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141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docx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第一篇: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经验交流的标准写法

因为有了交流,人类才有了进步!

无论是机关企事业单位,还是社团民间组织,每年都要召开若干大大小小的会议,交流情况,交流经验,交流体会,促进工作,提高水平。

对于领导者来说,抓两头促中间、抓典型带一般,更是常用的一种领导方法,胸中有思路、手中有典型,往往被看作一个领导者称职和成熟的标志。

因此,在各种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会议上,经验交流材料总是必不可少的,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广且大。

经验交流材料不属于正式文件,也不是规范性公文,没有特别的规定,没有固定的格式,是应用文中限制最少的文种之一,完全应该写得活泼引人。

但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吸引人、感动人、启发人的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凤毛麟角,图解政策、矫揉造作、空洞乏味的经验交流材料常常成为开无效会的“帮凶”。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写作经验交流材料的人凭“经验”、套格式,缺乏创新意识,往往把活材料写死了。

写活经验交流材料,没有现成的模式,没有标准的套路,只有在实践中去体会、去探索。

笔者长期从事公文写作,整理和审阅经验交流材料可谓家常便饭,现将自己的几点感受和想法写出来,以期抛砖引玉。

一、从“典型”的角度去寻找“经验”、发现“经验”既然是经验交流材料,就必然要有其先进性、典型性、代表性,可以供人学习,供人借鉴,催人奋进,以此为榜样努力追赶。

因而,写作经验交流材料,首先必须抓住经验的可学之处、先进之处,挖掘它的典型意义。

通常情况下,不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不算典型,不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也不能算经验,更无需交流了。

所以,很多人又把经验交流材料称作典型材料。

那么,什么样的“经验”才是“典型”的,才具有交流价值呢?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衡量。

1.思路要独特。

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行动,思路决定效果。

看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特色、有创新,经验是否值得总结、值得推广,不能仅仅看“好点子”、“好主意”,更应看其是否有好的工作思路。

思路有特色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创造性。

思路要能创造性地贯彻上级的大政方针和主要精神,是上级意图的延伸和深化,它充分体现大政方针的精神实质,但不是依葫芦画瓢,照本宣科,照搬照转,也不是简单图解和机械执行上级要求。

好的思路应该是在全面贯彻中有独到见解,在认真执行中有探索创新。

如果思路是上级要求的全面翻版,全盘复制,则毫无“典型”可言,更无“经验”可谈。

当然,思路也不能背离上级要求,另搞一套,那样就成“反面典型”了。

二是针对性。

思路要能切实解决本地本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打开工作局面,改变被动或落后状况,开辟完成任务和实现奋斗目标的有效途径。

不着边际、中听不中用的思路不可以作为“典型”。

三是普遍性。

思路不仅要有独到见解,有创新,有实用性,而且要有普遍意义,可以指导面上工作,是做好同类工作、化解同类难题的好对策、好办法。

否则,个别化的思路,再好也没有在面上交流推广的必要。

四是前瞻性。

思路要有超前意识,能够应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能够克服各种困难,战胜各种挑战,确保实现预期目标。

有远见的思路才是真正的出路,才是含“经”量高的经验。

2.做法要先进。

具体做法是经验交流材料的主体,是最吸引入的地方,此处不精彩,文章就难出彩,其“经验”就难以让人喝彩。

所以,做法先进是关键,是重头戏。

考察做法的先进性应着重看三个方面:

一是富有时代性。

尤其是在总结一些“老典型”时,不少材料往往把过去的一些做法冠上新名词,穿上新外衣,重新包装推出,给人一种新瓶装旧酒的感觉。

典型的先进性,在于它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是为适应新形势、贯彻新要求、实现新目标而采取的新举措、新动作、新方法。

二是富有原创性。

不是模仿秀,不是拾人牙慧,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上级精神的指导下,从实际出发,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举措和动作。

即使有学习运用别人的地方,也决非生搬硬套,是借他山之石而攻玉,有超越、有创新、有特色。

三是富有实践性。

经验的可贵之处在于其做法可行,能够学习借鉴,付诸实施,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是那种人人能做、会做而没有想到去做的“经验”。

纸上谈兵的东西,以及属于规划、设想、打算类的东西,不能作为经验交流。

一句话,凡是没有付诸实施、取得实效的做法,再精彩也不是经验。

3.效果要显著。

思路是否可行,做法是否先进,关键看效果。

没有效果,就没有说服力;没有突出的效果,就不能作为经验介绍。

什么是突出的效果呢?

首先要看实绩是否领先。

在本地区、在同行业或在一个更大的范围内越位前进,跨越发展,执牛耳、居前茅、创一流、摘桂冠,这样的经验才值得认真总结,大力推广。

其次要看面貌是否改善。

与往年相比,进步较快,与历史最好时期相比,水平较高。

变化实实在在,面貌焕然一新,成效有目共睹,这样的典型才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这样的经验才是不含水份的经验。

再次要看群众是否认可。

群众满意不满意、群众认可不认可,是检验典型是否立得住、经验是否有推广价值的唯一标准。

搞形式主义,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劳民伤财的所谓“经验”,注定会没有群众基础,也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此,在写经验交流材料之前,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开展调查,多听各方面的不同反应,开清“经验”的本质,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从“启发”的角度去梳理“经验”、总结“经验”。

人们学经验、看现场、听介绍,是为了获取“真经”,从中受到“点化”,受到启迪,学到好策略,学到好方法,以便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争取更大的成绩。

因此,介绍经验时应从受众的角度多加考虑,使之有“耳目一新”、“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感。

1.在“为什么”上启迪思路。

参观、考察、听介绍,人们对先进经验有兴趣,自然就会追问当初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

因而,写经验交流材料应该清楚地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

回答这个问题,可从

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要详细介绍当时面对着什么样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

同时,这些情况、问题和矛盾必须是现阶段有一定普遍意义的,是共性的,是经常发生的,这样才能引起别人的兴趣,达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的效果。

二是基于什么考虑。

就是面对带有共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拨开迷雾见红日,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正确进行分析、判断、决策,是领导能力和领导水平高低的标志,经验交流材料把这个问题写好了,自然就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2.在“怎么做”上提供借鉴。

经验交流材料介绍做法,不能象记流水账一样,把所有的做法一个不漏地全盘托出,也不能把一些常规做法、例行公事当作“经验”介绍,要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写出新意。

笔者在审稿中发现,相当多的经验材料在介绍做法时不外乎这么几条:

一是领导重视,二是统一认识,三是建立班子,四是明确责任,五是狠抓落实,六是协调配合,等等。

没有一丝新鲜感,没有一点独特性。

好的经验交流材料一般不写这些俗套,应该集中笔墨介绍直接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主要做法、重点措施和保证手段,主要做法就是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重点措施就是突出抓住哪些方面,保证手段就是如何确保这些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问题得到解决,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展开并取得预期效果。

要多写细节,多写有特色的做法。

只有—把这些情况总结到位,介绍详细,才能对别人有所触动,有所借鉴。

3.在“效果如何”上激发兴趣。

经验交流材料介绍效果时往往只偏重增长幅度,习惯于纵向比较。

在科技日新月异、社会转轨变型的形势下,纵向发展的“奇迹”越来越多,甚至司空见惯,加上基数和机遇条件的不同,高幅度、大跨度的发展并一定就有值得学习的“经验”,要引起别人的注意,就必须在纵向比较的同时,进行横向排序和走向预计。

所谓横向排序,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比较,在行业范围内比较,就是与世界巨头、全国巨头、全省巨头比差距、比优劣。

所谓走向预计,就是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发展水平作出令人信服的预测,让人们进一步看到后发潜力,看到长远优势,看到“经验”的真正威力,从而激发学习研究、借鉴运用“经验”的强烈欲望。

三、从“体会”的角度去咀嚼“经验”、提炼“经验”。

一项工作、一种思路、一套措施、一份收获,艰难的探索、辛勤的努力、精彩的过程、骄人的业绩,这一切让亲历者回顾起来,必然会有几多感慨、几多回味,而亲历者的这些真切体会对于虔诚的学习者来说,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是“经验的经验”。

从体会的角度提炼经验,应着力抓住三个方面:

1.揭示经验的真谛。

一份经验交流材料仅仅介绍思路、做法和效果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画龙点睛,介绍经验的内涵,揭示经验的实质,让学习者抓住要领学,抓住本质学。

在学习张家港活动中,有一篇介绍文章中是这样概括张家港精神的:

“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人民实践邓小平理论的智慧结晶,是民族利时代精神的缩影,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广泛的实践性、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人民性和强烈的开放性……张家港精神无疑是张家港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它同样也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端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肥沃土壤,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是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理论成功实践的典范,必定能在人类文明史上留下自己的光辉印记。

有了这样的高度概括,人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张家港精神的实质,进一步明确了“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道理。

2.道出经验的根源。

一个地区、一个单位、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作为经验交流,就应该把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以及取得成功的奥秘介绍清楚,让经验更加真实可信,让学习者更加有“经”可学。

中江网在报道华西经验和华西精神时,引用江苏省省长梁保华的话,对华西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和华西精神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深入挖掘,他说,华西精神是与时俱进、率先发展的精神。

无论在什么时候,华西都始终坚持高举旗帜,坚定正确方向;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率先发展不停步;无论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坚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永不自满,勇攀高峰;在各个发展阶段,华西人都善于把握机遇,抢抓先机,始终走在前列。

华西精神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

作决策、办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从实际出发,既符合中央精神,又符合群众意愿。

华西精神是求真务实、创新创优的精神。

华西村以创新求发展,创新为了发展,始终把握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华西精神是以人为本、共同富裕的精神。

吴仁宝提出的“有福民享、有难官当”,充分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宗旨。

华西人不仅自己富,而且富裕不忘国家、不忘集体、不忘左邻右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先后在省内外帮助多个贫困村脱贫致富。

华西人这种宽广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和赞扬。

华西精神是协调发展、团结和谐的精神。

华西村始终坚持两手齐抓、协调发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形成了热爱科学、崇尚文明、尊老爱幼、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的良好村风,社会安全,生活安定,百姓安宁,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进行了成功实践,创造了新鲜经验。

这些表述对每一个学习者来说无疑是深有启发、大有借鉴作用的。

3.指明经验的意义。

先进典型的经验是否值得推广,归根结底要看它对当前工作和今后发展的作用如何。

一是看它的现实意义,即对推动某项工作或解决某个方面的共性问题是否具有借鉴作用。

有一篇介绍村庄整治的材料中引用了两句群众语言来说明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性:

“小康不小康,首先看村庄”,“农村新不新,关

键看环境”,把村庄整治与实现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挂上钩,形象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是看它的长远影响,即对今后的发展是否有持久的促进作用和积极意义。

有的经验对推动局部工作,对解决局部矛盾可能是有效的,但推而广之,就可能适得其反;也有的经验对推动当前工作、解决当前问题可能是有益的,但对长远发展、社会长治久安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

如企业改制之初的一味卖光、破产逃债的所谓“经验”,城市发展中强行征地、强制拆迁的所谓“经验”,现在看来都值得反思和检讨。

因此,我们对各种“经验”要进行认真分析,区别对待,必要时可请教有关专家,或邀请有关方面人士共同研讨,以便弄清经验的真正价值,确定介绍的重点和介绍的角度,避免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给今后工作造成被动。

只有把经验的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全面揭示出来,才能让学习者放心学习,大胆借鉴,吸收创新,真正形成“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应,推动全面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第二篇:

德的评价标准(经验交流上报材料

明确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式

树立“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

——中共毕节地纪委、监察局德的考核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毕节地纪委委员王瑞玲

(2014年11月2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中组部出台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简称《意见》),明确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这“四德”的干部德考核相关要求。

毕节地纪委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精神,探索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和考察方式,通过细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式、强化结果运用,建立了客观真实、科学有效的科级干部德的评价体系,把一批人品正、干实事、敢破难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大大提高了干部选任工作的群众公信度。

一、考核评价工作基本状况和做法

(一)突出重点,要求领导干部坚持以德修身

一是要加强党性锻炼,持之以恒,终生不懈、修养不止。

要求纪检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完善自我、纯洁自我、提高自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要做到忠诚坦荡。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无私无畏、身先士卒、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必行、行必果,忠诚于家庭、忠诚于职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事业;三要有高尚人品。

人格魅力是团结同志、凝聚人心的基础力量。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要正人先正己,修身先修心,严格要求自己,时刻1

注意检点自己的言行,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常怀律己之心、常除非分之想、常修为政之德。

(二)量化分解,科学合理设置评价标准

一是遵守政治品德,要求政治立场坚定,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有大局意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履职,令行禁止;严守政治纪律。

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敢于担当重任;宗旨意识强。

二是遵守职业道德。

要自觉肩负起历史使命,把心思和精力全用于干事创业上,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在推进改革发展稳定事业中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敢于担当、敢于负责。

三是遵守社会公德者。

要带头维护团结和稳定,扎实开展团结进步活动,妥善处理影响团结和稳定的问题。

讲文明、树新风。

依法行政、秉公办事、廉洁从政,自觉规范从政行为,正确行使权力;树立环保理念,保护试验区山川秀美。

四是遵守家庭美德。

要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教育子女,长幼有序、夫妻融洽,家庭和谐。

教育管好家人和亲属,严格遵守《廉政准则》。

邻里和睦,礼让待邻,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三)立足实际,创新德的考察方式方法

结合实际不断拓展和完善,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考核评价领导干部的德:

一是“言”与“行”相结合。

考察干部的德既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察其心,通过对日常工作、生活、学习等细小环节的分析、评判干部的德。

二是“关键”与“一贯”相结合。

干部品德的构成和表露往往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在面对重大政治斗争和突发事件时,在完成急难

险重任务时,在对待个人名利时,来看干部的德,看其一贯的言行表现,与关键时刻的表现相互印证。

三是“圈内”与“圈外”相结合。

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需要通过工作、生活和社交圈等多种途径来了解。

有的干部圈内圈外两种表现、台上台下两个形象、八小时内外两个样子,所以,在考察中,采取干部考察进社区、延伸考察、多层次、多角度了解检验干部品德的优劣。

四是“现实”与“历史”相结合。

考察干部的德,不只看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把考核评价工作从现任岗位延伸到前任岗位,与其在现岗位的表现相互比较、互为印证,要把过去与现在的表现串成一条主线,从一贯表现中分析其德行品质和思想脉络。

(四)注重实效,合理运用德的考核结果。

一是对干部德的表现情况通过认真汇总、梳理和分析,将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职务级别调整以及奖惩约束、教育管理的重要依据。

二是搞好反馈,督促自省。

依据对干部“德”的评价结果,将干部德的考察结果通过一定形式反馈给干部本人,增强干部党性修养的自觉性,对评价较低的干部进行重点教育,鼓励优秀、鞭策落后、提高干部整体思想道德水平。

三是建立干部德的备查档案。

对干部德的考察结果建立专门档案,分门别类地记录通过专项考察、日常渠道了解、群众反映、大事大非面前表现等情况,作为选任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完善干部德的动态备查档案。

四是科学运用考评结果。

把领导干部德的考核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

对年度德的考核评价结果评为“好”的,优先考虑提拔重用;对评差的取消其评优晋先资格,年度内不予提拔;对于违反德的规范情节严

重、问题突出,经核实构成违纪的,立案查处。

二、将干部德考核贯穿到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中

在今年的换届工作中,毕节地纪委正确把握德与才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以德为先要求,既注重“考能”更重视“考德”,将干部德的考核贯穿于严肃换届纪律工作中,抓好县乡换届工作。

一是要求纪检监察干部率先垂范,带头学习、深刻领会有关换届的纪律要求和政策规定。

带头坚持公道正派的工作作风。

带头自觉接受监督、履行监督职责,弘扬正气,抵制歪风。

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导班子配备改革,从大局出发,积极支持领服从组织安排。

二是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组织有关人员学习换届的相关政策和纪律,全方位、多角度地向纪检干部宣传严肃换届纪律要求,使其自觉遵守换届纪律、树立道德标准、筑牢思想防线。

三是加强对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严肃查处违反换届纪律、违规违纪选举或其他道德败坏的行为。

坚持惩防并举、严格问责,突出重点、创新手段、严格执行有关监督制度,狠刹换届中的歪风邪气。

四是畅通举报渠道,健全电话、信访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及时受理反映违反换届纪律的问题,坚决查处到位,做到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达到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

保证换届工作有序、健康、平稳开展,真正形成以德服众、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把政治品质好、道德品行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发现、使用起来。

三、经验和成效

一是明确德的评价标准,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通过明确评价标准,完善评价方式,将干部德的表现列入干部考察的主要内容,把干部在关键时刻、重要岗位和利益面前的表现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倡导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有效激发了广大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

一批党性强、作风正、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被选拔到领导岗位。

二是实行德的量化操作,增强了干部选任公信度。

通过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方式,让以往群众关注度高、概念抽象的干部德的表现得具体化,实行德的量化操作,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中,对干部德的评价较低的,经考察确认后,取消提名资格。

把端正用人导向,匡正用人风气作为根本出发点,对德方面多数群众不拥护、不赞成、不满意的干部,坚决不提拔任用,保证了干部选拔的质量和效果。

三要强化德的监督约束,增强了干部自律意识。

突出

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德放在首要位置,克服了重才轻德的现象,让思想不正、作风漂浮、投机钻营等有才无德的干部失去市场,通过对干部德的细化,使干部德的监督内容更具体,明确了干部德的界线,促使干部时刻保持自警、自省、自励,做到慎言、慎独、慎微,增强了纪检干部自律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领导干部德的内涵界定不够清晰,考核重点不突出;二是考核标准与考核指标过于宏观和抽象,对干部德的评价与描述过于抽象,不具体,更缺乏细化;三是考核评价模式及评价技术有局限性,对不同人员等的评价区分度不高。

第三篇:

初中数学学习实践课程标准经验交流

初中数学学习实践课程标准经验交流

刘国光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数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从事工作和学习的必需工具,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强有力手段和人际交流的简明语言,对社会大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学素养是现代公民必备的一种基本素养。

话题1:

《标准》对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是什么?

《标准》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基本定位,在总体上强调“打好基础,学会应用,激发兴趣,启迪思维”;重视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里所说的“打好基础”,涉及到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和观念,以及由此形成的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并不是单纯接受和掌握数学的有关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也不是仅仅要求会算、会画、会推理。

通过数学学习所要形成的“基础”,包括有基本的、长期起作用的数学知识以及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算、画图、推理、交流以及使用计算机(器)处理数据的基本技能;抽象概括、逻辑思维、空间想象、数式运算以及数学探究、交流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对数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的“基础”,是数学基本素养的应有之义。

“学会应用”不仅是要求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是强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用数学”的体验和经验。

既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知道数学具有广泛的应用,知道数学对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又促使自己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懂得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领会数学所具有的科学思想方法意义,为将来在生活和工作实践中有效应用数学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确定课程目标定位的基础上,《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进一步阐明了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具体内容。

在具体目标的把握上,不仅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以及所获得的成就,更要重视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以及所领悟的数学方法和产生的情感变化。

要特别强调,数学对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有独特的作用,常言道“数学使人聪明”,就是指数学本身注重思维,数学学习有利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

因此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应把“启迪思维”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学生的智力开发和智力水平的提高。

还有,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自信心,是自主发展的强大动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往往胜过责任感”,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激发兴趣”应该是数学课程及其教学关注的重点。

我们要全面认识和正确把握数学课程目标,促使课程的功能由过去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引导教学必须为学生提供感受和体验知识发生、形成、应用过程的机会,促进数学教学重心进行必要的转移。

话题2:

《标准》提出的数学学习内容重点的主要变化有哪些?

《标准》按照整体性原则,根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对基础教育阶段十二年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通盘设计,并按照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进行合理安排。

具体的数学学习内容,由基础型课程部分、拓展型课程部分和研究型课程部分组成,这三个部分分别表述为“基本内容”、“拓展内容”和“专题研究与实践”。

“基本内容”是所有学生必备的、共同的数学基础;“拓展内容”具有可选择性,有利于学生充实与其个性发展相适应的数学基础;“专题研究与实践”是研究性学习的题材,注重于学生的过程经历和体验。

上述三个部分的内容,遍及小学、初中、高中的各个年级。

其中“基本内容”是相应学习阶段毕业考试的内容;“拓展内容”分为拓展i(非定向拓展)、拓展ii(定向拓展)两类,高中阶段的拓展ii又有文科、理科两种不同要求,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其在个性发展中对数学的不同需要。

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

转变学习方式,不是用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去代替原来的学习方式,而是要改变单纯接受性学习的状况,采用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多样化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多种学习机会和体验。

学生通过学习方式由单一到多样的转变,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促使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