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2947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0.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届江西省上饶县中学高三仿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9届高考仿真考试

语文测试卷

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只需将答题卡收回装订。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史上最重要的“元典”。

20世纪初期,《文心雕龙》被黄侃、范文澜、刘永济等国学大师搬上大学讲坛;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对这本书的研究终于形成一门显学,被称为“龙学”。

据统计,一百年来,有关专著、专书已达750种,论文一万篇。

这是中华文化之幸,但对进一步的研究而言,却是一座横亘在面前的高山,对很多人来说是难以逾越的。

这需要专业研究者对“龙学”海量资料进行全面梳理。

对《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全面检视,需要着重于三个方面:

一是对《文心雕龙》文本进行较为彻底的校勘和整理,最终拿出一个更为可靠的具有“定本”性质的文本,以解决尚未有令人满意的文本的问题;二是汇聚古往今来的《文心雕龙》评论和阐释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较为系统的阐释,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文心雕龙》文义;三是对近百年来丰富的“龙学”成果进行全方位集中梳理,来充分展示其巨大成就,亦实事求是地指出其不足。

近百年来,“龙学”的发展虽然有着巨大的成就,但其应用范围和领域相对狭窄单一,有些本应发挥的重要作用一直被轻视或忽视。

《文心雕龙》虽然在大学讲台上展示了其文艺学的魅力,但多数情况下只是作为一门选修课,课时量很少。

之所以如此,与我们对“龙学”性质的认识有关,也与我们缺乏对“龙学”的大规模清理和全面研究有关。

实际上,“龙学”的性质不仅是文艺学,《文心雕龙》不仅仅是专业人士研究的对象,而且与当今大学教育密切相关,如思想文化教育、审美修养、写作训练等方面,《文心雕龙》均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的认识却非常不够。

近年来,中国文论话语的独特性及其在世界文论话语中的地位问题,已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

以《文心雕龙》为典型代表的中国文论资源十分丰富,有着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话语系统。

然而,自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传入以及文学观念的转变,中国文论的完整性和独特性遭受削足适履的伤害。

尽管我们数十年来对《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重视程度日渐提高,研究成果也颇为丰富,但研究理路、阐释方式以及价值尺度主要还是西学的,《文心雕龙》和中国文论的本来面目和独特价值仍然有待彰显。

季羡林先生指出:

“我们中国文论家必须改弦更张,先彻底摆脱西方文论的枷锁,回归自我,仔细检查、阐释我们几千年来使用的传统的术语,在这个基础上建构我们自己的话语体系,然后回头来面对西方文论。

”对此,我们深以为然。

因此,回归中国文论的语境,原原本本地阐释《文心雕龙》,发掘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特别是其于中国文论话语体系之建构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放眼全球文化和文学,找到中国文论自己的位置,乃是《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研究的归宿。

   (摘编自戚良德《百年“龙学”与中华文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丰富,这与黄侃等国学大师将“龙学”发扬光大有关。

B.全面检视“龙学”研究成果,既要展示其巨大成就,又要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C.《文心雕龙》文艺学方面的作用已得到充分发挥,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还不明显。

D.近代以来由于西学的传入,中国文论话语的完整性和独特性受到削足适履的伤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阐述“龙学”的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提出应对这些成果进行全面梳理。

B.第二段论述要全面检视《文心雕龙》研究成果,并从三个方面指出研究的不足。

C.第三段阐述了对“龙学”的重要作用重视不够,并论及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

D.文章引用季羡林的话,阐明中国文论应回归自己的语境,建构自己的话语体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心雕龙》至今没有一个“定本”性质的文本,会影响“龙学”的进一步发展。

B.加强对《文心雕龙》的全面研究,能更好地发挥其在大学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

C.以“龙学”为主,摆脱西方文论的束缚,才能彰显中国文论话语的独特价值。

D.中国文论资源十分丰富,我们应该阐释传统文论术语,建构中国文论话语体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

在美日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背后,与诺奖失之交臂的华人科学家陈列平的贡献不应被忽略。

陈列平,1957年出生,1982年本科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医疗系,在北京协和医学院读研究生,后获美国费城大学博士学位。

曾在美国施贵宝药厂任研究科学家。

后在梅奥医院、医学院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现为美国耶鲁大学UTC癌症研究讲席教授,免疫学、皮肤病学和肿瘤内科学教授,耶鲁肿瘤中心免疫学主任。

陈列平的实验室提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肿瘤免疫逃逸关键分子”的假设,首先鉴定了第一个此类分子PD—L1并发明了用抗体封闭PD—1/PD—L1结合来治疗肿瘤的方法。

这些发现为目前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由于这些开拓性的发现,2014年陈列平与其他三位科学家一同分享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顶级科学奖——威廉·科利奖(WilliamB.ColeyAward),并于2016年年初获美国免疫家学会史坦曼大奖(AAI—SteinmanAward)。

据此原理研发的抗癌药,PD—1/PD—L1抗体,对多种晚期癌症有显著疗效,被誉为“肿瘤治疗抗生素”。

陈列平的发现让人类第一次看到了癌症治愈的曙光。

   (摘编自《北京科技报》,2018.10.02)

材料二: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它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建设制造强国,与欧美大国抢占未来制造业高地,关键要有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

因此“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从国家层面确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人才培养目标,走人才引领的发展道路。

联合国两位高级官员近日撰文称赞,《中国制造2025》路线图正在引导中国的工业现代化进程。

《福布斯》杂志认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将助力中国制造业保持国际竞争力。

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称,得益于智能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领军者”。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2017.8.10)

材料三: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千人计划”,主要是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各省(区、市)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计划。

从2008年开始,我国在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学科、实验室,中央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以及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引进了2000名左右的海外人才,并有重点地支持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战略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

与此同时,国家有关部门要继续做好做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本国人才引进项目,重点引进推进本行业本领域发展急需和紧缺的高层次人才。

有条件的地方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要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等专业园区,推出一批特色项目,大力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来华)创业。

并且,国家也支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工作。

(摘编自《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由美日科学家摘得,但在此前,有华人科学家早已发明抗免疫逃逸肿瘤治疗方法,功不可没。

B.中国制造重点发展领域基本集中在工业制造方面,范围涉及通信、航空、医疗等多个领域,整体推进,重点突破。

C.实施“中国制造2025”不仅对中国意义重大,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可做出巨大的贡献,因而得到了诸多媒体和世界组织的认可。

D.国家不仅鼓励支持各企事业单位大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华工作,更支持国内顶尖人才在重点科技领域创新创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毕业于福建医科大的陈列平教授赴美留学之后,就一直留在美国发展。

早在2014年,陈列平就已经与其他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最高奖项。

B.作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重要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不仅是一个目标规划,更是未来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C.中国已经充分意识到国家目前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不足,所以我国制定周密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归国(来华)创新创业。

D.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是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切入的,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千人计划”,都是助力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保障。

6.以上三则材料叙述内容虽各有不同,但它们指向一个共同的核心话题,你认为是什么?

对此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看戏

侯发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时间发生在1951年的秋天。

故事的主人公是我的老乡,所以我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绝对没有添油加醋的成分。

听说郑州有唱大戏的,三个孩子嚷嚷着要去看戏。

小玉不到7岁,小香5岁,嘉康3岁。

看着这三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老张愁死了,甚至后悔把他们从西安的幼儿所接回来。

老张重重叹了口气,无奈地说:

“孩子们,咱这里到郑州七八十里,远着呢,咋去?

嘉康扬着脸,天真地说:

“姥爷,咱坐妈妈的汽车去。

小玉嘟囔道:

“咱妈把汽车卖了。

”说到这里,小玉的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小香歪着小脑袋想了想,说:

“姥爷,咱坐火车去。

那时,巩县有到郑州的火车,基本上都是货车,老百姓去外地,没钱坐客车,都是扒火车。

铁路就从家门口过,每次路过的火车的车厢上,全都坐满了人,好像车厢是个磁铁,把他们牢牢地吸在上面。

有一次,小玉问姥爷:

“姥爷,火车跑来跑去,都去哪里啊?

”老张说:

“往东到郑州,往西到洛阳。

”“姥爷,哪里是东啊?

”“日头出来的地方就是东,落山的地方就是西。

现在听说小香要扒火车出门,老张说:

“就你们小屁孩?

甭想。

”那一年老张的娘病了,到郑州买药,结果,车到许昌才停。

等几天后老张把药拿回来,老娘已经死了。

邻居老周哥,从郑州回来时,车到巩县不停,跳车时,一条大腿给摔断了,因没钱治疗至今还瘸着。

忽然,小香“哇”的一声哭了。

老张忙拉过小香:

“小香,好好的哭啥呢?

不看戏就不看戏呗?

有恁委屈?

小香止住哭泣,说:

“姥爷,我,我想回家。

老张没好气地说:

“你妈把房子都卖了,哪还有家?

”闺女真憨,好不容易在西安买了一套房子,却把房子卖了。

小香不知道姥爷为什么生气了,哼唧道:

“姥爷,我,我想妈妈。

小香这一说不当紧,嘉康的嘴一咧:

“姥爷,我也想妈。

”说罢,咧着小嘴哭起来。

几乎是同时,小香和小玉也哭起来。

一时间,老张束手无策。

说实话,他也想闺女。

可是,闺女在哪里,他也不知道。

不过,道听途说了不少消息,今天这个说在新乡,明天那个说在广州,还有的说在武汉。

你说说,一个女娃,三十岁不到,出去疯啥呢?

就你中,就你能?

看着三个孩子一个个哭得跟没娘孩子似的,老张眼角的泪也止不住流起来。

老张这么一哭,三个孩子倒吸溜着鼻子,不哭了。

小玉到底年龄大一些,说:

“姥爷,俺不想妈了,俺也不去郑州看戏了。

小香说:

“姥爷,您不哭,俺不坐火车了。

”说罢,小香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早上,老张一觉醒来,忽然发现三个孩子不见了!

他回过神来,才明白他们离家出走了。

老张急忙起来寻找,先是在村里,后来到县城……那时候,没有交通工具,没有通信工具,可以想象寻人的艰难。

老张用脚步丈量着巩县的每一寸土地,见人就打听,遇到水井就趴在井口看半天……

就在老张在巩县疯一般找三个孩子的时候,他们已经到了郑州的街头。

头天晚上老张扯起呼噜后,三个孩子就溜出了家门。

他们不敢扒火车,害怕迷路,顺着铁路走。

小香说:

“姐,到郑州能找到妈妈吗?

”小玉说:

“只要有唱戏的,找不到,也能打听到。

天黑漆漆的,路边的秋虫此起彼伏,还有不知名的夜鸟,冷不丁地怪叫一声,小香带着哭腔说道:

“姐,我害怕。

”嘉康“哇”的一声哭起来。

小玉也害怕,但谁让她是姐姐呢,她说:

“不怕,小香,咱唱吧。

“中。

”小香哽咽道。

嘉康记不住词,跟着两个姐姐也哼起来: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不如男,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

妈妈在家的时候,三个孩子经常听她唱这一段。

这一走,就是一个晚上。

他们的鞋子已经全都磨烂了,脚趾头都从里面露出来。

脸上花花搭搭的,是汗水、泪水和尘土的混合物。

小玉背着嘉康,小香搀扶着小玉,一步一趔趄。

好心人还是多,以为他们是叫花子,有的给块馍,有的给碗水……

在路人的指点下,他们来到了演出的地方。

幸好,小孩子是免票的。

他们挤过人群,站在观众席的最前边。

台上演出的是豫剧《花木兰》:

“为从军比古人我好说好讲,为从军设妙计女扮男装,为从军与爹爹俺比剑较量,胆量好,武艺强,喜坏了高堂,他二老因此上才把心来放……”

三个孩子看傻了,高兴得跟着现场观众一起拍巴掌。

掌声未息,演唱花木兰的演员快步走下台,上前抱住了三个孩子,一下子泪眼婆娑——那是他们的妈妈,常香玉。

后来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

1951年8月,常香玉把房子和汽车都卖了,把孩子送到托儿所,然后带领剧社人员从西安出发,先后在开封、郑州、新乡、武汉、广州、长沙6个城市进行了半年的巡回义演,演出170多场,义演捐款达到15.2亿元旧币(相当于现在的4000多万元人民币)。

常香玉和香玉剧社终于实现了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的愿望,飞机被命名为“香玉剧社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驾驶着“香玉剧社号”战斗机在朝鲜上空穿云破雾同美军搏击,打击侵略者。

(选自《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

7.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头,以新闻报道内容结尾,中间力求还原现实生活的诸多细节,赋予这篇小说很强的纪实性。

B.这篇小说的语言生活气息浓郁,朴实而又生动。

比如河南方言“中”“俺”“恁”的出现,再如写小玉不高兴“小嘴撅得能拴头驴”。

C.小说中写老张为娘抓药误了娘的病和老周跳车断了自己腿的故事,目的是让三个孩子知难而退,避免做出扒火车找妈妈的傻事。

D.提到女儿卖房,老张“没好气”,不知女儿在哪,心头埋怨女儿“就你中,就你能?

”,体现出老张相对的传统与保守。

8.这篇小说人物不多,但都特征明显,个性鲜明,请结合作品分析小玉的形象特征。

(6分)

 

9.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云:

“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

”这种手法在小说中也多见运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马燧,字洵美,系出右扶风,徙为汝州郏城人。

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

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

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

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

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

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

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

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

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

为战车,冒以狻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

器用完锐。

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

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

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

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

河中近甸,舍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

“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

”许之。

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

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

廷光惮燧威,拜城上。

燧顾其心已屈,徐曰:

“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

”廷光再拜。

燧曰:

“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

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

”未对,燧曰:

“尔以吾为欺邪?

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

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

"吾等更为王人矣!

”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

“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节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B.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C.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D.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舍:

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

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

古代指官职的晋升、调动或贬谪。

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D.王人:

古代指国君、天子的使臣或君王的臣民。

根据语境,文中意为国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燧英勇善战,立下赫赫战功。

他先是独当一面,打败李灵耀率领的八千饿狼军;后来又出奇制胜,歼灭缺乏战斗力的田悦大军,最终平定了汴州。

  B.马燧练兵有方,完成边防重任。

他在担任河东节度使期间,招募厮役,将其训练成精锐部队;制造铠甲、战车,非常精巧实用,完备了军需,震慑了敌人。

  C.马燧思虑深远,认识时局清醒。

李怀光谋反,因蝗灾导致军粮匮乏,朝中大臣大多主张宽恕,他却坚决主张讨伐,并入朝进谏,主动请缨,要求平定河中。

D.马燧胆略过人,善于争取敌人。

他考虑攻打李怀光难度大,亲临长春宫城下,对不敢下城的徐廷光晓以大义,待其投降之后,仅率领数骑入城,折服对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燧曰:

“尔以吾为欺邪?

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

(2)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陆游

   白发将军亦壮哉,西京昨夜捷书来。

   胡儿敢作千年计,天意宁知一日回。

   列圣仁恩深雨露,中兴赦令疾风雷。

   悬知寒食朝陵使[注],驿路梨花处处开。

【注】朝陵使:

朝祭陵墓的使者。

北宋诸代皇帝的陵墓皆在西京,收复西京后即可派朝陵使前往祭扫。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得知捷报后兴奋不已,挥笔喜赋此诗,歌颂白发将军武巨收复西京的壮举,感佩武将军老当益壮,雄心犹存。

B.颔联用“千年计”和“一日回”进行对比,强调天道正义在南宋一方,金主想千年统治中原的计谋终成迷梦,一朝破灭。

C.颈联运用“疾风雷”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中兴的的赦令会像风雷一样迅速颁布到收复的西京,安抚归顺后的臣民。

D.本诗和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感情同中有异,相同的是都有收复失地的快意,不同的是本诗含有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

15.这首诗的尾联广受后人的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仁人志士常常怀着坚定的使命感,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两句,就指出了这一点。

(2)《离骚》中,面对污浊的、看不到希望的环境,世俗皆“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诗人却选择,。

(3)在杜甫《春望》中,写用手挠发、头发稀疏,甚至连发簪都挽不起来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9分)

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中国茶的发现和利用已有四五千年历史,且长盛不衰,传遍全球。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中国人何时开始饮茶,人人言殊。

《茶经》云: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有力悦志”。

陆羽《茶经》以为饮茶起于神农氏,然《食经》为伪书,尽人皆知,。

俗话说,“三口为品”,这正是中国人对茶的品饮艺术极为朴素的认识,对于中国人来说品茶就是品味人生。

茶里面既有大千世界的斑驳色彩,又有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茶就像人们自身气象万千的人生经验。

茶之“绿”,不仅是茶的本色,也是人类生命的本色。

而茶之“苦”,不但是茶之真味,也是人生的真味。

如此,茶才,回味不尽,中国人对品茶,强调的是切身的感悟与体验。

前人于此常有的描绘。

近现代文学家林语堂有茶的“三泡”之境说,认为茶在二泡时最妙。

第一次冲泡时宛如一个十二三岁的幼女,而“二泡”时则如十六岁之妙龄女郎,至“三泡”时已是少妇了。

()。

此外,中国人在品饮时,注重体味茶汤中完整的世界,即融茶之色、香、味、神、境于一体,融诸多复杂的心理过程为一体,于无形之中完成从生理享受到精神享受的过程。

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莫衷一是不足为据意味深长出神入化

B.众口纷纭无案可稽耐人寻味炉火纯青

C.莫衷一是无案可稽意味深长炉火纯青

D.众口纷纭不足为据耐人寻味出神入化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正是对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极为传神的演绎。

B.苏轼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C.这正是极为传神地演绎了苏轼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

D.“从来佳茗似佳人”苏轼名句正是对这极为传神的演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B.中国人对于一杯茶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C.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一杯茶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就是完整的一个艺术世界。

20.很多古代诗句浸润着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请写出下列诗句涉及的节日名称。

(5分)

(1)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