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3945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docx

地理新高考一轮复习练习题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

1.中国区域的定位方法

(1)(2017.4浙江选考,2分)读中国某区域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资源调配工程西起我国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1分)区。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定位。

观察图中的资源调配工程走向和路线,可判断是“西气东输”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始于我国的新疆塔里木盆地,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此题强调“三大自然区”名称,不要错填为“西北地区”“西部地区”。

2)图中B秦岭(1分)(山脉名称)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1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的山脉。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B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从陕西省南部穿过,位于渭河以南,为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又因为B山脉为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所以B山脉应该为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

2.河套平原农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2)(经典题,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

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

答案:

问题:

泥沙淤积。

(2分)

原因:

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

(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

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灌渠泥沙淤积问题。

因为灌渠水引自黄河,黄河含沙量大,且河套平原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泥沙很容易沉积,造成灌渠水流不畅。

3.分析青藏高原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3)(2019江西宜丰模拟,9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湟水谷地年降水量约为330~600mm,且集中于夏季。

下图为湟水谷地地形图。

材料二大樱桃属于蔷薇科落叶小乔木,喜光,根系呼吸旺盛,对土壤的通气性要求较高。

青海省乐都区是全国大樱桃成熟最晚的地区之一,果实有个大、汁多、肉厚、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含糖量高等独特优良品质,深受消费者青睐。

2010年,“乐都大樱桃”获得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近几年大樱桃在乐都得到快速发展,但生产中经常出现死树现象,给果农带来了较大损失。

1)分析乐都大樱桃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6分)

答案:

太阳辐射强,夏季日照时间长;谷地海拔相对较低,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较好;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有机物(糖分)的积累;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从气候条件分析,乐都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因此太阳辐射强,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糖分)积累。

从地形条件分析,乐都处于河谷,海拔相对较低,受冷空气影响小,热量条件较好。

从水源条件分析,乐都位于河谷,地势较为平坦,便于灌溉。

题中没有交代土壤信息,因此不分析。

2)指出湟水谷地导致大樱桃出现“死树”现象的自然灾害及发生时间。

(3分)

答案:

干旱,春季;冻害,夜间;涝灾,夏季。

(每点1分)

解析:

导致果树出现死亡的自然灾害主要从水分和热量方面分析。

乐都位于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降水较少,春季果树生长需水量较大,容易发生旱灾;乐都位于高原的河谷地区,夜间吹山风,导致温度降低,容易引发冻害;河谷地区容易受洪涝灾害影响,导致土壤透气性变差,造成樱桃树死亡。

课堂练习

(2019全国Ⅲ文综,4分)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

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m,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

据此完成下题。

1.该公路位于(D)

A.吉林B.内蒙古C.西藏D.新疆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根据材料可知,该公路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公路南端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

吉林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为湿润半湿润区,没有绿洲分布,且境内山脉海拔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没有多冰川的山脉分布,故A项错误。

内蒙古西部干旱,分布有绿洲,但东部降水较多,多为半湿润半干旱区,境内山脉海拔较低,夏季气温较高,没有冰川分布,故B项错误。

西藏虽有多冰川的山脉、绿洲分布,但该公路南端海拔约1070m,而西藏的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远远高于该数值,故C项错误。

新疆境内地形起伏很大,既有高山冰川分布,又有低矮的山间盆地和绿洲,故D项正确。

(2019北京文综,4分)下图是中国某机场空调耗能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题。

2.该机场最可能位于(D)

A.黑B.青C.港D.黔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各地区的气候特点。

读图可知,该地机场空调4—11月初以制冷为主,且在6—9月初制冷耗能最高,11月—次年3月以制热为主,由此可判断该地高温时间长,低温时间短,且6—9月初气候最为炎热。

黑为黑龙江,冬季寒冷,夏季凉爽,故机场空调应制热期较长、制冷期较短,与图示不符,故A项错误。

青为青海,海拔高,夏季的气温较低,空调制冷耗能较低,故B项错误。

港为香港,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纬度较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较高,基本不需要制热,故C项错误。

黔为贵州,纬度较低,夏季炎热,需要制冷的时间长,尤其是6—9月初气温高,制冷需求最大;贵州虽然纬度较低,但是冬季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气温较低,机场需要制热,故D项正确。

(2019北京文综,4分)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

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

据此完成下题。

3.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A)

A.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

B.先后经过内流区和外流区

C.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

D.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运输线路始于广西(属于季风区),止于新疆(属于非季风区),故A项正确。

运输线路先经过外流区,后经过内流区,故B项错误。

运输线路没有经过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故C项错误。

1月27日至1月30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移动纬度少,但运输过程中,由低纬度向中纬度行进,纬度升高,则正午太阳高度变小,影长变长,故D项错误。

(2019江苏单科,2分)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题。

4.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A.能源结构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D.出行方式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SO2浓度的高低与能源消费结构有关,

根据所学可知,东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大,排放出的SO2多,大气污染较重;华东地区煤炭分布较少,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天然气比重较大,且近年来核电比重上升较快,因此排放出的SO2相对较少,故A项正确。

人口密度对大气中SO2的浓度影响小,故B项错误。

造成大气污染成分以及浓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异,并非资源条件的差异,故C项错误。

出行方式是影响大气污染成分以及浓度差异的因素之一,但它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故D项错误。

课下练习

(2021改编,12分)2019年9月19—22日,第七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庆元)研讨会在庆元召开。

来自国内外的百余名木拱廊桥研究专家、学者齐聚庆元,共同研究交流廊桥文化与保护,合力共谋共推廊桥申遗工作。

“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多为木质或石材+木材结构,一般就地取材。

我国古代廊桥现存不多。

下图为我国保存至今的一座古代廊桥图片。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地区多建有“廊桥”的是(C)

A.成都平原B.横断山区C.闽粤大地D.齐鲁大地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自然地理特征。

根据材料“‘廊桥’是在桥上加盖廊屋的特殊桥梁,多为木质或石材+木材结构,一般就地取材”以及廊桥图片可知,“廊桥”就是有屋顶的桥,可遮阳避雨,供人休憩、交流、聚会、看风景等,应分布在人口密集、多雨、石材和木材丰富的地区。

成都平原为冲积平原,以种植业为主,少树木、石材,故A项错误。

横断山区石材、木材丰富,但是人口稀少,故B项错误。

闽粤大地多低山丘陵,石材、木材丰富,降水多,且人口密集,故C项正确。

齐鲁大地石材、木材丰富,但是降水较少,故D项错误。

2.图中“廊桥”的主要功能是(C)

A.供人暂居B.遮阳避雨

C.通行D.宗教和民俗活动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图中“廊桥”横跨河流之上,

沟通两岸交通,因此其主要功能是通行,故C项正确。

图中“廊桥”可以供人暂居、遮阳避雨,但这不是其主要功能,故A、B项错误。

图中“廊桥”与宗教和民俗活动的关系无法判断,故D项错误。

3.我国古代的“廊桥”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D)

A.人为破坏B.风沙掩埋

C.地震损毁D.洪水、泥石流冲毁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我国古代的“廊桥”多横跨河流之上,沟通两岸交通,但现存较少,主要是因为南方多雨,且低山丘陵地区洪水、泥石流多发,易冲毁“廊桥”,故D项正确。

廊桥作为人们通行的桥梁,人为破坏的可能性很小,故A项错误。

南方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很少,故B项错误。

我国南方地区位于亚欧板块内部,较少发生大的地震,因此地震损毁可能较小,故C项错误。

(2018北京文综,4分)2018年4月,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开始铺轨。

读图,完成下题。

4.图示区域(D)

A.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B.河流的流向自西向东

C.自然景观为高寒荒漠D.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

解析:

图示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处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地带,属于消亡边界,故A项错误。

读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受南北走向山脉的影响,大致自北向南流,故B项错误。

图示地区西部为青藏高原,中部为横断山区,东部为四川盆地,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分异明显,自然景观多样,故C项错误。

拉萨地处青藏高原,属于地势第一级阶梯;成都地处四川盆地,属于地势第二级阶梯,所以图示地区跨地势第一、二级阶梯,故D项正确。

(2017北京文综,8分)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可知(B)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雨带的季节移动。

清明在春分之后,时间相差约半个月,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稀少,故A项错误。

春分的时间为3月21日前后,据此可在图中判断出5月的大概位置,进而判断出5月起雨带开始北移,故B项正确。

读图可知,秋季时,35°N以南地区降水丰富,35°N以北地区降水较少,秋高气爽,故C项错误。

伏旱主要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位于35°N以南地区,时间在梅雨天气结束之后,故D项错误。

6.该区域(A)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地理特征。

读图可知,该区域雨带移动明显,降水集中在夏季,因此该区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图中35°N以南地区伏旱严重,说明该地区包含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而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东部地区。

我国东部地区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东流入海,为外流区,故A项正确,B项错误。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受暖流影响不大,故C项错误。

根据我国人口分布规律,我国人口东南部最多,因而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故D项错误。

(2017全国Ⅲ文综,8分)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

读图,完成7~8题。

7.剪纸所反映的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D)

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珠江三角洲D.长江三角洲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特征。

图中有小桥流水,房屋依河而建,屋顶为倒“V”形,主要交通工具为船舶,为典型的江南水乡景观图,对应的区域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故D项正确。

8.形成这种景观特征的自然条件有(B)

A.沟壑纵横,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降水丰沛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

D.山河相间,降水均匀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由上题得知,该地区位于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为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且季节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

沟壑纵横反映的是黄土高原景观,不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故A项错误。

地势低平,降水丰沛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故B项正确。

长江三角

洲地区地势低平,水流缓慢,在遇到强降水时,可能造成排水不畅,但地形封闭不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故C项错误。

山河相间,降水均匀不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特征,其中山河相间为横断山区的地形特点,故D项错误。

(2016江苏单科,2分)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完成下题。

9.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D)

A.①B.②C.③D.④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征。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地形崎岖,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故A项错误。

②为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不是江南丘陵景观,故B项错误。

③地表呈现千沟万壑的特点,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故C项错误。

④地形有一定的起伏,但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故D项正确。

10.(2019全国Ⅱ文综,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

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

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

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m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

下图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1)分析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的原因。

(6分)

答案:

山地丘陵广布,冬季山区气温低,可建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2分)南方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2分)多为体验型滑雪者,就近体验即可满足其好奇心。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分散布局的原因,可结合产业自身特点并参照工业分散的知识进行作答。

室外滑雪场布局分散与当地地形、气候和居民需求有关。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多低山丘陵,冬季山区气温较低,适于建设人工滑雪场的地点多;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最冷月均温高于0℃,降雪频率小,积雪量少,居民对雪和滑雪有好奇心,各地都有滑雪市场的需求;根据材料可知,浙江省滑雪场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因此分散布局可以满足居民就近体验的需求。

(2)说明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的益处。

(4分)

答案:

便于利用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和对外交通条件;(2分)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滑雪爱好者。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产业集聚的意义,可参照工业集聚的意义进行分析。

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附近地区,便于利用景区的道路、车辆、宾馆、饭店等基础设施,从而节省建设成本、缩短滑雪场的建设周期,使滑雪场可更快地投入运营;滑雪场建于旅游景区内或附近地区,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知名度,同时滑雪场与景区建在一起使旅游活动更加丰富,有利于扩大市场吸引力,吸引更多滑雪爱好者。

(3)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6分)

答案:

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3分)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3分)

解析:

浙江省室外滑雪场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从当地气候和人工造雪成本高进行分析。

浙江省纬度较低,无天然积雪,且雪道厚度需维持在1m以上,人工造雪量大,需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人工造雪成本高,此外,由于气温较高,冰雪易融化,为使雪道厚度维持在1m以上,需大量造雪,故维护成本高。

(4)有人建议浙江省各滑雪场应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并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等。

你是否赞同此建议,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6分)

答案:

赞同。

增建酒店可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2分)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需求;(2分)可增加滑雪者逗留天数,有利于提高滑雪场收入。

(2分)

反对。

滑雪期短,建设投资难以短期收回;(2分)发展度假型滑雪的竞争力弱,难于形成市场规模;(2分)雪场均向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

(2分)(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赞同可以从满足滑雪者的运动需求和提高滑雪场的经济收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反对可以从投资大、建设维护成本高和市场竞争力弱、成本回收周期长等方面进行分析。

赞同。

各滑雪场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增建酒店,可以满足滑雪者的度假需求和提供相应的生活服务,延长滑雪者的逗留时间,有利于提高滑雪场的经济收入;增建中高级雪道,可满足当地运动型滑雪者的需求,增加滑雪场的经济收入。

反对。

浙江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0℃,滑雪期短;增建酒店和中高级雪道所需资金多,建设投资回收周期长、风险大,

短期难以盈利;相比于北方地区,浙江省滑雪场滑雪期短、场地规模小,且雪道维持成本高,发展度假型滑雪场竞争力弱,难以形成市场规模;各滑雪场全部由一日体验型向多日度假型转变,不符合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

11.(2020山东淄博模拟,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藏雅鲁藏布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

大峡谷地区是青藏高原最具神秘色彩的地区,因其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被科学家看作是“打开地球历史之门的锁孔”。

另外,青藏高原上的羊八井盆地蕴藏着丰富的地热资源,该盆地西北缘为念青唐古拉山南缘断裂,东南缘为唐古拉山山前断裂。

材料二下图为青藏高原地区简图。

(1)青藏高原比较丰富的清洁能源有哪些?

试说出其丰富的原因。

(6分)

答案:

太阳能资源,(1分)海拔高,空气稀薄。

(1分)地热资源,(1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1分)水能资源,(1分)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径流量大。

(1分)

解析:

青藏高原主要的清洁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能等。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降水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能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地带,地壳运动频繁,地热资源较为丰富;青藏高原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

(2)图中P地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试分析其原因。

(6分)

答案:

纬度较低,热量丰富;(2分)受西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富;(2分)山高谷深,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显著。

(2分)

解析:

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可以从优越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

P地纬度较低,且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热量丰富,能够满足森林生长需要;雅鲁藏布大峡谷大致为东西走向,谷口面向印度洋,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雅鲁藏布大峡谷山高谷深,地势起伏较大,山地垂直分异显著,因此该地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样。

(3)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侧山脉属于喜马拉雅山系。

实地考察发现,雅鲁藏布大峡谷两侧的高山中存在古海洋生物化石。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海洋生物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的原因。

(4分)

答案:

古海洋生物化石受外力作用的影响,形成于古海洋的沉积岩之中;(2分)后受地壳上升运动作用,出现在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

(2分)

解析:

喜马拉雅山曾经是古大洋的一部分,海水沉积作用形成海底古生物化石。

地质历史时期,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强烈隆升,露出水面,继续抬升最终形成喜马拉雅山系。

因此,海洋化石存在于高大的喜马拉雅山系。

(4)简述青藏、川藏铁路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6分)

答案:

加强对外联系;促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有助于脱贫致富,增进民族团结和国防巩固。

(任答三点,得6分)

解析:

青藏、川藏铁路建设对西藏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可以从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回答。

青藏、川藏铁路的建设,加强了青藏地区与外界联系,促进了西藏地区各种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交通条件的改善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助于脱贫致富;此外,交通条件的改善还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民族团结,巩固我国边疆的国防安全。

12.(2017全国Ⅲ文综,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白斑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鱼中软黄金”之称。

白斑狗鱼是肉食性鱼类,适宜在16℃以下的水域产卵繁殖,分布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北部冷水水域,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在我国仅见于新疆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如下图)。

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属于北冰洋水系的河流。

分析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答案:

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水质好;(2分)纬度高,加之受高山融雪影响,水温低;(2分)干流流速较缓,水草丛生;(2分)河流下游冷水鱼可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2分)

解析:

本题考查适合白斑狗鱼生长繁殖的自然条件。

由材料可知,白斑狗鱼适宜生存的环境为:

在16℃以下水域产卵繁殖,栖息环境多为水质清澈、水草丛生的河流。

额尔齐斯河位于48°N附近,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加上受冰雪融水的补给,河水温度较低,适宜白斑狗鱼产卵繁殖。

通过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额尔齐斯河干流所流经的区域,大部分位于山谷中,穿过的等高线少,落差较小,水流速度较慢,有利于水草生长,为白斑狗鱼提供栖息环境;同时额尔齐斯河直通北冰洋,下游冷水鱼逆流而上,可构成统一种群。

额尔齐斯河支流发源于高山地区,受人类影响较小,水质好。

这些条件适宜白斑狗鱼的生长繁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