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098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4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2页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2页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docx

完整打印版桂教版小学二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南宁市小学音乐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跳呀跳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李萍

教学内

容简析

本单元以符合该年龄段孩子们的特点“跳呀跳”为主题,在选材上定位于有代表性的西南各族童谣。

本单元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突出趣味性、歌舞性,同时注重体现各民族的多样性,共选编了四个不同民族,但在音乐情绪、演唱形式上有着共同特点的童谣,如:

壮族的《盘歌》、纳西族的《阿里里》、彝族的《彝家娃娃真幸福》、壮族的《木屐声声》、藏族的《多快乐呀,多幸福》等;在呈现形式上,通过聆听、演唱、舞蹈、律动、活动等极富儿童特性的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延续了本单元编写的目的:

以各族童谣为线索,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西南各民族音乐的风格,感受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培养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表演的能力,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了解。

学生学

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情绪较容易受到感染,但注意力容易转移,自控能力差,所以应该以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本单元通过听、唱一组音乐情绪、音乐风格基本相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各族童谣,感受、体验音乐带来的愉悦之情。

2.技能目标:

通过感觉歌曲多种多样的演唱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体验歌曲一问一答的音乐形式;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打击乐器、肢体语言来表现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感受音乐的情趣。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活动或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自我表现的能力。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

通过歌词、动作创编活动,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作能力。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钢琴歌曲音乐音响设备各种打击乐器

课时

五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导入。

1、师:

首先老师要祝贺同学们又长大了一岁。

在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不但要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学唱好听的歌曲,首先还要考考同学们的音乐智慧,听听老师唱的是什么歌曲?

2、老师清唱几句《刘三姐》里的《对歌》

3、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山歌对唱的知识,增添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1、老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简单的广西壮族童谣《盘歌》,听听壮族小朋友们是怎样对唱的,都唱了些什么?

2、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范唱。

3、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跟同桌说一说。

4、简单谈谈歌曲的特点、情绪及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1、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摸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3、教唱歌谱。

4、分句教唱歌词。

5、分句接唱歌词。

6、为使学生始终对学唱产生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学唱的熟练程度而改变学唱的方式。

可以采取分小组对唱、男女生对唱等形式,在演唱过程中要求学生自编动作表演。

7、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加打击乐器。

四、编歌词游戏

1、讨论可以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改编歌词?

2、学习小组在歌曲伴奏中讨论改编歌词,教师下去做适当指导。

3、各小组编排歌词的动作。

4、小组展示。

5、学生评价

五、小结、下课。

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去过云南吗?

你们知道那里都居住着那些少数民族。

2、介绍一些云南的少数民族,引出课题,简介纳西族人民的生活习惯、服饰特点等。

二、新课教学

1、老师:

今天我们就走进美丽的云南,来了解一下纳西族小朋友的生活吧!

2、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插图,同时聆听歌曲范唱。

3、把你听到的、想到的跟同桌说一说。

4、学生质疑:

有不明白的地方请你说一说?

(请学生解答或教师解答:

如“阿哩哩”是什么意思?

等)

5、简单谈谈歌曲的特点、情绪及歌曲内容。

三、学唱歌曲

1、带领学生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听伴奏,轻声学唱歌曲(用“啦”摸唱或直接哼唱歌词均可)。

3、教唱歌谱。

4、分句教唱歌词。

5、分句接唱歌词。

6、师生接唱练习。

7、男女生领、合唱练习。

8、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加打击乐器。

四、学习舞蹈动作

1、跟老师学习几个简单的纳西族舞蹈动作。

2、学习小组根据老师教给的动作为歌曲编排动作。

3、各小组展示编排的动作,其他同学为他们演唱。

4、学生评价。

五、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课前准备

1、学生随音乐伴奏《彝家娃娃真幸福》进教室。

2、游戏:

《看谁学得快》教师打出节奏,学生模仿

(师:

欢迎小朋友,我们一起来做个节奏游戏。

A、XX︱XX︱B、XXXX︱XXXX︱

C、XXX︱XXX︱D、XXXXXX︱XXXXXX︱

E、XXXXXX︱XXX︱

(1)、学生拍手

(2)、启发创造:

用其他的方法拍击。

二、导入引趣:

1、导入:

今天,我们一起加入“快乐旅行团”,由老师带领小朋友到云南去旅行。

让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出示课件:

云南简介以及云南彝族生活的图片。

2、提问:

图片将我们带到了哪儿?

3、引趣:

今天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是彝族的“九乡村寨”。

(录像课件:

九乡村寨)

三、激趣体验

(一):

课件画外音:

欢迎小朋友到我们彝族做客。

1、你们听,彝族的小朋友们用歌声迎接我们啦……

2、初步感受歌曲:

《彝家娃娃真幸福》

(1)、问:

彝族小朋友唱得好不好听?

你听出了哪些歌词?

(2)、引导学生说出“阿里里”

(3)、小结:

真聪明——“阿里里”是云南彝族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歌曲衬词。

(4)、问:

还有哪些歌词?

(5)、小结:

彝族小朋友为我们送上的歌曲是《彝家娃娃真幸福》(出示课件:

《彝家娃娃真幸福》歌词)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初步体验歌曲:

(1)、启发:

仔细地听,看你能不能跟彝族小朋友学上1、2句。

(2)、启发:

你学会了哪一句歌词?

唱给大家听听。

(3)师生合作学唱歌曲:

采用接龙游戏学会。

(4)小结:

彝族小朋友有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画外音:

我们彝族人唱歌时边唱边动,你也试试!

4、深入体验歌曲:

(1)、教师示范:

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2)、自己尝试:

学一学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3)、全体在音乐伴奏下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5、情感激发:

(1)、问:

彝族小朋友在唱歌是的心情是怎样的?

速度呢?

(2)、用活泼轻快的声音唱。

(3)参与表现:

全体起立边唱边跳。

四、小结:

踏着歌声,告别彝族小朋友,快乐旅行团又出发了,希望下一站同学们能玩得更加开心。

第四课时

一、导入引趣:

我们的“快乐旅行团”又要出发了,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到遥远的西藏去旅行。

我们跟着音乐出发吧!

二、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师课前准备: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收集有关藏族人民生活、人文、自然风光等图片及藏族歌舞表演的DVD。

1、播放歌曲导入,同时向学生介绍藏族人民的生活等知识,然后让学生看一看藏族歌舞的表演,激发学生对藏族歌舞的兴趣

2、教师按照歌曲节奏引导学生朗读歌词。

3、再听歌曲。

4、教师范唱

5、采用全曲听唱法教唱

6、学生跟琴唱,演唱时要求学生声音欢快、明亮,充满激情,速度中等。

三、音乐活动

1、“拍一拍”

(1)用课本给出的节奏拍手跺脚为歌曲伴奏:

先让学生分别用手和脚拍打木鱼和碰铃的节奏,熟练后再合拍,最后学生一边唱歌一边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2)根据课本的要求,用打击乐器(木鱼和碰铃)为歌曲伴奏。

2、“编一编“

(1)老师先示范一些较简单藏族舞蹈动作的脚步,学生跟学。

(2)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编动作。

3、“演一演”

(1)老师准备一些彝族服装、头饰,将学生扮演成“彝族小朋友”

(2)跟着音乐跳起欢乐的舞蹈。

四、小结,下课。

第五课时

一、歌曲学习

1、复习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2、说说你所了解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性格特点。

3、讨论多种形式的演唱方法

4、学生小组演唱,评价。

二、完成练习“听一听,想一想”

1、再欣赏歌曲范唱。

2、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练习“听一听,想一想”。

三、听赏《木屐声声》

1、介绍壮族“走板鞋”的风俗

2、初听乐曲节奏有什么变化

3、随音乐按节奏掂脚尖轻轻地跑

四、复习本单元歌曲

1、各小组派代表抽签决定表演的内容及形式。

(教师事先准备好)

2、分组自由讨论表演形式并进行表演练习。

五、小结,颁奖。

六、下课。

 

师生问好

学生用心倾听,猜歌名,说说在那里听过。

学生说说已知的山歌知识。

学生听一听歌曲

说学生说听完歌曲后的感受

学生朗读歌词

学生哼唱曲谱

通过教唱初步学会整首歌曲的演唱

能自信的演唱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加打击乐器。

讨论可以在歌曲的什么地方改编歌词

分小组讨论改编歌词

分小组讨论编排歌词的动作

小组上台展示,表现自我

互评

学生说了解的云南风俗

学习纳西族人文风俗,使学生知道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激发学生用优美、欢快的情绪唱好这首歌曲

学生听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说一说听歌曲后的感受

提出问题

谈谈歌曲的特点、情绪及歌曲内容

学生朗读歌词

学生哼唱曲谱

通过教唱初步学会整首歌曲的演唱

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的演唱

全体学生有感情地、完整的演唱歌曲,加打击乐器。

学习纳西族舞蹈动作

学生为歌曲编排动作

个小组上台展示,表现自我

互评

学生律动并熟悉歌曲旋律

练习节奏熟悉并掌握歌曲节奏

学生观看图片

学生回答

学生了解彝族人文风俗

学生听一听歌曲

学生听后提出问题

学生朗读歌词

学生聆听学习歌曲

学唱歌曲

观看教师律动

尝试边唱边用律动伴奏

尝试跟音乐,自编舞蹈动作并展示

启发学生说:

情绪——活泼轻快,速度——稍快

有感情演唱

边舞蹈边唱

边听歌曲边观看藏族人文风俗

朗读歌词。

在多听的基础上让学生记住乐曲的主旋律

琢句学唱

有感情演唱

尝试用节奏为歌曲伴奏

尝试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学习藏族舞蹈动作

尝试自编舞蹈动作

各小组按各自编排,在热烈、欢快的气氛中边舞蹈边唱

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全班演唱《多快乐呀,多幸福》

巩固已学知识

尝试多种形式的演唱

小组展示并互评

欣赏歌曲范唱思考问题

解决问题

了解壮族人文风俗

听赏乐曲

听赏乐曲并做相应活动

决定表演的内容及形式

小组讨论表演形式并进行表演练习,汇报本单元学习情况

总结学习情况

 

 

跳呀跳

A、XX︱XX︱B、XXXX︱XXXX︱

C、XXX︱XXX︱D、XXXXXX︱XXXXXX︱

E、XXXXXX︱XXX︱

 

南宁市小学音乐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春天的歌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李萍

教学内

容简析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大自然的美景给人以无尽的遐想。

在孩子们的眼里,春天是小雨沙沙,是小花小草,是小鸟喳喳;是蝴蝶蜜蜂,春天还是绿油油的秧苗、青翠的山林、成长的小树……。

本单元围绕“春天的歌”这一主题,收集选编了几首孩子们喜爱的优美动听的中外儿童歌曲,如《春天》、《小小雨点》、《春天来了》、《歌唱春天》、《嘀哩嘀哩》等。

画面使用色彩鲜艳、形象可爱的春天景物插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通过卡通娃娃新颖的造型和富有童趣的提示,综合听、唱、读、演、奏、活动、讲等形式创设音乐学习氛围,让孩于们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学习音乐知识,表达自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学生学

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情绪激动地学习歌曲时,唱歌容易兴奋,而忘了控制声音。

部分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音乐感知能力,有良好的节奏感。

,所以应该以趣味性的游戏和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课堂秩序。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能感受拟人化的“春天的歌”那种天真、热情、活泼、欢快的情绪。

学会用自然、亲切的歌声来演唱,表达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技能目标:

能用正确的发音读准、唱准韵母带“u”“ü”“i”字句。

能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标:

喜欢听赏歌曲《春天来了》、《歌唱春天》,体验不同风格歌曲的音乐情绪。

能用朗读、绘画、表演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能唱出歌曲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愉悦的心情。

歌声清脆、动听。

教学难点:

音乐听赏对学生的感受能力表现得怎样?

学生的肢体语言及表情能随不同特点的音乐而变化。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钢琴音响设备录音带各种打击乐器

课时

 五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感受:

师生共同欣赏春、夏、秋、冬四季的音画,在获的感官体验后,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谈话:

你眼里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

二、新课教学

1、听录音范唱《春天》

师: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曲。

2、谈听到了什么?

3、拍手拍腿再听录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4、教师示范,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5、学生学习有表情的朗诵歌词。

6、学生跟琴声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7、学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歌词之妙。

学生活动

学生欣赏四季音画,谈谈自己最喜欢哪个季节,对四季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学生谈对春天的印象。

学生聆听录音范唱

学生谈话

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听师示范朗读歌词

学生朗诵歌词。

学生哼唱歌曲旋律。

 学生学唱歌词

8、注意八分休止符的读法及最后二分音符的时值。

9、歌曲用两种声音演唱,讨论比较哪种效果好:

(1)轻松、跳跃

(2)连贯、流畅

10、完整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春天》。

三、学习歌谣

1、听老师范读。

2、指导学生练习读,注意发好u音。

3、加快朗读速度,并配上击掌打节奏。

4、分组轮流进行接龙式的朗读,增强学习兴趣。

四、小结

1、谈本课收获。

2、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春天》

三、复习歌谣,全班齐念。

四、新课教学:

1、导入:

听老师朗读歌词,学生跟据歌词意思作画,加深对歌词的理解

2、师生共同评画。

3、生听歌曲录音范唱。

4、听到了什么?

5、指导拍手拍腿再听录音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6、教师示范,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7、指导学生学习有表情的朗诵歌词。

8、指导学生跟琴声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9、学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歌词之妙。

10、演唱时注意区别一、二和三、四乐句的变化从复。

11、注意咬字清晰,注意发好含“u””a”的字:

如“沙”、“巴”、“爬”。

12、指导学生跟录音伴奏演唱歌曲。

五、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1、什么打击乐可以模仿下雨的声音。

师:

你们知道用什么打击乐可以模仿下雨的声音?

讨论情绪,并尝试演唱。

学生演唱歌曲。

听老师范读。

学生练习读。

加上节奏朗读。

接龙式的朗读。

谈收获。

师生问好

复习歌曲《春天》

复习歌谣,全班齐念

学生跟据歌词意思作画

学生互评作品

听歌曲录音范唱

学生回答

学生拍手拍腿再听录音范唱

学生听朗诵歌词

学生朗诵歌词

学生跟琴声用“啦”哼唱歌曲旋律。

学生演唱歌曲

区别变化重复的地方

练习含“u””a”的字

学生演唱歌曲

学生回答

2、出示沙槌并示范

教师出示沙槌并演奏,让学生感知沙槌的外形特征、声音效果、演奏的方法,用在什么歌乐曲的伴奏最恰当。

3、练习沙槌基本演奏节奏。

4、练习碰铃基本演奏节奏。

5、分两组拍节奏,并进行合奏。

6、指导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放歌曲录音。

7、指导边演唱歌曲边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8、思考:

可以用身边的什么物品自己动手制作打击乐器?

9、布置课外作业:

自制沙槌

六、小结

1、谈本课收获。

2、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展示自制打击乐器

1、同学互评自制沙槌

2、展示优秀作业

3、全体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三、听赏

1、播放《春天来了》《歌唱春天》,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情绪及歌曲的特点。

师:

这两首歌曲的情绪一样吗?

2、分析这两首歌曲的情绪

《春天来了》情绪:

热情奔放、抒情欢快

《歌唱春天》情绪:

优美含蓄、连绵不断

3、再播放《春天来了》,请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

4、再播放《歌唱春天》请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表达歌曲情绪。

5、再复听《春天来了》、〈歌唱春天〉让学生仔细听歌词内容。

《春天来了》:

我们和一群小鸟、画眉、白头翁

《歌唱春天》:

春风、春雨、村庄,百花盛开

四、舞蹈表现歌曲

1、教师引导学生用形体表现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

2、全班听《春天来了》,四人小组即兴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3、教师对学生表现及时表扬。

五、小结

1、谈本课收获。

2、小结下课。

初步认识沙槌

练习节奏

练习节奏

练习合奏

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边演唱歌曲边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学生思考

谈收获

做好课前准备

展示自制打击乐器,并用

自制的打击乐器给歌曲伴奏

听赏歌曲

回答歌曲情绪

学生选择合适的颜色表现歌曲

回答歌词内容

用形体表现两首不同风格的歌曲

为歌曲创编舞蹈动作

谈收获

 

第四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引入

1、把学生带入设计好的环境之中。

师:

同学们,你们看到的是一个什么季节的景象?

谁来说说春天有多美。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歌曲。

出示课题《嘀哩嘀哩》

2、引导学生看画面。

(1)青山、绿树

(2)小河流水

(3)红花绿叶(4)鸟飞蝶舞

这时音画中传出“嘀哩嘀哩”小鸟的叫声,仿佛把人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当中。

三、感受体验

1、结合画面情景理解歌词。

(1)教师示范,有表情地郎诵歌词。

(2)学生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歌词。

2、用歌曲的基本节奏进行练习,感受歌曲的节奏特点。

3、视唱曲谱、学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

4、视唱曲谱、学唱歌词,体会歌曲的旋律之美。

(1)学唱第一乐段

在学生视唱第一乐段第一乐句时,教师可提问让学生思考,这一乐句表达了什么意思?

再结合歌词“春天在哪里呀?

来理解歌曲的主题。

(2)第二乐句是对第一乐句提出问题的大致回答“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视唱第三句时,可提示学生这一乐句与对照一下,发现了什么?

(旋律完全一样)。

教师归纳:

歌曲内容上对第一乐句提出的问题进一步回答:

“这里有红花,这里有绿草”

第四句好像有个急转弯。

5、第二乐段。

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第二乐句的曲谱时,可提问学生这一乐段与第一乐段的音有什么特点。

小结:

这同音反复配上歌词“嘀哩嘀哩哩“唱起来象小鸟叫声。

三、歌曲艺术处理

1、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怎样来表现歌曲的特点?

(1)声音要轻快活泼,有弹性。

(2)咬字、吐字要清晰准确。

如:

“春天在哪里?

(3)唱“嘀哩嘀哩”时,舌尖要轻巧、灵活。

做好课前准备

学生置身于“春天”

观看春天的画面

学习歌词

拍歌曲基本节奏

演唱歌曲

学唱第一乐段并理解歌词

学唱第二乐句

视唱第三句

学唱第四句

学唱第二乐段并理解歌曲特点

学生思考怎样来表现歌曲的特点并回答

2、按老师的提示、同学们的理解来演唱歌曲。

3、在全班唱好的基础上提示:

还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演唱?

师生共同设计。

如:

领唱、齐唱,男女声对唱接龙唱等等。

4、指导用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春天的美。

同学们可以即兴扮演小花、小树、小鸟,边歌边舞,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热爱。

四、课堂小结。

1、谈本课收获。

2、小结下课。

第五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本单元歌曲

1、女生演唱《春天》

2、男生演唱《小小雨点》

3、全班演唱《嘀哩嘀哩》

三、请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春天

四、活动“找春天”

1、让学生仔细观察美丽的画面。

2、提问:

“它们的身上都唱有有什么?

”------音符

3、把找到的音填入相应的图形上,自己唱一唱。

4、学生四人小组给图形条编上序号,如:

“135”是1号图形条;“123”是2号图形条;“356”是3号图形条。

5、听音练习:

(1)教师用琴带唱图形条上的音。

(2)教师分别弹出图形条上的音,学生抢答弹的是哪个图形条上的音,说对了集体唱一唱。

5/5个音中的3个进形重新组合。

,鼓励创编。

(1)学生讨论组合方法,并唱一唱。

(2)教师弹奏重新组合的音,学生回答是拿一组,说对了集体唱一唱。

(3)进行小结,鼓励创编的同学。

五、课堂小结。

1、谈本课收获。

2、小结下课。

演唱歌曲

设计演唱形式

舞蹈的形式来表现春天

谈收获

做好课前准备

复习歌曲

用语言来赞美春天

寻找画面上的音符

组合音符进行练唱

进行练唱

创编组合

谈收获

 

 

春天的歌

演唱:

《春天》《小小雨点》《嘀哩嘀哩》

欣赏:

《春天来了》《歌唱春天》

 

 

 

 

南宁市小学音乐学科教案设计

课题:

小伙伴

课型:

 新授课

任课教师

李萍

教学内

容简析

 通过活动“七个好伙伴”接触并认识七声音阶及唱名;通过《音阶歌》进行初步实践,学习了解七声音阶、唱名及正确音高;通过听赏《哆来咪》及音乐游戏活动“找朋友”,达到寓教于乐、加深印象的目的。

听赏《我们多么幸福》不但是经典歌曲的欣赏学习,而且在熟悉又简单的旋律中,巩固七声音阶概念,为学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打下基础,并初步感受三拍子的节拍。

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是用巴赫名曲《小步舞曲》旋律填词创作的少儿歌曲,在流畅的旋律中注意七声音阶及正确音高的教学,听赏钢琴曲《小步舞曲》时可让学生跟随音乐用唱名哼唱旋律,达到进一步巩固七声音阶、唱名及正确音高概念,

学生学

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模仿、情绪较容易受到感染,但精神不易集中,所以应用灵活多样的音乐实践来调动、保持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之想学、爱学、乐学。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感受和认识“1”“2”“3”“4”“5”“6”“7”几个音。

2.技能目标:

在听赏《哆来咪》和音乐游戏活动“找朋友”中熟悉巩固七声音阶的唱名及音高。

能熟练哼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旋律,初步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情感目标:

学习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我们大家跳起来》,通过听赏《小步舞曲》巩固对七声音阶唱名及音高的学习。

教学重、

难点

 教学重点:

演唱歌曲能唱出歌曲的不同特点,表现出愉悦的心情,歌声清脆、动听。

初感受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并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熟悉巩固七声音阶的唱名及音高。

能熟练哼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旋律。

教具学具及多媒体应用

 钢琴各种打击乐器音符卡、录音机、磁带。

课时

三课时

 

教师活动

第一课时

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