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002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docx

大学基础写作提纲

第一章写作概论

第一节写作的构成

1写作主体:

作者

2写作客体:

材料

3写作载体:

语言文字

4写作受体:

读者

第二节写作的意义

1写作工具论:

写作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

写作是训练思维的工具;写作是劳动与创造的工具。

2文章功用论:

写作促进社会的发展。

认识作用——信息交流,思想传播;教育作用——文学作品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审美作用——文章之美;使用价值——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娱乐作用——休闲娱乐,娱人娱己。

第三节写作的学习

1提高素养:

文品有赖于人品;知识空间决定文章格局;文才尤重见识;理论与实践结合

2掌握方法:

师法自然;走向民间;学会阅读;因性练才

第二章聚材论

第一节观察与体验

1观察:

观察的特征——直观性、客观性。

观察的功能——激活作者思想、触发写作的直接动力;深入把握写作对象的前提和基础,判断、推理、联想、想象的起点;有助于作者客观地表现意图和态度。

观察的要求——宏观观察与微观观察相结合;孤立观察与比较观察相结合;有意观察与无意观察相结合;视觉观察和其他感觉器官观察相结合;长期观察与短期观察相结合。

2体验:

体验的特征——亲身接触经历事物

体验的功能——达到对外在事物的个性化了解;达到对自我的明确体认;带来强烈的认同感和真实感。

体验的要求——亲临现场、设身处地;虚已待物、真情投入;再现客观对象、唤起主观情感

第二节采访与调查

1采访:

采访的基本环节——获得线索、确定选题、访前准备、开展采访、考虑采写安排。

采访的一般方法——提问、倾听、观察、记录

采访的特殊方法——网络采访、隐性采访

2调查:

开调查会——最常见的调查方法之一

个别访问——更具针对性

蹲点调查——抓好典型,点面结合,全面而具体了解情况

亲自实践——最直接的调查方式

第三节阅读与检索

1阅读:

阅读类型(按阅读目的分)——理解性阅读、评鉴性阅读、猎获性阅读、泛览性阅读

阅读方式(按阅读状态分)——精读、略读、浏览、跳读

阅读技巧——圈点勾画、评点加注、读书笔记、读书卡片

阅读功能——思想教育性阅读、积累性阅读、搜集性阅读、鉴赏性阅读、评论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消遣性阅读

2检索:

检索的含义——狭义(根据一定的方法,系统化、有序化查找);广义(文献的储存与检索)

文献检索的应用——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检索

 

第三章构思论

第一节主题的形成

1主题的含义和地位:

主题即文章所表达的主要意思。

具有重要地位:

主题如何决定写作活动的成败;主题支配写作活动。

2主题的生成:

总体来说,主题的生成离不开社会生活。

一般来说,主题的生成不外乎这两种情形:

作者在生活中有某一方面的思想或情感积累,当这种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它可能会抑制不住地流溢出来;主题是在一种外因刺激下产生的。

3主题的要求:

正确——正确是对主题思想性(正能量)、科学性(客观真实、实事求是)及审美价值(健康积极的审美导向)的基本要求。

深刻——文章的主题能够做到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某种规律性的东西,而不是满足表面现象的罗列或就事论事。

(深刻的主题往往来自对生活的独到观察和领悟,来自作者的修养)。

新颖——跳出固有的框架,更换思维方式、寻找新的角度等。

(作者要有总揽全局的眼光)

集中——主题简明、单一。

4主题的表现:

对比法——将今昔、盛衰、爱恨等各式材料同时使用,两相对照,在对照中凸显品质、境界、变化的表达主题的方法。

文眼法——作品中最能表现思想情感、具有点睛传神之功的关键性词句。

寓言法——带有讽刺或劝解性的故事,假托故事来说明某个道理,或对某一个现实问题或劝谕或讽刺。

戏谑法——以戏谑、夸张、正话反说等方式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活动进行嘲讽。

象征法——根据事物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一种具体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第二节材料的运用

1材料的含义:

写作活动中用来提炼和表现主题的事物和观念。

从性质上分为两类:

事物——现实世界中有具象性的自然物、人造物及各种事情等;观念——通过心智可以感受、领悟得到的东西(情感、哲理、科学规律)

2材料的熟悉:

认识、把握写作对象时写好文章的必要前提。

3材料的选择:

围绕主题选材——写作活动最基本的原则。

和主题有关就用。

材料要真实——符合客观实际,不能弄虚作假。

文章具有说服力的保证。

要全面。

材料要精当——言不烦、以尽量少的文字、材料表达尽量丰富的思想,避免文繁义寡。

材料要新颖——避免俗滑,避免老生常谈,避免千篇一律。

 

第四章表达论

第一节表达方式

1叙述:

叙述的含义——把人物的经历,事物变化发展的过程或事件的原委用语言文字按照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

记叙类文体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叙述的视角和人称——由于观察点的不同,叙述者从什么角度,用什么口气来叙述的问题。

叙述的方式——顺序:

按照时间的先后次序、空间的自然序列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进行的叙述。

倒叙:

先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生过程中某个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的一种叙述方式。

插叙:

在主要事件的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插入另外与之有关事件。

补序:

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情况或实践作某些必要的补充及交代

平叙:

在同一时间内发生在不同地点的几件事情所做的平行叙述或交叉叙述。

叙述的要求——记叙的要素,线索要交代清楚;叙述的重点要突出、详略

得当,主次要分明;叙述要生动曲折,尽可能波澜起伏。

2描写:

描写的定义——把人物或事物的状貌情态、性质特征等用生动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文字,加以具体形象地展示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方式。

描写的类别和要求——人物描写:

肖像描写(外貌描写,对人物的容貌体态、衣着装扮、生理特征的外部形态的描写)

行动描写(动作描写,最能反映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内心的描绘)

心理描写(对人物内心世界和思想活动的描写)

语言描写(人物对话、独白及语气生态的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对自然界存在的自然景物以及人物活动场所、陈设布置的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对人物活动和事件展开的由人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组成的时代氛围的描写)

场面描写:

对一定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众多人物活动情景的描写。

要与其他表达方式紧密结合,有中心,有层次。

细节描写:

对生活中事物最具典型性的细枝末节加以着意的描写。

真实,生动,具体。

3议论:

议论的含义——对客观事物进行评论,表明自己的主张,批评或修正他人的意见的表达方式

议论的要素和基本要求——论点:

作者围绕论题要阐明或论证的基本观点、看法、见解或主张

论据:

阐述或论证论点的依据,是论点建立的柱石或基础。

论证:

利用论据来阐释、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议论的方式——演绎法:

在论证过程中,从普遍性的一般规律,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论证方法。

大前提正确,推理形式正确。

归纳法:

由个别事例推出一般性或普遍性结论的论述方法。

论据必须真实典型。

类比法:

利用事物间的相同属性或相似点,通过比较、对照,由个别推出个别的方法。

例证法:

列举事例来作论据以证明论点。

所举事例要确凿、充分、典型

引证法:

引用相关权威性论述或科学上的公理、定理以及名言警句来证明文章的论点的论证方法。

引证要准确、适宜、适量

4抒情:

抒情的含义——表现和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抒情的方式——直接抒情:

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直接地、公开地抒发感情。

简介抒情:

作者借助一定的外物,把内心激发的所要表达的情感,融入写人、叙事、摹景、状物、说理中。

可分为即事抒情(借助叙事抒发感情,在叙述中渗透作者的感情),寓情于景(通过描写景物,委婉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托物言志(把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寄寓在某一具有独特的内在品质的事物中,通过对这一事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寄情于景(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

抒情的基本要求——要有真情实感;服从主旨表现的需要。

5说明:

说明的含义——用简明准确的文字对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征、成因、原理、关系、功能等进行客观地解说,以阐明事物的内容、形式、本质和规律,使读者获得相关知识的一种表达方式。

说明的类别——从形式上来分:

简单说明和复杂说明

从写作方法上来分:

平实性说明和文艺性说明

从说明对象上来分:

事物说明和事理说明

说明的方法——定义说明法:

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概括性的解释。

举例说明法:

选用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解释抽象事理或深奥的科学知识。

具体化,更容易理解。

分类说明法:

把比较复杂的说明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类别,然后逐类加以分解说明。

比喻说明法:

打比方。

用熟悉的话来说抽象的事物

数字说明法:

运用准确可靠的具体数字、数据对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特征进行解释。

图表说明法:

借助插图、表格、照片来解释说明事物,以便达到更好表达效果。

说明的基本要求——注意说明的内容要科学、准确、客观;

注意说明的语言要简洁、明确、通俗;

注意说明的顺序,要灵活运用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注意说明的方法,根据说明的内容和写作目的选择各种说明方法。

 

第五章文体导论

第一节文体的内涵

1文体的概念: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文章模式与规范,具体表现为某类文章为适应特定的社会需要和表达目的而在主题形态、材料类型、结构原则、表现形式等方面呈现出的共同特征。

是写作实现社会功能的形式,是其用以服务于社会,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

文体一般呈现为一类文章共通的模式与规范,是同类文章共同的、且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形式特征。

文体总是服务于一定的社会需要,呈现出特定的社会功能。

文体由人们长期的写作实践经验积累总结而成,表现为约定俗成的写作惯例。

2文体的构成:

主题形态:

反映的是文体在体现其社会功能,适应特定社会需要以及作者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材料类型:

反映的是文体在关注社会生活的侧面和着重点上的差异。

结构原则:

反映的是文体在文章内部事实材料、思想情感组织安排倾向上的差异。

表现形式:

反映了文体间在主要表达方式的选择、语体的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它是文体规范相对直视、显性的构成部分。

两个方面的特征:

表达方式(多元的,丰富的)、语体(文体的语言基调)

 

第六章文学文体

文学文体的基本特征:

文学有其独特的反映对象和反映形式。

第一节诗歌

1诗歌概说:

诗歌的界定——通常采用分行排列的语言形式,富于韵律美和节奏感,多运用隐喻和象征,有强烈的抒情意味,表现出敏锐的直觉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能够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和抒发思想情感。

诗歌的分类——按内容分:

抒情诗(抒发诗人主观情感)

叙事诗(以诗的形式和诗化的语言叙述事件、刻画人物)

哲理诗(在诗歌中抒发自己的所感所悟,诗意化地表达一定的哲理思想)

按体裁分:

格律诗(按照固定的格式和严格的韵脚创作的诗歌)

自由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较为自由)

散文诗(文本形态类似于散文)

诗歌的特点——诗歌总体上都是抒情的;艺术形象通常是隐喻和象征;语言富于节奏

2诗人素养:

精神素养——真正的诗人,首先要有独立的艺术人格,应该有丰富而深刻的精神世界。

精神素养的高低最终决定诗歌境界的高低,诗人要多读书来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言素养——诗人运用语言创造诗歌意象和锤炼诗句的能力。

意象的创造:

要有长期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积累,也要有对事物的敏锐独到的观察和感悟。

诗句的锤炼:

跳跃性;形象性;音乐性

第二节散文

1散文概说:

广义:

不押韵或不重视骈偶的文章

狭义:

小说、戏剧、诗歌之外的一种篇幅较短、题材广泛、表达自由的文学样式

2散文的特征:

较强的纪实性——绝对真实;大实小虚;虚实的程度取决于写作的目的

取材的广泛性;形散神不散

3散文的分类:

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

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为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怀

哲理散文——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

4散文的写作:

积淀生活——要有生活积累,注意观察生活。

精于立意——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提炼和挖掘主题思想。

善选类型;巧于布局;锤炼语言

 

第七章公务文体

第一节公文概说

公文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依法成立的社会组织用来办理公务、有一定格式的应用文。

1公文的作用:

颁布法规;指挥管理;交流信息;宣传教育;商洽协调;凭证依据

2公文的格式;

份号;密级和保密程度;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

行文的规则及公文的拟制自己看~~178页

第二节请示报告

1请示:

请示的概念——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求决断、指示、批示或批准事项所用的呈批性公文,属于上行公文。

请示的特点——针对性;呈批性(必须批复);单一性(一文一事,一个主送机关);时效性

请示的分类——请求指示性请示;请求批准行请示

2报告:

报告的概念及特点——概念: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特点:

单向性(不需要上级机关给予批复)

陈述性(语言与内容都是陈述性的)

事后性(开展一段时间工作后向上级做出汇报)

报告的分类——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报送报告

第四节通知通报通告

1通知:

通知的概念——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有批转转发公文、颁发行政规章、向下级布置工作,传达上级指示,加强部门协作,安排部门工作的作用。

通知的特点——知照性;广泛性;时效性

通知的分类——批转性通知:

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

转发性通知:

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

发布性通知:

发布法规、规章

指示性通知:

对某一事项作出具体规定或对处理某一问题作出具体指示的通知

事务性通知:

安排一般具体事务的通知

会议通知:

发出召开会议的通知

注意事项:

通知事项必须明确具体;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2通报:

通报的概念——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通报有关情况的公文

通报的特点——典型性、引导性、严肃性、时效性

通报的分类——表彰性通报、批评性通报、情况通报

注意事项——通报的内容必须真实;通报决定要恰如其分;通报的语言要简洁庄重

3通告:

通告的概念——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众或者有关单位、人员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的知照性公文

通告的特点——广泛性、周知性

通告的分类——政策性通告;事务性通告

注意事项——准确把握文种;通告事项应当注意政策性;行文要通俗易懂

第五节函

1函的概念:

不相隶属机关之间的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者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

2函的特点:

沟通性、灵活性、单一性

3函的分类:

按性质分——公函(机关单位正式的公务活动往来)、便函(日常事务性工作处理)

按发文目的分——发函、复函

按内容和用途分——商洽适宜函、通知适宜函等

4注意事项:

行文简洁明确,用语把握分寸;迅速,及时。

 

第九章学术文体

第一节学术论文

1学术论文界说:

定义——公布科学研究成果和表达学术观点的论说性文章。

特点——学术性、科学性、理论性、创造性

分类——按研究工作性质来分:

一般性学术论文、规定性学术论文

按学科分:

自然科学论文、社会科学论文

按内容分:

基础理论研究论文、应用性研究论文

2学术论文准备:

论文选题——选题的原则:

有学术价值、有新意、难易适中

选题的来源:

自拟、课题、指定

选题的方法:

根据自己的擅长选题;从学习的疑问处选题;从现实需要选题;从学术热点选题;从边缘(交叉)学科选题

选题的论证与确立——学术价值的论证;可行性论证

搜集材料——材料的类别:

直接材料、间接材料(根据搜集方式分)

事实性材料、观念性材料(根据材料性质分)

个别性与综合性、中心和背景等(根据形态和用途)

材料的搜集:

观察、实地调查、阅读检索、实验

材料的整理:

鉴别与取舍、归纳与分类、初步形成论点与论据

3学术论文撰写:

构思——围绕论题展开、结构严谨完整、摸准读者需求

论证——先归纳、再演绎;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遵守相关的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

4学术论文格式:

前置部分——封面:

学位论文的外表面,提供论文的基本信息,起保护作用

题名(标题):

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学术内容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摘要:

学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

关键词:

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

目次页:

长篇论文可以有目次页

插图和附表清单;符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的注释表

主题部分——引言(绪论):

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和知识空白等

正文:

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等。

要实事求是、客观真切。

结论:

最终的、总体的结论。

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致谢;参考文献表

附录部分(必要时);结尾部分(必要时)

第二节实验报告

将实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等记录下来,经过整理写成的书面汇报。

1意义:

必须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写实验报告是一件严肃认真的工作。

2要求:

使用同一规格的实验报告纸,字迹端正,文字通顺,内容简明扼要,数据记录整洁,图标规范,结果正确,讨论认真

实验名称——标题,应简洁、鲜明、准确

实验目的——简明扼要说明为什么要进行本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

实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简短的文字扼要地阐述实验原理

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内容及步骤;数据的记录及处理

小结或讨论——对实验结果作出合理判断,分析实验中出现的奇异现象,提出思考题并作出回答

原始实验数据草表

第三节科普说明文

1科普说明文概说:

定义——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和推广应用科学技术为目的,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类别——科学说明文、科学小品(按表现方式分)

特点——知识性、单一性、通俗性、趣味性

2科普说明文写作:

结构——标题:

概括内容为主

引言:

揭示文章主题

正文:

充分展开表达说明对象的各种知识。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结尾:

帮助读者加深印象、引导读者展开想象,激发读者求知欲

写作要求——选题要考虑作者的专业及读者的需要;运用正确的说明方法(下定义、做解说、比较法、分类法等);语言要兼具科学性和通俗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