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836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3.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案doc.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案doc

专题概览

商周

秦汉

隋唐宋元

明清

内容

建立了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早期政治制度体系,将政治隶属关系与血缘关系结合起来,带有浓厚的宗族色彩

是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时期。

秦朝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古代政治制度形成了成熟的体系,包括以三省六部制为核心的中枢权力机构、以科举制为主的选官制度和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代废除了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主旨

(1)分封制和宗法制,构成了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体,基本特点是以血缘为基础,家国一体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纲要求]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考点1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政治制度

1.王权承袭:

夏启时期,政治权力由“传贤”演化为“传子”,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制度由此开始,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商朝政治形式

(1)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

(2)神权和王权密切结合。

[微点拨]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

奴隶社会“天下为家”打破了原始社会的平等和无剥削压迫的“天下为公”局面,是历史的进步。

因为奴隶社会形态的出现是建立在生产力高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的。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

巩固西周的统治。

2.内容

(1)对象:

周王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做诸侯。

(2)权力:

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

(3)义务:

诸侯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3.影响

4.崩溃:

诸侯在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楚王问鼎”是其表现。

[概念辨析] “封建”一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西周的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二是指(战国之后)以“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政治制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所指的社会发展阶段中的封建社会和封建制度。

三、西周的宗法制

1.含义:

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

3.特点:

嫡长子继承,等级森严,强调血缘关系。

4.影响

[微点拨] 嫡长子≠长子

古代中国实行一夫多妻制,正室所生为“嫡”,侧室所生为“庶”,因长子可能“庶”出,故嫡长子并不一定是长子。

[思维导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3.西周实行分封制是为保证王室的强大,拱卫王室;对各诸侯国进行有效控制,加强统治。

4.通过分封制,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5.春秋时期分封制崩溃,其原因是周王室日益衰微,大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诸侯争霸的局面。

6.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7.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8.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9.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家”与“国”同一结构是宗法社会最鲜明的结构特征。

主题一 分封制

1.地图探史——西周分封诸侯的战略意图

探究 

(1)读图,指出西周分封了哪几类人为诸侯?

各举一例。

(2)从诸侯国的布局指出分封的战略目的。

答案 

(1)类型:

王族:

卫国、晋国;功臣:

齐国;先代贵族:

宋国。

(2)目的:

王族是分封的主体,占据战略要地,以实现拱卫王室,扩大疆域的目的。

2.史料探究——周王与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史料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探究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指出周天子与诸侯的关系。

答案 存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周王将土地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诸侯在封地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与力役。

3.重点讲解——多角度认识分封制的特点

(1)分封对象:

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

(2)分封地区:

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居富庶或战略要地。

(3)纵向联系:

明确周王权利与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

(4)横向联系: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的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

主题二 宗法制

1.图示解史——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西周宗法制下大宗、小宗示意图

论从史出 大宗、小宗决定了政治地位和继承权利。

大宗、小宗之间是宗族关系,也是政治等级关系。

2.归纳总结——宗法制的特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

(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

(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

(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3.重点讲解——三大视角审视宗法制的社会价值

(1)对当时的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3)对后世的消极影响:

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的平等和法治意识相违背。

4.图示解史——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区别与联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

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

5.归纳总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3)以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政治制度的主体,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高考题组

1.(2015·江苏高考)《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

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答案 A

解析 材料大意为:

天子与不同爵位的贵族在朝会时处在不同的位置。

由此可知,周代贵族在朝会的时候有尊卑之分,这反映的是分封制下形成的森严的等级序列,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秦代实行的政治制度,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政治制度,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B、C、D三项。

2.(2015·浙江高考)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答案 D

解析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实际上是指任人唯才,与宗法制无关,故选D。

A项是分封制,B项涉及家谱,C项涉及嫡长子继承制,都与宗法制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符合题干要求,皆排除。

3.(2015·安徽高考)据《史记》载:

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礼。

太子问: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田子方答:

“贫贱者。

”并解释,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

这反映了(  )

A.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答案 A

解析 根据关键信息“魏太子下车,向……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士阶层崛起,受到诸侯国的重用,故A项符合题意。

B项士人轻视功名利禄与题意相悖,故排除。

C、D两项在题干材料中均没有体现,排除。

模拟题组

4.《新唐书·礼三本》说:

“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

“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

“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

”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答案 A

解析 所谓“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题干反映出君父在家庭、国家政治生活中特殊地位之间的关系,都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故A项正确。

君父在家庭生活中也有着特殊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这种家长制作风体现的实质,故C项错误;皇帝与官吏之间是君臣关系,而非宗法关系,故D项错误。

5.《中国早期文明研究札记》中曹兵武指出:

“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

A.分封制扩大西周文化的作用

B.分封制巩固西周统治的作用

C.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D.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的“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的信息说明分封制推动中原文明的传播。

故选择D项。

6.在古代四合院中,北房南向是正房,房屋的开间进深都较大,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东西厢房开间进深较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

对这种文化现象解析正确的是(  )

A.体现了严格的宗法等级观念

B.使家庭具有了和谐气氛

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封闭特点

D.体现了古代中国男尊女卑的特点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台基较高,多为长辈居住……台基也较矮,常为晚辈居住”可以看出当时存在严格的等级差别。

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宗法制下的等级观念。

因此答案为A项。

而B、C、D项在材料中均无体现。

考点训练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

“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  )

A.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 C

解析 据题干材料“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说的是分封制,从提问方式“周初的这一做法”来看,说明考查的是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实行后,形成了等级秩序,所以等级秩序是分封制的产物,不能说是分封制维护了等级秩序,故A项错误;“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说的是周初分封制的积极作用,维护了统治,B项错误,故C项正确;周初,尚没有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故D项错误。

2.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

这表明当时(  )

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

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

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

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

答案 B

解析 据题干材料“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说明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仍然存在,且部分士人有怀才不遇之感;孟子“七十者可以食肉”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贫富贵贱、等级门第依然存在,故选B项。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之为封建官僚政治。

故B项正确。

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4.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不断有幼童、昏庸之徒登上皇位,“在君主所拥有的制度化权力与实际的政治能力之间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或不对称问题”。

究其渊源,这一现象的出现源自于(  )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中央集权制

答案 B

解析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即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不考虑实际的政治能力,故B项正确;分封制、郡县制属于地方制度,故A、C两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专制君权,不是中央集权制,故D项错误。

5.《大清会典事例》规定:

“嗣后凡遇凶恶不法之人,经官惩治,怙恶不悛,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以除宗族之害。

或以家法处治,至于身死,免其抵罪。

”该规定表明(  )

A.宗族成为基层行政机构

B.宗法制是清朝政治制度的基石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

D.宗族具有维系地方稳定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宗族不是基层行政机构,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赖以建立和长期存在的深厚而坚实的基础,故B项错误;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依据材料“为合族之所共恶者,准族人鸣之于官,或将伊流徙远方……或以家法处治”信息可知,宗族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国家法律的不足,起到了维持地方社会秩序的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

6.《国语·鲁语上》说:

“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

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其间无由荒怠。

”从题干材料中不能够直接解读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当时正处于周朝统治时期

B.此时期分封制的作用明显

C.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D.分封制具备制度性的保障

答案 C

解析 正确解读材料信息是关键,材料从制度、经济、社会秩序、个人积极性等角度论述了分封制的优越性,但未涉及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选C。

7.西周封建制以宗法制为核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赐姓”“命氏”和“胙土”,由此产生了“氏所以别贵贱”以及“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礼制,这反映出西周的封建制( )

A.强调宗法关系和契约关系的统一性

B.否定政治权力和经济权益的统一性

C.规范君臣关系为核心的社会行为

D.可以遏制土地私有化的发展态势

答案 C

解析 宗法制强调血缘亲疏关系而不是契约关系,由此排除A;“赐姓”“命氏”和“胙土”体现了政治经济权益的统一性,由此排除B;分封制建立在土地国有制基础之上,由此排除D。

8.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

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

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

说明西周地方制度实行后期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这一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

答案 

(1)政治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

消极影响:

王权衰微,诸侯争霸,导致国家分裂。

(2)作用:

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解析 第

(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第二小问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分析。

(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央集权制的积极影响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