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270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0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docx

语文高三宿迁市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语文卷

宿迁市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市直高三期末测试

语文Ⅰ

(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在大自然的原始配置中,夜▲是黑的,黑了亿万年。

即使有了人类的火把,夜还是黑的,底蕴和本质还是黑的。

无黑,对人体的折磨更大,可谓痛不欲生。

遇上一回真正的夜,对都市人说,这样的机会▲。

如果说,白昼之人,不得不在▲、众目睽睽下演绎集体生活模式,那么,黑——则让人生从“广场状态”移入角落状态,夜——成了除住宅空间外更辽阔的私生活舞台。

A.天经地义  凤毛麟角  光天化日

B.理所当然  寥寥无几  朗朗乾坤

C.天经地义  寥寥无几  光天化日

D.理所当然  凤毛麟角  朗朗乾坤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悲和崇高都是审美范畴,它们之间有联系。

▲在现实中,悲的领域比崇高的领域要窄得多,悲只涉及行为世界,而崇高既包括行为世界,又包括对象世界。

①然而,悲和崇高的区别十分明显。

②悲剧的崇高特征,是通过社会上新旧力量的矛盾冲突,显示新生力量与旧势力的抗争。

③只有行为--人的行为或者艺术中所描绘的行为才可以具有悲的性质。

④悲不说明对象本身的性质,只说明过程的性质。

⑤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态,是一种崇高的美。

⑥崇山峻岭、汪洋大海可以是崇高的,但不可能是悲的。

A.⑤②①④⑥③B.⑥③④①②⑤

C.⑤②④①⑥③D.⑥③④②①⑤

3.下列古诗词描写的中国传统节日按照时间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②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③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④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⑤将坛醇酒冰浆细,元夜邀宾灯火新。

⑥偶人世值中元,不献元都未日闲。

A.①③⑤②④⑥B.①③⑤②⑥④

C.①⑤⑥③②④D.⑤①③⑥②④

4.某中学建校100周年,著名教授张小兵作为校友代表在校庆大会上发表讲话,下列各句表达最为准确得体的一项是(3分)

A.能作为校友代表在这里发言,我真的很激动,刚才王校长对我的表扬都是溢美之词,我受之有愧,今后我一定加倍努力,再创辉煌,为敝校争光添彩。

B.刚才我经过学校教学楼,看到教学楼前的电子屏幕上杰出校友的名字,我也忝列其中,真是愧不敢当,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希望,再接再厉,争取更好成绩。

C.今天了这么多杰出的校友,我一走进会场就觉得蓬荜生辉,能在这样特殊的场合讲话,我真的感到荣幸之至,这里首先让我祝愿我们的学校百岁华诞,生日快乐!

D.时间过得真快,如白驹过隙,一晃就是二十年。

如今莅临母校,故地重游,我由衷地为同学们取得的成绩、为学校取得的成就而骄傲。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送娄图南秀才游淮南将入道序

柳宗元

仆未冠,求进士,闻娄君名甚熟。

其所为歌诗,传咏都中。

通数经及群书。

当时为文章,若崔比部、于卫尉,相与称其文。

众皆曰纳言①曾孙也。

而又有是,咸推让为先登。

后十余年,仆自尚书郎谪零陵,觏娄君,犹为白衣,居无室宇,出无僮御。

仆深异而讯之,乃曰:

“今夫取科者,交贵势,倚亲戚,合则插羽翮,生风涛,沛焉而有余,吾无有也。

不则多筋力,善造请,朝夕屈折于恒人之前,走高门,邀大车,矫笑而伪言,卑陬而姁媮。

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吾无有也。

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

逾湖、江,出豫章,至南海,复由桂而下也。

少好道士言,饵药为寿,未尽其术,故往且求之。

”仆闻而愈疑。

往时观得进士者,不必若娄君之言,又少能类娄君之文学,又无纳言之大德以为之祖,无比部、卫尉以为之知,而升名者百数十人。

今娄君非不足也,顾不乐而遁耳。

因为余留三年。

他日,又曰:

“吾所以求于心者未克,今其行也。

”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夫君子之出,以行道也;其处,以独善其身也。

今天下理平,主上亟下求士之诏,娄君智可以任职用事,文可以宣风歌德,行于世,必有合其道而进荐之者。

遽而为处士,吾以为非时。

将曰老而就休耶?

则甚少且锐;羸而自养耶?

则甚硕且武。

问其所以处,咸无名焉。

若苟焉以图寿为道,又非吾之所谓道也。

夫形躯之寓于土,非吾能私之。

幸而好求尧、舜、孔子之志,唯恐不得;幸而遇行尧、舜、孔子之道,唯恐不慊,若是而寿可也。

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

今将以呼嘘为食,咀嚼为神,无事为闲,不死为生,则深山之木石,大泽之龟蛇,皆老而久,其于道何如也?

仆尝学于儒,持之不得,以陷于是。

以出则穷,以处则乖,其不宜言道也审矣。

以吾子见私于仆,而又重其去,故窃言而书之而密授焉。

【注】①纳言:

指的是娄师德,即娄南图祖父,纳言是官职。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仆深异而讯之讯:

询问

B.偷一旦之容以售其伎售:

卖弄

C.主上亟下求士之诏亟:

多次

D.以出则穷,以处则乖乖:

顺从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娄图南通晓数经,博览典书,早年就名闻京都,就连崔比部、于卫尉等人,都一起赞美他的文章。

B.娄图南认为现应试科考的人都是结交权贵,溜须拍马,言语不真,讨好谄媚,作者也很赞同他的观点。

C.娄图南少时就喜欢道士们的话,想煮烹药饵寻求长寿,所以越过江河湖海,到海南桂林,前去寻求这种道术。

D.作者认为娄图南具备当官从政的才智和智慧,拥有宣扬风雅、歌颂政绩的才学,只是没有得到别人的推荐。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自度卒不能堪其劳,故舍之而游。

(3分)

(2)余既异其遁于名,而又德其久留于我也,故为之言。

(3分)

(3)求之而得,行之而慊,虽夭其谁悲?

(4分)

8.柳宗元对于娄图南“隐居入道”持什么态度?

原因是什么?

请分条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杜甫

韦侯别我有所适,知我怜君画无敌。

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麒麟出东壁。

一匹龁草一匹嘶,坐看千里当霜蹄。

时危安得真致此?

与人同生亦同死!

【注】骅骝:

赤色的好马。

歘(ū)见:

忽见。

9.这首诗中,作者是如何表现韦偃作画造诣高深的?

(5分)

10.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对这首诗的评价是“结联,见公本色”。

请作具体分析。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酿泉为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小桥流水人家。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靡有朝矣。

(《诗经·氓》)

(4)▲,则芥为之舟。

(庄子《逍遥游》)

(5)东船西舫悄无言,▲。

(白居易《琵琶行》)

(6)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7)▲,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8)为政以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五、现代文阅读

(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广告员的梦想

萧红

有一个朋友到一家电影院去画广告,月薪四十元。

画广告留给我一个很深的印象,我一面烧早饭一面看报,又有某个电影院招请广告员被我看到,立刻我动心了:

我也可以吧?

从前在学校时不也学过画吗?

但不知月薪多少。

郎华回吃饭,我对他说,他很不愿意作这事。

他说:

“尽骗人。

昨天别的报上登着一段招聘家庭教师的广告,我去接洽,其实去的人太多,招一个人,就要去十个,二十个……”

“看一看去。

不然,等着职业,职业会吗?

”我又向他说。

“要去,吃了饭就去,我还有别的事。

”这次,他不很坚决了。

在一座很大的楼房二层楼上,刚看到一个长方形的亮铜牌钉在过道,还没看到究竟是什么个“商行”,就有人截住我们:

“什么事?

”“接洽广告员的!

”“今天星期日,不办公。

第二天再去的时候,还是有勇气的。

是阴天,飞着清雪。

那个“商行”的人说:

“请到电影院本家去接洽吧。

我们这里不替他们接洽了。

郎华走出就埋怨我:

“这都是你主张,我说他们尽骗人,你不信!

”两个人吵着架回。

第三天,我再不去了。

我再也不提那事,仍是在火炉板上烘着手。

他自己出去,戴着他的飞机帽。

“我去过两次,第一回说经理不在,第二回说过几天再吧。

真他妈的!

有什么劲,只为着四十元钱,就去给他们耍宝!

画的什么广告?

什么情火啦,艳史啦,甜蜜啦,真是无耻和肉麻!

你说,我们不是自私的爬虫是什么?

只怕自己饿死,去画广告。

画得好一点,不怕肉麻,多招一些看情史的,使人们羡慕富丽,使人们一步一步地爬上去……若有人每月给二百元,不是什么都干了吗?

我们就是不能够推动历史,也不能站在相反的方面努力败坏历史。

”他发的议论,我是不回答的。

他愤怒起,好象有人非捉他去作广告员不可。

又是一天,我们在“中央大街”闲荡着,很瘦很高的老秦在他肩上拍了一下。

我低下头去,顺便看到老秦的大皮鞋上撒着红绿的小斑点。

“你的鞋上怎么有颜料?

”他说他到电影院去画广告了。

他又指给我们电影院就是眼前那个,他说:

“我的事情很忙,四点钟下班,五点钟就要去画广告。

你们可以不可以帮我一点忙?

”听了这话,郎华和我都没回答。

“五点钟,我在卖票的地方等你们。

你们一进门就能看见我。

”老秦走开了。

晚饭吃的烤饼,差不多每张饼都半生就吃下的,为着忙,也没有到桌子上去吃,就围在炉边吃的。

不用说我是连一口汤也没喝,郎华已跑在我的前面。

他说我:

“做饭也不晓得快做!

磨蹭,你看晚了吧!

女人就会磨蹭,女人就能耽误事!

可笑的内心起着矛盾。

这行业不是干不得吗?

怎么跑得这样快呢?

他抢着跨进电影院的门去。

我看他矛盾的样子,好象他的后脑勺也在起着矛盾,我几乎笑出,跟着他进去了。

不知俄国人还是英国人,总之是大鼻子,站在售票处卖票。

问他老秦,他说不知道。

问别人,又不知道哪个人是电影院的人。

等了半个钟头也不见老秦,又只好回家了。

他的学说一到家就生出,照样生出:

“去他娘的吧!

那是你愿意去。

那不成,那不成啊!

人,这自私的东西,多碰几个钉子也对。

”他到别处去了,留我一个人在家。

“你们怎么不去找我?

”老秦一边脱着皮帽,一边说。

“还到哪里找去?

等了半点钟也看不到你!

”“我们一同走吧。

郎华呢?

”“他出去了。

”“那么我们先走吧。

你就是帮我忙,每月四十元,你二十,我二十,均分。

在广告牌前站到十点钟才回。

郎华找我两次也没有找到,所以他正在房中生气。

这一夜,我和他就吵了半夜。

他去买酒喝,我也抢着唱了一半,哭了,两个人都哭了。

他醉了以后在地板上嚷着说:

“一看到职业,途径也不管就跑了,有职业,爱人也不要了!

我是个很坏的女人吗?

只为了二十元钱,把爱人气得在地板上滚着!

醉酒的心,象有火烧,象有开水在滚,就是哭也不知道有什么要哭,已经推动了理智。

他也和我同样。

第二天酒醒,是星期日。

他同我去画了一天的广告。

我是老秦的副手,他是我的副手。

第三天就没有去,电影院另请了别人。

广告员的梦到底做成了,但到底是碎了。

(选自萧红《春曲》,有删改)

12.请简要概括文中人物郎华的形象特征。

(5分)

13.请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14.小说叙述了“我”和郎华去电影院画广告的故事,请探究其中蕴含的丰富意蕴。

(6分)

六、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在义与利之外

周国平

  “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中国人的人生哲学总是围绕着义利二字打转。

可是,假如我既不是君子,也不是小人呢?

在义利之外,还有别样的人生态度。

在君子小人之外,还有别样的人格。

套孔子的句式,不妨说:

“至人喻以情。

  义和利,貌似相反,实则相通。

“义”要求人献身抽象的社会实体,“利”驱使人投身世俗的物质利益,两者都无视人的心灵生活,遮蔽了人的真正的“自我”。

“义”教人奉献,“利”诱人占有,前者把人生变成一次义务的履行,后者把人生变成一场权利的争夺。

殊不知,人生的真价值是超乎义务和权利之外的。

义和利都脱不开计较,所以,无论义师讨伐叛臣,还是利欲支配众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紧张的。

  如果说“义”代表一种伦理的人生态度,“利”代表一种功利的人生态度,那么,我所说的“情”便代表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

它主张率性而行,适情而止,每个人都保持自己的真性情。

你不是你所信奉的教义,也不是你所占有的物品,你之为你仅在于你的真实“自我”。

生命的意义不在奉献或占有,而在创造,创造就是人的真性情的积极展开,它不同于奉献,奉献只是完成外在的责任,创造却是实现真实的“自我”。

至于创造和占有,其差别更是一目了然。

譬如写作,占有注重的是作品所带的名利地位,创造注重的只是创作本身的快乐。

有真性情的人,与人相处唯求情感的沟通,与物相触独钟情趣的品味。

更为可贵的是,在世人匆忙逐利又为利所逐的时代,他待人接物有一种闲适之情。

我不是指中国士大夫式的闲情逸致,也不是指小农式的知足保守,而是指一种不为利驱、不为物役的淡泊的生活情怀。

仍以写作为例,我想不通,一个人何必要著作等身呢?

倘想流芳千古,一首不朽的小诗足矣。

倘无此奢求,则只要活得自在即可,写作也不过是这活得自在的一种方式罢了。

萧伯纳说:

“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

”我曾经深以为然,并且佩服他把人生的可悲境遇表述得如此轻松俏皮。

但仔细玩味,发现这话的立足点仍是占有,所以才会有占有欲未得满足的痛苦和已得满足的无聊这双重悲剧。

如果把立足点移到创造上,以审美的眼光看人生,我们岂不可以反其意而说:

人生有两大快乐,一是没有得到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寻求和创造;另一是得到了你心爱的东西,于是你可以去品味和体验。

当然,人生总有其不可消除的痛苦,而重情轻利的人所体味到的辛酸悲哀,更为逐利之辈所梦想不到。

但是,摆脱了占有欲,至少可以使人免除许多琐屑的烦恼和渺小的痛苦,活得有气度些。

我无意以审美之情为救世良策,而只是表达了一个信念:

在义与利之外,还有一种更值得一过的人生。

这个信念将支撑我度过未吉凶难卜的岁月。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性情的人,能彰显自我,回归本心,率性而行,可以不被世俗的评价标准所牵绊。

B.对重情轻利的人而言,人生的真价值既不在于义务,也不在于权利,而在于获得闲适之情。

C.重情轻利的人便可以免除许多的琐屑和渺小的痛苦,便不会体味到人生的辛酸悲哀。

D.作者否定义利评价标准,提出“至人喻以情”的观点,并把这种审美之情作为救世良策。

1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在否定把“义”和“利”作为两种人生追求的基础上,倡导一种以“情”作为审美追求的人生态度,先破后立。

B.作者从对“义”与“利”的对比分析中得出,二者其实是相通的,都脱不开计较,使人与人关系紧张,表现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

C.文章以“著作等身”和“不朽的小诗”两类追求为例,论证了写作是一种活得自在的方式的观点。

D.作者引用萧伯纳的话,指出其所说的人生两大悲剧是立足于占有而言的,如果立足于创造,则可以成为人生的两大快乐。

17.结合文章,谈谈如何获得作者所说的“情”所代表的审美人生态度。

(6分)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

据美国“市场”网9月14日报道,在中国,付费订阅、与专家在线互动等网络直播,被统称为“知识付费”经济。

研究估计,去年中国这种经济规模达73亿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自付费播客,主要是消费者直接为在线内容付费。

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重要信息,在中国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需不断更新个人技能,中国手机支付更便利,中国社会普遍存在“担心落伍”的心态。

据法新社9月11日报道,微博问答是新浪微博开设的一项功能。

去年,通过问答提出的问题每天达到约1万个,而金融、健康和就业问题的答题人每一次回答都能赚到钱。

在中国无处不在的手机支付方式的推动下,热门话题得到的围观可能为每个答案带数万元的收入,而这笔收入将分给提问者、答题专家和微博平台。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日前报道称,拥抱知识经济——从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国家获得了快速发展,这也极大地改变了各国的地位。

而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的占比呈井喷式增长,如今已超过了20%。

同时,90%的中国人认为人工智能对社会有好处。

FT中文网撰稿人王鹏鲲日前撰文称,在用户愿意为知识付费的大环境下,喜马拉雅FM和知乎等平台聚集了大批粉丝,但是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

下一步,领头企业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比如提供个性化课程推荐或督促其完成学习。

(摘自手机中国网百家号2018-09-25)

材料二

图1.2015-2018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规模图2.国内消费者知识付费意愿

图3.付费意愿占比图4.国内消费者知识付费驱动力

材料三

知识付费的本质是分享经济,所以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除了优质内容,分享体验才是知识付费核心的商业价值。

当前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集中在对内容的争夺上,而未知识付费的发展将更强调社交性和分享的精确匹配。

知识付费供给内容的“头部化”、系统化趋势明显加剧。

用户原创内容所占比重会越越高,且内容更有针对性,更注重连续性。

初期,知识付费迎合受众碎片化需求,专业生产的内容生产多呈现碎片化的状态,这种模式不利于受众系统地学习。

知识付费属于一种虚拟经济,由于交易前无法查验,因此知识的真假和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用户的消费意愿。

未用户信用体系、知识评价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平台操作更加规范化。

从受众上看,当前的知识付费用户基本只是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

随着行业整体的不断发展,未在受众面上会有所扩展,市场格局也会沿着垂直领域发展,即会出现针对特定细分领域的知识付费平台。

(摘自人民网《视听》2017年第11期)

18.根据材料一,下列分析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美国“市场”网认为,中国“知识付费”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中国普遍存在“担心落伍”的心态,中国民众迫切渴望获取当代各种信息。

B.从法新社的报道看,微博问答解决消费者在金融、健康和就业等方面提出的所有问题;通过手机支付方式,将收入分给提问者、答题专家和微博平台。

C.从法国《新观察家》周刊网站的报道可以看出,人工智能到大数据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科研投入在全球科研开支中增长迅速,改变了中国的国家地位。

D.FT中文网撰稿人王鹏鲲认为日前中国知识付费基本还停留在一次性买卖课程和讲座的阶段,下一步需要提供更高附加值的服务才能留住客户。

19.根据材料二,下列分析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图1可以看出从2015到2018年四年间,中国知识内容付费的用户规模和增长率持续上升,中国知识付费的发展前景十分乐观。

B.从图2可以看出有42%的用户认为为知识付费是趋势,有价值的内容就应该付费,说

明当前知识付费的意愿已经初步形成。

C.从图3可以看出“能提高工作效率或收入的知识和经验”最被认可,有63.3%的人有

意愿付费。

其次是职业与学业的发展建议,达到将近四成的付费意愿。

D.从图4可以看出消费者为知识付费的主要首要驱动力是“获得针对性的专业知识/见

解”,说明消费者为知识付费的动机功利性较强。

20.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未中国市场知识付费行业的发展前景。

(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民以食为天”,看似寻常的一日三餐,蕴含人世间种种滋味。

烟火氤氲间,总能让人咂摸出生活的喜怒哀乐,感受到追求的酸甜苦辣,咀嚼着人世的悲欢离合……

 

语文Ⅱ(附加题)

(本卷满分为40分,考试时间为30分钟)

一、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

(10分)

王道本乎人情,凡作传奇,只当求于耳目之前,不当索诸闻见之外。

无论词曲古今文字皆然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

《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唐宋诸大家,何一不说人情?

何一不关物理?

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

(选自《闲情偶寄》)

22.用斜线“/"给文中加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无论词曲古今文字皆然凡说人情物理者千古相传凡涉荒唐怪异者当日即朽

23.《闲情偶寄》的作者是清代的▲(填姓名)。

选文中的唐“传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填文学体裁),现存唐传奇大部分收录在《▲》里,《文苑英华》、《太平御览》等书里也保存了一些。

(3分)

24.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作者文学创作的观点。

(2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老人与海》中老人历尽艰险,终于在第八十五天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在此之前,他也曾独自一人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鱼。

B.《欧也妮・葛朗台》中,仆人拿侬,一年的工薪只有60法郎,她在葛朗台家辛勤劳作了30年,只是在第20年,得到了一只旧表,那是她从葛朗台那收到的唯一礼物。

C.《哈姆莱特》中,父亲死后哈姆莱特努力克服自身的缺点,他对生活经历了由充满信心到迷茫到再次坚定,最后他决心奋起复仇,哪怕以生命为代价。

D.《家》中鸣风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性情刚烈,敢于大胆地打破封建制度和封建礼

教,以一个丫头身份去爱一个“少爷”,最终勇敢地为爱情献身。

E.《狂人日记》中,狂人因为踹了赵贵翁的陈年流水簿子一脚,而心怀惴惴,反复思虑,

在翻查历史时从字缝里发现了旧时代“吃人”的真相。

26.简答题。

(10分)

(1)清代学者涂瀛评论《红楼梦》中的一人物说“当赦老垂涎之日,(她)已怀一致死之心,设使竟死,何莫非真气节。

”这一人物(她)是谁?

简述“怀一致死之心”相关的事件和这个人物的结局。

(5分)

(2)沈从文的《边城》着力表现边城的风俗之美,请你简述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哪些活动表现了这种风俗之美。

(5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作家可以分为流星、行星、恒星三类。

第一类的时效只在转瞬之间。

第二类耐久得多,他们离我们较近,所以亮度往往胜过恒星,但是他们不久也必然消逝。

只有第三类不变,他们坚守着太空,闪着自己的光芒,对所有的时代保持相同的影响,因为他们没有视差,不随我们观点的改变而变形。

正因为恒星太高了,所以他们的光辉要好多年后才照到世人的眼里。

凡・高离我们够远,我们才把他看清,可是当日阿罗的市民只看见一个疯子。

叔本华的传世杰作《意志与观念的世界》在他31岁那年出版,其后反应一直冷淡,叔本华要等待很多很多年,才等到像瓦格纳、尼采这样的知音。

风格正如心灵的面貌,比肉体的面貌更难作假。

模仿他人的风格,等于戴上一副假面具;不管那面具有多美,它那死气沉沉的样子很快就会显得索然无味,使人受不了,反而欢迎其丑无比的真人面貌。

学他人的风格,就像是在扮鬼脸。

作家的风格各如其面,宁真而丑,毋假而妍。

这比喻也很传神,可是也会被平庸或懒惰的作家用解嘲。

这类作家无力建立或改变自己的风格,只好绷着一张没有表情或者表情不变的面孔,看到别的作家表情生动而多变,反而说那是在扮鬼脸。

颇有一些作家喜欢标榜“朴素”,其实朴素应该是“藏巧”,不是“藏拙”。

轰动一时的作品,虽经报刊鼓吹,市场畅售,也可能只是一个假象,“传后率”不高。

判别文章高下,应该是批评家的事,不应任其商业化。

这其间如果还有几位记者推波助澜,更据以教训滞销的作家要反省自己孤芳的风格,那就是僭越过甚,误会采访就是文学批评了。

(选自余光中《夜读叔本华),有删改)

27.解释文中两处画横线的“扮鬼脸”的含义。

(3分)

28.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弦外之音是什么?

请简要分析。

(6分)

29.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恒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