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3262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4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docx

长安大学蓝田汤峪地质报告

前言

在学习了《工程地质学》这门课程后.我们对一些地质现象和一些岩石与矿物有了一些理论和概念上的了解.并由于对工作的需要.我们要进行一次野外的地质实习工作。

此次实习.一方面使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知识.提高在野外识别各种地质现象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培养和锻炼学生体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合格。

实习内容及要求:

〔一实习内容:

1、主要以常见的地质现象为主.包括外动力作用.内动力作用.岩石及矿物的识别.一些常见地质构造现象〔包括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等.及野外的基本工作方法;

2、本次实习需要实地进行产状要素的测量.能够正确使用地质锤并能用地质罗盘测量层面的走向、倾向、倾角;

3、对实习内容进行总结.并与理论知识相对照.最后完成实习报告。

〔二实习要求:

1、能比较正确地辨别观察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初步进行成因上的分析

2、初步分析实习区中的构造现象及掌握野外识别方法。

3、能够识别存在地质安全隐患的地带.并掌握灾害预防方法。

实习时间:

20XX10月18日

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于20XX10月18日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蓝田汤峪工程地质实习。

我们沿汤峪湖森林公园路口上山.经汤峪水库后右转绕台阶路返回。

实习结束后我们都做了很认真的总结.把自己在参观时学到的.了解到的知识进行梳理.也同时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明白老师讲解的所有知识.但终归是学习的过程.不同程度上都会有收获。

而实习的意义也在于此。

首先.通过实习.通过实践.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践知识。

通过实地参观.使我近距离的了解了整个地质情况及构造.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防灾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学校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十分基础的知识。

蓝田县汤峪地理概况

汤峪地处XX省秦岭北麓蓝田县境内.位于XX市东南约38km。

在汤峪口出露的温泉.原名"石门汤泉".发现于秦代.历史悠久.为秦地胜址.蓝田八景之一.现为XX省、蓝田县和汤峪镇各疗养院所利用。

温泉附近的汤峪水库使该区风景更加秀丽.因而成为XX市民节假日休闲、疗养地之一。

实习过程

我们于14年10月18日坐车从渭水校区出发.约两个小时到达汤峪停车场。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向汤峪河谷阶地出发。

刚步行不久.就看到一处轻微的滑坡现象.于是老师便简要为我们介绍了滑坡。

滑坡:

一般是指在地下水、河流、人类工程活动、地震等因素作用下.沿地层中的薄弱面〔或薄弱带整体向下活滑动的不良地质现象。

滑坡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规模大的滑坡一般是长期缓慢的往下滑动.其过程可延续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其滑动速度在突变阶段才显著增大。

对于滑坡的防治.归结起来有三类:

一是消除或减轻水的危害;二是改变滑坡体的外形.设置抗滑建筑物;三是改善滑动带岩土性质。

介绍完滑坡后我们继续沿公路行走.接下来看到的都是一些常见的地质构造。

根据教师讲述和地质资料显示.在汤峪口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一带多为宽坪群变质岩、褶皱以及各类脉岩的侵入。

1.宽坪群变质岩及原岩恢复

根据岩石中矿物、结构、构造及成因.宽坪群变质岩有沉积成因和火山成因两种类型.既有正变质岩又有副变质岩.两种类型的变质岩交互出现。

副变质岩主要为云母石英片岩〔包括绢云石英片岩、黑云石英片岩、二云石英片岩、二云母片岩和石英岩及少量千枚岩。

正变质岩主要为绿片岩和角闪石片岩及少量斜长角闪岩。

2.宽坪群多期变形

宽坪群具多期变形特征。

不同级别同斜紧闭褶皱和较开阔的弯滑褶皱在山前断裂-汤峪水库大坝一带公路边均可见到.水库大坝西侧的溢洪道内亦可发现。

规模较大者宽达2-3m.较小者仅10-20cm。

同斜紧闭褶皱的主要特征是轴面片理与各类片岩的片理近于平行.褶皱两翼产状相似.局部地段可见片内无根褶皱、肠状褶皱、勾状褶皱等.伴随早期中基性脉岩侵入;倒转褶皱较为开阔.表现为以片理为变形面形成的褶皱.轴面倾角较陡.且与劈理近于平行.因此.其生成比同斜紧闭褶皱要晚;直立水平褶皱形成最晚.轴面近于直立.枢纽近于水平是此类褶皱的主要特征。

断裂构造:

断裂构造包括断层和裂隙〔节理等.其中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节理的分类:

根据节理的力学性质.可将节理分为剪节理和张节理两类。

a.剪节理.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剪节理产状较稳定.沿走向和倾向延伸较远;

2、剪节理较平直光滑.有时具有因剪切滑动而留下的檫痕。

剪节理未被矿物充填时是平直闭合.如被充填.脉宽较为均匀.脉壁较为平直;

3、发育于砾岩和砂岩等岩石中的剪节理.一般穿切砾石和胶结物;

4、典型的剪节理常常组成共轭"X"型竭力系。

"X"型节理发育良好时.则将岩石切成棱形、棋盘格式。

b.张节理,张节理是由张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张节理产状不甚稳定.延伸不远。

单条节理短而弯曲.节理常侧列产出;

2、张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3、在胶结不太坚实的砾岩或砂岩中的张节理常常绕砾石或粗砂粒而过.如切穿砾石.破裂面也凹凸不平;

4、张节理多开口.一般被矿脉充填。

脉宽变化较大.脉壁不平直;

5、张节理有时呈不规则的树枝状.各种网络状.有时也追踪"X"型共轭剪节理形成锯齿状张节理、单列或共轭雁列式张节理.有时也呈反射状或同心圆状组合形式。

剪节理张节理

断层:

岩体受力断裂后.两侧岩体断裂面发生了显著位移的断裂构造.成为断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组成要素:

破裂面两侧岩块发生显著相对位移的断裂构造。

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延伸数百千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可称为断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

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和断盘构成。

断层面是岩块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

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称为上盘.断层面之下的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岩块相对于断层走向的方位来描述。

断层两侧错开的距离统称位移。

按测量位移的参考物的不同.有真位移和视位移之分.真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点错开的距离.即断层面上错断前的一点.错断后分成的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总滑距;视位移是断层两侧相当层错开的距离.即错动前的某一岩层.错断后分成两对应层之间的距离.统称断距。

通常按断层的位移性质分为:

①上盘相对下降的正断层。

②上盘相对上升的逆断层。

断层面倾角小于30°的逆断层又称冲断层。

正断层和逆断层的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均大致平行于断层面倾斜方向.故又统称为倾向滑动断层。

③两盘沿断层走向作相对水平运动的平移断层.又称走向滑动断层〔简称走滑断层

听了老师的讲解.在认识节理的形态及其名称以后.也可以适当地作些力学分析研究.如节理与褶皱的关系.节理的形态与受力的关系等。

另外断层也可能是诱发地震的根本原因。

节理是地壳上部岩石中最广泛发育的一种断裂构造。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广泛发育的构造形态。

它大小不一、规模不等.小的不足一米.大到数百、上千千米。

但都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在断层带上往往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

沿断层线常常发育为沟谷.有时出现泉或湖泊。

断层对建筑活动的影响比较显著.在建筑选址和施工过程需要对它有足够的重视。

褶皱构造:

组成地壳的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连续稳定性的构造形态.称为褶皱构造。

通常把褶皱构造中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

褶皱的基本类型有背斜和向斜。

背斜:

岩层向上凸起的弯曲.中间部分的岩层时代较两侧的岩层时代老.通常背斜两侧岩层的倾向是相背的;

向斜:

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中心部分的岩层时代较两侧的岩层时代新.通常向斜两侧岩层的倾向是相对的;

行至汤峪森林公园入口,我们便沿堤坝向回走.汤峪河谷两侧有大量由岩石经风化后所留下的残积物及在坡脚处的坡积物,堆积形成残积层和坡积层。

残积层:

岩石风化后长生的碎屑物质.一部分被风和降水带走.一部分保留在原地。

保留在原地的风化碎屑物质称为残积物.由残积物组成的地层称为残积层。

残积层一般由粘土、沙土及具有棱角状的碎石组成.粒度从地表向深处由细变粗.孔隙、裂隙发育.无层理.厚度变化较大.在山坡上较薄.坡脚等低的地方较厚。

残积层与下伏母岩成分无明显界限.而呈逐渐过渡关系。

坡积层:

由于重力、雨水或雪水的作用.将原处处于高处的风化碎屑物质向下搬运.堆积在平缓的斜坡或坡脚处形成的堆积物.称为坡积物.由坡积物组成的地层称为坡积层。

坡积层是搬运距离不远的风化物质.其特点是物质来源于坡上.一般以粘土、粉质粘土为主.并含有棱角状的粗岩屑.粒度由山坡向坡脚逐渐变细.无层理或局部有层理.未经很好地分选.厚度不均匀。

坡积层与残积层之间的主要区别是坡积层多覆盖于其他的岩层之上.成分与基岩毫无关系.残积层则与此相反。

在堤坝下游.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地质罗盘的学习并用地质罗盘来测量断层面的地质产状.并观察分析岩层的节理特征、褶皱构造、风化作用等。

地质罗盘:

地质罗盘式样很多.但结构基本是一致的.我们常用的是圆盆式地质罗盘仪。

由磁针、刻度盘、测斜仪、瞄准觇板、水准器等几部分安装在一铜、铝或木制的圆盆内组成。

岩层产状的测量:

岩层的空间位置.简称岩层产状。

岩层产状通常用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来表示.称为产状要素。

下面分别介绍各产状要素的测量方法:

1、

测量走向:

将罗盘平行于刻度盘南北方向的边平行岩层层面.然后将固定水准泡居中.这是指北针或指南针所指的上刻度盘的读书都是走向。

2、测量倾向:

将罗盘平行于刻度盘东西方向的边平行层面.且使刻度盘上指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调整固定水准泡居中.这时指北针所指上刻度盘读数就是倾向。

3、测量倾角:

将罗盘平行刻度盘南北方向的边垂直于走向线紧贴层面.且使刻度盘面和层面垂直.这时倾角指示针所指下刻度盘读数就是倾角。

如为圆形罗盘.则需转动倾角指示针.使下刻度盘的活动水准居中.然后再读读数。

总结

短短一天的实习.让我大开眼界.也学会了不少东西.也让我对自己今后要从事的行业有所思考。

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当我摆正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以放松的心情.充沛的精力重新回到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时.我忽然有种这样的感受:

短短两天.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至此.这份实习报告也走向尾声。

这次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读书固然是增长知识开阔眼界的途径.但是多一些实践.畅徉于实践当中接触实际的工作.触摸一下社会的脉搏.给自己定个位.也是一种绝好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