特点:

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的增长。

  生理特点:

年龄越小,生长越快,所需营养物质和液体总量相对比成人高。

  病理特点:

婴幼儿易患支气管炎,佝偻病、严重感染性疾病。

  免疫与预防:

获得特异性抗体IgG,很少感染麻疹;母体的IgM不能通过胎盘,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注意消毒隔离。

  疾病预后:

起病急、变化快

  心理行为:

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护理

  二、生长发育的规律

  

(一)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性过程,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具有阶段性。

生后6个月内生长最快,尤其是头3个月,出现生后第一个生长高峰,后半年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发育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二)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各系统的发育快慢不同。

神经系统发育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发育先慢后快;淋巴系统则先快而后回缩;年幼时皮下脂肪发育较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期才发育加速,心、肝、肾等系统的增长,基本与体格增长保持平衡。

  (三)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