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1825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78 大小:31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8页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8页
亲,该文档总共2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2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docx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

 

2019年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训练23《散文阅读》

 

【安徽省】

【二】(21分)

①那个暑假,总是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因为我又听到歪儿那尖细的召唤声:

“来玩踢罐电报呀——”

②“踢罐电报”是那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

它的玩法简单:

先是在街中央用白粉粗粗画一个圈儿,将一个空洋铁罐儿摆在圈里,然后大家聚拢一起“手心手背”分批淘汰,最后剩下

一个人坐庄。

坐庄可不易,他必须极快地把伙伴们踢得远远的罐儿拾回来,

放到原处,再去

捉住一个乘机躲藏的孩子顶替他,

才能下庄。

他一边要捉人,一边还得防备罐儿再次被踢跑,

这真是个苦差事。

③最苦的还要算是歪儿!

他站在街中央,寻着空铁罐左顾右盼,

活像一个蒸熟了的小红

薯。

他细小,软绵绵,歪歪扭扭;眼睛总像睁不开,薄薄的嘴唇有点斜,更奇怪的是他的耳

朵,明显的一大一小。

由于他身子歪,跑起来就打斜,玩踢罐电报便十分吃亏。

可是他太热

爱这种游戏了,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大家玩的罐儿还是

他家的呢!

只有他家才有这种装芦笋的长长的铁罐,

立在地上很得踢,如果没有这宝贝罐儿,

说不定大家嫌他累赘,不带他玩了呢!

④我家刚搬到这条街上来,

我就加入了踢罐电报的行列,很快成了佼佼者。

这游戏简直

就是为我发明的——我身高腿长,跑起来真像骑摩托送电报的邮差那样风驰电掣。

尤其是我

踢罐儿那一脚,“啪”的一声过后,只能在远处朦胧的暮色里去听它丁零当啷的声音了,

要找

到它可费点劲呢!

这时,最让大家兴奋的是瞅着歪儿去追罐儿那样子,

他一忽儿斜向左,一

忽儿斜向右,像个脱了轨而瞎撞的破车,

逗得大家捂着肚子笑。

当歪儿正要发现一个藏身的

孩子时,我又会闪电般冒出来,

一脚把罐儿踢到视线之外,可笑的场面便再次出现

⋯⋯就这

样,我成了当然的英雄,得意非凡;歪儿怕我,见到我总是一脸懊丧。

天天黄昏,这条小街

上充满着我的迅猛威风和歪儿的疲于奔命。

终于有一天,歪儿一屁股坐在白粉圈里,

怏怏无

奈地痛哭不止⋯⋯他妈妈跑出来,朝他叫着骂着,拉他胳膊回家。

这愤怒的声音里似乎含着对我们的谴责。

【甲】我们都感觉自己做了什么不好的事,默默站了一会儿才散。

⑤歪儿不来玩踢罐电报了。

【乙】他不来,罐儿自然也变了,我从家里拿来一种装草莓酱的小铁罐,短粗,又轻,不但踢不远,有时还踢不上,游戏的快乐便减色许多。

那么失去快乐的歪儿呢?

我望着他家二楼那扇黑黑的玻璃窗,心想他正在窗后边眼巴巴瞧着我们玩

吧!

【丙】这时忽见窗子一点点开启,跟着一个东西扔下来。

这东西掉在地上的声音那么熟悉,那么悦耳,那么刺激,原来正是歪儿那长长的罐儿。

我的心头第一次感到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丁】我迫不及待地朝他招手,叫他来玩。

⑥歪儿回到了我们中间。

⑦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

大家并没有商定什么,却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了。

大家尽力不叫他坐庄;有时他“手心手背”输了,也很快有人情愿被他捉住,好顶替他。

大家相互配合,心领神会,做假成真。

一次,我看见歪儿躲在一棵大槐树后边正要被发现,便飞身上去,一脚把罐儿踢得好远好远,解救了歪儿,又过去拉着他,急忙

1

 

藏进一家院内的杂物堆里。

我俩蜷缩在一张破桌案下边,紧紧挤在一起,屏住呼吸,却互相

能感到对方的胸脯急促起伏,这紧张充满异常的快乐啊!

我忽然见他那双眯缝的小眼睛竟然

睁得很大,目光兴奋、亲热、满足,并像晨星一样光亮!

原来他有这样一双又美又动人的眼

睛。

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一双眼睛,就看我们能不能把它点亮。

(选自《冯骥才散文精选》,有改动)

10.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3分)

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

A.【甲】B.【乙】C.【丙】D.【丁】

11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4分)

⑴那个暑候,天刚擦黑,晚饭吃了一半,我的心就飞.出去了。

 

⑵他宁愿坐庄,宁愿徒自奔跑,宁愿一直累得跌跌撞撞⋯⋯

......

 

12.第⑥段独句成段,在结构上的作用是,在内容上

的作用是。

(4分)

13.第⑦段说“一切都奇妙又美好地发生了变化”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发生了完些变化。

(6

分)

 

14.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

(4分)

 

10.(3分)D

【解析】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体味作者的情感变化。

本文记叙男孩们一起玩踢罐电报的游

戏,身体瘦弱的歪儿总是被伙伴们捉弄,因此被妈妈责骂不能跟我们一起玩,看着小伙伴们

的游戏因为少了自家的铁罐,而使快乐减色许多,虽然之前曾经受到他们的欺负,但是终究

于心不忍,不计前嫌地把铁罐从窗口扔了下去,希望小伙伴们能尽兴的游戏。

由此,“我”

对自己之前戏弄歪儿的事感到愧疚。

据此,“我的心被一种内疚深深地刺痛了”这句话应该放

在【丁】处。

故答案为D。

11.(4分)

⑴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逼真的表达了“我”听到歪儿叫唤、去玩游戏的急切心情。

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体现了歪儿(他)对“玩踢罐电报”这种游戏的喜爱和痴迷。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2

 

12.(4分)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承接上文写歪儿沉醉于玩“玩踢罐电报”的经过,

引起下文大家对歪儿的理解与友爱(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大家不约而同、齐心合力地等待着这位小伙伴的到来。

②大家做假成真,情愿被他捉住,尽力不叫他坐庄。

③我们又像先前一样兴奋、亲热、满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4.(4分)示例:

歪儿。

因为本文通过写我们同歪儿一起玩“玩踢罐电报”的游戏,表

现了孩童时代天真、纯洁的友谊与快乐,重点突出了歪儿的形象特点。

(共4分,标题2分,

理由2分)(意思对即得分)

 

【福建省】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

(22分)

好沉的一抔土

石英

①在这里,旧的皇历是更不灵了。

②原本我以为,黄河口的土是粗糙的、贫瘠的。

因为在我幼小时,大人们就告诉我:

是个盐碱沙荒、十年九不收的地方。

③但当我实地来到这黄河入海处,亲眼领略了它的豪迈气势和不凡的资质后,我便意外

地发现:

这里不仅地阔,而且土肥,攥在手里,酥细得像润了油,却又不腻而匀和;凑近鼻

沟下一闻,别有一种清香,以我年轻时在老家从事农桑的经验,这样的土质,任管种蔬菜还

是种庄稼都是很理想的。

④果然,在后首那块干松的地段,好一片秋禾!

风过时,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

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

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那千支万条谷穗的金笔,在漫野里尽情描绘秋熟的图景。

⑤再往前,更接近河口的一片土地,许是刚冲积成不久,还没有好好利用。

如此潮润的

沃土,瞅着都会口舌生津,谅也不会长时被闲置的。

⑥我是个庄户底儿,颇有些“爱土成性”,走着走着,禁不住又珍惜地捧起一抔土来,觉

得好沉重,真的——比一般的土要有分量。

“你的手感不一样吧?

”我们的老向导、四十年的

治黄专家王总工程师看出来了,接着他以充满诗意的幽默口吻向我解释,“这土确实有点特

殊:

黄河口虽说在山东,这里的泥沙却不全姓鲁,它们有的姓甘,有的姓秦,有的姓晋,有

的姓豫,大都是外来户。

你手里攥着九个省区呢,怎能不重?

⑦我始而以为他是在开玩笑,再一琢磨,或许还真有道理。

但究竟是科学上的依据,还

是哲理上的深远含义?

科学上的道理,土质的某种特殊性,还有待请教;引我深思的倒是他

所说的“攥着九个省区”这句话,确实是够有分量的,其中不但有地理上的广阔,更有历史的重负,大河不舍昼夜滔滔奔流,融雪纳雨,诸种情味,羼和着千年万载艰辛的汗珠。

经过漫长历史淘滤,轻浮的、劣质的分子被冲出河口,混杂于海水中;能够落下来的便执著地痴恋于河口,不肯随波逐流这些分子多是精华,它们当然最凝重。

⑧这土,攥在手里是无声的,我却觉得它储留、凝结着我们这个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

 

3

 

太遥远的且不说,七十多年前,就有黄泛区百姓流离失所啼饥号寒的哭泣,更有1947年6

月30日刘邓大军强渡黄河的雄浑声浪⋯⋯

⑨我更深深感悟到:

我手里攥着的不是一抔普通的土,一时竟舍不得扔弃它——它值得

我珍惜并作为一种精神的动力。

这时我不仅觉得它的分量沉重,而且攥得好苦!

⑩但不论是何种滋味,过去的毕竟已成为过去。

现在,我闻到的是风赠秋熟的醇香;眼

前,是驰向海口的两栖机动勘测船。

王总兴致勃勃地向我透露:

三年以内就将结束这里“有

水无航,有油无厂,有口无港”的局面。

“到那时,你再来看!

?

他的语气是那么坚定,那么充满信心;不需怀疑,他过去四十年间的治黄成绩就是金质“信用卡”。

?

至此,我可以愉快地松开手了。

土,被攥成紧紧的一团,我随手把它揉碎,轻松地撒

开去,土星儿均匀地铺在地面上,幻觉中,我的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新洲远景图⋯⋯

(略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我”对黄河口的土的情感为行文线索,思路清晰。

B.第⑥段王总诗意的话语,丰富了“我”对黄河口土的认识。

C.文章使用“闻”“捧”“攥”等词语,写出“我”爱土成性。

D.文章叙事的基础上抒情、议论,语言朴素,充满哲理。

11.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2.结合语境,按照要求赏析。

(6分)

高粱擎起硕大的锣鼓槌相互撞击,没有敲出多大的声响,却惊起一对翠蓝色的珍鸟从深

处腾出,在半空里飞旋两遭,没有树枝可依,又飘落在旁边的一片谷地,立在穗上颤颤悠悠,

....

像一双新婚伉俪相对荡着秋千。

⑴(3分)赏析画线句子:

⑵(3分)赏析加点词语:

13.第⑨段写“我”将土“攥得好苦”,第?

段写“我可以愉快地松开了”,“我”心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3分)

 

14.作者为什么认为黄河口的土“好沉”?

请简要分析。

(6分)

 

10.(3分)D

11.(4分)紧承上文;欲扬先抑;强调印象中黄河口土质的粗糙、贫瘠;与下文写土的肥沃、清香形成对比。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12.(6分)

 

4

 

⑴示例:

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高梁穗比作硕大的锣鼓槌,形象地写出高梁穗

的饱满;“擎”赋了高粱以人的动作,生动地写出高粱的壮硕。

⑵示例:

“腾出”写出珍鸟受惊吓后急速飞离的情态;“飘落”写出珍鸟的轻盈;给秋熟图

景增添了生机。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13.(3分)沉重的历史已经过去;新中国治黄成绩显著;新洲的美好前景指日可待。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14.(6分)来源地域广阔,汇聚九省区沙土精华;凝结中华民族苦难和奋起的回声,有历史厚重感;历经淘滤,不随波逐流,成为精神动力。

说明:

意思答对即可。

 

【甘肃省天水市】

(一)阅读《傅雷家书》一则,完成第

11—15题。

(15分)

聪,亲爱的孩子。

收到

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

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

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

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

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

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

孩子不向父母诉苦,

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

又该谁来安慰你呢?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

——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

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

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

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

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

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

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

结晶吗?

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

能够以

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

正视

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

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

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

看的时候当然

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

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

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

(那一定

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l.《傅雷家书》凝聚着作者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信中首先强调的是一个年轻人

的问题。

(2分)

12.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分)

⑴廓然无累:

⑵刻骨铭心:

1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这句话。

(3分)

 

14.有关选段内容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5

 

A.这封信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希望儿子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B.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表达强烈的感情——父母始终是儿子的坚实后盾。

C.文中提到克利斯朵夫的目的是为了鼓励儿子像克利斯朵夫那样坚强、乐观,宠辱不

惊,能从客观的立场分析所面对的一切。

D.信中父亲鼓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至境。

15.这封家书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导,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切的期望。

结合自身

成长经历谈谈对你有哪些启发?

3分)

 

1l.如何做人如何对待生活(每空1分,共计2分)

12.⑴文中指心胸广阔平静,不为生活、名利(世事)所累。

(2分)

⑵文中指感触很深,难以忘记。

(2分)

13.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告诉儿子凡事

都要掌握分寸,过与不及都不好。

(指出比喻修辞得1分,结合内容分析得2分,共3分)

14.D(3分)

15.参考示例:

我们的父母在平日里也像博雷一样,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呵护,只

不过我们习以为常,没有觉察到。

我们应该理解父母,孝敬父母。

(结合自身实际得1分,

观点正确得2分,共3分)

 

【甘肃省武威市】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

(15分)

细读的妙处

肖复兴

①读书从来有粗细快慢之分。

②读书细的功夫,是阅读的基本功之一。

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

什么叫细?

头发丝这样叫细?

还是跟风一样看不见叫细?

多读几遍就叫细吗?

这么说,还是说不清读书要细的基本东西。

不如举例说明。

③已故的老作家汪曾祺先生的短篇小说《鉴赏家》,或许能够从阅读的细这方面给予我们一些启发。

④小说讲述乡间一个名叫叶三的卖水果的水果贩子,跟城里一个叫季陶民的大画家交往的故事。

这个大画家家里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都是叶三给送,所以他和画家彼此非常熟悉。

有一次叶三给画家送水果,看见画家正画着一幅画,画的是紫藤,开满一纸紫色的花。

画家

对叶三说:

“我刚画完紫藤,你过来看看怎么样。

”叶三看了这幅画,说:

“画得好。

”画家问:

“怎么个好法呢?

⑤这就要说明什么叫细了。

我们特别爱说的词是:

紫藤开得真是漂亮,开得真是好看,开得真是栩栩如生,开得真是五彩缤纷,开得真是如此灿烂,但是,这不叫好,更不叫细,

这叫形容词,或者叫做陈词滥调。

我们在最初阅读的时候,恰恰容易注意这些漂亮词语的堆

 

6

 

砌,认为用的词儿越多,形容得才能够越生动。

恰恰错了。

我们还不如这叶三呢。

叶三说:

“您画的这幅紫藤里有风。

”画家一愣,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叶三跟画家说:

“您画的紫藤花是乱的。

⑥这就叫细。

紫藤一树花是乱的,风在穿花而过。

读书的时候,要格外注意这样的细微之处,这是作者日常生活的积累。

作者在平常的日子里注意观察、捕捉到这样的细微之处,

才有可能写得这样细。

细,不是只靠灵感或者才华就可以写作出来的,而是日常生活在写作中自然的转换。

而对于我们读者来说,在文本阅读中读得仔细,会帮助我们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同样,在生活中观察得仔细,也会帮助我们在阅读中读得仔细。

⑦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幅画,是传统的题材,耗子上灯台。

画完了以后,赶上叶三又

送水果来,画家说:

“你看看我这幅耗子上灯台怎么样。

”叶三看完以后,说:

“您画的这只耗子是小耗子。

”画家说:

“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

说说原因。

”叶三就说:

“您看您这耗子上灯台,它的尾巴绕在灯台上好几圈,说明它顽皮,老耗子哪儿有这个劲头,能够爬到灯台上就不错了,早没有劲头绕了。

⑧什么叫细?

这就叫细。

你看见耗子,我也看见耗子,你看见灯台,我也看见灯台了,但是,人家看见了耗子的尾巴在灯台上绕了好几圈,我没有看见,这就有了粗细之分。

⑨又有一次,画家画了一整幅泼墨的墨荷,这是画家最拿手的。

他在墨荷旁又画了几个莲蓬。

叶三又送水果过来,画家问他画得怎么样。

画家也跟小孩一样,等着表扬呢,因为叶

三是他的知音呀,但是这次叶三没表扬,他对画家说:

“您呀,这次画错了。

”画家说:

“我

画了一辈子墨荷都是这么画的,还没有人说我错。

你说我错,我错在哪儿?

”叶三说:

“我们农村有一句谚语:

红花莲子白花藕,您画的这个是白荷,白莲花,还结着莲子,这就不对了,应该是开红花才对呀。

”画家心下佩服,他想,叶三一年四季在田间地头与农作物打交

道,人家的农业生活知识比自己来得真切!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⑩细,还在于生活的积累。

没有生活知识的积累,只凭漂亮的词语是写不好文章的。

叶三告诉了画家,缺乏生活知识,即使画得再细致入微,却可能是错误的,是南辕北辙的。

识是文章写作时的底气和依托。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文字表面的细的背后,是知识的积累。

这种知识,靠书本的学习,也靠生活的实践。

?

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选自《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10月28日,有删改)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叶三与大画家交往的三个片段。

(3分)

 

8.从本文看,“细读的妙处”是什么?

(2分)

 

9.本文第②段连用四个问句有什么作用?

(3分)

 

7

 

10.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别表现了画家怎样的心理?

3分)

画家一愣,说:

“你怎么看得出来我这紫藤里有风呢?

..

画家说:

“奇怪了,你何以分出来?

说说原因。

..

画家当即在画上抹了一笔胭脂红,白莲花变成红莲花。

..

 

11.细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第⑥或⑩段的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4分)

【材料一】骆宾王作《咏鹅》:

“鹅,鹤,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材料二】某学生作文片段:

又到了中秋节,一轮皓月又大又圆,照得大地如同白昼一

样,满天的繁星也调皮地眨着眼睛。

 

7.(3分)叶三看出画家画的紫藤里有风;叶三看出画家画的上灯台的耗子是小耗子;叶三指出画家将红荷错画成了白荷。

8.(2分)细读,锻炼我们的眼睛,让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文字背后的细微之处;也锻

炼我们的心,让我们的心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细腻而温柔。

(意对即可)

9.(3分)连用四个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同时也表明“读书要细,这个‘细’,说着容易,做起来很难”,顺理成章地引出下文的故事。

10.(3分)“一愣”,说明画家很诧异,他一个水果贩子懂画吗?

画家说“奇怪”表明画家将信将疑(惊奇),他怎么分出来的?

画家“当即”修改画作,表明画家对叶三的佩服。

11.(4分)示例:

材料一《咏鹅》的作者观察仔细,从生活实践中捕捉到“曲项”“白

毛”“绿水”“红掌”“清波”等,转换成了好诗。

材料二的描写,看似生动,实与生活不符,月明星稀是常识,皓月和繁星不能同时出现。

 

【广西柳州市】

七、现代文阅读

(二)(共16分)

人为什么要善良

鲁西西

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

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满手油污地

立在那里,对我说:

好了。

我问,师傅,多少钱?

他说:

“4块。

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却这么低廉。

他老婆闻迅而来,纠正道:

“5块。

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

“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

“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

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

“你们不要吵啦!

”丢下5块钱跑了。

 

8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

不足10平方,供一家

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

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

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

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

补胎5块,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

小书架,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

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

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江西老家过年,我发现他回来以后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

我向他买了充电器,用了几个月,充电器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

“师傅,买个充电器。

这个坏了,给你。

”(我是想把

坏的那个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然后对我说:

“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

了。

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

他不肯收,他说:

“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

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

慷慨。

愿意给予。

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

我愣在那里,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

只不过是几十块钱,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

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

有一次我的车坏了,需要更换

刹车零件。

他告诉我,店里的刹车零件从20块到100块,价格不等,问我要哪一种。

我不假思索地选择了1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