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0723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乡书何处达,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5)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6)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7)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月亮化成一个了解自己的人,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和同情带到遥远的地方。

(8)我们要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每时每刻都在流逝,正像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下列关于名著《朝花夕拾》中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琐记》回忆了表面对孩子好,其实是暗中使坏的衍太太,正是她引诱“我"偷母亲的首饰,还散布流言蜚语,让“我”不得已离开了家。

B.《无常》讽刺了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经常像阴间的无常一样,随意剥夺百姓的生命,让作者十分愤怒。

C.《狗•猫•鼠》中“我”讨厌猫的原因之一是猫谋害了“我”的隐鼠,但是后来发现是长妈妈谋害了隐鼠,但这并没有减轻“我”对猫的厌恶之情。

D.《范爱农》中的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坦率正直,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的内心是痛苦、悲凉的,于是经常借酒消愁,最后死于非命。

3.下列有关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朱自清,字佩弦,散文家、诗人,著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

B.李白,字太白,号香山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C.令尊、垂询、贤弟、奉陪、大驾等属于敬辞,而舍弟、拙作、见谅、愚见等则属于谦辞。

D.动词分为很多种类,走、跑、唱等动作属于动词;爱、恨、讨厌等心理活动也属于动词;可能、应该、可以等也属于动词,但这类动词常常放在一般动词的前面。

4.下列有关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封为齐天大圣,负责管理蟠桃园,但是蟠桃盛会却不请他参加,一气之下搅乱蟠桃盛会,又误闯了兜率天宫,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

B.《芦花荡》《荷花淀》是《白洋淀纪事》中的姊妹篇,两篇小说以白洋淀为背景,讲述了冀中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正面描写了战争场面的激烈残酷,扣人心弦。

C.《鸭窠围的夜》选自沈从文的散文集《湘行散记》,通过作者途中夜宿鸭窠围时一夜间的见闻和思绪,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色和独异的人生形态,寄托了作者深沉的生命感喟。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共有10篇。

三、基础知识综合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朋友是沙漠里的清泉,可以滋润你疲惫的心;“,”;朋友是寒夜里的灯,可以照亮你前行的路。

一霎()那,我们升入了初中,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班级,你一定企盼认识新的朋友,但他们性格有的粗犷(),有的和ǎi(),有的gōng()敬,有的执niù(),有的甚至和你接然不同,因此同学之间难免会发生一些分岐,但只要我们能够少一些争执,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絮叨,多一些关心,就会让矛盾销声逆迹,让欢歌笑语徘徊耳边,共同建好一座友谊的高楼大厦。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上面语段中有3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4)在横线处续写句子,使之与前后构成一组排比。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题目。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6.这首诗第一句中“强”字有何表达效果。

7.“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五、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题目。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见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取之信①然。

(选自《世说新语》)

注:

①信:

确实,的确。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已去

(2)下车引之

(3)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4)竞走取之

9.用“/”给(乙)文市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争走取之唯戎不动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为苦李。

11.简要分析(甲)文元方和(乙)文中王戎的人物形象。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济南的冬天》节选,完成题目。

①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②假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2.依次给画线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唤醒长幻想慈善

B.叫醒绿理想慈善

C.唤醒绿幻想慈善

D.唤醒长幻想慈祥

13.作者写的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要在第①段中写他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的感受?

14.如果把第①中画线句中“声”,字去掉,可不可以?

为什么?

15.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再塑生命的人

①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②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

来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质量也能弥补不足。

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③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三页作文被撕掉了!

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

我就经历了好几次。

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

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

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拿了回来。

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④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写得是班上最好的,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

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说: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⑤王老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

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⑥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

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段时间的代课老师。

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地爱上那里。

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⑦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

孩子们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

当我来到镇上,坐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

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字:

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

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

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目光中朦胧起来。

⑧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⑨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

“其实,那句话是我写的。

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⑩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16.文中三次提到“我”的眼睛“湿润”,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

为什么?

17.第⑦段画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

有何作用?

18.结合全文,说说第⑨段有何作用。

19.本文中的林老师和课文《再塑生命的人》中的安妮•莎莉文老师都可以称为“再塑生命的人”,请结合两篇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她们为什么能够得到这样的称呼?

七、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中的两则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一)大圣跳起来,把身一抖,收上毫毛,却又吩咐沙僧道:

“贤弟,你是好人,却只要留心防着八戒言语,途中更要仔细。

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

西方毛怪,闻我的手段,不敢伤我师父。

”唐僧道:

“我是个好和尚,不题你这歹人的名字,你回去罢。

”那大圣见长老三番两复,不肯转意回心,没奈何才去。

你看他忍气别了师父,纵筋斗云,径回花果山水帘洞去了。

独自个凄凄惨惨,忽闻得水声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时,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

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毕竟不知此去反复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材料二)那白马认得是八戒,忽然口吐人言,叫声“师兄!

”这呆子吓了一跌,扒起来往外要走,被那马探探身,一口咬住皂衣,道:

“哥啊,你莫怕我。

”八戒战兢兢的道:

“兄弟,你怎么今日说起话来了?

你但说话,必有大不祥之事。

”小龙道:

“你知师父有难么!

”八戒道:

“我不知。

”小龙道:

“你是不知!

你与沙僧在皇帝面前弄了本事,思量拿倒妖魔,请功求赏,不想妖魔本领大,你们手段不济,禁他不过。

好道着一个回来,说个信息是,却更不闻音。

那妖精变做一个俊俏文人,撞入朝中,与皇帝认了亲眷,把我师父变作一个斑斓猛虎,见被众臣捉住,锁在朝房铁笼里面。

我听得这般苦恼,心如刀割。

你两日又不在不知,恐一时伤了性命。

只得化龙身去救,不期到朝里,又寻不见师父。

及到银安殿外,遇见妖精,我又变做个宫娥模样,哄那怪物。

那怪叫我舞刀他看,遂尔留心,砍他一刀,早被他闪过,双手举个满堂红,把我战败。

我又飞刀砍去,他又把刀接了,捽下满堂红,把我后腿上着了一下,故此钻在御水河,逃得性命。

腿上青是他满堂红打的。

八戒闻言道:

“真个有这样事?

”小龙道:

“莫成我哄你了!

”八戒道:

“怎的好?

怎的好!

你可挣得动么?

”小龙道:

“我挣得动便怎的?

”八戒道:

“你挣得动,便挣下海去罢。

把行李等老猪挑去高老庄上,回炉做女婿去呀。

”小龙闻说,一口咬住他直裰子,那里肯放,止不住眼中滴泪道:

“师兄啊!

你千万休生懒惰!

”八戒道:

“不懒惰便怎么?

沙兄弟已被他拿住,我是战不过他,不趁此散火,还等甚么?

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

“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去请个人来。

20.材料一中唐僧为什么要将孙悟空赶走?

21.材料一中刻画孙悟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

你能读出他怎么样的内心状态和情绪?

22.材料二中白龙马是怎样营救唐僧的?

结果如何?

23.材料二中白龙马让猪八戒请谁?

猪八戒是采用怎样的办法把他请来的?

24.联系书本,对材料二中的内容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材料二中唐僧师徒遇到的妖魔是黄风怪,他的夫人是被掳的宝象国公主。

B.公主放走唐僧给父王送信,猪八戒和沙僧在皇帝面前炫耀本事,想捉拿妖魔,不料妖魔本领大,他们被打败,沙僧被擒。

C.妖魔化作宝象国的驸马回到朝堂,把唐僧变作一个斑斓猛虎,锁在朝房铁笼里面。

D.猪八戒因为害怕自己打不过妖魔而要回高老庄,可以看出是取经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想开小差。

八、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进入初中校园,也进入新的班级,新班级会遇到新的老师和同学,发生一些新的事情,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受,也会引起你的思考,你一定想把这些讲出来给大家听。

请以“班级生活二三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选择班级生活的两到三件事来写;②写岀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但要注意详略得当,不能写成记流水账;③写成记叙文,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现自己的思考;④至少分成5段,字数不少于600字;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

1.

(1)山岛竦峙

(2)崔九堂前几度闻(3)归雁洛阳边(4)影入平羌江水流(5)回乐烽前沙似雪(6)人不知而不愠(7)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解析】

【详解】

常见的名句名篇默写,主要有两种:

直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第1-6小题属于前者,第7、8小题属于后者。

直接默写类题目要求学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

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不仅能够背诵全文(诗),而且要理解诗文内容,根据试题语境,选取符合要求的句子答题。

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本题中的“竦峙、雁、羌、烽、愠、郎、逝、昼”等字词容易写错。

2.B

【解析】

【详解】

B.《无常》的主题应为:

《无常》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讽刺。

故选B。

3.B

【解析】

【详解】

B.香山居士是白居易的号,不是李白的号。

故选B。

4.B

【解析】

【详解】

B.《芦花荡》正面描写了战争场面的激烈残酷,扣人心弦。

《荷花淀》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表现农村妇女既温柔多情,又坚贞勇敢的性格和精神。

侧面反映了抗日战争年代的风云变幻。

5.

(1)shàguǎng

(2)蔼恭拗

(3)接——截岐——歧逆——匿

(4)示例:

朋友是冬天里的炉火,可以温暖你冰冷的手(运用比喻手法,形式类似,语意连贯)

【解析】

【详解】

(1)对于字音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一定要查字典。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据义定音。

本题要注意“霎shà”和“刹chà”,“犷guǎng”和“旷kuàng”的区别。

(2)对于字形题,平时要注意积累,辨别形似字,特别是同音形似字(音近形似字)。

音近异形字要特别注意据义记形,一般的形似字可以以音记形,帮助记忆。

本题要注意“蔼”不要写成“霭”,“恭”不要写成“拱”,“拗”不要写成“扭”。

(3)“截然”意为“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故不能写成“接然”;“歧”意为“不一致、有差别”,故不能写成“分岐”;“匿”意为“隐藏”,故不能写成“销声逆迹”。

(4)本题作答首先分析结构找到仿点。

每一个仿写题给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确定句式仿写格式;然后要研究例句仿修辞,看例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③看清要求定主题。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例句相一致。

本题作答要以“朋友”为续写对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出朋友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慰藉。

并与前后两句结构相同,构成排比。

6.强,是勉强,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凉景况。

7.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也寄托了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人民的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

【解析】

6.本题考查对诗歌用词妙处的赏析。

先解释“强”的词义是“勉强”,再结合诗句解释它的语境义。

这句诗的意思是“勉强地想要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却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把酒送来。

”,因此,“强”表现出诗人强烈的无可奈何的情绪。

重阳节大家都喜欢登高,而诗人却说勉强想去登高,透着些凄凉之意。

7.本题考查对诗句思想感情的理解。

这两句诗意是:

我在远方想念长安故园中的菊花,这时应正寂寞地在战场旁边盛开。

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了诗人深切的思乡之情。

“怜”字,不仅写出诗人对故乡之菊的眷恋,更写出诗人对故园之菊开在战场上的长长叹息,百般怜惜。

末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

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

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

残垣断壁,战血涂地,黄花开在被乱军糟踏得不成样子的帝都长安可悲可叹。

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千万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国事的忧虑,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取得和平的渴望。

8.1.

(1)离开

(2)牵,拉(3)曾经(4)跑

9.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0.

(1)真不是人(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2)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11.【甲】文元方聪慧(机智)、勇敢、懂礼(回答任意两点即可);【乙】中王戎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解析】

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

要注意“去”的古今异义,古义:

离开。

“引”的古今异义,古义:

牵、拉。

“尝”的古今异义,古义:

曾经。

“走”的古今异义,古义:

跑。

9.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句译为“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唯独王戎没有动”据此,正确的句读是:

见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0.本题考查对文言语句的翻译。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要注意关键虚词的用法;还要注意省略句、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和固定结构。

在此题中,要注意“期”的古今异义,古义:

约定。

“委”的古今异义,古义:

舍弃。

“树在道边而多子”中的“而”表示转折,译为“却”。

11.本题考查对比较阅读和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甲文通过元方对客人的驳斥,表现了他聪颖仁慧、讲求诚信、知书达理的特点。

结尾“元方入门不顾”表现了他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乙文中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李子。

唯独王戎没有动,因为长在路旁的李子如果好吃,早被人摘光了。

这棵李树果实满树,李子必定是苦的。

这件事表明王戎观察仔细,善于思考,他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而不盲目追随他人。

【点睛】

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

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

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

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朋友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

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

”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乙】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一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唯独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

“这树长在路旁,却有这么多的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人们一尝,果然是这样。

12.C

13.为了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无大风、响晴、温晴的特点,从而说明“济南真得算宝地”。

14.不可以。

“没有风声”是说济南冬天的风并不猛烈,是柔和的;如果把把“声”字去掉,成了“没有风”,意思发生了变化,且与实际情况不符。

(意思对即可)

15.前半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这一圈小山”比作“小摇篮”,形容山的形态,也写出了济南的地势;后半句使用了拟人手法,把小山人格化了;这两句都表达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解析】

12.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唤醒”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春风的温柔;“绿”与上文的“春天”“温暖”相呼应,写出人们想象中山草的色彩和生机,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幻想”与上文“不知不觉地想起”相照应;“慈善”一词用拟人手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温暖。

故选C。

13.本题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

第1段写北平冬天风大、伦敦冬天多雾、热带地方太阳光强烈,目的是与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做对比,写出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的“温晴”,赞誉它是个“宝地”。

1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赏析。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济南的冬天有风,但是听不到风声,这说明风很小,是微风,非常温柔,吹在身上丝毫没有刺骨的寒意,这句话准确而生动地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总特点。

15.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赏析。

这句话描写了济南的地势和周围小山的特点。

把济南的地势比喻成“一个小摇篮”,又用“可爱”“放”“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等词语,把济南城和小山拟人化,仿佛济南是一个婴儿,而周围的小山是慈母,不仅准确写出了景物的特点,而且生动形象,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慈善”,抒发了对小山、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16.不相同;第一次“湿润”体现“我”因被老师肯定认同而喜悦、高兴的心情;第二次“湿润”体现“我”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而感到内疚);第三次“湿润”体现“我”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17.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烘托出“我”对孩子们的留恋和孩子们对“我”的依依不舍之情。

18.这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文的伏笔。

19.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我”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还懂得了“什么是爱”(克服自身弱点,学会识字,燃起生活希望,走上成功之路)。

本文中的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鼓励的话,让“我”重新树立了写作信心,考上大学,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意思对即可)

【解析】

16.本题考查对感情线索的理解。

第一次“湿润”是在第4段。

书写潦草的“我”写了一篇自认为不错的作文,渴望得到王老师的肯定,作文下发后,“我”发现王老师在调走前竟然撕下作文留作纪念,并留下赞语,“我”心里十分高兴,这是喜悦之泪。

第二次“湿润”是在第7段。

长大后,“我”到大山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