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31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1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docx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

云南大学本科教育课程信息管理学重点

PS:

红字为2016年考过的题目。

信息管理学重点(P)

第一章

1.信息的定义

我们认为,信息是事物发出的信号所包含的内容。

事物发出的信号中所包含的内容,实质上是事物的存在方式、运动状态和相互联系特征的一种表达和陈述,也可以说是物质存在方式和状态的自身显示。

2.信息的特征【记住标题】

客观性、普遍性、无限性、依附性、可传输性、可塑性和可变化性(可处理性)、新质性、可分享性和相对性、时效性和非时效性、定向性、系统性、动态性。

3.信息量

(1)定义:

信息量指的是对信息确定程度的量度。

(2)规律:

信息量的大小取决于信息内容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如果能够消除人们对同类或相关事物的不确定性程度较大的信息,它所包含的信息量就较大,反之较小。

4.信息的质

信息的价值和使用价值。

5.信息技术

(1)定义:

信息、物质、能量构成当今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

信息技术就是获取、处理、传递、使用信息的技术。

(2)类别:

信息技术分为四类,即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感测技术:

是指对信息的传感、采集技术;

通信技术:

是传递信息的技术;

计算机技术:

是处理、存储信息的技术;

控制技术:

是使用与反馈信息的技术。

(3)特点:

显著的知识密集型、高度的创新性、极强的渗透性、强大的带动性、高度的增值性、高额的投入性、极强的时效性、巨大的风险性

(4)作用:

先导作用、替代作用、软化作用、优化作用、增值作用。

(5)具体信息技术

3A:

工厂自动化(FactoryAutomation);办公自动化(OfficeAutomation);

家庭自动化(HomeAutomation)

3C:

通信(Communication);计算机(Computer);控制(Control)

3D:

数字传输(DigitalTransmission);数字交换(DigitalSwitching);数字处理(DigitalProcessing)

6.信息资源管理的技术手段【一般】(采集、压缩、存储、共享)

信息资源采集技术;信息资源压缩技术;信息资源存储技术;信息资源共享技术

7.三次产业(费希尔.克拉克产业分类)的内容

第一产业,包括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采掘业等。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能源工业等。

第三产业,包括商业、金融及保险、运输通信业、服务业、其他公益事业和行政

管理等各项事业。

8.信息产业

(1)定义

信息产业是以信息为生产劳动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手段、专门从事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生产、贮存、传递、营销信息商品、为经济发展提供有效信息服务的综合性生产活动的产业集合体,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2)特征

A.信息产业是新兴的战略产业

B.信息产业是高渗透型、高催化型产业

C.信息产业是智力密集型产业

D.信息产业是更新快、受科技影响大的变动型产业

E.信息产业是需要大量智力和资金投入的高投入型产业

F.信息产业是效益高的高增值型产业

J.信息产业是高创新、增长快、综合性强的复合型产业

H.信息产业是就业面大,对劳动者的文化层次要求高的新职业供给型产业

I.信息产业是可持续发展型产业

(3)形成标志

信息产业部门独立化;信息产业部门门类比较齐全;信息产业劳动具有职业性、有偿性;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技术基本产业化、自主化(核心)

9.信息服务业由邮电通讯业、数据库业、市场调查业构成。

10.两个专有名词

信息基础结构(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

国家信息基础结构(NII,NationalInformationInfrastructure)即俗称的“信息高速公路”。

11.信息经济的含义

信息经济又称资讯经济,IT经济。

作为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伟大成果的信息经济,是通过产业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化两个相互联系和彼此促进的途径不断发展起来的。

所谓信息经济,是以现代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为物质基础,信息产业起主导作用的,基于信息、知识、智力的一种新型经济。

12.信息管理

(1)含义

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一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

(2)信息管理的基本要素

13.信息与情报、咨询(消息)、数据之间的关系

信息、消息和信号之间有密切联系,信息常以消息形式表现出来,并通过信号来传递,但是三者之间是有区别的,消息有可能包含甚为丰富的信息,但也可能信息甚少,若这种信息并未给人们带来新的知识的话,那么这种消息所包含的信息实际等于零。

(1)信息是给人们带来新知识的消息,消息是外壳,信息是消息的内核。

信息与信号也是有区别的,

(2)信号是携带信息的载体,信息则是这个载体所携带的内容,同一种信息可用多种信号来表示,一种信号也可能用来传递多种信息。

(3)数据是对某种情况的记录,包括数值数据(例如各种统计资料数据)以及非数值数据两种,后者如各种图像、表格、文字和特殊符号等;而信息则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和实现管理目标或任务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它是一种资源。

14.Data、Information、Knowledge、Wisdom、Document的区别【了解】

Data:

数据=没有加工的事实数据

定义:

数据(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物理符号或是这些物理符号的组合。

对应于人、物理对象、事件或其它实体的原始事实。

单独的数据没有意义

计算机中表示为数字或其它符号形式(不仅是数字形式。

Number强调数字的内容,Digital强调数的形式)

例如10000

Information:

信息=数据+语境

将数据放到一个语境(context)中,从而给予它一定的含义,它就成为信息

经过处理的有用的数据,用来回答Who/What/Where/When的问题

信息是经人组织的数据组成

例如¥10000

Knowledge:

知识=信息+判断

是一种由人创造的,并且反映他们是如何来进行判断、选择并且采取行动的know-how,知识一般与人们所受的教育、经验、思考方法、决策及其他能力相关。

信息被阅读、告知或可视与理解等等

例如¥10000是上海外环线附近2005年房产的单价

Wisdom:

智慧=知识+整合

对知识进行组合、创造以及理解知识要义的能力

Wisdomisnotaproductofschoolingbutofthelifelongattempttoacquireit.(AlbertEinstein)

例如”以¥10000的单价购买外环线的房子肯定亏本”

Document(文献):

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信息资源的一种形式;

15.信息化

(1)含义

指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社会和经济的各个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通过提高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水平,在各种社会活动的功能和效率上的大幅地提高,从而达到人类社会的新的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的过程。

通常我们称之为“管理信息化”。

(2)基本特征

A.信息化的基本特征:

外溢性;技术创新性;技术渗透性;经济效益性;产业带动性;

B.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特征:

发展进程;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速度。

(3)类型:

产品信息化;企业信息化;产业信息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

16.三金工程:

金桥、金关、金卡。

17.CIO:

CIO是ChiefInformationOfficer的字头缩写,直译是首席信息官,或企业信息主管。

18.信息工作的基本内容:

信息的采集加工;信息服务;信息技术的开发、推广与应用;信息系统与网络建设;信息管理;信息教育;信息政策;信息工作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19.信息化社会基本特征:

社会系统信息化、工厂、办公、家庭自动化。

第二章

1.信息管理学

(1)信息管理学的发展:

从信息管理实践的发展看信息管理学的进化与发展;从专业教育的改革看信息管理学的进化与发展;从学科的整合看信息管理学的进化与发展。

(2)信息管理学产生的原因:

一是社会信息管理活动的发展需要;二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3)信息管理学的产生有两个重要基础:

一个是理论基础,另一个是实践基础。

(4)信息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信息管理学学科理论研究;信息管理基本理论研究;信息管理技术方法研究;信息管理的组织管理研究

(5)信息管理学的理论体系

A.层次结构:

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微观层次。

B.内容结构

——a.理论信息管理学:

信息科学理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管理科学理论。

——b.应用信息管理学:

企业信息管理;政府信息管理;信息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产业管理。

(6)信息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专门研究方法。

(7)信息管理学体系结构:

信息系统学派;记录管理学派;信息管理学派。

(8)信息管理学的相关学科:

信息管理学与信息论、电子信息技术、通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信息管理学与图书馆学;信息管理学与社会学、经济学、法学。

(9)信息管理学的学科性质:

陈耀盛:

信息管理学现阶段是一门综合学科,未来将是一门工具性方法性的横断学科。

2.信息管理

(1)定义:

人类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一种信息技术和管理思想)

(2)起源:

图书馆领域;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政府行政管理领域。

(3)分类

——从信息管理的层次上来看,可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

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A.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主要是面向具体的信息产品而展开。

B.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是处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信息系统。

在这里,信息系统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a.从信息技术角度出发,开发编制出用于处理具体问题的计算机系统软件,它涉及系统的分析、编制、维护与管理等问题;

b.从社会组织系统的角度出发,信息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组织内部的信息处理与交流的环境与平台。

如何规划与运营好企业内部的信息资源,是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所关注的问题。

C.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是从整个社会系统角度来看的,它主要是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产业的管理。

信息产品进入社会,进入信息市场,就要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信息服务的管理,就要在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进行规范。

信息产业所涉及的面比较宽,领域比较广,行业比较多,如何通过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都是宏观信息管理所要研究的问题.

——从对信息管理理解的不同层次角度:

信息管理是一种信息技术;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

——从信息管理思想的构成来看,信息管理可以分解为三个基本的信息管理模式:

人文的信息管理【怎么管】;技术的信息管理;经济的信息管理。

(4)管理对象:

信息资源(信息管理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信息流向,实现信息的效用与价值)、信息活动(围绕信息资源的形成、传递和利用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

(5)特征:

管理对象是信息资源和信息活动;时代特征:

信息量猛增、信息处理和传播速度更快、处理的方法日趋复杂、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3.信息管理思想

(1)信息管理思想发展——“四阶段说”

传统管理阶段,信息系统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阶段,知识管理阶段。

(2)主要的信息管理思想

A.国外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

管理职能说,代表人物:

霍顿,马灿德;信息过程说,代表人物是泰勒;管理哲学说,代表人物:

史密斯和梅德利;思想方法说,代表人物是迪博尔德;技术手段说,代表人物:

莱维坦。

B.国内学者的信息管理思想:

卢泰宏,三维结构理论;孟广均,集成综合论;霍国庆,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论;胡昌平,信息管理科学论

(3).卢泰宏的三维理论结构

卢泰宏教授在其专著《国家信息政策》中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4.知识管理

广义地理解,知识管理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管理活动。

它强调组织的领导及员工对该组织中各类知识的认识与学习,并将之作为各个业务环节运行的基础,在人们的思想中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企业发展的要求。

狭义--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内容,即设定知识总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内部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以及知识活动进行管理,使各类知识得到有效地利用和共享。

5.信息资源

(1)定义

对于信息资源(InformationResources),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内容,即经过加工处理,对决策有用的数据。

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实现信息的价值。

广义信息资源,指的是信息活动中各种要素的总称。

“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以及相应的设备、资金和人等。

(2)特征

生产性(一种生产要素)、稀缺性、可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不可分性(生产使用中不可分)、不同一性、驾驭性

(3)三要素:

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5.信息活动

信息生产活动:

采集、整理、提炼、表述

信息传播活动:

征集、编辑、出版、发布

信息管理活动:

搜集、组织、研究、提供

信息利用活动:

获取、阅读、消化、吸收

第三章

1.信息交流

(1)定义

信息交流是指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借助于相应的符号系统所进行的知识、消息、数据和事实等信息的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2)条件和要素

A.信息发送者,也称信息传递者或信息生产者,是信息的初始来源,信息传递链上的初始环节。

B.信息接收者,或称受信者,是信息的最后接受者或利用者。

C.交流通道,即信息达到受信者所经过的渠道。

对于S和R而言,发送和接受信息的基本通道是交流双方的感官系统,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

其他通道或技术系统仅仅是这些感官通道的扩展、延伸或变换。

D.符号体系,信息传递交流时依附的载体。

它包括语言、文字、手势、表情、信物、烽火狼烟、旗语、计算机语言等,同时还包括这些符号体系内部各符号元素之间互相联系与组织的方式及规则。

E.知识信息库,人脑知识信息的总称,包括人所创造的各种知识或信息,是信息交流的最根本来源和最终极的归宿。

F.支持条件,信息交流得以实现的保障。

它包括:

①自然条件,如光、声、电、空气在传导信息时的作用;

②技术条件,包括各种通讯技术、存贮、处理技术等等;

③社会条件,即信息交流的社会保障体系,如法律、政策等。

2.共时交流和历时交流

3.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

4.信息传递着(S),接受者(R)

5.信息栈

(1)概念:

节点可以进行信息的存贮、转换、处理、传递,称为“信息栈”。

信息栈(以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

(2)S与R的直接交流则可称之为“零栈交流”。

其余可以称之为“栈交流”。

6.时间栈、空间栈

(1)时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时间传递,有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献中心等。

(2)空间栈主要实现信息的远距离传递,有新闻、报纸、互联网、邮政系统、广播电视等。

7.信息传递的模式

1)多向主动传递

多向主动传递是S或A针对整个社会的需要将自己生产或收集到的信息主动传递给事先未确定的接收者(R)。

(2)单向主动传递

单向主动传递是S或A将信息传递给事先确定的接收者(R)

(3)多向被动传递

多向被动传递事先也没有确定的接收者,是A面向整个社会开展的信息服务,也称为无向被动传递。

(4)单向被动传递

单向被动传递主要指由S或A开展的信息咨询服务,这种信息传递也称为有向被动传递。

8.网络信息交流的三个阶段:

信息产生阶段、信息交流阶段、信息接收阶段

9.网络环境下正式交流与非正式交流如何区分

和传统信息交流不同,网络环境下无论是正式信息交流还是非正式信息交流,都是以网络载体为媒介,信息的存在和传输形式都是基于网络,他们之间载体的界限被模糊化,因而对二者的定义和类别划分需要进行新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展开。

(1)网络信息交流的来源:

①来自于传统正式交流渠道的信息②网络原创信息

(2)网络信息交流的实现途径:

①web发布类②网络搜索引擎③电子邮件类④BBS论坛类⑤实时交互类

10.web2.0的交流工具:

Blog(博客)、Podcasting(播客)、RSS(简易聚合)、Wiki(维基)、Tag(标签)、SNS(社会性网络服务)等。

11..web2.0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第一,信息源主体的改变。

第二,信道的多渠道和反馈机制的复杂化。

第三,信息交流中的信源由个体走向群体。

12.信息传播:

通过信息的发送传输接收,跨越空间和时间把信息从一方传到另一方的过程。

四要素——信息源、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传者

第四章

1.信息需求

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为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会产生对信息的需要,这种需要可表现为对信息的必要感和不满足感。

我们把意识到的信息需要定义为信息需求。

也就是说,信息需求是信息需要的一部分,没有意识到的信息需要还不是信息需求。

2.信息素质

人们能够敏锐地察觉信息需求,并能进行相应的信息检索、评估以及有效利用所需信息的水平。

3.信息素质的三大要素:

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

4.信息采集

(1)功能与意义

是运用信息的前提和基础;是发展新产品、新工艺的主要条件;是合理经营、增产节约的重要途径;是制定发展战略的重要依据。

(2)原则:

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预见性原则;开拓性原则;计划性原则。

(3)方法与途径:

文献信息采集方法;非文献信息采集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实物法、公共关系法)。

(4)主要途径:

行政途径;经济途径;人际交流途径;大众传播途径;肌体功能途径;其他途径。

第五章

1.信息组织

(1)概念:

信息组织,亦称信息整序,是利用一定的规则、方法和技术对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揭示和描述,并按给定的参数和序列公式排列,使信息从无序集合转换为有序集合的过程。

(2)类型(按加工程度划分)

一次信息组织:

一般指公开出版的图书、期刊论文、研究报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专利说明书、网上未经过再加工的电子化信息等

二次信息组织:

目录、题录、简介、文摘、索引、书目数据库等。

三次信息组织:

综述、述评、学科年度总结、进度报告、文献指南、期刊书目、百科全书、年鉴等。

(3)理论基础:

信息组织最基础的理论是语言学、逻辑学和知识分类。

(系统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等也被广泛地应用于信息组织。

(4)内容:

选择、分析、描述与揭示、存储

(5)特征:

渗透性、依附性、增效性

(6)原则:

客观性系统性目的性现代化

2.信息特征

(1)外部特征:

信息的外部特征是指信息的物理载体直接反映的信息对象,构成信息的外在的、形式的特征;信息载体的物理形态;题名、作者、出版或发表日期;流通或传播的标记等方面的特征。

(2)内容:

信息的内容特征就是信息包含的内容,它可以由关键词、主题词或者其他知识单元表达。

信息组织的基本对象就是信息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

3.元数据

(1)定义: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dataaboutdata),关于信息的信息(informationaboutinformation),或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thatdescribesdata)。

(2)类型:

元素名称(Elementnames);元素描述(Elementdescription)

元素表示(Elementrepresentation);元素代码(Elementcoding);元素语义(Elementsemantics);元素分类(Elementclassification)。

(3)作用:

识别、定位、检索、选择。

(4)分类

4.标引

(1)标引的基本概念

信息标引(文献标引):

分析文献的内容属性(特征)及相关外表属性,并用特定语言表达分析出的属性或特征,从而赋予文献检索标识的过程。

(2)标引的类型

依据构成原理可将标引语言分为分类语言、主题语言、代码语言。

分类语言可细分为体系分类语言、组配分类语言、体系—组配分类语言。

主题语言可进一步划分为标题语言、单元词语言、叙词语言、关键词语言。

(6)依标识组合时间的分类

先组式语言:

先组式语言是指标识在编表时(标引前)就已组合好,标引和检索时不必或较少进行组配的标引语言。

后组式语言:

后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而且标引时不将标识组配在一起,到检索时才将标识组配起来的标引语言。

散组式语言:

散组式语言是指标识主要供组配使用,而且标引时就要将表达主题概念的若干个标识组配在一起的标引语言。

(7)标引的种类

标引的种类最主要的是分类标引和主题标引。

分类标引是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用分类语言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文献分类检索标识(分类号)的过程。

文献分类是指根据文献内容及其他相关属性,以分类语言(分类法)为工具,分门别类地系统揭示和组织文献的过程和方法。

主题标引是指对文献进行主题分析,用主题语言(主题法)表达分析出的主题,赋予文献主题检索标识(标题词、叙词等)的过程。

(8)讨论:

用实例说明分类法与主题法的特点和不同。

5.信息著录与标引:

著录是指在编制文献目录时,对文献内容和形式特征进行分析、选择和记录的过程;标目是从文献内容和形式的某一特征指引排检线索的著录项目。

6.MARC标准

(1)由来:

MARC(MAchineReadableCatalogue)机器可读目录起源于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65年1月提出的“标准机器可读目录记录款式的建议”(即MARCⅠ)1967年MARCⅡ格式问世.

(2)格式特点

①共包括001~999个字段,其中999字段为用户自定义的字段;

②字段内容著录详尽,字段下又设子字段以及重复字段;

③字段作用强化,可检索的字段多;

④每条MARC记录可分为头标区、目次区、数据区。

7.CNMARC(中国机读目录格式)

(1)CNMARC是我国国家书目机构依据UNIMARC制订的《中国机读目录格式》(ChinaMARCFormat),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行业标准WH/T050396推出,它与ISO2709的规定相一致,以UNIMARC为依据,并补充了中国出版物特有的字段定义。

它增加了以下字段和子字段:

091统一书刊号;092订购号;093专利号;094标准号;690中国图书馆分类法;692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905馆藏信息。

(2)A.一条CNMARC记录的记录头标由24个字符构成

B.地址目次区由三位数字表示的字段号、四位数字表示的字段长度和五位数字表示的字段起始字符位置构成。

C.数据字段的长度可变,每个字段之间由字段分隔符隔开。

数据字段的结构根据字段号的不同有不同的结构

8.记录结构和地址目次区的结构

9.DublinCore(都柏林核心集)

都柏林核心集(DublinCoreElementSet,简称为DublinCore)是描述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简单元数据,是文献链接的客体,它包括15个数据单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