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341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docx

五上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海城一小五年级上册科学学科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1、光和影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不少经验。

他们知道影子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

影子会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

但对于影子产生的田间还需要屏,还是不太说得出。

影子的其它特点的认识也比较模糊,需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光源和影子的关系。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发现知识。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

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

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过程与方法

1、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重难点

重点:

影子的方向和长短随着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光源与遮挡物的距离有关、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难点:

实验记录单的填写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推理

关键问题设计: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吗?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

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1、引入

引导语:

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那么对于光,我们都已经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些什么?

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2、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1)谁玩过影子的游戏?

我们怎样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2)想一想:

影子是怎么产生的,亲自做一做,看看需要有什么条件?

3)在实际操作、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3、 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

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

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 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

活动方案:

展示书本中活动一的图片

要求:

1.从三个不同角度照射,画出影子

2.完成实验记录单

师:

这幅图看的懂吗?

 生:

看得懂 

师:

付老师有个问题要问问大家,最下面的是什么?

 

生:

桌面

师:

刚刚说产生影子需要光源(指着手电筒)物体(指着木块)还要有(屏)这是屏 

师:

这个实验研究的是什么?

 

生:

影子的变化 

师:

这个实验中什么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生:

手电筒的位置 

师:

所以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改变手电筒的位置,影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师:

这个实验会做吗?

 生:

会 

师:

在做实验的时候,付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演示几个角度不同,距离也不同的照法 师:

这样操作对吗?

 生:

不对 

师:

为什么不对?

 生:

没有斜射 

师: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样操作不仅照射角度改变了,什么也变了?

 生:

距离 师:

所以在实验时我们从木块的正上方三个不同的角度照射木块,而且光源与木块的距离要相同。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困难,因此付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这样一个工具 出示工具 

师:

木块放中间,手电筒沿板上的五个角度照射木块,观察影子的变化。

做好实验记录。

 

师:

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    PPT出示实验记录单 

记录每次实验光源的位置,在物体的左边还是右边,影子的位置,影子的长短,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完成我的发现。

如果有其他发现写在空白的地方 

师:

下面请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3分钟 

师:

1、2、3停。

请整理好材料。

 

师: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小组汇报。

 

师: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

有没有其他发现?

总结:

通过第一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一个秘密:

影子的位置会随着光源的改变而改变,而且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活动二: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PPT出示】第二活动的实验操作图 师:

下面进行第二个活动 师:

这个实验研究的是什么?

 

生:

改变木块的位置,影子的变化 

师:

这个实验研究的是改变木块的位置,影子的变化 师:

手电筒能不能斜着照射木块?

 生:

不能 

师:

手电筒应直射木块,如果斜射影子可能会歪出去。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我已经在水平的板上标出木块和手电筒的位置。

完成这个实验后,同学们可以尝试慢慢把物体远离光源或者放在其它位置。

同样需要完成实验记录单。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影子的大小             

我们的发现 影子的大小和      有关,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大; 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       时,影子小。

 

师:

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二 

师:

记录每次实验时遮挡物与光源的距离,就填远、中、近,同时记录影子的大小,填大中小。

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完成我们的发现。

 师:

下面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3分钟 师:

1、2、3停 

师:

那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

有没有其它发现?

   总结:

通过第二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二个秘密: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的距离有关,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近时影子大,遮挡物和光源距离远影子小。

PPT出示

【活动三: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PPT出示第三个活动的图片和步骤:

1.照射物体不同的侧面,观察影子的形状 

师:

这个实验看得懂吗?

 

师:

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付老师看到有同学是这样做的 用手拿木块,木块和手的影子重叠 

师:

这样可以吗?

 生:

不可以 

师:

为什么不可以?

 

师:

这样得到的影子是完整的吗?

 生:

不是 

师:

今天付老师在课堂上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一把尺,把木块放在尺子上,需要照射的那一面对着手电筒。

 

师:

那么手电筒稍微斜一点可不可以?

 生:

不可以 

师:

对不可以,这样我就不是照射这一面得到的影子了。

同样完成实验单三 

师:

下面我们来看实验记录单三,记录光源照射物体的那一面的形状以及得到的影子的形状。

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完成我们的发现,开始实验。

 

学生实验3分钟 师:

1、2、3停 

师: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实验结果,说一说你们的发现。

 

师:

有没有不同的意见?

 师:

有没有不同的发现?

   

总结:

通过第三个活动我们发现了光源和影子的第三个秘密: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师:

下面付老师给大家变一个金箍棒,你能不能像我这样变一个金箍棒。

板书设计

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

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

光源:

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教学反思

 

 

课题

2、阳光下的影子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约11—12岁。

阳光和影子的变化,学生们太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低年级的学生也不陌生,可越是习以为常的变化往往会令同学们忽视。

前面他们已经学习了光和影,所以对于阳光和影子有了些专业的认识。

本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的形式,让学生们通过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从而知道阳光与影子的关系,发现阳光照射下影子变化的规律,知道可以通过影子的变化从而推断太阳的变化。

此外五年级的学生即将升入中学,更应培养他们学习光学的兴趣,并用系统科学的方法研究问题,如绘制表格和柱状图,还可以进一步感知人类生活离不开太阳。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3、 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过程与方法

1、推测阳光下物体影子怎样变化

2、利用简易的日影观测仪,观测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的变化,并收集相关的数据。

3、一天中影子长变化的数据作出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柱状图

4、根据观察数据,发现阳光下物体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

5、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解释人们为什么能用影子计时。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

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如实记录数据

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

重难点

重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难点观测一天阳光下的影子

关键问题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

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日晷的图片或课件

分组实验:

简易的日影观测仪、指南针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也有变化吗?

是怎样变化的?

3)看书上第26页,根据我们上节课的研究,推测一下大树的影子在一天中发生的变化情况,并让学生说说理由。

2、观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2)学生认真阅读科学书上的说明,明白观察的目的和观察记录的方法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但每个人都要记录小组的观测结果

【活动二:

整理我们的记录】

1)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观测数据

2)教师讲解如何把影长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纵轴表示影长,横轴表示时间

3)每个学生自己将数据整理成柱状图

4)分析柱状图:

一天中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变化的?

什么时候最长?

什么时候最短?

我们还有什么发现?

5)关于祖国西部地区,影子最短时不是12时的说明

【活动三:

日影观测仪】

1)古人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古代人们是怎么观察太阳变化的,并如何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的,请同学课后查阅资料讲出其中的道理。

板书设计

2、阳光下的影子

铅笔影子的变化

观察时间 太阳位置和方向 影长

教学反思

 

课题

3、光是怎样传播的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的传播方向都有自己的观点,而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说出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仔细观察,思考,只是通过粗浅的想象,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的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有所却反,本课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用语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是直线传播的

过程与方法

1、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2、设计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实验

3、通过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直线传播的

4、利用光的传播规律解释为什么会有影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

重难点

重点会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难点会用多种方法来验证光是直线传播的。

关键问题设计:

光是怎样照在物体上的?

可以怎样证明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有关光是直线传播地图片和课件

分组实验:

手电筒、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长方形卡纸、屏、空心弯管和直管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光是怎样照在物体上的】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

今天看起来同学们,个个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好,我现在给大家猜个谜语:

早晚长,中午短,你走他也走,你站他也站。

       生:

影子。

 

2.师:

哇,大家都猜到了是影子,对了,同学们还记得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吗?

 

生:

光源,屏,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教师一边板书画这三个条件的时候,可以问学生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光源呢?

学生可能会回答手电筒,台灯,这里应该强调,正在发光的手电筒,台灯才能叫光源) 

3.师:

同学们,这样在屏上就出现了?

  生:

(影子) 

 师:

那么谁来画一下这个影子呢?

   生:

(作图)

师:

那么这个影子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生:

(作图) 

 师:

这条线表示什么意思?

     

生:

(光的传播路径:

直线) 

  师:

你可以用生活中的什么现象来支持你的观点?

 生:

(夜晚中的灯光,手电筒的光,阳光„„..) 

师:

同学们都用生活中的现象,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好的,现在我们在教室里,不能出去观察这些现象,那么现在先由老师来带领大家来探索光是怎样传播的。

1.师:

 我现在这里放一个屏,在用一个手电筒照射,再在手电筒与屏之间放一块板,会有什么现象?

(生:

影子)那如果在这块板上打个小孔,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

屏上出现光点),(解释这个叫做光斑)?

 

2.师:

好,那么现在我放进去二张有孔的板,三块板都间隔一定的距离,小孔对齐,这个时候光斑会不会还出现在后面的屏上呢?

(请学生说说看,一般学生都会回答在最后的屏上仍旧会有光斑)

【活动二: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3.师:

真的是这样吗?

那如果老师,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了第一张或者第二张板,又会有什么现象呢?

(生:

光斑会落到移动的板上) 

4.师:

那这个现象是不是和同学们说的一样呢,我们怎么办?

学生领器材验证自己的观点。

 

5.实验完成后,各小组发表观点,一起归纳光是怎样传播的。

 

6.用弯管、直管来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三:

光的传播速度】

1.师:

光是直线传播的,它传播的有多快呢?

比汽车快,飞机快?

同学们都认为是很快,老师举个例子:

用世界上最快的飞机x—43A约每小时8000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2年,飞驰的的汽车每小时100公里,从太阳到地球大约需要171年。

那么你知道光从太阳到达地球要多少时间吗?

解决问题:

老师很喜欢在阳台上种一些花花草草,可是老师家里的采光不好,他们经常晒不到太阳,你们能帮老师想想办法吗?

板书设计

3、光是怎样传播的

我的推测:

直线传播

我的依据:

 验证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反思

 

课题

4、光的反射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光的反射现象学生是熟悉的。

学生们经常玩这种游戏,用一块小镜子或者金属的文具盒在太阳下活动,把反射光投射到天花板上或其他物体上。

本节教学活动就是在学生的这种基础上展开的。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反射现象

2、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

3、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

过程与方法

1、按照说明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制作简易潜望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重难点

重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难点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

关键问题设计:

什么叫光的反射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有关反射的图片或课件、潜望镜模型

分组实验:

手电筒、小镜子、制作潜望镜的材料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照亮目标】

1、导入

1)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室的日光灯管,上面为什么要装灯罩呢?

2、照亮目标

1)书上有三个照亮活动,请仔细阅读操作要求,并在书上画出光的路线

2)学生反馈实验发现

3)什么叫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

【活动二:

运用光的反射】

1)汽车反光镜(凸镜)

2)医生带的额镜(凹镜)

3)试着画出光的路线图

4)不锈钢勺的内外两面

【活动三:

做一个潜望镜】

1)自学书上的制作要求

2)每个人利用现有材料进行制作

3) 利用反光镜制作的其他玩具:

万花筒、观景箱等

课外调查光污染的危害及原因。

板书设计

4、光的反射

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汽车反光镜:

凸镜                     

医生带的额镜:

凹镜

光的路线图                            

光的路线图

潜望镜的制作

教学反思

 

课题

5、光与热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

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实验、整理信息、表达与交流、做出解释或结论,在本课教师主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预测的方法去实验,而不拘束于课本上一种方法的探究,也是本次教学的重点。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太阳是地球上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重难点

重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难点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关键问题设计:

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

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初步感知白炽灯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

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师:

老师也有这样的一盏白炽灯,大家想看吗?

你想摸一下吗?

有什么感觉?

大家还想弄明白什么?

师:

好,我们现在点亮它,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发光、可能会说到会发热)

师:

它发光时周围的温度会上升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们想现场体会一下吗?

请学生用手感知灯泡发光时周围的温度,由远及近的感知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灯泡发光时也在发热,离灯泡越近温度越高,碰到白炽灯可能还会烫伤人)

师:

现在老师在旁边再点亮两只同样的白炽灯,这两组灯又有什么不一样呢?

(两只灯的光线更强、周围的温度更高)

师:

光线一看确实更亮更强了,温度是不是也更高呢,有办法知道吗?

(学生说方法后再请学生用手直接感知)

【活动二:

实验探究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师:

光线的强弱跟温度究竟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到阳光下用实验来探究其中的规律。

不过去实验之前,请小组议一议,我们有什么办法创设强弱不同的太阳光吗?

并用什么方法验证阳光强弱与温度的关系?

1、小组讨论交流、汇报交流实验设想

各小组试验设想预设:

a、我们组准备选取阳光下是强光组,阴影下是弱光组,分别用温度计测出温度;

b、我们组准备用放大镜聚光得到强光,不用放大镜是弱光组;

c、我们组准备用若干面镜子反光聚于一点分别得到强弱不同的阳光。

2、教师指导完善实验方案。

学生讲到放大镜时老师借机给学生介绍放大镜和凹面镜(课件演示)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能将阳光折射汇聚于一点,这一点光很强,温度很高。

凹面镜也能汇聚阳光,阳光照到凹面镜上,经弯曲的镜面反射后,汇聚到一点产生强光高温。

强调:

如果用温度计去测试这一点的温度,要注意安全,看温度急剧上升就不能再测啦,但是我们可以想想有没有其他办法可以验证是否高温。

3、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

(1)实验之前先进行合理分工,讲究合作,确保实验有序地进行。

(2)实验过程要认真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结果。

想想怎样让实验结果更准确些,比如,每组测温的时间控制相同,阳光要反射或汇聚到温度计的液泡处等。

(3)注意安全,不能把光折射到眼睛,以免损伤眼睛并注意防晒。

4、引导他们到户外进行实验。

A、学生进行实验分工并开始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附后)

B、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C、学生实验后填写记录单(指导学生绘制柱状图)

5、各组汇报,展示实验结果。

师:

同学们在实验中,一定有不少的发现与收获,哪一组下面请各小组汇报本组的实验结果?

引导各组汇报实验过程中的发现与收获,交流、解决实验中产生的问题,比较、共享各组好的实验方法,肯定各小组团结协作、认真观察实验的表现,表扬他们在不断对比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探究精神等。

观察比较,总结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还未贴到黑板上的小组请汇报员把记录单都贴到黑板上。

师:

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板书:

光越强温度越高,光越弱温度越低)

师:

人们正是利用光与热的这些关系以及凸透镜、凹面镜的聚光原理,让它为我们带来很多帮助。

比如,人们很早就会用凹面镜来取火、北京奥运会的圣火也是用凹面镜取火采集的,你能说说这是利用什么原理吗?

课前我们看到孵化室使用白炽灯,又是利用什么原理呢?

板书设计

 

5、光与热

假设:

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验证: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记录我们的数据:

 

教学反思

 

课题

6、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课时

使用1课时第1课时

教材与学情简析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1.《怎样得到更多的光和热》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光》的第六课时。

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光是一种物质,光也是一种能量。

本单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的传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另外认识太阳光具有热能,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学习本课,对本章《光》了解将进一步加深,促进本册教材的学习兴趣。

光是最切近我们生活的因素,通过学习本节,让学生了解光的特性,并学会运用光为我们生活服务,提升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2、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本领有关,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块

3、物体受阳光照射角度与吸热的关系,物体与阳光垂直比倾斜吸热快

过程与方法

1、做探究物体的颜色与吸热本领有关系的实验

2、做探究物体吸热与阳光直射、斜射关系的实验

3、将物体的颜色与升温情况的实验数据绘制成折线图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实验中能严格按照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的

3、认同科技的发展能促使人们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和自然规律地观点

重难点

重点对比实验: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难点对比实验: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的关系;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关键问题设计:

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物体吸热与受阳光直射、斜射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

白色纸、粉色纸、黑色纸、黑色蜡光纸、铝箔纸对折做成的纸带,温度计;三个同样的黑色纸带分别插上温度计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活动一:

物体的颜色与吸热】

1、导入

1)太阳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人类只利用了太阳能量的很少一部分,还有大部分的光和热没有充分利用。

除了利用凹面镜和凸透镜汇聚阳光外,我们还有什么办法能得到太阳更多的光和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