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408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5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docx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的综合题分类及答案解析

一、中考初中化学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

1.如图所示曲线正确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C.

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

D.

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当加热一段时间,达到一定温度后,高锰酸钾才开始分解生成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质量逐渐增加,待高锰酸钾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故不是一开始就产生氧气,不符合题意;

B、一定量的Fe加到AgNO3溶液中,

,56份的铁置换出216份的银,固体质量不断增加,待完全反应后,不再变化,不符合题意;

C、等质量的Mg和Zn分别加足量盐酸,镁与盐酸反应:

,锌与稀盐酸反应:

,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符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氢氧化钠浓度变小,pH值逐渐减小至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会小于7,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在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后,为检测废液中溶质成分,同学们向废液中分别加入四种不同物质并绘制图象,下列图象中不能与其它三个图象得到同一结论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入碳酸钠溶液时,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钠溶液后产生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B、加入锌时生成氢气,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C、稀释时,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升高,说明溶液中含有盐酸;

D、加入硝酸银时,氯化钙和盐酸都能够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不能判断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由以上分析可知,D图象中不能与其它三个图象得到同一结论。

故选D。

3.下列四个图象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

A.

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B.

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

C.

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D.

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答案】A

【解析】

【分析】

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铝和铁都排在氢的前面,可以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铝排在铁的前面,反应速度比铁快,在图象中,斜率表示的就是反应的速度,斜率越大,反应速度越大,足量的铁与铝与相同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故A正确;

B、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而图象显示其质量分数增大,故B不正确;

C、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沉淀,一开始就会出现沉淀,而图象显示是过一段时间才出现沉淀,故C不正确;

D、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pH不可能小于7,故D不正确。

故选A。

【点睛】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易挥发出溶质氯化氢,导致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稀释pH不可能小于7。

4.观察实验图象,得到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

B.

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

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D.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的CaO,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逐渐减小,待完全反应后,温度逐渐冷却至室温,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又逐渐增大至恢复原样,符合题意;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镁与稀硫酸反应:

,铁与稀硫酸反应: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铁,故最后镁生成氢气的质量大于铁,不符合题意;

C、向硝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钡与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和水,同时,氢氧化钡也会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由于硫酸钡不溶于硝酸,故一开始就产生沉淀,不符合题意;

D、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溶液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是不会减小至零,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下列四个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铁粉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氢气的质量

B.向一定量碳酸钙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生成气体的质量

C.向一定量氧化铁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铁元素的质量

D.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测定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加入稀盐酸前不能产生氢气,起点应从原点开始,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不断产生二氧化碳,当碳酸钙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二氧化碳,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随着稀盐酸的不断加入,氧化铁不断溶解,溶液中铁元素质量不断增大,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随着稀盐酸不断加入,氢氧化钠不断减少,直至减小到0,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B。

6.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Ca(OH)2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曲线

B.

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

水的电解

D.

分别向等质量的镁和铜固体中逐滴加入盐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A正确;

B、向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氢氧化钠先和稀硫酸反应,等到稀硫酸反应完毕后,氢氧化钠再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一开始没有沉淀,等到稀硫酸反应完后有沉淀生成,硫酸铜反应完后沉淀不再增加,为一定值,故B错误;

C、通电分解水时产生氢气的体积是氧气的二倍,质量比为1:

8,故C错误;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

铜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A。

7.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

向含有一定量HCl和CaCl2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C.

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D.

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锰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高锰酸钾分解完全后,质量分数不变,故A正确;

B、向含有一定量HCl和CaCl2的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盐酸先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盐酸反应完全,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故B正确;

C、65份的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56份的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2份的氢气,常温下,相同质量的锌和铁分別与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铁比锌多,但锌比铁快,故C不正确;

D、向两份质量相同的块状大理石和粉末状大理石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的稀盐酸,粉末状大理石反应较快,最终生成的气体的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C。

8.下列图像中,坐标标示的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与反应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A.

电解水

B.

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溶剂蒸发忽略不计)

C.

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

D.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

2,质量比是8:

1,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B、分别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时,虽然硝酸钾溶解度增大,但是质量分数不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导致部分氢氧化钙析出,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对应关系正确;

C、向两份等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不断加入镁粉和锌粉,硫酸中氢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气,稀硫酸完全反应后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D、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由于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锰质量不变,该选项对应关系不正确。

故选:

B。

9.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都为+2价)。

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活动性比乙强

B.甲金属可能有剩余

C.两份稀硫酸都耗尽

D.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甲、乙金属等质量,且反应后化合价均为正2价,故加入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的酸时,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的氢气多,活泼性强的反应时间短。

【详解】

A、由图分析可知,乙的反应时间比甲短,故乙的活泼性比甲强,说法错误;

B、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比乙小,乙反应完全时,甲金属可能有剩余,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若两份稀硫酸都耗尽,即酸不足,那么生成的氢气应该一样多,与图示不符,该说法错误;

D、由图分析可知,甲生成的氢气多,即甲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与乙,说法错误。

故选B。

10.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

分别向一定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锌粉和铁粉

B.

电解水

C.

用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

D.

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固体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化学方程式生成两份质量的氢气,消耗65份质量的锌,消耗56份质量的铁,故产生相同质量氢气,消耗锌的质量大于铁的质量,锌的图像拐点应该在铁的图像拐点后面,故A错。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后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故B正确。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刚开始加热反应没有到达反应温度,故质量分数不变,加热到一定温度之后反应生成氧气,固体质量减少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质量分数变大,氯酸钾反应完,固体质量不再变化,二氧化锰质量不变,故二氧化锰质量分数不变,C正确。

D、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但由于溶液中的水减少了,溶质会结晶析出,溶质的质量减少,故溶液质量最终减少,D错误。

.

故选:

AD。

11.下图四个图象表示四种对应的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

分别加热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氧气

B.

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C.

在质量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稀硫酸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钡固体

D.

某温度下,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 KClO3和KMnO4 的质量都为a,KClO3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KMnO4 生成氧气的质量为y

因为

,所以加热相同质量的KClO3和KMnO4时KClO3生成的氧气多,但是KMnO4较低温度下迅速放出氧气,而KClO3需较高温度且缓慢放出氧气,故A错误。

B、等质量的金属(+2价金属)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所以相同质量的镁、锌跟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最终镁生成氢气的质量较多,故B错误。

C、向稀硫酸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二者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酸钡和水,导电能力下降。

恰好完全反应时导电性为0,继续加入氢氧化钡时,导电性增强。

故C正确。

D、KNO3晶体会溶解在饱和NaCl溶液中,溶液的质量会增加,所以在饱和的NaCl溶液中,逐渐加入KNO3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减少。

故D错误。

故选:

C。

12.下列图象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镁粉、锌粉

B.

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C.

将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D.

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用等质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分别与足量的镁粉和锌粉反应,由于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酸量相等故生成的氢气量会相等,镁的活动性强于锌,故对应的曲线是镁的比锌的斜率大,图像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B、铜与硝酸银生成硝酸铜和银,每64份质量的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216份质量的银,反应后固体质量会增大,不会减小,没有加入铜时,固体的质量应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浓度变小,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D、向一定质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时,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从而导致水的量不断减少,直至为零,溶质质量减小为零,图像不能够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

故选A。

【点睛】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金属材料在我国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⑴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_______。

⑵回收利用是保护金属资源的一条有效途径。

某工业废料含氧化铜和氧化铁,经过处理后可得到铜和硫酸亚铁溶液,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

Fe+Fe2(SO4) 3  3FeSO4

①过程Ⅰ中氧化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过程Ⅱ、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

③过程Ⅲ的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A~F中含铁元素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⑤若最后得到铜128克,则原工业废料中含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

【答案】导电Fe2O3+3H2SO4=Fe2(SO4)3+3H2O过滤固体部分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BCDF160g

【解析】

⑴铜可以做导线,主要利用了金属铜的延展性和导电性;

(2)①过程Ⅰ发生如下反应:

Fe2O3+3H2SO4=Fe2(SO4)3+3H2O;②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铁与硫酸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反应后得到了固体(剩余的铁粉和生成的铜)和液体(硫酸亚铁溶液),过程Ⅱ、Ⅲ充分反应后,还应有的实验操作是过滤;③过程Ⅲ中铁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有:

固体部分减少,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④根据分析推断,A中含有硫酸,B中含有硫酸、硫酸铜和硫酸铁,C是铁,D中含有铁和铜的混合物,E是铜,F中含有硫酸亚铁,故A~F中含铁元素的有:

BCDF;⑤根据铜的质量全部来自氧化铜,若最后得到铜128克,则原工业废料中含氧化铜的质量是

14.黑白复印机用的墨粉中常添加Fe3O4粉末,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

2:

4的个数比构成的。

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Fe3O4粉末的流程简图。

已知第④步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1)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字迹或图案,这不仅利用了Fe3O4有磁性,还利用了Fe3O4是______色。

(2)第②步加入试剂X,生成Fe(OH)2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3)在第③步反应中要控制通入O2的量,以使生成的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等于______,才能确保最终生成Fe3O4,操作Y的名称为______。

【答案】黑FeSO4+2NaOH=Fe(OH)2↓+Na2SO445:

107过滤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四氧化三铁是黑色的固体,而Fe3O4粉末在复印机的电磁场作用下能使墨粉形成黑色的字迹或图案,所以还利用了Fe3O4是黑色;

(2)通过题中的反应原理可以看出,硫酸亚铁和试剂X反应生成了氢氧化亚铁和硫酸钠溶液,结合复分解反应的原理可知,X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亚铁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FeSO4+2NaOH=Fe(OH)2↓+Na2SO4;

(3)Fe3O4是由Fe2+、Fe3+和O2-按1:

2:

4的个数比构成的,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通入氧气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的个数比是:

1:

2,所以生成的Fe(OH)2和Fe(OH)3的质量比等于:

(56+17×2):

2×(56+17×3)=45:

107;经过操作Y后,得到了氢氧化铁沉淀、氢氧化亚铁沉淀和硫酸钠溶液,所以操作Y的名称为:

过滤。

故答案为:

(1)黑;

(2)FeSO4+2NaOH=Fe(OH)2↓+Na2SO4;

(3)45:

107,过滤。

15.某白色固体含有CuSO4、CaCO3、Ba(NO3)2、Na2SO4、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组成,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能说明原白色固体里一定不含CuSO4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产生无色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通过以上实验,原固体中有一种物质不能确定其是否存在,若要确定,可增做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固体a

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解析】

【分析】

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固体a,说明固体中不含有硫酸铜,白色固体a中加入过量稀硝酸,白色固体b是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钡,即原固体中含有硝酸钡和硫酸钠,得到无色气体,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详解】

(1)实验中能说明白色粉末里一定不含有CuSO4的现象是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固体a,这是因为如果含有硫酸铜,则无论是硫酸铜的水溶液,还是铜的沉淀物,都不是无色的。

故填:

加水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A和白色固体a。

(2)实验过程中产生气体,是因为碳酸钙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了硝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NO3=Ca(NO3)2+H2O+CO2↑。

故填:

CaCO3+2HNO3=Ca(NO3)2+H2O+CO2↑。

(3)由分析可知,原固体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若要证明,需进行的实验是:

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故填:

向无色溶液A中滴加酚酞试液,如果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原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钠,反之则不含有氢氧化钠。

16.我国科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生产纯碱碳酸钠。

某海边工厂利用贝壳、海盐等生产纯碱的主要工艺流程如下: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反应②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工业上常用_____的方法制取氮气,该过程属于_____变化。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在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_____。

(4)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CO2加剧温室效应。

下列做法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是_____(填序号)。

a焚烧秸秆肥田b提高火力发电量c大力使用清洁能源

(5)有一种处理CO2的方法,是将CO2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

【答案】CaCO3

CaO+CO2↑分解分离液态空气物理过滤玻璃棒cCO2+4H2

CH4+2H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反应①是高温煅烧碳酸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CaO+CO2↑;反应②中,碳酸氢钠加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

CaCO3

CaO+CO2↑;分解反应。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时,只是把氮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

分离液态空气;物理。

(3)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通过过滤把碳酸氢钠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故填:

过滤;玻璃棒。

(4)a.焚烧秸杆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b.火力发电时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煤燃烧时能够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加剧温室效应;

c.发展太阳能不会产生二氧化碳。

故选:

c。

(5)CO2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4H2

CH4+2H2O。

故填:

CO2+4H2

CH4+2H2O。

17.某生设计下列实验流程,从锌、铜、X、银四种金属的混合粉末中分离出部分金属。

(1)若X是铁,滤液A中溶质的成分是________,滤渣乙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滤渣乙只含有一种金属,滤液B中含有两种溶质,通过上述实验,不可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A锌的金属活动性比X强B铜的金属活动性比银强C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

(3)若滤渣乙含有两种金属,设计实验将滤渣甲中的金属分别提纯出来____________。

【答案】FeSO4、ZnSO4、H2SO4Fe、ZnAB取滤渣甲充分灼烧,加入稀硫酸,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

【解析】

【分析】

【详解】

(1)若X是铁,由于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则锌和稀硫酸一定反应,滤液A中一定存在硫酸锌,根据步骤二可知,加过量的锌有气体产生,说明滤液A中还有稀硫酸存在,若稀硫酸剩余,那么铁一定完全被消耗,滤液A溶质的成分一定存在硫酸亚铁;由于步骤二中锌粉过量,则滤渣乙一定存在锌,锌过量则会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那么滤渣乙一定还有铁的存在。

故填:

FeSO4、ZnSO4、H2SO4;Fe、Zn。

(2)若滤渣乙只含有一种金属,则为过量的锌;滤液B中含有两种溶质,则为锌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硫酸锌和金属X的硫酸盐,通过上述实验,可知锌的金属活动性比X弱;那么X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银,故选AB。

(3)若滤渣乙含有两种金属,说明锌的活动性比X强,且X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在H之前,那么滤渣甲中应该是铜和银。

若想提纯铜和银,可取滤渣甲充分灼烧,此时铜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加入稀硫酸,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

向硫酸铜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

故填:

取滤渣甲充分灼烧,加入稀硫酸,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银。

向滤液中加入适量铁,溶液中析出红色固体,至质量不再变化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铜。

18.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

(1)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欲达此目的,还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

(2)上述流程中,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填写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