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1506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学习技巧

2017第一学期语文总结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一)记叙:

1、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2、顺序:

(1)顺叙:

结构完整、清晰,叙事清楚

(2)倒叙:

设置悬念,吸引注意力,避免呆板,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补充故事情节、解释说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人物性格

3、人称:

(1)第一人称:

真实感,便于直接叙述和抒情

(2)第二人称:

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与读者间的情感交流、领会作者写作意图

(3)第三人称:

客观、真实、行文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4、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1)内容上:

a开头:

开篇点题、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设悬念、做铺垫、埋伏笔

b中间:

埋伏笔、做铺垫、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深化主题

c结尾:

深化主旨、点明中心、抒发感情、卒章显志、留下想象空间

(2)结构上:

a开头:

总领全文、引起下文

b中间:

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c结尾:

首尾呼应、呼应上文、呼应题目

(单独成段起强调作用)

5、题目:

1、题目的含义: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2、题目的作用:

(1)线索,结构紧凑

(2)交代对象人物身份,暗示人物性格

(3)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4)概括文章内容或中心事件

(5)悬念,吸引注意力,引发思考

(6)一语双关,象征

(7)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8)奠定感情基调

(9)表达某种感情

(二)描写:

1、描写人:

(1)直接描写:

语言、动作(准确生动)、外表、心理(细节)

(2)间接描写:

环境烘托,他人言语

2、描写景物:

描写顺序(远近、高低)、点面结合、正面侧面相结合、色彩、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多感官描写、白描工笔

3、修辞:

(1)比喻:

抽象变具象,生动形象,深奥变浅显,通俗易懂,富有文采,感染力强

(明喻、暗喻、借喻)(本体、喻体、喻词)

(2)拟人:

表达鲜明爱憎之情,生动形象,语言风趣幽默(拟人、拟物)

(3)排比:

句式整齐、朗朗上口、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4)对称:

增强语言气势,形成回环往复的铺陈效果,视觉冲击、对称美

(5)夸张:

扩大所缩小某事物,从而揭示本质

(6)对比:

强调突出

(7)反问:

强调,加强语言气势、启发思考、引起共鸣

(8)顶真:

结构整齐、语气连贯、增强表达效果。

(9)反复:

语气强烈、强调

(10)引用:

增强文采、增强趣味性、诗情画意、语言优美

(11)设问:

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12)对偶:

句式整齐、增强节奏感和韵律美

(13)互喻:

回环往复、相映成趣

4、表现手法:

衬托(正称、反衬)、烘托、象征、联想、渲染、白描、工笔、动静、虚实、抑扬、褒贬、正侧

5、环境描写: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强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借景抒情、寄托人物思想感情

(4)反应人物性格品质,刻画人物性格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主题

(7)象征暗示

6、写作顺序:

时间、空间、事情发展、逻辑

(三)议论:

1、含义: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2、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又可分为三部分: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3、语言特点:

严密性、概括性、鲜明性、生动性

4、论证方法:

a举例论证:

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

运用了举例论证,通过举什么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b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用经典着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

运用了引用论证,通过引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c对比论证: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

运用了对比论证,通过把什么和什么作对比,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让人印象深刻)

d比喻论证:

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

运用了比喻论证,通过把什么比喻成什么,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

e因果论证:

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系统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5、议论文和记叙文的区别:

“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

记叙文也“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

6、记叙文中的议论:

画龙点睛、深化主旨

(四)抒情

1、抒情方式:

(1)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用典、咏史抒情

二、其他:

(一)主旨:

1、写景类:

运用了什么手法,描写了什么景,表达了什么情,

2、叙事类:

运用了什么手法,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儿,表达了什么情或启示。

3、议论类:

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通过论证一件什么事儿,表达了什么情或启示。

(二)写作特点:

1、手法(主要)

2、内容:

内容详实、叙述描写完整生动

3、结构:

结构紧凑、思路清晰、线索明确

4、语言:

准确、生动形象、优美、清新、明快、自然、质朴、通俗易懂、华美、绚丽、精炼等

5、情感:

感情真挚、流露自然

(三)赏析句子(表达效果):

运用了什么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什么,表达了什么。

方面: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其他(动词、写作顺序等)

三、炼字:

1、这个字或词妙在何处?

本义……语境义……运用了……(生动形象)写出了……表达了……

2、把A字换成B字好不好?

不好,A字不仅能够表达出B字的意思,而且多了一层意思。

运用了……写出了……表达了……(细致分析)

3、几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照应前文、人们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成长顺序、环环相扣、递进顺序

四、诗歌:

1、本诗描绘了一副怎样的景色?

2、本诗运用了什么手法?

动静、虚实、色彩、多感官、空间顺序、正侧、联想、想象、修辞等

3、本诗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丽、清新、恬淡、旷达、苍茫、壮阔、凄凉、哀婉、朦胧、感伤、萧瑟

4、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本诗选取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类型:

怀古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行旅诗或闺怨诗、边塞诗:

a思乡b渴望和平、厌恶战争

6、分类:

1、按表达方式分:

叙事诗、抒情诗

2、按体裁分古代诗歌近体诗律诗:

五言、七言

绝句:

五言、七言

古体诗

新诗:

自由诗(白话诗)、散文诗、民歌

律诗:

通常规定每首8句,每2句为一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五、古文言文语言现象:

(1)通假字

(2)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的改变

(3)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2、动词的活用:

动词做名词、动词的使动、动词的为动

3、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4)一词多义

(5)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倒装句:

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

六、仿写句子(对联):

形式+内容:

修辞、对象(字数)

七、描述画面:

完整、全面

八、破折号:

解释说明意思递进意思转折语言延长语音停顿中断

九、引号:

说的话语、引用、讽刺和否定、特定称谓、特殊含义、拟声

十、冒号引号

1、XX说:

“……。

”2、“……。

”XX说,“……。

”3、“……。

”XX说。

十一、句号引号

1、引文独立意思完整,句号在引号内

2、引文不完整,或作为自7己的话的一部分,句号在引号外

3、叹号、问号,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均在引号内

十二、散文

1、含义: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

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分类:

(1)叙事散文或称记叙散文,以叙事为主,叙事情节不求完整,但很集中,叙事中的情渗透在字里行间。

a偏重于记事:

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

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着的区别。

b偏重于记人:

全篇以人物为中心。

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2)写景散文:

这类散文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的散文。

例如:

朱自清《春》《荷塘月色》

(3)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或称写景散文,指以描绘景物、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的散文。

例如:

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

(4)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与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

例如:

尼采的《我的灵魂》。

3、特点:

a结构之美:

形散神不散:

”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穿全文的线索。

b语言之美: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c意境之美:

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十三、双重否定:

强调、加强语气(增强语言气势)

十四、连用叹号或形容词:

强调、加强语气、增强气势

十五、小说:

1、含义: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2、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虚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3、分类:

a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

b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神话、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

c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d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

4、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十六、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十七、联想和想象

1、想象:

由存在的甲事物创造出不存在的乙事物,让文章更加生动,让读者思绪发散,产生共鸣,既要奇特大胆又要合情合理。

2、联想:

由存在的甲事物想到存在的乙事物,联想使文章更加生动,可以让读者更清楚地浮现出事物的特点。

十八、寓言: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

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

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是“寄托”的意思。

寓言,通常是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运用拟人的手法,语言简洁锋利。

具有劝喻性和讽谏性。

十九、神话:

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

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

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文化生活的起源,但仍然对世间万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二十、下定义:

(主语)是(修饰词)(宾语)

二十一、语病:

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重复啰嗦、前后矛盾、概念混乱、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句式杂糅

倍数只能增加

二十二、句子成分

1、名称: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2、符号:

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3、记忆:

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修饰成分定状补。

定语比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

二十三、词的分类:

1、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2、虚词:

1、代词:

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2、副词:

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频率副词、谦敬副词

3、介词4、连词5、助词:

语气助词、结构助词5、叹词6、兼词

二十四、标点符号:

1、……等×2、冒号管到句末

二十五、写作:

1、审题:

为题目、为话题2、体裁3、字数4、书写

5、内容:

紧扣题目、中心明确、以小见大、细节描写、思路清晰、详略得当、语言文采、感情真挚

七年级上册重点回顾

(1)《春》

(1)体裁:

写景散文

(2)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3)关于春天的诗句

(4)赏析各副图画中修辞、描写手法的运用,抓重点手法:

比喻、拟人、反复、正侧、动静、多感官、引用、口语化、叠词

(5)连用三个比喻句,单独成段,强调作用,对春的喜爱,对生活的热爱。

(2)《济南的冬天》

(1)体裁:

写景散文

(2)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

除此之外还有小说《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3)对比式开头、空间顺序、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景抒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喜爱)

(4)题目可否换成“冬天的济南”?

(5)关于冬天的诗句

(6)赏析两个“卧”字,济南冬天水的特点:

绿、暖、清、亮(蓝水晶)

(3)《雨的四季》

(1)体裁:

写景散文

(1)刘湛秋,安徽芜湖人,当代着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

就被一代大学生誉为“抒情诗之王”。

(2)关于雨的诗句

(3)赏析写雨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排比、侧面、议论、时间顺序、借景抒情(对雨的赞美和喜爱)

(4)古代诗歌四首

(1)《观沧海》:

a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与其子曹丕、曹植合称为“三曹”。

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b手法:

虚实结合、侧面描写、动静结合

c寓情于景,借大海雄浑壮阔的景象表现出自己意志昂扬的豪迈感情和开阔胸襟

d译文:

向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a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着有《李太白全集》

b王昌龄,字少伯,唐代诗人

c手法:

写景(暮春时节)+抒情(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拟人+想象

d杨花:

飘零之感子规:

离别之恨

d译文:

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座小溪(辰溪、酉溪、巫溪、武溪和沅溪)。

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3)《次北固山下》

a王湾唐代诗人。

生卒年、字号均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群书四部录》

b手法:

想象+借景抒情(通过对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羁旅旅途中对家人的思念)

C“平、阔、正、悬”炼字:

这两句是写船上所见景色。

其中“平、阔、正、悬”四字用的极妙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江岸齐平,船上的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而悬又是风正的结果。

诗人不用顺而用正,风岁顺但是用力过猛,帆就成了弧形了。

因而正表明了风是和风也是顺风,可见诗人炼字之妙。

d哲理:

旧事物终将被新事物取代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e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a马致远,号东篱,元代着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

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

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曲中的“绝唱”,元人誉为“秋思之祖”

b手法:

列锦(白描)、动静结合、寓情于景、卒章显志(写出了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哀婉的心境和对于家乡的无限思念。

也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息)

c译文:

枯藤缠绕的老树的枝干上栖息着黄昏归巢的乌鸦,小桥下潺潺的流水映出飘荡着炊烟的几户人家。

荒凉的古道上,迎着萧瑟的秋风,一位骑着瘦马的游子缓缓前行。

夕阳早已往西沉下来,漂泊未归的游子还在极远的地方。

(5)《秋天的怀念》

(1)体裁:

叙事散文

(2)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等

(3)景物描写+细节描写+对比+伏笔+插叙+首尾呼应

(4)母亲的形象:

慈爱、细心、谨慎、敏感、体贴、热爱生活

(5)为什么是“秋天的怀念”?

如何理解母亲“挡在窗前”的动作?

如何理解文中两次出现的“好好活儿”?

最后一段为什么写绚烂的菊花?

(6)感情:

对母亲逝世的遗憾、自责以及深切思念

(6)《散步》

(1)体裁:

叙事散文

(2)莫怀戚,重庆人,作家。

笔名周平安、章大明,代表作品小说《透支时代》《花样年华》等

(3)手法:

以小见大、景物描写、对称句式(作用)、大词小用、细节描写

(3)如何理解“整个世界”:

我背的是母亲,代表过去,妻子背的是儿子代表未来,对过去要珍惜,对未来要珍爱。

我和妻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对上赡养老人,对下教育子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人到中年,亲人的平安、健康、快乐就是最大的心愿。

这一句话点明主旨,有画龙点睛之效

(4)题目作用:

散步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整个文章的中心事件是凝聚亲情的纽带;是文章的文眼,揭示文章中心;有画面感,有故事感,吸引读者注意力

(5)两次景物描写的作用

(7)散文诗两首

(1)《金色花》

a泰戈尔,印度诗人,是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有诗集《新月集》《飞鸟集》和许多中短篇小说。

他的作品《人民的意志》被定为印度国歌。

b手法:

想象、托物言志

c如何理解母亲说的“你这坏孩子”:

孩子不见了,母亲自然是着急的,担忧的,一旦见了又是又惊又喜。

“坏孩子”实际上是母亲对孩子的嗔怪(责怪,但其中包含对被责怪者爱的成份多一些),这里的“坏”是调皮、淘气的意思,贬义词褒用,蕴含着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

d为什么再三的不让妈妈知道:

母爱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2)《荷叶·母亲》

a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着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着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b手法:

插叙(作用)、对比、象征、环境描写

c写风雨:

借风雨之大、环境之恶劣,突出了荷叶的勇敢与莲花的无助,衬托了荷叶对荷花的荫蔽之情,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

e母亲:

虽未正式出场,只写到一句“队伍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完全使用象征手法,雨中的荷叶覆盖红莲,象征了母亲对儿女的庇护,饱含情感的文字表现了母爱的动人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1)《世说新语》:

笔记小说集。

南朝刘义庆撰。

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

(2)刘义庆(公元403--444年),南朝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学,喜欢招聚文学之士,除《世说新语》外,还编有《函明录》等,但已散佚(yì)。

(3)你认为哪个比喻比较好?

“撒盐”一喻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的状态都和盐相似;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向上飞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飞舞状态不一样。

“柳絮”一喻好,因为柳絮只有春天才有,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意境,好就好在意境美。

(4)课文最后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补充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作者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

(5)关于雪的诗句

(6)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一辈讨论文章的义理。

一会雪下得急了,谢安高兴地说:

“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

”兄长的儿子胡儿说“撒把盐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兄长的女儿说:

“不如柳絮乘风而起。

”谢太傅高兴地大笑。

(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兄长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1)友人:

脾气暴躁、知错就改元方:

彬彬有礼、落落大方、有礼貌、明事理、为人方正

(2)元方是否失礼:

失礼:

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该有礼。

友人已经认错,又是长辈,是父亲的朋友,即使有错也应该以礼相待,不该入门不顾。

不失礼:

友人失礼又失信,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用入门不顾的态度回应,维护了自己和父亲的尊严,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也给了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3)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正午时分,(朋友)过了正午没有到,陈太丘舍弃朋友离开,(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方七岁,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不在?

”元方回答说:

“(我的父亲)等待您长时间不到,已经离开。

”朋友就生气地说:

“真不是人啊!

和人相约同行,却舍弃我离开。

”元方说:

“您和我的父亲相约正午,正午不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友人对此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

元方进门不回头看。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着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

《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

(2)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

既写出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优美有趣而悠然自得的心理

(3)捕鸟动词赏析:

准确生动写出了捕鸟的过程,体现出儿童捕鸟时兴奋、惊喜之情,用词精妙。

(4)赏析“伏”(体态肥胖,黄蜂慵懒、娇憨可爱的情态)“窜”(速度快,儿童对自由美好的向往)

(5)美女蛇故事:

传说丰富了童年生活,反映了儿童既喜欢又害怕的心理,增添了神秘色彩

(6)手法:

描写顺序、动静结合、部分整体结合、多感官、比喻、拟人、排比、拟声词

(7)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