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3994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6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docx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教材《主题阅读》50页word

校本课程开发教材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主题阅读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

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

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编委会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主编:

*****

副主编:

*****

策划:

*****

统筹:

*****

编委组长:

*****

执行编委:

********************

编委:

********************

编写时间:

前言

阅读是儿童了解自然与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主要方式,是提高儿童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儿童智慧之门的钥匙。

可以说,阅读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

语文知识不可能一蹴而就,他需要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

只有当阅读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种习惯,我们才会从容地坐在书本面前,细细地品读,深入地思考,采摘智慧的果实。

按照新课标的阅读要求,我们精心设计编写了这套《主题阅读》校本教材。

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一、选文精美,引领学生亲近文学

本教材遴选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科学性、趣味性和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这些选文不仅能够引领学生亲近文学,而且对于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极大的帮助。

二、体例新颖,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这套校本教材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处处为学生的学习着想。

“阅读指导”针对每个单元选文的具体类型,向学生进行简洁明了、实用有效的阅读策略指导,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阅读训练”针对阅读中的重点、疑点和难点,为每篇选文精心设计了“阅读训练”,题型多样,难易适中。

三、练习创新,提高学生阅读水平

阅读训练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既抓基础知识,又做灵活拓展。

第二,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第三,给学生留有多元化的解读空间。

我们对这本教材做了认真地编排,但定有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

愿这套教材能够引领同学们步入快乐的阅读殿堂。

第一单元

1、小镇的早晨-------------------02

2、红莲-------------------------03

3、天山美景---------------------04

4、山居秋暝---------------------05

5、沁园春·雪-------------------06

第二单元

1、清香父母茶-------------------08

2、无言的父爱-------------------09

3、月光启蒙---------------------10

4、送母回乡---------------------12

5、游子吟-----------------------13

第三单元

1、读书三境---------------------14

2、谈读书-----------------------16

3、读书“三余”-----------------18

第四单元

1、赵一曼的故事-----------------19

2、少年爱国者-------------------20

3、少年中国说-------------------22

4、满江红·怒发冲冠-------------23

5、过零丁洋---------------------23

第五单元

1、高贵的施舍-------------------25

2、钱被刮跑以后-----------------27

3、被人相信是一种幸福-----------28

4、菊花-------------------------29

5、咏梅-------------------------30

第六单元

1、和我崇拜的人生活的一天-------31

2、周恩来的故事-----------------33

3、曹冲智救库吏-----------------35

4、蜀相-------------------------36

5、书愤-------------------------36

第七单元

1、太阳风-----------------------37

2、新型航天服-------------------39

3、苍蝇和宇宙飞船---------------40

4、九九歌-----------------------41

5、冬至-------------------------41

第八单元

1、我的小河(节选)-------------43

2、受人青睐的绿色食品-----------44

3、给地球爷爷的一封信-----------45

4、给未来一片绿色---------------47

5、环保语录---------------------47

第一单元

主题导读:

我看见深邃的宇宙,蔚蓝的地球; 

我看见雄伟的长城,我美丽的家.。

欣赏高山,自然会在高山的巍峨中找到强悍和凝重;欣赏大树,自然会在大树的伟岸中获得自立和尊严;欣赏小草,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著与希望。

阅读指导:

写景,也就是描绘景物,通过作者有条理的描写,让我们看到一幅优美的风景画。

阅读此类文章要注意:

1、了解写景文章的类别

我们所学过的描绘景物的文章一般有如下三类:

一类是游记,写的是在游览过程中所看见的景物,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类是描写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风、雨、雷、雪、雾等),如《火烧云》、《第一场雪》;一类是写人们生活处所周围的风景,如《鸟的天堂》、《镜泊湖奇观》。

如果我们了解了写景文章的类别,阅读中就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

2、明确写景的描写顺序

写景必须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来写,因此理清作者的描写顺序,对于把握文章内容有相当大的帮助。

写景文章一般有这样几种顺序:

①按空间顺序写。

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四周到中间或从中间到四周。

如《黄果树听瀑》就是按从远到近的顺序来写的。

②按观察的先后顺序写。

这类文章一般是以参观游览的行进顺序落笔写景,条理清楚。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照出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的顺序写的。

③按时间推移的顺序写。

即描写不同时间景物的变化。

如《火烧云》一文是按照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这一段时间里火烧云从形状到颜色的千变万化的情况写的。

④按景物的不同类别来写。

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第3自然段,就分别写了小兴安岭夏天里树木、雾、阳光、草地等景物,层次分明。

阅读感悟:

小镇的早晨

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宏亮的喇叭声惊醒的;人称“世外桃源”的蚕乡桃源小镇,四周河浜萦绕,交通工具只有小船,它的早晨则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唤醒的。

     

  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

沿着市河缓缓踱步,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一片片斑斓的银鳞。

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不掺一丝儿杂质的碧玉带子,静静地和大街并行穿过小镇。

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挨着一只,好像一座水上浮桥。

一些涂抹得油光锃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两座拱形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不时有一片片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漂过。

船驶远了,但船工愉快粗犷的小调和着从大街上飘来的游丝般迷离的叫卖声,还在河面上荡漾。

     

 小镇的早晨又是热闹的。

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一个欢乐的漩涡里。

路不宽,人很多,你会不由自主随着拥挤的人群流向前去。

沿街摆满了各种土特产。

那刚从地里割下来的香菜、韭菜、莴苣,还带着露珠的晶莹,鲜嫩嫩的。

那刚从河里捕上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

此外还有雪白的小羊羔、长毛兔、大白鹅……真叫人目不暇接。

而一张张黝黑淳朴的脸带着微笑,甜甜地诉说着自个儿产品的肥美,又叫人流连不止。

     

  小镇的早晨更是紧张的。

大街两旁,不少经营点心的个体户早早地开张了。

粽子、豆浆、馄饨的小摊上热腾腾香喷喷,主人正忙个不停地招揽着过往行人。

大桥边有一个经营熟食的新个体户,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正紧张地做着开张前的准备:

洗碗、劈柴、剖鱼、宰羊……那被火苗舔着的大锅里不时飘出一阵阵诱人的香味,吸引了许多顾客。

河对岸急急地移动着一条彩色的人流,那是去工厂上班的农家姑娘,她们衣着鲜艳、步态轻盈。

这儿原是一个纯商品交流的小镇,虽然盛产蚕茧,但一尺丝绸一根丝线都要从外面购进。

如今,他们办起了缫丝厂、丝织厂、服装厂。

小镇在变化、在前进。

     

  多美的小镇的早晨呀!

回答下列问题:

1.找出第2自然段的中心句,第2—4句描写的小镇的静物有哪些?

在描写中突出表现了一个什么字?

2、文章2-4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3、短文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

通过描写小镇早晨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红莲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望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飘散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hánbāoyùfàng()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舒畅!

——徘徊了一会,窗外雷声发作了,大雨接着就来,越来越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在那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出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呼唤着,我便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fùgài()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勇敢慈爱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

1、根据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读句子,联系短文回答问题。

(1)“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摇摆。

”这句话与下文哪一句相照应?

写出相照应的句子。

(2)“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这里作者把母亲比作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比喻?

(3)“我心中深深地受到了感动”。

“我”心中为什么会受到感动?

天山美景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到后边。

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入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雪峰的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闪耀着银光。

在那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

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绿的苔藓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小山坡上,一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鲜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丽?

 

回答下列问题

1.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两个字以上的词语,并记住它。

 

雪白、五彩缤纷

2.文中通过描写哪些景物突出了天山的美。

 

3.找出文中同诗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的《鹿柴》)的情境相似的一句话。

4.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画出来,并说一说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积累:

山居秋瞑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实践活动:

亲爱的同学们,无论你是否喜欢动物,无论你是否关注流浪动物,弘扬文明,提倡关爱,促进和谐,一定是你我共同的心声。

动物也是我们的朋友,它们也是地球的成员,善待它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搜集人和小动物和谐相处的小故事,在班内展示。

2、写一篇你和小动物和谐相处的日记。

第二单元

主题导读: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爱,是母爱成就了伟人的惊人之举,赋予了艺术家奇妙的灵感,启迪了科学家敏锐的智慧,也丰富了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情感。

母爱就像满天的繁星,星星点点,映照着我们每个人的心田。

不要忘了,完整的家庭里,除了母爱,还有父爱的存在。

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坐标,为我们铸造了展翅飞翔的翅膀。

感谢父爱,感谢它带给我们的一切,它是永恒不变的爱,感谢父亲!

阅读指导:

1、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2、细节描写分为:

肖像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活动细节描写、表情变化(神态)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和事物细节描写。

通过细节描写体会父母恩情。

3、首尾照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4、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阅读理解:

清香父母茶

那一段关于茶的往事,至今仍在我心中萦绕。

10多年了,只要想起父母的关爱、宽容,往事便如放电影一样,一幕幕映于眼前。

10年前,我在祖国南疆一个叫科甲的哨所当兵,生活的单调、训练的紧张,使我这个初入军营的学生兵非常想念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

一次超强度的体能训练之后,我又累又渴,很想喝上一杯茶,尤其想喝上一杯清香滚烫的家乡茶。

我按捺不住饮茶的渴望,提笔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除了问候平安,便是请爸爸买1公斤的新茶寄来。

谁知,由于一时马虎,竟然写错了字。

信是寄到父亲单位的,不巧父亲出差了。

晚上,单位的同事就将信送到我母亲手里。

母亲一看,难过得眼泪直往下掉:

可怜我儿,当边防兵可真苦啊,连菜叶都吃不上!

第二天一大早,母亲就去菜市场买了几十斤青菜,运回家洗净、去根、去杆,仅留下菜叶拿去晒。

那时正值江南梅雨季节,要把菜叶晒干可真不容易。

为了尽快把菜叶送到我手中,天晴,母亲就早把菜叶拿出去晒;若遇上下雨,不会骑单车的母亲就会不顾一切地跑回家收菜叶。

菜叶晒干了,父亲出差也回来了,看到满屋子的菜叶,很是纳闷儿,问到底是咋回事。

母亲就拿出我的信给他看。

父亲看了信,说:

“边防兵再苦也苦不过南沙。

南沙都有定期补给船只把新鲜蔬菜送到,科甲那地方吃菜怎么会成问题呢?

”或许是知子莫如父,父亲猜我想要的是茶叶而不是菜叶,于是给我寄了1公斤的茶叶,并写信问我要的是否是茶叶。

茶叶是收到了,但父亲的信足足让我难过了好久。

真不知道,父母亲后来是怎样把那些干菜叶吃完的。

而那茶叶的滋味让我回味至今,难以忘怀。

自我检测:

1、用曲线画出文章开头结尾相照应的两个句子。

2、根据短文意思填空。

(1)“我”在给父亲的信中,误将“”字写成了“”字。

(2)文中“知子莫如父”的意思是:

3、把短文的主要内容补充完整。

短文主要内容:

“我”;母亲看过信后,。

后来,父亲

无言的父爱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

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

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艺儿。

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

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过的。

“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

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

 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着玩笑说:

“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我有点失望。

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

“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那你怎么办?

 “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

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

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

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 A )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 B )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 C )为了欣赏,( D )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

可是父亲说:

“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

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无言的父爱。

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自我检测

 1、在文中的括号中写上合适的关联词,你最多可以写出几个?

AB

CD

2、文中加点的词语“标价”的意思是          ,“忙乎”的意思是    。

3、根据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意思。

“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句中的“我”指的是谁?

“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

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你认为你的父母给予你的“最珍贵的财富”是什么?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

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祥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

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

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

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

暑热散去了,星星出来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

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

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

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

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

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

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又叫数来宝)的民间艺人。

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

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

母亲说:

“仔细听着: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

“朝哪里猜?

  母亲说:

“朝吃的猜。

  我歪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

母亲笑着说:

“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自我检测

  1、第二段“微风吹乱了母亲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一句运用比喻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第九段中说:

“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母亲用童谣启蒙了我诗歌的灵感,文题为什么不用“童谣启蒙”呢?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积累

送母回乡

唐李商隐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综合实践活动

1、让孩子与父母交换角色,开展“今天我当家”的活动,做一天爸爸或做一天妈妈。

洗衣叠被、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预算开支等,体会父母工作生活的辛苦。

2、搜集有关孝的名言。

3、把《游子吟》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

第三单元

主题导读:

爱读书,是一种美德。

读书,使人胸襟开阔,豁达晓畅;读书,使人目光远大,志存高远;读书,使人增长见识,谈吐不凡;读书,使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

读书诱发了人的思绪,使想象超越时空;读书丰富了人的思想,如接触博大智慧的老人;读书拓展了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生更加美丽。

阅读指导:

1、引用:

写文章时,引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表达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