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482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docx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地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此处填写所学专业)

2017年XX月XX日

 

摘要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

可能有许多老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去预习也不晚。

其实不然,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

良好的预习习惯,可使学生终生受益。

对小学生来说,除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外,很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和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因此,小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

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指家校同向利用现有的学校教育资源,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形成家庭、学校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力,体现在学校、家庭在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等的一致性与和谐性。

家校同向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为学生提供有利于身心发展的物质环境,还为学生创设一种精神环境——“丰富而多方面的精神生活”。

经实践,在数学教学中进行课前预习,对学生学习数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学有效预习 策略 

 

摘要

引言·····················································································1

1、研究的背景·············································································1

2、研究的依据·············································································1

3、概念的界定·············································································1

4、研究方法···············································································2

5、主要解决的问题······································································2

6、研究过程···············································································3

正文······················································································4

1、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4

1.1课前预习放课堂·····································································4

1.2课前预习一刀切·····································································5

1.3课前预习无检查·····································································5

2、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5

2.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5

2.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5

2.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6

2.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7

结论··················································································8

参考文献···············································································9

引言

1、研究的背景

《新课标》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目标提出,而学生的有效预习则是落实这一目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学会掌握新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长久以来我发现学生的课前预习虽然每天都在进行着,但是收效甚微,没有达到预习的真正目的,是“伪预习”。

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

更不要说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甚至造成学生不求甚解、敷衍应付,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学生有效预习”的落实,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举足轻重,值得探讨和研究。

但是,怎样预习才有效?

是我们要思考的。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课上听讲的效率,改变被动学习的局面。

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重点,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2、研究的依据

主体教育论和发展性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选择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创新性学习,是一种主动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以教学的内容、方法和管理等因素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学习环境,而且学生就是在与这种环境的互动中来完成学习任务的。

因此,通过教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主动预习的能力,使学生乐于学习,善于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终身学习都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3、概念的界定

《提高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是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初中阶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生在老师的培养、指导下,已具有一定的预习习惯和能力,但还存在无效的或高耗低效的现象,在半年时间内,我将从指导学生自学例题、有效查找资料、有效思考、有效质疑解惑等一系列好习惯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小学生数学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4、研究方法

4.1、访问法:

访问师生,有什么提高预习有效性的良策。

4.2、观察法:

观察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

4.3、调查问卷法:

采取问卷方式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针对问卷结果分析摸清学生学习习惯现状,围绕养成良好课前预习习惯的实验内容开展小组竞赛,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4.4、文献研究法:

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调整研究方案。

5、主要解决的问题

5.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5.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5.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6、研究过程

6.1、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小学学生的预习兴趣、预习态度、预习能力、预习习惯等现状,从中发现存在问题,再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可行的培养计划;其次,以四

(1)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培养兴趣、教会方法、养成习惯三个方面入手,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一方面要注重理论学习,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另一方面要勤于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在“预设计划→实施计划→回顾反思→调整计划→再实施→再反思→进一步调整……”的过程中,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有效策略;然后,对实验班再次实施调查,并与前次调查进行对比,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形成研究结论;最后,把课题研究成果在校内甚至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以实现成果共享,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6.2、有效预习方法的研究

数学课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概念课、计算课、操作课等,而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来预习。

因此,教师应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在课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进行预习,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各种知识的预习方法。

 

正文

古人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这也就是预习。

课前预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讲述新课之前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有效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习惯,提高其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其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但由于对预习的要求不够具体,并缺乏有效的指导,往往使预习流于形式,不能让学生学会学习,也不能让预习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我在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过程中,通过预习题纲,引导学生学会预习,逐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从而也使我的课堂教学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有一个愉悦的教学过程,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良性循环。

然而“课前预习”在许多学生的脑海里一直认为是针对语文课而言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似乎不习惯于预习,且大多数数学教师也放不开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总觉得数学没什么好预习的,或者根本不需要。

从而忽视了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因此传统式的数学教学中学生总是等待老师来讲,学生的学习变得被动,这样造成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了障碍。

即使有的教师要求学生预习,可也只是说:

“明天要上新课了,请大家好好预习一下。

”对于到底让学生预习什么呢?

又怎样预习?

并没有把具体的方法交给学生,学生看起来答应了,其实大多数无从下手。

在现在提倡的“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模式中,课前预习虽然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往往忽略课前预习的作用,因课前预习的缺位或不到位,消耗了学生大量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教学效率的低下。

1、目前,课前预习大体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1课前预习放课堂。

教师没有布置学生提前预习课本,而是把课前预习放入了课中。

学生因为没有事先预习课本,对课本的内容不熟悉,书中的重难点无所了解。

所有本该课前掌握的东西,全部要到课堂解决,这样,就消耗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有时,教师由于要赶进度,有些环节难免不扎实,水过地皮湿。

而且,由于学生没有学习课本的前准备,学习兴趣以及对课本的感悟深度,都将大打折扣。

1.2课前预习一刀切。

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学生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若教师布置的预习内容脱离学生的个性差异,造成差生吃不了,优生吃不好的现象。

还有一些教师因为对预习内容缺少精心设计,过于随意性,有些内容就是直接照搬书上的例题,学生照抄书上的例题就能应付,效果非常不如人意。

1.3课前预习无检查。

有些老师虽然也布置了学生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却没有检查、反馈、评价的环节。

学生预习的怎么样,无从得知,学生对课文已经拥有了哪些知识储备,也不知晓。

课堂从零开始,按照教师预设的教案进行。

这样,由于没有对学生的了解、把握,所以根本谈不上以人为本和教学效率的有效性。

没有有效的课前预习,没有学生对文本的前期准备,就没有高效的数学课堂。

我们不得不去思考:

如何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

2、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策略

2.1创建“以优领先”的学习小组,为有效学习创造条件

为了增强预习的有效性,我尝试把班上数学成绩好的6位学生任命为数学学习小组的组长,其余学生自由选择加入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这样既可以保证每组都有“领头羊”,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照顾学生的“自由情结”并相互监督,为有效预习创造了条件。

2.2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预习内容

合理的预习内容往往体现了合理的预习方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列出预习提纲,让学生带着提纲去预习,故而预习提纲应精心设计。

要有针对性,即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

要有启发性,即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学生的思路。

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要难易度适当。

指导预习时应注意设计问题时难度因人而异,不能全班一刀切。

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总是遵循这样的规律——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预习也不例外。

如果提过高,过难的问题,学生即使预习也完不成,他们就会丧失信心。

因此要科学地设计不同程度的问题。

尽量不要布置那些学生通过手边的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预习题。

如指导预习“角的初步认识”可设计如下问题:

角是什么样的?

角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找找生活中的角。

设计问题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用多种思路、方法解决问题,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可设计类似“你还能怎样求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你能背诵乘法口诀吗?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样的规律?

”等类似题目。

2.3教给学生课前预习方法

如何进行有效的预习,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除了教师在对教材深度了解后合理设计预习问题外,应重在加强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

要认真读书。

先将教材粗读一遍,领会基本大意,然后再反复细读。

细读时,可用彩笔在课本上初步勾划出重点、难点、疑难问题。

要认真思考。

预习时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及有关参考材料,进行积极的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弄清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新内容中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公式等。

要虚心请教。

在预习过程中,有些问题虽经过独立的思考(包括查资料),但仍得不到解决,可与学习小组中的成员讨论,必要时要向老师、家长或其他人请教,尽量将问题解决在课前,以便课上集中精力思考些新问题。

要适当地做些习题和实际操作。

以及时检查预习效果和巩固、深化知识系统,从而为上新课做些必要的准备。

要认真做好笔记。

2.4重视课前预习检查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

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分成这样几种:

教师参与式,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预习讨论,并给以正确的引导;教师检查式:

教师可以抽查部分学生的预习作业,对于重点预习的知识也可以检查全班学生的预习作业;小组汇报式,对于比较简单的知识点可以放手给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去检查,然后由每个学习小组的组长向教师汇报各小组的预习情况(课前或课上汇报)考察式,就是学完同一类知识以后,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其中一课的知识点编排出考查题,在数学学科活动中让学生分析解答,以考察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什么水平。

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结论

虽然,我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学生主动预习习惯基本养成,但对学生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问题,由于时间所限,还有许多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师在对学生的预习习惯培养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由易到难,先扶后放,循序渐进。

2、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重视反馈,发现学生的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3、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引导学生互相督促。

4、注意持之以恒,定期组织学生交流,定期展示预习成果。

叶圣陶先生说过:

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我们的预习更应该突破传统意义上的预习,不能仅仅关注知识点的学习与基本技能的训练,更应从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上进行思考,使得预习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教师的教服务,而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获得全面的发展。

让学生在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在感悟和认知的冲突中,主动去发现、构建新知识。

 

附:

参考文献:

1、小蔓、梅仲荪《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胡爱玉《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教学月刊社,2005年12上

3、李炽朋《浅谈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年08期

4、马晓燕《关于课前预习对数学障碍生学习数学价值问题的探究》[J];商业文化;2011年02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