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2564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docx

新课标版语文必三课件作业14高考调研精讲精练

课时作业(十四)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波澜 斑斓 谰言 春意阑珊

B.蒹葭 遐想 闲暇 瑕不掩瑜

C.椽子 城垣 潺湲 撒手人寰

D.混乱 混浊 混淆 混水摸鱼

答案 A

解析 A项,均读为lán;B项,依次读为jiā/xiá/xiá/xiá;C项,依次读为chuán/yuán/yuán/huán;D项,依次读为hùn/hùn/hùn/hú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历程 里程 细枝末节 奇妙无比

B.神志 神智 冷嘲热讽 高深莫测

C.熟悉 熟习 自明得意 畏葸不前

D.淹没 湮没 刨根究底 在所不辞

答案 C

解析 明—鸣。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________而狂乱挣扎。

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________了。

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________。

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________。

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

A.察看 消逝 踪影 踪迹

B.察看 消失 踪影 踪影

C.查看 消逝 踪迹 踪迹

D.查看 消失 踪迹 踪影

答案 D

解析 查看:

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

察看:

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踪迹:

行动所留的痕迹。

踪影:

踪迹(多用于否定式)。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各种品牌的汽车展销商津津乐道自己的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

向人们展示、讲解这些因环保要求和技术创新而出现的新款汽车。

②广州立白集团继承与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支持慈善事业,乐善好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积极奉献。

③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④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⑤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⑥整天忙于琐事,并乐此不疲,当然就没有精力为广大群众办实事,更没有时间读书,这样终究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D.③④⑥

答案 C

解析 ①津津乐道:

很感兴趣地谈论。

后面不能带宾语。

②乐善好施:

乐于行善,喜欢施舍。

③不赞一词:

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望文生义。

④名正言顺:

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

可改为“名不虚传”。

⑤海阔天空:

形容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⑥乐此不疲:

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

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B.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近来,有些地方发生了利用短信诈骗银行卡持卡人的案件,且欺诈手法多样,出现了借口中奖、催款、退税等为名的新型欺诈。

D.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实行了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有效应对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今后松花江水污染治理将全面从五方面推进。

答案 A

解析 B项,成分残缺,应改为“加强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

C项,宾语残缺,“出现了……欺诈”后加“手法”并把“借口”改为“以”。

D项,语序不当,“全面”应在“从五方面”后。

二、文本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我曾想:

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我想这些鲤鱼“科学家”会对那些提出在睡莲之外还存在有另外一个平行世界的鱼冷嘲热讽。

他们认为,唯一真实存在的事物就是鱼儿们看得见摸得着的。

水池就是一切。

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没有科学意义。

有一次,我遇到了一场暴雨。

我注意到成千上万的小雨滴轰击在池水的表面。

池水表面变得混乱,水中的睡莲在汹涌不息的水波冲刷下摇摆不定。

在躲避风雨之时,我想弄清楚周围发生的一切将会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在鲤鱼们的眼中。

在它们看来睡莲似乎是自己在运动,没有任何东西冲刷它们。

因为就像我们看不见我们周围的空气和空间一样,鲤鱼们也看不见它们赖以生存的水,它们为睡莲自己能够运动而困惑不解。

我想,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

由于不能理解在看不见的水面上存在的水波。

它们将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睡莲之所以能够不被触摸而运动,是因为有一种看不见的神秘力在对它起作用。

它们可能给这种错觉起一个高深莫测的名称(如超距作用,或没有任何接触睡莲即会运动的能力)。

我曾想,如果从池水中抓出一个鲤鱼“科学家”,事情将会怎么样呢?

放回池水之前,它可能随着我的查看而狂乱挣扎。

那么别的鲤鱼又将怎样看待这件事呢?

对于它们而言,这确实是一件可怖的事情。

它们第一次意识到有一位鲤鱼“科学家”从它们的宇宙中消失了。

就那么简简单单,没有留下任何踪迹。

不管在它们的宇宙中怎么寻找,就是没有这条丢失的鲤鱼的踪影。

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对于别的鲤鱼而言,这真是一个奇迹。

待神志镇定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就会讲述一个真正令它们惊诧不已的传奇故事。

它说:

“突然之间,不知怎的我就被拉出了咱们的宇宙(池水),投进了一个冥冥世界,那里有令人目眩的强光和我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物体。

最奇怪的是那个抓住我的生物竟然一点儿也不像鱼。

更使我震惊的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它的鳍,但是没有鳍它还是能够运动。

我感觉到熟悉的自然规律不再适合于这个冥冥世界。

随后,我发现自己突然又被扔回了咱们的世界。

”(当然,这个到宇宙之外一游的故事对于鲤鱼是怪诞的,大多数鱼都认为这完全是胡说八道)

我常想,我们就像自鸣得意地在池中游动的鲤鱼。

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以为我们宇宙只包含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

就像鲤鱼一样,我们认为宇宙之中只包含有熟悉可见的东西。

我们自以为是地拒绝承认就在我们的宇宙跟前存在有别的平行宇宙或多维空间,而这些都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力。

如果我们的科学家发明像力这样一些概念,那仅仅是因为他们不能用眼检验出充满于我们周围空间的不可看见的各种振动。

一些科学家鄙视更高维数世界的说法,是因为他们不能在实验室里便利地验证它。

此后,我一直对存在高维世界的可能极感兴趣。

像许多孩子一样,我贪婪地阅读这样一类历险故事。

其中讲述的是时间旅行者进入别的多维空间,探索我们看不见的平行宇宙,在那里能很容易使通常的物理定律不再起作用。

我长大后想知道,是否在百慕大三角神秘消失的船只进入了一个空间漏洞,我对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惊叹不已,书中超维空间旅行的发现导致了一个银河帝国的兴起。

6.作者想通过“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说明______________。

作者叙述的故事中具有深刻的科学精神内涵,可以从中看到________和________对成为优秀科学家最为重要。

答案 “自以为是”的人类和“鲤鱼科学家”有相似之处 想象力 乐趣

7.作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是怎样启迪作者走上科学探索的道路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使作者反思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感悟到人类观察角度的局限,激发了探究未知世界的热情。

8.分析一下最后一段和上文的关系。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最后一段是对上文的补充,对鲤鱼世界的遐想使作者产生了探究高维世界的兴趣,而阅读历险故事更加深了作者对高维空间的想象,激发了探究的兴趣。

三、拓展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9~11题。

地球未来可能与水星或火星相撞而毁灭

地球生命将如何结束呢?

很明显科学家尚无法准确回答这个问题。

但目前,两项最新研究表明50亿年后水星或火星可能发生碰撞事件从而破坏太阳系正常秩序,摧毁地球上所有生命体,这将早于太阳进入死亡阶段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对周边的行星进行烘烤。

最新研究显示太阳系内的行星将继续环绕太阳稳定运行至少0.4亿年,在0.4亿年之后,可能会存在概率很低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将酿成太阳系可怕的灾难。

在人类的时间进程表上,太阳系似乎像时钟一样有规律地运行。

但是科学家艾萨克·牛顿意识到300年前行星间的重力牵引随着时间的流逝会使行星偏移运行轨道。

天文学家仅能确定太阳系在未来0.4亿年内保持稳定。

尽管没有人表示未来太阳系内将会发生什么,目前的模拟研究可以粗略地展现未来太阳系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模拟实验显示,未来50亿年,水星运行轨道出现紊乱不正常的概率为1%~2%。

这将动摇太阳系内部整体结构,在地球和水星或火星之间酿成灾难性碰撞,能够毁灭地球上所有的生命体。

法国巴黎天文台雅克·拉斯卡尔从事另一项研究,他运行1001台计算机模拟太阳系的未来变化,基于观测的不确定因素,他们模拟了行星之间轻微的变化状况。

水星轨道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牵引,存在1%~2%的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其运行轨道将变得非常伸延,很可能离心率会达到0.6或更高。

一旦水星离心率达到0.6,水星轨道将很可能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

如果行星间的轨道发生交叉,原本有秩序的太阳系将处于混乱状态,会引发最糟糕的事情。

太阳系出现混乱状态,最漂泊动荡的就是水星和火星。

因为它们的质量分别是地球的6%和11%,它们很容易被移动。

但是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82%,因此它很难被移动。

依据劳克林的模拟实验,13亿年后水星将使太阳系陷入混乱状态;之后的0.82亿年火星将脱离太阳系;再过0.4亿年水星和金星将发生碰撞。

很可能地球会与漂泊不定的水星或火星发生碰撞,很明显人们都明白火星与地球碰撞将意味着什么样的灾难。

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致使地球的一部分残骸最终形成了月球。

劳克林称,发生碰撞之后地球表面将达到数千摄氏度的温度,表面由熔岩海洋覆盖。

不过这项研究显示发生太阳系灾难的概率很低,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像时钟一样有秩序运行的概率仍非常高,达到98~99%。

(《新浪科技》2013年7月25日)

9.下列不属于科学家认为“地球未来可能毁灭”的依据的一项是(  )

A.模拟实验显示,未来50亿年,水星运行轨道出现紊乱不正常的概率为1%~2%。

这将动摇太阳系内部整体结构,在地球和水星或火星之间酿成灾难性碰撞。

B.水星轨道由于受到木星的重力牵引,存在1%~2%的可能会随着时间流逝其运行轨道将变得非常伸延,很可能离心率会达到0.6或更高。

C.依据劳克林的模拟实验,13亿年后水星将使太阳系陷入混乱状态;之后的0.82亿年火星将脱离太阳系;再过0.4亿年水星和金星将发生碰撞。

D.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致使地球的一部分残骸最终形成了月球。

答案 D

解析 D项,“太阳系早期一颗火星大小的星体撞击地球”并不能说明“地球未来可能毁灭”。

10.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地球生命的结束,早于太阳进入死亡阶段膨胀成为一颗红巨星对周边的行星进行烘烤。

B.太阳系内的行星在将环绕太阳稳定运行至少0.4亿年之后发生变化,从而酿成太阳系可怕的灾难。

C.天文学家仅能确定太阳系在未来0.4亿年内保持稳定,目前的模拟研究已经清楚地表明未来太阳系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D.基于观测的不确定因素,法国巴黎天文台雅克·拉斯卡尔运行1001台计算机模拟太阳系的未来变化,他们模拟了行星之间轻微的变化状况。

答案 D

解析 A项,只是可能。

B项,原文是说“在0.4亿年之后,可能会存在概率很低的变化”。

C项,“已经清楚地表明”不当,只是“粗略地展现”。

11.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与漂泊不定的水星或火星发生碰撞之后,地球表面将达到数千摄氏度的温度,表面由熔岩海洋覆盖。

B.地球与水星或火星相撞并非世界末日,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仍将像时钟一样有秩序地运行。

C.一旦水星离心率达到0.6,水星轨道就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原本有秩序的太阳系将处于混乱状态。

D.如果太阳系出现混乱状态,由于金星、水星和火星的质量都比地球小,它们很容易被移动。

答案 A

解析 B项,应该是“在未来50亿年太阳系像时钟一样有秩序运行的概率仍非常高”。

C项,“水星轨道将与金星轨道发生交叉”只是一种可能。

D项,金星的质量是地球的82%,它很难被移动。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

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

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或者以结构水、结晶水等形式存于地下岩石中。

那时,地表的温度较高,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也较多。

地球在最初的5亿年,火山众多且活动频繁,大量的水蒸气通过火山口喷发出来,冷却之后便渐渐形成河流、湖泊和海洋,即所谓的“初生水”。

为了探寻地球水的渊源,人们还把目光投向了宇宙。

科学家托维利提出假说:

地球上的水是太阳风的杰作。

太阳风即太阳刮起的风,但它不是流动的空气,而是一种微粒流或带电质子流。

根据托维利的计算,从地球形成至今,地球已从太阳风中吸收了17亿亿吨的氢,若把这些氢和地球上的氧结合,就可产生153亿亿吨水。

科学家路易斯·弗兰克也提出了一个新理论:

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迄今为止还未观测到的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他在分析卫星图片时发现了一些黑色小斑点,而这些黑斑是高层大气中大量分子聚集而形成的气体水云。

他认为,小黑斑现象是许多小彗星不断地把水从高层注入大气,形成彗星云团,而后化作雨降至地面。

不久,在600多千米上空,他又发现了带状发光物,即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而这一高度恰好是此类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

1990年,一块冰体从天而降,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

我国专家潜心研究后认为,此冰块就是来自彗星。

弗兰克理论还为一些未解之谜提供了解释。

例如可能就是有大量的小彗星倾泻而下,造成地球气候剧变,才使恐龙及其他一些物种灭绝。

1998年美国科学家打开了一块来自彗星的陨石,结果竟在里面发现了少量的盐水水泡!

不久又发现另一块陨石里布满了奇怪的紫色晶体,这些晶体里竟然有水!

对于小彗星是否为地球带来过大量降水,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观察,不断地试验。

12.下列对“所谓的‘初生水’”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

A.存在于炽热的地心中的水蒸气。

B.存于地下岩石中的结构水、结晶水。

C.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D.由火山喷发的水蒸气冷却后形成的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A、B两项说的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的存在形式。

C项说的是在地球形成之初,大气层中以气体形式存在的水分。

它们都不符合题干要求,只有D项解释的是所谓的“初生水”。

13.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弗兰克理论的是(  )

A.地球上的水有可能来自由冰组成的小彗星。

B.在彗星可能徘徊的地带发现了含水破碎物留下的“尾流”。

C.经我国专家研究,落在中国无锡梅村乡的冰块来自彗星。

D.有的陨石里含有盐水水泡或含水的紫色晶体。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A项,信息区间在第四段的句首,说的是弗兰克提出的新理论,属于结论,不是论据,故选A项。

B项,对应选文第四段的第四、五句。

C项,对应选文第四段第六、七句。

D项,对应选文第四段末尾两句。

B、C、D项均是支持弗兰克提出的理论的有力证据。

1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托维利假说,人类有可能利用太阳风获取更多的水。

B.根据弗兰克理论,人类有可能借助彗星云团进行人工降雨。

C.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预见地球气候还将发生剧变。

D.对地球水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其他行星是否有水存在。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项,推断不正确,在原文中无依据。

A项,可由原文第三段末句推断出来。

B项,可由文章第四段的信息推断出来。

D项,可由原文主要内容推断出来。

四、语言表达

15.以“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为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句子原意。

记得那时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

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是那时我的父母亲不时带我去旧金山游览著名的日本茶园,我蹲在那里的一个小池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五彩斑斓的鲤鱼所陶醉。

1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天文学家拍下了仙女座星系吞噬邻近星座的照片。

这些非同寻常的照片显示,巨大的仙女座星系“狼吞虎咽”一个临近的较小星系。

专家把这些照片称为太空摄影的“圣杯”,这也是人类首次拍下此类照片。

仙女座星系(Andromedagalaxy)是离我们所在的银河系最近的一个星系,距离地球大约250万光年,是一个典型的螺旋星系(SpiralGalaxy),但规模比银河系大。

仙女座星系直径达16万光年(银河系为8万光年),含有2亿颗以上的恒星。

天文爱好者早就知道仙女座星系通过吞噬其他星系而不断扩张,但是这是天文学家首次通过照相设备将仙女座星系的扩张捕捉下来。

据悉这些非同寻常的照片是由来自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的天文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拍摄的。

这一国际小组对仙女座星系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照相检查,覆盖了直径达一百万光年的广袤宇宙空间。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近日,天文学家拍下了仙女座星系吞噬邻近星座的照片。

解析 从这段文字来看,这是一个有导语的新闻,新闻的主要内容应该在导语部分。

17.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将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则将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

解析 这类“树状图”把概念之间的包含关系展示得很明确,表述时可由主干开始,逐步向枝叶展开。

注意并列的概念之间的先后顺序,如“小组”和“班级”。

应是先分组进行,再在班内展示;“主题”“书目”“作业”,应是“作业”在后;“海报展示”“笔记漂流”“投票评比”,也应是“投票评比”在最后。

励志小语: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向上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德)马克思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

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

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

“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

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

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