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754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docx

初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初三年级

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语文试题

语言积累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怅wǎng()沟hè()褒()贬顿踣()

2.默写古诗文。

(10分)

①浮光跃金,。

②,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鸡犬相闻。

④,志在千里。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

⑥,猿则百叫无绝。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

⑧日出而林霏开,。

⑨《捕蛇者说》一文“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指代的句子是

⑩山重水复疑无路,。

3.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

(不超过10个字)(3分)

一是点画的美。

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

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

三是结构的美。

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

飘动的黑发,________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5.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

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4分)

  [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6.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问题:

(6分)

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这首曲子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黄沙、、   、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2)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阅读理解(60分)

㈠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5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

①扶风:

汉朝郡名。

②平陵:

汉朝县名。

③徐:

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

汉明帝年号。

⑤固:

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

官名.⑦傅介子:

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2分)

尝与人佣耕()不耻劳辱()

8、选出“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3分)

例句:

佣者笑而应曰

A、有口辫,而涉猎书传B、而乡邻之生日蹙C、朝而往D、夺而杀尉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⑵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10、甲文中反映出陈涉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的语句是(3分)

甲乙两文中表明陈涉和班超具有远大的抱负的语句分别是

甲文中;

乙文中。

11、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佣者笑而应曰”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完成12—16小题。

(12分)

(1)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

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

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

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

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

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

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

(2分)

13、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

(不超过六个字)(4分)

答:

①:

□□□□□□②:

□□□□□□

14、第(4)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3分)

15、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3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20题。

(16分)

文章为思想而写梁衡

人们为什么写文章。

可以有很多目的。

比如,为了传递信息,传播知识,为了创造艺术,创造美感。

但还有更深一层,就像开矿一样,是为了开采新的思想,交流新的思想。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提出散文美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描写叙述的美,写景,状物,述事,传播信息、知识等,求的是准确、干净。

第二层是意境之美,即要写出感觉、感情、美感。

第三层是哲理之美,即要写出新的思想。

这种美在文学作品中有,在许多政论、哲学和科学论文甚至讲话中都可找到。

只要有新的思想,就有美的魅力。

我们平时看报纸,读社论,听讲话,大部他时候留下的不深,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到了传递信息、决定指示这一层,还没有给人以新思想。

而一篇文章或一篇讲话中有了新思想的火花,便如闪电划过夜空,你会有永久的记忆。

比如“文革”十年我们已经习惯了一切按最高指示办,报上文章无不重复着这样的话。

但突然,1978年5月,《光明日报》冒出了一篇文章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提出一个很有震撼力的新思想,所以至今人们对这篇文章记忆犹新。

再细想一些古文名篇所以能留传下来成为经典,除有艺术之美外,大都是因为它道德说出了一种前人没有说出的新思想。

可以说裹藏在文章中的思想,是这些文章在人们头脑里代代繁殖的种籽。

当然,光有种籽的颗粒还不行,还得有茂盛的枝干花叶。

所以文章还得有文采,还得有前两个层次的衬托。

作为文学作品,如果三个层次都达到了便是不朽好文。

比如《岳阳楼记》,有洞庭湖景色的之美,有作者由此引发的之美,而最后又推出作者独自悟出的思想“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达到了一种之美。

这篇文章所以能流传千古,气贯百代,老实说,主要是因为这句话,这一个新思想。

人们可许会问,社会上每天文章千千万,哪能篇篇都有新思想。

是的,许多文章只是完成着传递消息、传播知识、讲述故事的任务。

作为一般人,这就够了。

但作为作家、思想者,这却不够,他必须使自己的文章有新思想,要挖出别人没有表述过的思想。

对这种新思想的追求就铸炼新词新句一样,务求个性,务求最新。

“语不惊人死不休”,篇无新意不出手。

因为你是弄文章的“专家”,当然就与其他人的文章不同。

就像跑步,一般人快点慢点无所谓,而短跑运动员则不同,他必须跑出比别人快的成绩。

因为他是专门干这个的。

同理,文章中新思想才是作家生命的增长点。

16.结合上下文,第二段加线句的“种籽”指,“枝干花叶”指。

(4分)

17.参照第二段开头有关散文美的三个层次,文中方格内应填写的词语依次是:

、和。

(3分)

18.请写出第三段加线句中的“这”所指代的内容。

(3分)

19.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主要运用对比论证,强调了有思想的文章就有美的魅力。

B.选文强调了所有人写文章都要有新思想。

C.作者以《岳阳楼记》为例,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

D.选文论证极有分寸,结尾一段点明为文意图。

20.阅读选文后,结合自己作文实际,简要谈谈你悟到了什么。

(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

(17分)

爬上窗台的绿色

①窗台在二楼,那晌午里散着泥土糙香、夜晚嚼着寒露沁凉的绿色就顺着我家的门铃线义无反顾地爬了上来。

不知不觉间,一线的绿色和点缀其间的串串白花便搭在了小院上空,并在窗台前探头探脑,使劲摇曳着深秋的阳光,映照出一户庭院的温馨与恬静。

②望着这线积极蓬勃的生命,真让人心情爽快并急于俯向贴面的绿色。

也许,这正是绿色爬上窗台的唯一心愿吧。

③确切地说,这束绿色来自一株黄瓜和一株莓豆。

早在夏天它们就兄弟样并肩挽手攀援于小院南侧,在这个无风无雨的夏季艰辛地生长着,暑气和干旱丝毫没有抵消它们坚强向上的意志,它们的信念,永远是忠诚于脚下这片临时堆砌的菜园和我那朝夕呵护的妻子。

除了寒冬,已经没有什么能让这群绿色在小院中消失,尤其在秋天,远离了燥夏的绿色反而越加显现出遮掩不住的郁葱,在院落、窗台无声地抖动着朗朗秋波。

④这时爬上窗台的绿色犹如举向天空的思想和灵感,带着大地和秋天独有的体温,干脆利落地扑向你,让人觉得这绿色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在这里等着你,让你怦然心动,让你热血奔涌。

⑤仰望天空,仰望这线执著的绿色,总令我心旷神怡,思绪万端,无以言说的沟通感拓展着我也分解着我。

它与我们一样,也向往自由,追逐光明,真心热爱脚下的一方水土和苦乐生活呀!

有谁能说自然是冷漠的、无情的?

江水奔流不息,倾诉的是自己澎湃的波涛;树木傲雪参天,挺拔的是自己无边的苍翠。

而我一直相信在宇宙规律的作用下,世间万物都有生命有情感有思维,你无法评说谁更伟大谁更渺小谁更补益于对方。

就想今晚,秋空如洗,夜凉如水,银河横波,一盘银月垂至天幕中央,说不出是欲升欲沉还是欲远欲近,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忽略窗台前的这线绿色,它笼在迷人的夜色里,梯次排开的豆荚和瓜纽如同披上了一身轻纱,轮廓分明地在秋风下回忆曾经汗流浃背的夏天的火热,算计着丰硕的收成,说不定一声秋虫的低吟浅唱就成全了豆荚们瓜纽们酝酿了整夏的爱情,刚刚坠入甜蜜的小生命于是急不可待的地探出绿色的小手敲打窗子,要把一肚子的幸福与快乐说给你听。

⑥若是在晌午呢,前提的阳光并不火辣,只是响脆脆地跌在这线绿色上,那些叶呀花呀瓜呀豆呀的心情和爱情虽被一夜寒露湿透,却能在顷刻间还你会飞的欢笑与娇媚。

就在不远处,建筑工地上不知歇息的轰鸣,也因了这绿色的宁静抚慰而富有节奏感。

绿色,就这样以生的迫切、力量、和宁静,同时给了我们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动愉悦。

⑦终于爬上窗台了,为实现这个简洁纯真的心愿,黄瓜和莓豆共同托举着绿色,克服了来自韭菜、芹菜、油菜等园内其他蔬菜的嫉妒嘲讽,选择唯一向上的道路来到我的窗前,让绿阴、生机、果实、清新悄然挤进房间的每一个角落,它相信有爱的地方就应该有绿色,有家的地方就该布满生机。

这时候,绿色的内心便会感到不虚此行,并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21.根据文意的理解,第2段和第7段划线的两句中“惟一心愿”和“简洁纯真的心愿”分别什么?

(4分)

(1)“惟一心愿”

(2)“简洁纯真的心愿”

22.细读第5段,思考作者写“江水”、“树木”等是为了说明什么?

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2分)

答:

23.文章赞美的绿色来自黄瓜和莓豆,在最后一段有写到“韭菜、芹菜、油菜”,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分)

答:

24.绿色给人以愉悦,绿色给人以想象,绿色给人以启迪。

请联系本文回答问题。

(1)从全文看,“爬上窗台的绿色”中”的“绿色”具有哪些方面的精神品质?

(3分)

答:

(2)“绿色”一词在生活中还被赋予许多新的内涵,如“绿色通道”中的“绿色”主要指安全、畅通而不受任何阻碍。

请你再举一例并说说它的另一种内涵。

(2分)

答:

25.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写爬上窗台的“绿色”给人以惊喜,然后交代“绿色”的由来,随后以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来热情礼赞“绿色”。

B.本文以爬上窗台的瓜藤豆蔓为素材,讴歌了蓬勃向上的绿色生命,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意蕴深长。

C.作者在文末说,“绿色”要“以芬芳的花蕾和沉实的种子重新构思着盎然的激情”。

这样的结尾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D.文章先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然后转入顺序,以“我”的心情变化为线索来结构全文,显得灵活而严谨。

(四)作文(60分)

请将题目“    越来越   ”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要求:

①书写认真;②有明确中心,有真情实感;③文章不少于600字。

 

55555

5050

5

6

语文试题答案

语言积累运用(30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怅wǎng(惘)沟hè(壑)褒(bāo)贬顿踣(bó)

2.默写古诗文。

(10分)

①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③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⑥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⑧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⑨《捕蛇者说》一文“吾尝疑乎是”一句中“是”指代的句子是苛政猛于虎也

⑩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用最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下段文字的总说句。

(不超过10个字)(3分)

汉字有三美。

一是点画的美。

古人曾形容“点”如“高峰坠石”,“横”如“千里阵云”,让人产生丰富生动的联想。

二是用墨的美,书法用墨讲究枯、湿、浓、淡、轻、重,这让书法作品有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

三是结构的美。

汉字笔画之间的穿插、组合、伸缩、呼应,千变万化,给书法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

4.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C)(3分)

  少男少女们从我的身边走过。

飘动的黑发,_________,仿佛整个世界都洋溢着他们的歌声和笑语……

  A.清澈的眼神,鹿一般轻盈的脚步,腮边的红晕像两朵花

  B.鹿一般轻盈的脚步,眼神的清澈,花一般清新的红晕

  C.清澈的眼神,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

  D.花一般清新的红晕,鹿一般轻盈的脚步,清澈的眼神

5.母爱是最无私的感情,它如春天的甘霖,悄无声息地洒落在我们的心田,温馨地滋润着我们生命的幼苗。

下面请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感谢母亲的爱吧!

(4分)

  [献给母亲的歌]请写出一首你最熟悉的歌颂母亲的歌曲名和一两句歌词,并加以品析。

  [送给母亲的话]请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感谢母亲的话。

6.阅读这首元曲后回答问题:

(6分)

越调·天净沙元·无名氏

平沙细草斑斑,曲溪流水潺潺,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黄云红叶青山。

(1)这首曲子色彩鲜明地描绘了 绿草、黄沙、黄云、 红叶、 青山 等景物,构成了一幅大漠清秋特有的景色。

(2)写“新雁”,作者不用“一行”而用“一声”,这里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以动衬静。

阅读理解(60分)

㈠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11题。

(15分)

(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

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

“苟富贵,无相忘。

”佣者笑而应曰: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陈涉太息曰:

“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辫,而涉猎书传。

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左右皆笑之。

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

①扶风:

汉朝郡名。

②平陵:

汉朝县名。

③徐:

徐县.汉朝县名。

④永平:

汉明帝年号。

⑤固:

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

⑥校书郎:

官名.⑦傅介子:

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

(2分)

尝与人佣耕(被雇佣)不耻劳辱(认为…为耻)

8、选出“而”用法与例句中的相同的一项(C)(3分)

例句:

佣者笑而应曰

A、而涉猎书传B、黑质而白章C、朝而往D、夺而杀尉

9、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停止耕作走到田垄上,心中愤愤不平了好久。

⑵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怎么能长时间做抄抄写写的事呢。

10、甲文中反映出陈涉不满现状、渴求改变命运的心态的语句是(3分)

苟富贵,无相忘。

甲乙两文中表明陈涉和班超具有远大的抱负的语句分别是

甲文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文中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11、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佣者笑而应曰”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分)

______________左右皆笑之。

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完成12—16小题。

(12分)

(1)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

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授粉,不仅呈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

于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

结果,花粉黏附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

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可以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大多数还有益于人类。

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进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由于大脑供氧充足,因此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

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

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

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

有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

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时的迟钝。

12、本文的说明内容是植物的花香有着许多作用。

(2分)

13、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

(不超过六个字)(4分)

答:

①:

精力或保持精力或使人保持精力②:

记忆或增强记忆或使人记忆增强

14、第(4)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过渡或承上启下。

(3分)

15、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