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056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水准仪实习报告.docx

水准仪实习报告

水准仪实习报告

  篇一:

水准仪的实训报告

  实验三水准仪的使用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使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组织和学时

  每组11—12人,2学时。

  三、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记录本一个。

  四、实习的步骤和方法1.安置仪器

  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开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

  3.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通常需要反复进行。

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要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甲某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乙某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致位于视场中央行;转动目镜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影像;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予以消除。

  

(2)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即成一圆弧),也称精平。

  (3)读数用中丝读数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

读数时应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点较坚固的点。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想等。

  (3)竖立水准尺于点A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测点A行的后视读数栏下。

(4)再将水准尺立于点B,瞄准点B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前视读数,并记入表中测点B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5)计算A,B两点的高差:

  五、记录和计算

  水准仪测量记录表

  班级;10级园林(4)班组别:

第4组记录人:

李莉

  七、小结

  通过今天上午的测量训练,我对水准仪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在测量的过程中,我由不会整平到现在可以灵活应用于操作中去。

  虽然我们组考核结果不合格,但是我们也在这次的测量中得到了教训,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不足,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在操作中去利用和分配时间;也让我们明白了对待事情的认真性和责任性,让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训。

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是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我们现在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希望在明天的个人考核中,自己会有更好的发挥。

  篇二:

测量实习报告.(水准仪)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建筑施工与管理(专科)专业

  实习报告

  题目:

姓名:

学号:

教学班:

分校工作站:

完成日期:

  水准测量王霞116XX401355XX春建管专业白银分校平川工作站XX年11月20日

  建筑测量是建设工程的基础,是一切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的依据。

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具备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所以我们为了加深对测量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加强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特安排了一次测量实习。

  1.实习地点及特征

  实习安排在位于山沟里。

地形复杂,整条沟呈南北走向,沟深约在40m左右,长约,右岸山坡坡度较陡沟顶往下时坡度陡然变为悬崖。

左岸坡度较缓,但山脊山谷如麦垄一样,重叠相间,沟内小山丘呈散状分布,沟底地形起伏较大,测量难道较大。

这次测量实习的任务就是绘制该地1:

1000的地形图。

  2.测量仪器和绘图工具

  本次测量实习所用测量仪器有:

水准仪、经纬仪、塔尺、花杆、尺垫、钢尺。

绘图工具有:

直尺、圆规、量角器、铅笔和橡皮等。

  3.测量方法步骤

  首先是控制点的测绘。

根据测量原则,先控制后碎部,采用闭合导线来控制整个沟。

主要完成控制点的平面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和角度测量。

  在测量中控制地形,首先要根据实际地形找出控制点。

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了控制点的踏勘选点,踏勘选点有四个要素:

a.点与点之间必须通视,便于测角、测距。

b.点位应视野开阔,地形坚实,便于

  安装仪器。

C.相邻导线边长应大致相等。

d.导线点长也有要求,一般不易大于。

根据以上理论要点,在实际地形中选择了8个符合要求的控制点并在控制点上打了木桩,做了容易找到的明显标记,这是很重要的环节,控制点不可以动摇移位、损坏等,以免使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按顺时针方向在木桩上排了序号,依次为BM1、BM2、……BM8。

  接下来是确定控制边。

控制边的选择要求是:

相邻点之间地形平坦,中间无障碍物,无大的地形起伏。

选择了BM8、BM7做为控制边,用钢尺做了精密丈量,测出BM8、BM7之间的距离为,然后用森林罗盘仪测定BM8、BM7的方位角为83°21′44″。

假定BM8点的高程为,开始测量前的基础工作就做完了。

  高程测量为闭合水准测量,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从BM8出发开始测量闭合于BM1,BM1为终点。

  测量组的人员安排:

1人观测读数、1人记录、2人跑点(轮换工作)。

首先进行高程测量,测区高程从右岸传递到左岸,中间以跨过沟底,控制点与控制点之间地形起伏较大,为了保证测量精度,采用四等水准测量。

每一站要求前后尺距离相等,当读完前后尺读数后,记录者用K+黑-红≤±3mm、前后视距差d≤±3mm、高差累计差∑d≤±10mm的检核条件进行检核。

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后方可迁站。

另外,为了防止记录误差,记录者在观测者读数后复读一遍。

观测采用后-后-前-前的观测顺序。

从沟顶往下测量是,由于坡度较陡我们采用“之”字形测量方向进行。

每站水平距离较短,测站数较多,故对测量精度也要求越高。

BM5控制点在沟底,是最复杂的控制点,所在地地形起伏大,测出的数据

  误差较大,为了缩小误差在BM5与BM6之间增设了控制点BM5′利用BM5′向BM6过渡,增设控制点使误差缩小并使工作量大大减少。

从沟底控制点BM5开始往上测,同样坡度较陡,测量难度高。

在BM6控制点上地形较平坦,前后视距都控制在100m左右,测至BM8路线闭合了。

  由于在测量过程中完全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操作,测量数据经过内业计算后完全符合要求即fh=∑h-(H始-H终)≤fh允。

本次测量成果将做为绘制地形图的原始数据,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计算出各控制点上的高差,根据BM1点的假设高程计算出各控制点的高程,并进行了高差闭合差的调整。

  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了角度测量。

角度测量是为了确定地面点的位臵,采用的仪器是经纬仪。

经纬仪架设在BM1点,以BM8点为起点,测BM8点与BM7点之间的水平角度,以确定BM1的位臵,依次确定各控制点的位臵。

人员安排与水准测量时的相同,观测1人,前后两桩立花杆2人,记录1人。

在BM1架设仪器,达到点下对中及长水准管精平后,观测者手拿红旗指挥立尺手立点。

角度测量采用测回法,观测者以正镜照准BM8,使水平度盘臵数略大于0,将读数a记录在册,然后顺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目标BM3,读取读数b左,记录在册。

B左=b左-a左;以侧镜照准BM3,读取读数,记录在册为b右。

然后逆时针旋转照准部,照准右边的目标BM8,读取a右,计入手册,那么B右=b右-a右;本测回β值=1/2(B

  左

  +B右)。

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我们分别观测了几个测回,每测回变动一

  下度盘位臵,如90°、180°、270°、360°。

为检核测角精度,上下两个半测回所测水平角之差<36″,测回差不超过24″,以此做控制。

  内业随即进行了闭合导线计算,推算出了各控制点方位角及其x、y轴坐标。

至此,经纬仪角度测量完成。

  经纬仪测量中,出现的误差较多,如目标偏心差、照准误差、竖盘分划误差等。

以上误差根据理论知识在实际中予以缩小。

  4.实习体会

  通过一周的测量实习,使我们对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这次实习中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做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增强了我们克服困难、对工作精益求精的良好意识。

  篇三:

水准仪经纬仪实习报告

  水准仪经纬仪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1.联系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书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经纬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4.练习用经纬仪配合水准仪测绘地形图;

  5.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土建施工放样中一般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一些主要一起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

  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地形图测绘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测绘小区域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工作能力;

  4.掌握测设的基本方法。

  三.实习任务;

  1.控制点高程测量;

  2.导线长度测量;

  3.水平角度测量;

  4.圆曲线内业计算;

  5.测绘地形图;

  6.建筑物放样,道路中线测量和管线测量。

  四.实习项目与程序:

  1.外业测量:

  

(1)测量控制点高程;

  

(2)测量控制点间距离;

  (3)测量圆曲线拐角。

  2.内业计算:

  

(1)计算控制点间高差,推算各点间高程;

  

(2)计算各控制点间距离及相对误差;

  (3)计算个内角闭合差及内角;

  (4)根据以上计算数据推算个点坐标。

  3.测绘地形图:

  

(1)将坐标范围内的控制点标定到图纸上;

  

(2)根据控制点周围的地物地貌测量某些点的高程,再标在图纸上。

  4.施工测量:

圆曲线,缓和曲线测量。

  纵断面测量

  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的任务,是测出中心线上各里程桩和加桩的地面高程,了解纵向地面高低的情况,并绘出纵断面图,其工作包括外业和内业。

  ★纵断面测量外业

  渠道或管道纵断面测量是以沿线测设的三、四等水准点为依据,按五等水准测量的要求从一个水准点开始引测,测出一段渠线上各中心桩的地面高程后,附合到下一个水准点进行校核,其闭合差不得超过mm(n为测站数)。

  从BM1(高程为)引测高程,依次对0+000,0+020,进行观测,由于这些桩相距不远,按渠道或管道测量的精度要求,在一个测站上读取后视读数后,可连续观测几个前视点(水准尺距仪器最远不得超过150m),然后转至下一站继续观测。

这样计算高程时采用“视线高法”较为方便。

其观测与记录及计算步骤如下:

  

(1)读取后视读数,并算出视线高程

  视线高程=后视点高程+后视读数

  

(2)观测前视点并分别记录前视读数

  由于在一个测站上前视要观测好几个桩点,其中仅有一个点是起着传递高程作用的转点,而其余各点只需读出前视读数就能得出高程,为区别于转点,称为中间点。

中间点上的前视读数精确到cm即可,而转点上的观测精度将影响到以后各点,要求读至mm,同时

  还应注意仪器到两转点的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差值不大于20m)。

观测中间点时,可将水准尺立于紧靠中心桩旁的地面,直接测算得地面高程。

  (3)计算测点高程

  测点高程=视线高程-前视读数

  (4)计算校核和观测校核

  当经过数站观测后,附合到另一水准点BM2(高程已知,为),以检核这段渠线测量成果是否符合要求。

为此,先要按下式检查各测点的高程计算是否有误,即

  ∑后视读数-∑转点前视读数=BM2的高程-BM1的高程

  ∑后-∑前(转点)与终点高程(计算值)-起点高程均为定值,说明计算无误。

但BM2的已知高程为,而测得的高程是,则此段渠线的纵断面测量误差为:

-=+15mm,此段共设7个测站,允许误差为±10=±26mm,观测误差小于允许误差,成果符合要求。

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在绘制纵断面图时仅需精确至cm,其高程闭合差可不进行调整。

  ★纵断面图的绘制

  纵断面图一般绘在毫米方格纸上,以水平距离为横轴,其比例尺通常情况下取1:

100~1:

500,依渠道或管道大小而定;高程为纵轴,为了能明显地表示出地面起伏情况,其比例尺比距离比例尺大10~50倍,可取1:

50~1:

500,依地形类别而定。

  所绘纵断面图其水平距离比例尺为1:

500,高程比例尺为1:

100,由于各桩点的地面高程一般都很大,为了节省纸张和便于阅读,图上的高程可不从零开始,而从一合适的数值起绘。

根据各桩点的里程和高程在图上标出相应地面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点绘出地面线。

再根据设计的渠首或管道起点高程和渠道或管道比降绘出渠底或管底设计线。

至于各桩点的渠底或管底设计高程,则是根据起点(0+000)的渠底或管底设计高程、渠道或管道比降和离起点的距离计算求得,注在图下“渠底高程或管底高程”一行的相应点处,然后根据各桩点的地面高程和渠底或管底高程,即可算出各点的挖深或填高数,分别填在图中相应位置。

  (三)场地平整

  

(一)场地平整测量及绘图

  对于一般的建筑场地,应在测设之前,对起伏不平的自然地貌进行平整,高处挖去,

  低处填平,使之成为一定高程的平坦地面。

平整场地应考虑挖、填土方量基本平衡的原则,也就是挖高填低,就地取土,进行平整。

  平整建筑场地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场地有大比例尺地形图资料,可根据地形图资料进行平整计算;另一种是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

现介绍于下:

  如果建筑场地没有大比例尺地形图,不能依据等高线确定建筑场地范围内各方格角点的高程,此时需进行面水准测量解决方格角点的高程,其方法如下。

  1.在建筑场地的范围内,用经纬仪和皮尺在地面设置方格。

  如图1所示的一块建筑场地,靠近或穿过这块场地设置一条基线AB。

在基结上丈量等长度的12、23、34、…线段,其长度按地形起伏情况及估算精度要求而定,一般为10~50m。

然后分别在1、2、3、…点上安置经纬仪测设垂直方向线11′、22′、33′、…。

在各条方向线上再按等长度丈量,得各方格的角点,并在地面作出标志(钉小木桩或撒白灰)和进行编号。

各方格角点可采取行列编号法,每个方格角点有两个标号联合表示。

图2所示为行列编号法,有六五行,分别以A、B、C、D、E、F表示六列列号,以1、2、3、4、5表示五行行号。

对于最左上角的一格其四个角点点号为A1、A2、B1、B2表示。

  2.进行面水准测量,求各方格角点高程

  实习的这块建筑场地,各方格角点的高程可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连测解决因为是求场地面积内各方格角点高程,故称面水准测量。

其方法是如场地附近有水准点(如表有水准点BMC,高程为40m),可从水准点出发。

如场地附近没有水准点,则可假定某方格角点为水准点,并给以假定高程值。

按水准路线的形式组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

由BMC点起始,经1、2、3、4、5站后,仍回到BMC点。

在每站除读后视与前视转点读数外(表上每站的二条实线表示者),还应读各站欲连测的方格角点读数,为插前视读数(表上每站的虚线表示者)。

转点读数应读至毫m,插前视读数读至cm。

实地读数的情况如表各角点上注字。

将所有读数即时记录在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内,再推算转点和插前视点的高程。

  3.计算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

  绘一张与地形图一致的空白方格,将面水准测量记录手薄中各点高程填注在各相应的方格角点左上方,计算得场地平均高程,取为该建筑场地平整后的设计高程。

并按在图4上绘出该条等高线。

该等高线为挖、填边界线。

再计算各方格角点挖、填深度,各方格挖、

  填方量,总挖、填方量。

  五.实习方法:

水准仪、经纬仪的使用。

  1.测量的方法:

  

(1)水准仪架在两个控制点的中间,距离两点大致相等。

在前后两点各立水准尺一把。

  

(2)望远镜对准水准尺并推动,再将水准仪调平,调节三个脚螺旋,使得圆水准器旗袍居中,然后微调倾螺旋,从左边的窗口看到水准管的气泡闭合。

  (3)调水平微动螺旋,使得十子丝在水准尺上测得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

  (4)三脚架架腿抬高或降低,重新测量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并记录下来,测得高差不得超过5mm,否则重测。

  2.角度测量的方法:

  

(1)经纬仪架在控制点上,用脚螺旋进行对中,再伸缩架腿调节圆水准气泡居中,然后调节脚螺旋使得水准管气泡也居中。

通过对中器观察是否对中,否则反复调平。

  

(2)望远镜调成盘左,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使得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顺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右面的读数,记录读数。

  (3)望远镜调成盘右,对准右面的目标并制动,调节调节微倾和微动螺旋,是的十字丝瞄准目标,把配置度盘的按钮拔出,记下读数。

逆时针转动照准部,对准左面的目标并制动,读出左边的读数,记录读数。

  (4)两次测量角之差不能超过40秒,否则重测。

  3.距离测量的方法:

  

(1)用前面的方法将经纬仪对中整平,再进行定线。

  

(2)然后用钢尺沿着路线测出导线长度。

  (3)往返各测一次,两次距离的相对误差不能超过三千分之一,否则重测。

  六.测量精度:

  篇四:

水准仪认识与使用实训报告

  实训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训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定),水准尺2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实训时数建议安排为2学时,实训小组由5—6人组成

  1.安置仪器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对照仪器,指出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准器、圆水准器、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3.观测练习

  

(1)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以相反的方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

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观察左手拇指转动脚螺旋的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2)瞄准在离仪器不远处选一点A,并在其上立一根水准尺;转动目镜调焦螺旋,使十字丝清晰;松开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缺口和准星大致瞄准A点水准尺,拧紧制动螺旋;转动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转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位于视线中央;再转动对光螺旋,使目标清晰并消除视差(观察视差现象,练习消除方法)。

(3)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管气泡两端的半影像吻合(成圆弧状),即水准管气泡居中(观察微倾螺旋转动方向与气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4)读数从望远镜中观察十字丝横丝在水准尺上的分划位置,读取4位数字,即直接读出m、dm、cm的数值,估读mm的数值,记为后视读数a。

注意读数完毕时水准管气泡仍需居中。

若不居中,应再次精平,重新读数。

  (5)分别在B、C、D等点立尺,按

(2)~(4)步读取前视读数b,记录。

(6)计算高差,hab

  (7)改变仪器高度或搬站再次观测A与B、C、D等的高差,进行比较。

  四、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仪器。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

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

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

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五、数据记录

  水准测量练习记录表

  仪器号班组观测者记录者单位日期

  篇五:

水准仪实训报告

  实验三水准仪的使用练习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ds3级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识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使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

  瞄准与读数。

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二、组织和学时

  每组11—12人,2学时。

  三、仪器和工具

  ds3水准仪一架,水准尺一把,记录本一个。

  四、实习的步骤和方法1.安置仪器将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再开箱取出仪器,将

  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开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

  3.粗略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

  一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通常需要反复进行。

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要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

  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1)瞄准甲某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乙某松开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用准星

  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固定制动螺旋,用微动螺旋使水准尺致位于视场中央行;转动目镜

  对光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再转动物镜对光螺旋看清水准尺影像;转动水平微

  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物镜对光予以消除。

  

(2)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像吻合(即成一圆弧),也称精平。

  (3)读数用中丝读数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

读数时应

  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点较坚固的点。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想等。

  (3)竖立水准尺于点a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测点a行的

  后视读数栏下。

(4)再将水准尺立于点b,瞄准点b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前视读数,并

  记入表中测点b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5)计算a,b两点的高差:

  五、记录和计算水准仪测量记录表

  班级;10级园林(4)班组别:

第4组记录人:

李莉

  七、小结

  通过今天上午的测量训练,我对水准仪的使用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够较为熟练的使用,

  在测量的过程中,我由不会整平到现在可以灵活应用于操作中去。

虽然我们组考核结果不合格,但是我们也在这次的测量中得到了教训,让我们知道了我

  们的不足,同时也懂得了如何在操作中去利用和分配时间;也让我们明白了对待事情的认真

  性和责任性,让我深深的吸取了教训。

生活中如果出现这样的误差是会有很大的损失,所以

  我们现在必须养成良好的习惯。

希望在明天的个人考核中,自己会有更好的发挥。

篇二:

  准仪认识与使用实训报告实训1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训目的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仪器及工具

  ds3型水准仪1台,自动安平水准仪(自定),水准尺2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

  笔、小刀、记录板、记录表格等。

  三、实训方法及步骤

  实训时数建议安排为2学时,实训小组由5—6人组成

  1.安置仪器先将仪器的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中,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架踩实;

  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对照仪器,指出准星、缺口、目镜及其调焦螺旋、物镜、对光螺旋、管水

  准器、圆水准器、制动和微动螺旋、微倾螺旋、脚螺旋等,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对照水准尺,熟悉其分划注记并练习读数。

  3.观测练习

  

(1)粗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