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2840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5 大小:3.4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5页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5页
亲,该文档总共2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2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docx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

平法钢筋难点问答

DF

谢谢yiding52先生画出如此详细的图形。

继续与yiding52先生讨论:

  1、是否可以分开两种情况来处理,即

    当主梁下部纵筋为一排配筋时,吊筋采用一种算法;

    而当主梁下部纵筋为两排配筋时,吊筋采用另一种算法?

  2、另外,当采用“吊筋高度=主梁高-180”时,也许要同时满足

    吊筋高度≥次梁高-1倍保护层?

  3、此外,“第3楼”中的模型,是否也要考虑当梁的上部纵筋采用两排配筋的情形?

如是,则“180”就有点小了。

YD

对,CDF先生解析得透彻,把吊筋吊在上部二层钢筋得垂直下方,就会避让浇捣混凝土对其的影响,既给后道工序创造了方便,又合理地“自我保护”。

4排筋,h-1500<30d

DF

再请教一下yiding52先生:

“第7楼”和“第8楼”是否还有附图?

否则,看不懂“4排筋,h-1500<30d”和“4排筋≥30d”的意思?

YD

图片上传成功,就是看不到图,我已将图传在我的博客

DF

把yiding52先生的图片“4排筋,h-150≥30d”上传到本论坛。

  顺告yiding52先生“图传不上来”的原因,可能是图的容量太大。

因为本论坛的上传图片限制为100KB之内。

  有一个把图片容量缩小的办法,以本图为例,原图的容量为848KB,是BMP格式的图。

只要通过:

进入图片“编辑”,执行“另存为”,把这个图片存为JPG格式,则这个图片就变成38.4KB,就上传成功了。

  还有一点注意事项告诉其他网友:

回复本帖时不要在屏幕下方的“回复主题”栏内书写,而须点击屏幕主题上方的“回复本文章”按钮,这样,屏幕下方就会出现上传图片所需的“浏览”和“上传”按钮,通过“浏览”,选定及“打开”需要上传的图片文件,然后点击“上传”,则可完成该图片的上传操作。

YD

陈达飞老师的《平法识图与钢筋计算释疑解惑》许多书店已经售罄,这么一本广受广大读者欢迎的读物惊闻被人禁止发行,我们深表遗憾。

我近日是为自己一些普及平法的图说文字想出版而专门进京摸行情,才得知这一坏消息的。

我需要对我的图说少许做些手术来应对这个情况。

2008-4-11W疑问两个大跨中间夹着一个小跨

“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

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请问陈教授:

对于中间支座较小跨的延伸长度也是按较大跨的1/3(或1/4)吗?

是不是这样理解的啊?

不好意思,我是菜鸟,这是我对字面的理解、

DF

你所说的是正确的:

  对于端支座来说,是按“本跨”(边跨)的净跨长度来进行计算的;而中间支座是按“相邻两跨”的跨度最大值来进行计算。

  对于中间支座较小跨的延伸长度也是按较大跨的1/3(或1/4)的——因此,就引发出如下的一个问题,如果发生“两个大跨中间夹着一个小跨”的情况,为了避免小跨上部纵筋的重叠,则中间小跨上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应该注写在“上部跨中”。

——请你看看本论坛前面关于“平法梁”的有关讲座(平法讲座可以通过“精华帖”来查询)。

2008-4-14W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柱筋变多等如何做法

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包括墙柱和墙身)构造做法按03G101-1第48页,但是该页并没有说明约束或构造边缘构件竖向钢筋的构造做法,比如说某根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柱筋变多等如何做法,本人觉得是否可套用框架柱做法?

谢谢!

DF

你的想法有道理。

可以考虑按03G101-1第48页做法的同时,参考框架柱(03G101-1第36页)做法。

例如“某根暗柱的上层柱筋变大”的情况,柱纵筋连接点应该在下一层非连接区之外。

2008-4-18W支座处板底附加筋的问题

请问筏板基础当相邻板底有高差时,支座处板底附加筋已无法通长设置,是否应断开分别锚固?

DF

04G101-3图集第41、44页有基础板“变截面构造”,可以参考。

W

我原先看过了。

这两页说明的只是板底通长筋的构造,您的意思是该做法也适用于支座处板底附加筋吗?

谢谢

如下图:

高低差。

该处支座处板底设置了两根附加短筋。

WY

我认为非也可以参照04G101-3图集第41、44页有基础板“变截面构造”

2008-4-24W关于04G101-3有关疑问

问题1:

筏形基础在14页有基础基本不考虑抗震的说法,而在404749页有LAE和LA同时出现,我们计算的时候采用哪个呢?

问题2:

《高规》7.2.21条: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按照框架柱构造那么03G101-148页这个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49页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构造岂不是和《高规》发生冲突了?

一丁老师在他的平法函授讲义里提到:

03G101-148页这个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49页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构用与多层,高层就按照框架柱连接构造执行?

那么再请问:

这个多层和高层又怎么区分呢?

问题3: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加强部位有什么特殊的构造吗?

我门施工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吗?

DF

1、关于“问题1”:

  不要笼统地说“基础基本不考虑抗震”,因为专家们说,一个建筑物要考虑抗震的话,则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要“考虑”抗震的。

而标准图集里面的话是说“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均基本按非抗震处理”。

  标准图集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04G101-3图集第14页第2.6.1条“无论上部结构主体为抗震还是非抗震,本图集梁板式筏形基础与板式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均基本按非抗震处理。

”——请注意,这里说的是“筏形基础自身的钢筋连接与锚固”,而基础部分与上部结构之间的钢筋连接,则有明确的说法:

“当上部结构为抗震时,柱(包括柱脚)和墙在基础内的插筋锚固按抗震处理。

  而且,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本图集”的做法,并且是“基本上”的做法。

而在实际工程中,而且有特殊的实际要求的时候,该怎样办呢?

图集又说了下列的话:

“当设计根据具体工程的实际情况,将基础钢筋的连接与锚固与上部结构一样均按抗震处理时,应对本图集的标准构造做相应变更。

  其实,下面几个页面的具体要求与上面的原则论述是一致的:

  04G101-3图集第40页“端部无外伸构造”指出:

此时的梁板式筏形基础平板LPB下部纵筋伸梁箍筋内侧≥0.4LaE(≥0.4La)并弯钩15d

  04G101-3图集第47页“端部无外伸构造”指出:

此时的平板式筏形基础平板BPB下部纵筋弯钩伸入墙身或柱内≥1.7LaE(≥1.7La)且伸至板顶

  04G101-3图集第49页“上柱墩SZD构造”指出:

上柱墩的垂直钢筋“锚入基础平板内为LaE(La)”

  2、关于“问题2”:

  既然《高规》7.2.21条规定:

“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连接按照框架柱构造”,对于“高层建筑”那就按照《高规》好了。

  至于“多层”与“高层”这些概念问题,我觉得“多层”是区别于“单层”而言,即“二层以上”的建筑就是“多层”;而“高层”又是区别于“多层”而言,具体的分界线我记不清楚了,大概是超过八层的建筑就是“高层”建筑吧。

  3、关于“问题3”:

  请问,你所说的“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的加强部位”是什么意思?

  如果是说03G101-1图集第49页注1所说的“本图的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仅用于一、二层抗震设计的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以上一层墙肢(见具体工程的相关构件代号)”,那是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师的事,他知道他所设计的这个工程的第一层或者是第一、二层的剪力墙属于“底部加强部”,此时他就应该在第一、二层或者是第一、二、三层施工图的相应剪力墙标注以“Y”打头的约束边缘构件。

对于施工人员来说,只需要“见具体工程的相关构件代号”,凡是以“Y”打头的边缘构件就是约束边缘构件,凡是以“G”打头的边缘构件就是构造边缘构件。

  如果你说的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与构造边缘构件有何区别”,也就是剪力墙约束边缘构件在哪里有所“加强”?

对比一下03G101-1图集第49页和第50页就明白了,约束边缘构件比构造边缘构件多了一个“λv/2区域”(参看图集第18页),这个区域的一般工程做法是进行拉筋加密(也有进行箍筋加密的),有时甚至在加密拉筋的同时也进行竖向钢筋的加密,因此在施工时要认真吃透图纸的要求。

WY

首先补充一下问题2:

其实多层与高层的区分有一个很好的记忆方法:

1~3层为低层,4~6层为多层,7~9层为小高层,10层以上为高层,楼高100M以上为超高层。

再补充下问题3:

如下图,如陈教授所说的,YAZ3与YAZ5都采用了箍筋加密的做法。

在此本人有一点疑问。

请问陈教授:

此处暗柱内的拉筋是否应为单肢箍?

另外拉筋设置的竖向间距,有一种说法是构造边缘构件隔一拉一,约束边缘构件为全部设置,请问对吗?

这样设置有这种必要吗?

我看到现场的施工对此不重视,经常是在暗柱内稀稀拉拉放几个拉筋,请问这样会有问题吗?

上传图片:

DF

欢迎WY给介绍了“多层、高层”的具体说法。

希望大家踊跃参加技术问题的讨论!

  1、上面图中的暗柱YAZ3、YAZ5之内有的使用了拉筋,有的使用了箍筋(大箍套小箍)——这就说明了暗柱拉筋的设置方式如同箍筋一样,每一个大箍都对应一个小箍,因此每一个箍筋都对应一个拉筋——即:

拉筋的竖向间距与箍筋一样,不存在“隔一拉一”的问题,更不能“稀稀拉拉”地设置拉筋。

  在“拉筋竖向间距与箍筋一致”这一点来说,拉筋的确与单肢箍一样,但是,拉筋应该同时钩住两向的钢筋,正如剪力墙身的拉筋要同时钩住水平分布筋和竖向分布筋一样。

——但是,剪力墙身拉筋的间距是在墙身表中由设计师明确定义了的(隔一拉一,或者隔二拉一),但暗柱拉筋间距没有另外定义,而是与箍筋间距一致。

  2、上面讲述了暗柱拉筋的“竖向设置”。

至于暗柱拉筋的“平面布置”,应该由设计师来定义,施工中就是根据设计师给出的暗柱(平面)断面图来进行暗柱拉筋的布置的——无论构造边缘暗柱还是约束边缘暗柱的拉筋设置方式,都是按照设计师给出的暗柱断面图来进行拉筋的布置。

显然,约束边缘暗柱的拉筋,布置得比论构造边缘暗柱要密。

  我前天的帖子中,已经明确地表达了约束边缘暗柱与构造边缘暗柱的区别(见“问题3”)。

结合03G101-1图集第18页和49页来看,对于约束边缘暗柱来说,18页暗柱“斜线”部(λv区域)就是设置箍筋的部分,而“虚线”部分(λv/2区域)就是墙身端部需要设置加密拉筋的部分。

WY

感谢陈教授的答复,由于本人不是结构专业的。

因此对约束边缘构件的定义还不是很理解。

就比如第一张图中的YAZ3、YAZ5,它们是不是只有λv区域(设置箍筋部分),而没有λv/2区域?

DF

1、(回答楼上的提问)就03G101-1图集第18页和49页的概念来说,你给出的第一张图中的YAZ3、YAZ5,它们是只有λv区域(设置箍筋部分),而没有λv/2区域(加密拉筋的部分)。

  2、再就关于“有一种说法是构造边缘构件隔一拉一,约束边缘构件为全部设置”的提问说几句:

  构造边缘暗柱除了“箍筋部分”就紧贴着墙身部分;而约束边缘暗柱在“箍筋部分”和墙身部分之间还存在一个“拉筋加密部分”(λv/2区域)。

这样一来,就“墙身端部”来看,紧贴着构造边缘暗柱箍筋的墙身上的拉筋可能就是“隔一拉一”(当然也可能是“隔二拉一”,这要看设计师对于墙身拉筋的具体定义);但紧贴着约束边缘暗柱箍筋的墙身上的拉筋就是全部设置的(在λv/2区域之内)。

  当然,从03G101-1图集第49页来看,约束边缘暗柱的“λv/2区域”除了可能进行拉筋加密以外,还可能把拉筋变成箍筋——我见过有的工程设计把这部分的拉筋——相邻的两个拉筋连通成一个箍筋。

  一般来说,约束边缘暗柱的全长——即“λv区域”和“λv/2区域”这两部分的总长度要大于构造边缘暗柱的长度。

不过,从你所给出的YAZ3、YAZ5这两个暗柱来看,它们的长度与构造边缘暗柱的长度也差不多,具体是如何考虑的,还得该工程的结构设计师才能说清楚。

2008-4-26W图纸标注为2/1,请问下排那根是绑在梁中间吗?

当上层筋为两排,图纸标注为2/1,请问下排那根是绑在梁中间吗?

绑在左边或者右边可不可以,有什么影响?

WY

这个没有严格的规定,应该左右都可以吧

WY

位置无所谓,只要位于第二排就行

YD

我是觉得这个标注是不当的,讨论没有工程意义。

如果此梁截面宽度b≥185mm,3根25园的钢筋可布置在一排,不需要布置2排。

如果此梁截面宽度b<185mm,3根25园的钢筋一排布置不下,需要布置2排,那么该采用2/2方式才能保证这个梁的中心对称,2/1方式,要保证中心对称,就要将下排这根钢筋放到梁的中间,这样一来与上排钢筋的水平间距还是不能满足规范规定,再说放在中间也没辙固定这根钢筋,从这两个方面,都可以判定2/1不具有可操作性。

再说b<185mm的构件,一般也不会有太大的荷载,不用配多排钢筋(深受弯构件就是另外一回事)。

如果这是网友实际工程中遇到的这个情况,截个图上来,大家帮你一起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如果是虚拟的学习题,那么可以就此打住,再深入没有意义。

W

不是虚构的。

而是确实遇到过这种图纸标注,这个论坛可以上传图片吗?

DF

关于“上传图片”回答网友的提问:

本论坛上传图片的方法——

  1、回复本帖时不要在屏幕下方的“回复主题”栏内书写,而须点击屏幕主题上方的“回复本文章”按钮,这样,屏幕下方就会出现上传图片所需的“浏览”和“上传”按钮,通过“浏览”,选定及“打开”需要上传的图片文件,然后点击“上传”

,则可完成该图片的上传操作。

  2、本论坛的上传图片限制为100KB之内。

  3、BMP格式的图大于100KB时,转换格式的方法:

  例如,原图的容量为1.38MB,是BMP格式的图。

只要通过:

进入图片“编辑”,执行“另存为”,把这个图片存为JPG格式,则这个图片就变成50.9KB,就上传成功了。

W上传图片

YD

2园18通长,支座加1园18,160宽的梁,理论上3园18×3+2×30+2×25=164,>160,实际操作,就放到同一层为好,我前面说过,放到中间,水平之间的距离还是存在问题。

这是结构后处理软件没有做好,所造成的设计瑕疵,如果将1园18换成2园14,面积稍多一些,对结构是好的。

梁的平截面假定要求梁中心平截面对称,混凝土结构梁的钢筋布置也必须中心平面对称。

2008-4-26W墙梁的腰筋如此之多

101明确了1、LL、AL、BKL“侧面构造筋同剪力墙水平筋”2、跨高比《2.5时,墙梁内侧要配置腰筋。

为了3、跨高比<2时,配置交叉筋。

这个时候墙梁内有腰筋,外有墙水平筋,有必要如此配置吗?

若如此,拉筋拉那个筋?

怎么拉?

(拉筋为水平向、竖向隔一拉一)

我们工地图纸如此设计,我是一名监理,肯定要照图管理,但内心认为这样纯属浪费。

DF

 剪力墙LL、AL的侧面钢筋就是剪力墙水平分布筋;除非设计师另行标注LL、AL侧面钢筋——此时就不需再布置剪力墙水平分布筋。

  剪力墙LL当墙厚≥200且<400时布置斜向交叉钢筋,当≥400时布置斜向交叉暗撑。

YD

何处有内有腰筋,外有墙水平筋的不合理要求?

2008-4-30W上部通长筋连接的3个1/3?

1.当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直径小于支座负筋直筋时,在一跨的两端1/3跨距的地方与支座负筋连接;2.但由于钢筋的定尺长度有限,通长筋需要连接的时候,可以在跨中1/3跨度的范围之内连接;3.框架梁上部纵筋不允许在距支座1/3跨距的范围内连接:

如何理解?

DF

你好!

欢迎提出问题!

你所提的三个问题如下:

  1、当框架梁上部通长筋的直径小于支座负筋直径时,在一跨的两端1/3跨距的地方与支座负筋连接。

  这是对的,见于03G101-1图集第54页。

当然,连接点位于“Ln/3”是指第一排上部纵筋而言,如果是第二排上部纵筋,其钢筋切断点在“Ln/4”处。

  2、第二句话完整地说应该是“当上部通长筋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时,上部通长筋可贯通布置,但由于钢筋的定尺长度有限,上部通长筋需要连接的时候,可以在跨中Ln/3跨度范围内的任一点进行连接”。

  显然,这第二个问题与前面的第一个问题是前提条件不同的两个问题,不可相提并论。

  3、第三句话,“框架梁上部纵筋不允许在距支座1/3跨距的范围内连接”,这是对的,而且需要指出的是,也不能在支座上方连接。

  其中的理由是:

框架梁支座附近的一个区域是“负弯矩”最大的地方,而钢筋的连接点要避开内力较大处,所以,构造要求规定支座附近(即两个Ln/3再加上一个支座长度的这个范围内)为框架梁上部纵筋的非连接区——不仅上部通长筋不能在此处连接,而且支座负筋也不能在此处连接。

  希望你详细地阅读一下本论坛前面播出的“平法讲座”(平法梁部分)的各讲内容。

2008-5-6W悬挑板做法疑问

图一:

上图悬挑板筋锚固做法由于下料施工困难,可否改为图二做法?

DF

原来的施工图(即“顶楼”的图)是正确的,而第一楼的“修改图”不妥,原因有二:

  1、悬挑板主筋在支座(梁)的水平锚固长度不足:

  在原图中,600悬挑板的主筋伸进支座有一定的长度,因支座长度尺寸未标出,大约有160左右,则悬挑板主筋在支座的水平锚固长度大约有140;而在“修改图”中,悬挑板主筋在支座的水平锚固长度只有80左右。

  2、竖向钢筋未能伸到梁的底部:

  在原图中,竖向钢筋能够伸到梁的底部,从而使悬挑板主筋(水平段)不能向下掉;而在“修改图”中,竖向钢筋未能够伸到梁的底部,从而不能有效地控制悬挑板主筋在接近支座根部处的“有效高度”,对悬挑板的可靠性安全性不利。

  ——其实,原图中悬挑板主筋的形状算是一个比较常见的形状,钢筋加工起来也不算困难,不就是连续弯三个直角弯么?

这是钢筋工在制作悬挑板主筋时的一个经常的操作。

YD

图二的详图拆模时会坍塌!

WY

不过那样也是麻烦很多,又不是没有梁,我觉得锚入梁内一个锚长就可以了,何必做得这么复杂?

DF

不仅仅是“锚入梁内一个锚长就可以了”,悬挑板主筋在施工时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1、保证锚入支座足够的锚固长度,尤其要保证足够的锚固水平段长度;

  2、保证悬挑板主筋在支座根部附近有足够的有效高度(即控制主筋上皮的保护层厚度)——这一点在悬挑构件中十分重要,在现实工程中多次发生“一拆模就坍塌”的现象,其根源就在这里。

钢筋没有少用,就是没有放对地方!

(第一楼钢筋大样图的缺陷就在这里,在悬挑主筋的端部有高度控制,而在根部没有高度控制。

2008-5-6W关于钢筋对焊问题

1.在平法图集中钢筋的连接方式有三种即:

机械连接、对焊和搭接连接,其中焊接方式为对焊,请问对焊包括哪几种连接方式?

梁纵筋在实际施工中由定尺长度的限制,在组装时主筋进行连接,如采用对焊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对焊一般在平地上施工)请问设计图纸如要求按平法图要求的焊接方式施工如何施工?

2.平法规定梁纵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小于等于50%,在计算钢筋接头百分率时是梁同一截面的钢筋指梁全部纵筋还是梁上部或下部纵筋?

WY

1、对焊有闪光对焊、电渣压力焊、气压焊,闪光对焊、气压焊一般平地操作,电渣压力焊竖向操作一般适用于柱、墙的竖向钢筋焊接。

2、平法规定梁纵筋接头在同一截面内小于等于50%,在计算钢筋接头百分率时是梁同一截面的钢筋指梁上部或下部纵筋的百分率。

DF

WY的回答很好。

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是两种不同受力性质的钢筋(例如:

在靠近支座处,梁的上部为受拉区,下部为受压区;而在跨中,梁的下部为受拉区,上部为受压区),因此在计算钢筋接头百分率时,梁的上部纵筋和下部纵筋要分别进行计算。

W

梁纵筋在实际施工中由定尺长度的限制,梁纵筋需进行连接,如采用对焊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对焊一般在平地上施工或竖向施工)请问设计图纸如要求按平法图要求的焊接方式施工(即对焊连接)如何施工?

WY

一般情况下,对接焊好,现场帮扎,如果跨数较多,对接好后梁筋很长,不便于现场操作,可以局部对接焊,其焊接长度能满足实际操作就行,可以现场再进行机械连接

DF

对!

2008-5-7W请教问题和咨询购买软件

陈教授,03G101-1中,P54,与P35关于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固构造中,54页,钢筋断点0.5HC+5D没有出支座,而35页构造图中,0.5HC+5D伸出了支座,请问在计算钢筋锚固长度是,是取LAE,还是取0.5HC+5D;或者取二者的最大值?

请您答复我;

另外,请问支座处指哪里?

是支座外还是支座里?

还有,您编的(平法释疑与解惑)这本书在那里我能够买到?

我问便了郑州所有书店都没货;还有,您的钢筋软件适合河南定额使用么?

我有意购买?

请您一定答复我;拜托了

在钢筋计算中,我有很多疑惑不能解答

DF

你一下子提了这么多问题,慢慢地逐一回答吧。

  1、关于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锚固构造的问题

  没有规定“锚固在梁中间支座下部钢筋必须伸出支座之外”,只要求钢筋锚固长度取LaE和0.5hc+5d的最大值。

  2、不知道你所说的“支座处”的前言后语是什么?

如果说“框架梁以框架柱为支座”,就是说框架梁支承在框架柱之上,至于框架梁纵向钢筋的锚固是否伸出框架柱的外端,没有多大的关系。

  3、你说的“书”暂时卖不到也不要紧,你可以在这个“平法技术论坛”上的平法讲座中学习到不少内容,尤其是“平法梁”部分,那本书中的不少内容出自这个平法技术讲座。

  4、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是全国通用的,因为平法是国家科委和建设部向全国推广的一项通用技术,而我们的软件是根据这个平法技术进行编制的,因此也是全国通用的,它跟套价软件不一样(套价软件可能受各省地方定额的影响)。

  我们《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的特点是:

操作简单,计算准确,符合平法技术的要求,在一个图形输入界面之下,不但能够计算出钢筋的预算用量和钢筋下料数值,而且还能同时计算出梁、柱、墙、板的混凝土工程量、模板工程量、砌体工程量和其他工程量。

  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和其他软件在本网站首页的“下载专区”里免费下载,当然,试用版和正式版会有所不同,不过,你可以通过试用,会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软件的功能特点和操作方法。

在下载软件的同时,你还可以下载相关的使用说明书,还可以下载软件的“演示版”。

你还可以在本论坛的“钢筋计算论坛”学习到一些关于软件的新功能及操作方法,如果你有任何软件操作问题,可以随时在这个论坛中进行咨询讨论;在“平法技术论坛”的平法讲座及有关问题的讨论中学习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而掌握了这些知识会帮助你更好地操作和使用软件。

  5、你很好学,这很好。

今后,关于钢筋计算的问题,以及其他工程上的问题,欢迎在论坛上提出,共同研究、讨论。

2008-5-7DF在工程预结算中如何计算钢筋连接的钢筋工程量

这是最近回答用户提问的一个帖子,应为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所以特别摘抄出来,供大家在工程预结算中参考。

  关于“钢筋接头”如何计算钢筋工程量和如何套定额的问题,可能各省的定额各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因此,最妥善的办法是和当地的定额管理部门咨询解决。

  作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例子,我打算从山西省土建定额的分析入手,给大家说明一个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研究了山西省2000和2005两部土建定额的有关内容,而且,今天上午还和山西省定额站的负责同志进行了这方面问题的讨论。

下面就以2005山西省定额来进行分析,希望这种分析的方法对其他地方的定额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这类问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本章定额的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然后,还研究有关定额子目的工作内容和工料机消耗量。

  1、山西省定额有钢筋电渣压力焊、锥螺纹连接、直锥螺纹连接等定额子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