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93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docx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教学博苑

2011-10-060652

5d56b7b40102ds1n

                                        高考小说阅读专题教案

 

第一课时  情节结构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

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

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同时,我们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

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

(一)情节概括问答模式

1、【常见题型】

(1)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

请依次加以概括。

(3)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

请概括回答。

(4)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2、【常见回答】

(1)一句话概括情节式

答案主要用概括性的语句表述小说的主要情节,一般形式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情。

如有必要,可再加上该事情的结果和产生的影响。

如(2009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

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解题思路这篇小说情节较为简单,就是标题--董师傅游湖,不过里面还有一个人物--小翠,所以其主要情节可以概括为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参考答案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2)分点概括情节式

如(2010广东,沃尔夫冈?

博歇尔特《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①妻子发现丈夫偷拿面包。

②丈夫撒谎掩饰。

③妻子替丈夫圆谎。

④第二天晚餐,妻子多分了面包给丈夫。

(解析仔细梳理整个事件,便可发现整个事件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这里不好用一句话来概括主要情节,就可采用针对每个阶段进行概括的方式,认真组织语言,答案即出)

(二)、情节作用问答模式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

可抓住小说的事、物、人、情、时间、空间等线索,理清小说的矛盾冲突,体会情节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及主题的揭示所起到的作用。

1、【常见题型】

(1)小说叙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请作简要分析。

(2)简要分析小说情节的特点(双线交织、悬念、曲折性、合理性等)及作用。

(3)反复写某一情节,有什么作用?

写某一段,对展开情节有什么作用?

2、【常见回答】

从结构上设置悬念、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照应前文、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线索,贯穿全文。

从内容上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表现了(突出了)人物性格、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如(2010全国课标,11莫泊桑《保护人》)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报纸上的一段报道,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哪些作用?

(6分)

① 补充叙事,集中揭示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使情节的内在逻辑更加合理。

②加速情节发展,为下文玛兰的言行提供依据,使小说进入高潮。

③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强化情节平中见奇的效果。

(三)小说开头作用

(1)小说的开头如果是设疑法或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其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答题角度为①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

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2)小说的开头如果是写景法,

答题角度为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四)小说结尾作用

(1)小说的结局如果如果出人意料,(欧亨利式结尾)

答题角度为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伤感的悲剧,

答题角度为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3)小说的结局如果是令人喜悦的大团圆,

答题角度为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小说的结局如果是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答题角度为留下了“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如微型小说(《我没有病》)第19题请简要分析小说是如何通过奇特的情节设置悬念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1)小说开头没有交代“他”的身份,而是写“他”来到办公室安排工作,接待来访的人,怒斥企图行贿的人,接听电话,制造了“他”是不是局长的悬念。

小说最后点明“他”不是局长而是病人。

(2分)

(2)这样设置悬念的好处使故事扑朔迷离,情节曲折;使主人公这个人物形象更具传奇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分)

四、小结

分析情节作用的题目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作答或者扣住情节、人物、主题、环境来作答。

设置悬念

引出下文

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或埋伏笔

结构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线索,贯穿全文

点明人物活动的环境

内容  表现了(或突出了)人物性格

表现主旨或深化了主题

五、课后习题

 

第二课时  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3.提升人物形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基本方法

2.学习人物形象鉴赏题的切入点

教学过程

一、高考命题分析

在2009年6套涉及到小说阅读的试题中,关于小说人物形象鉴赏的内容是各套试题的重点。

2010年6套也是如此,2011年7套更是如此。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因此小说人物形象鉴赏应成为高三文学类阅读复习的重点。

二、概括小说人物形象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

所以,既要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又要把握人物描写的各类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

我们对小说人物的鉴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

第一,人物的性格总是通过描写手段表现出来的。

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俗话说“言为心声”,即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性格的表白,至于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则更是直接表白了。

另一方面,作品中人物的行动,又是人物思想性格的生动表现,比如阿Q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孔乙己为自己偷书所作的辩解等等,都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此外,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还有肖像描写、神情描写、细节描写等。

既有概括的介绍,也有具体的描绘;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烘托。

分析人物形象时一定要抓住这些具体的描写语句去揣摩、领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对孔乙己的外貌描写,写他的衣着是“一件又脏又破的长衫”,写出了他迂腐、虚荣的性格,也反映出了他深受科举制度的毒害。

第二,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活动的,因此,分析人物形象,我们还要联系人物活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中的自然环境。

既准确把握人物鲜明的个性,又深切理解人物的社会意义(共性)。

既要善于从自然环境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心境等,又要善于从人物间的相互关系、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中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第三,人物性格也常用抑扬、虚实、对比、衬托等塑造人物的传统手法揭示出来。

另外,确立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有的作品的标题就指明了主人公,最能传达主题思想的人物是主人公,与情节联系密切的是主人公,极力刻画出的栩栩如生的人物是主人公,用墨最多的人物往往是主人公。

(一)、常见命题方式

①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分析。

②某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其性格特点。

③试析某某人物的形象。

(二)解题思路分四步走

①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②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的议论或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

③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

④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三)答案组织模式

①一个总括句(人物身份)+分述性格特点型

如(2009年安徽高考)《董师傅游湖》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

(见)

解题思路鉴赏形象,要能把握住形象的特点。

这就要求我们找到小说中有关董师傅的描述,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相结合,然后根据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来分析概括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的特点。

文章第2段介绍了董师傅精通木匠和他平静的日子,说明他技艺精湛,有一颗平常心;第三3段介绍他晚上收工后来湖边闲坐,说明他有生活情趣;第5段写他领着小翠游湖,并帮他带路,说明他乐于助人。

答案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

(总括身份)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分述性格特点)

②单句下定义型

如(2007年宁夏、海南卷《林冲见差拨》)

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案

(1)差拨是个利用职权诈取钱财的势利小人。

(2分)

(2)对比法。

主要表现在对林冲先骂后夸的语言描写上如先是骂林冲为“贼配军”、“贱骨头”,后来夸林冲为“好男子”、“久后必然发迹”。

(4分)

③分点概括型(答案尽量使用概括性短语)

如小说中鲍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请简要分析。

(6分)(2008宁夏、海南,欧?

亨利《二十年以后》)()

答案

①重视友情,信守诺言。

②乐观开朗,心直口快。

③企图逃避法律。

(1点2分)

再如从小说看,遗璞村人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作简要概括分析。

(6分)(2009辽宁卷《遗璞》)()

答案

①淳朴善良,省城老贾“犯了错误”,村人还是处处照顾他。

②有自豪感,但有时有些盲目,因为有一块孕璜遗璞便祖祖辈辈引为骄傲,山外人不能喝当地的野茶就笑话他们胃嫩。

③自主意识薄弱,常常希望老贾这样的大人物给他们拨救济。

(1点2分)

三、 小说人物形象类作用分析题

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分析小说人物的作用,要挖掘其典型性,把握人物性格特征所折射出来的社会历史的内涵,明确其对现实生活中人们思想的引导作用。

(一)、【常见题型】

1.小说中的人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这一人物对小说主题的作用。

2.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有怎样的作用?

3.你认为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4.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

(二)、【思路引导】

①人物类考题往往要考虑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

②分析细节描写、对话描写、肖像描写等描写手法的作用,首先要总结这些描写的内容,分析它们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然后依次考虑对情节、对主题的作用。

③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

④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

如1、写老太太“一双混浊的眼睛”“花白的头发和满是皱纹的脸”有何用意?

(5分)

2、你认为塑造的“林雄”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6分)(《想起母亲》)

【答题思路】

(1)第1题考查的是肖像描写的作用。

应先分析这一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接着依次分析对情节发展及对主题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肖像描写,塑造了一位饱经沧桑,至今仍辛勤劳作的老母亲的形象。

(1分)(指向本身)

②这个形象触动了林雄内心深处的情感,为下文情节、情感的发展做了铺垫。

(2分)(指向情节)

③用老母亲贫弱的形象与小司机的“横”形成反差,促使林雄情感爆发,深化小说的主题。

(2分)(指向主题)

(2)第2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即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应在人物个性分析中透出其典型性,并由此折射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分析其对社会的积极的作用。

答案示例

①林雄请胡局长钓鱼,希望了结拖欠的工程款,反映了他的不正之风;(1分)但面对小车司机喝斥老太太时,林雄表现出了他的正直、善良(人性可贵的一面)。

(1分)(结合情节分析人物)

②小说通过这样一位具有多面性格的形象,教育人们不要为利忘义,(1分)要有正直、善良的心灵;(1分)呼吁社会良心和正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答“要孝敬老人”也对)(结合人物分析意义)

四、小结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己分析概括。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

如XX是一个……的人。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3、“形象作用”题,①分析主要人物的作用,主要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折射的社会现象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等。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对主要人物起衬托作用;若是线索人物,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若是第一人称,就有见证作用。

③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若反复出现,起线索作用,使结构更加严谨。

五、课后习题

 

第三课时  小说题目与主题

教学目标

1、掌握小说主题题目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1、掌握小说题目鉴赏的基本方法

2、掌握小说主题鉴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小说题目的命题形式

1、XX标题有什么含义。

2、XX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3、这篇小说的题目改成“XX”好不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4、小说题为“XX”,但写别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安排的理由。

5、这篇小说以“XX”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情节结构、题材选择等多方面的考虑。

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典型例题《侯银匠》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结合全文探究安排的理由。

答案示例

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以有形写无形,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二、小说题目的答题模式

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

①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②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如《故乡》《边城》等。

③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林黛玉进贾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

④设悬念,引起阅读的兴趣。

如海明威的《丧钟为谁而鸣》。

⑤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药》等。

(指向情节结构)

⑥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题,画龙点睛,如《洗澡》、《子夜》、《红与黑》等。

(指向主题)

⑦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如《变色龙》(指向人物形象)

三、小说主题鉴赏方法

鉴赏方法

鉴赏的小说主题,方法有四

(一)根据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分析主题。

(二)联系小说描写的典型环境分析主题。

(三)结合的生平、创作动机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主题,即知人论世。

(四)据对人物描写的语言的感情色彩分析主题。

把握主题时,不从作品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避免认识上的偏见和情感、情绪上的偏激,没有认真阅读原文,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硬套,评价作品缺乏针对性,这是学生做这类题最大的误区。

四、小说主题的常见命题方式

①怎样理解小说标题的深刻含义?

②从某某故事中你认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③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又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你认为是什么主题,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具体分析。

五、解题思路

①从小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概括小说的主题。

②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时代特征,从而把握小说的主题。

③从揭示主题的句子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④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⑤基本格式小说通过……(情节),塑造了……形象(人物形象),表达了、揭示了……

典型事例

题目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迎宾竹》)

答案示例

(1)从情节安排来看,小说的前半篇虽然主要写郑副市长和“红尘宾馆”的马经理的思想较量,但重点是后面妻子淑芬怎么做丈夫的思想工作。

而小说的结尾——郑副市长婉拒马经理,后在家里发现书画获奖证书,更体现了淑芬思想工作的成效与贤惠聪颖。

(2)从人物形象、人物之间的关系来看,小说塑造了郑副市长、妻子淑芬等人物形象,而对郑副市长清正廉明、知错能改形象的塑造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其妻子洁身自好,勇于监督。

(3)结合以上两点,我们不难确定妻子淑芬就是本文的“主题性人物”,是故事的主角,她的际遇遭逢、命运归宿常常联系着社会生活的某种本质,显示着作品的主题价值。

这样我们就能找到小说主题主要通过妻子淑芬的敢于批评、善意欺骗郑副市长,塑造了一个洁身自好、勇于监督的贤内助形象,揭示了一个成功者(成功的领导)离不开贤内助(或亲属)的支持和帮助的主题。

六、小结

概括主题的基本术语

1、歌颂、赞扬、张扬什么。

2、讽刺、批判、揭露、谴责什么。

3、揭示什么人生道理。

4、对什么现象的反思。

5、表达/表现了什么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