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4360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9.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3 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docx

《3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教案4

课题3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

教案5

一、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课题是按照高分子化合物合成的反应原理、塑料制品的加工、获得性能优异的合成材料以及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保护、回收利用这样的顺序展开的。

 

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主要是对比介绍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原理,突出高分子化合物在组成、结构、相对分子质量的特点,为学习高分子化合物的其他内容打下基础。

为了易于理解,教科书从比较简单的有机化学反应开始引入有关的聚合反应,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结合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获得的常见制品图片,帮助学生认识这两种获得高分子化合物的重要反应,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这也是本课题的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的本质区别就在于前者的相对分子量很大,由此导致了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低分子化合物所没有的一些特殊性能和使用特点,但是,高分子化合物往往组成和结构并不复杂,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所依据的反应原理也同其他有机反应没有多大的差别。

另外,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科学视野”这个栏目,指出了催化剂在高分子合成工业中的重要作用。

 

塑料制品的加工原理在于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性能,主要是根据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的不同特点,而这些不同的特点,恰恰是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造成的。

由此,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高分子化合物对“物质(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能),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性质(性能)决定物质的用途”这些化学基本观念有一个新的认识。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塑料制品厂,其间不仅要参观实际的生产过程,还要注意考察生产车间的环境、消防及劳动保护措施等。

 

能导电的高分子化合物、高吸水性树脂以及微胶囊不仅是“科学视野”中提供的一些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实例,而且也是目前获得功能高分子材料三种主要途径的典型产品。

利用一些比较简单的反应,却可以获得多种性能优异、用途广泛的功能高分子材料,这中间充分体现了化学合成的魅力。

此外,塑料的改性以及复合材料则是获得性能优异合成材料的另外两个重要途径。

其中,复合材料的教学不一定局限于高分子材料,还要同前面学习无机非金属材料和金属材料联系起来,强调复合材料的设计是一种获得特定性能材料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节约资源、能源和资金的有效途径。

在介绍环境中高分子材料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即在生产和使用中要考虑材料的使用寿命和保护,同时,防止废弃高分子材料对环境的污染。

这样才是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当前生产中的实际情况,不能一谈到环境中的高分子材料,就只谈白色污染等环境问题,如果这样做实际上是不公正的。

在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共同思考,当前一些媒体一味地指出化学制品存在的负面影响和问题,造成了公众对化学、化学工作者的很多误解,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澄清一些事实,还问题于本来面目,这同样是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科学技术素养的重要任务。

也只有这样做,对于类似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等问题的讨论,才有可能创造一个比较宽松、民主、客观、公正的教学和讨论的环境,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问题决策和解决的能力。

 

二、问题交流

【思考与交流1】

设计本题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自然,了解技术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复合材料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这种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思路称为仿生科技。

观察和分析天然复合材料的组成和结构有利于人们模仿和模拟制造材料,有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人类现有的材料,有利于人们设计和制造新材料,有利于人们制造环境友好的材料。

【思考与交流2】

设计本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教科书中关于废旧高分子材料的回收利用有关内容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回收废旧物资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认识化学对废旧物质再生与综合利用的意义和途径。

 

在日常生活中,塑料的应用量越来越广泛,废旧塑料也逐渐增多,为了消除环境污染达到增产节约的目的,必须把废旧塑料回收利用。

回收塑料必须了解其种类和性能,根据其化学成分加以分类,才能使加工处理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塑料制品进行分类回收是回收利用的条件之一。

结合图3-39举例说明如下:

废旧聚乙烯塑料可用来制造包装膜、容器、塑料管或日常生活用的容器等;废旧聚氯乙烯塑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低密度的,可用来制薄膜、软管、垫片、电线和人造革等;另一种高密度的,可用来制硬板材、硬管(片、棒)等;废旧聚丙烯塑料,可用来制编织袋、容器、管道、绝原材料等;废旧聚苯乙烯塑料可用来制汽车、仪表的零件等,解聚后的聚苯乙烯单体可再聚合成聚苯乙烯塑料。

另外,废旧塑料可直接转化成汽油、柴油等,也可用于制备乳液涂料。

 

【思考与交流3】

讨论是一种教学情景,在这种情境中学生之间或教师学生之间进行交流来分享信息、观念或解决问题。

讨论的目的:

复习和扩展知识,考察观点,解决问题,提高语言交流能力。

 

讨论的准备:

提出分组方案,分配问题或角色,确定时间,查阅资料。

讨论的实施原则:

每人都有平等参与及发言的机会;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和感受;尽可能地理解他人的观点;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和观点不可能总是正确的;尽量始终围绕中心问题;注意礼貌,维护讨论气氛。

 

教师的角色:

为了使讨论获得好的效果,教师应该是讨论的推动者、调控者、参与者、观察者、记录者和评价者。

三、练习与实践参考

1. C 

2.

(1)Na2SiO3+H2SO4==H2SiO3+Na2SO4

(2)举出三个实例即可。

如实验室一些化学试剂需要存放在干燥密闭的容器中,可放入一些硅胶;保存药品的瓶中也常放入硅胶作为干燥剂;一些精密仪器外壳中放入变色硅胶,可根据变色硅胶的颜色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仪器中的金属制件腐蚀生锈。

 

3.将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还原剂(主要是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把铁还原出来。

把生铁冶炼成钢主要是适当地降低生铁中的含碳量,调整钢里合金元素含量到规定的范围之内,并除去大部分硫、磷等有害杂质,其主要原理也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的过多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为气体或炉渣除去。

6.锌是一种比铁活泼的金属,因此,锌比铁先被腐蚀。

在锅炉的内壁上焊几片锌,可利用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防止锅炉腐蚀。

 

7.高分子化合物与低分子化合物的最大区别在于相对分子质量的巨大差异。

举出三种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即可。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最大优点在于其生产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从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为原料通过化学合成获得,因此,可以降低成本,而且可以进行多种方式进行结构设计、改造、重新连结和加工等,获得性能优异的各种功能材料和复合材料。

合成材料的最大缺点在于很多材料在环境中不易降解,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8.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两个基本反应,其中,缩聚反应一般不需要很苛刻的条件,较容易发生。

9. 

 

10.一些线性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当受热到一定温度范围时,它们会软化、熔融,可以加工成各种不同的形状,称为热塑性聚合物;一些体形(网状)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受热不会熔融,称为热固性聚合物。

分别举出三种热塑性和热固性聚合物即可。

11.阳极;阴极。

    Ni-2e-==Ni2+(阳极,发生氧化反应)

    Ni2++2e-==Ni(阴极,发生还原反应)不变 

12.提示:

为了适应人们参加体育运动的不同需要,制作运动器材的材料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主要目的在于不断改进材料的组成,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因此,材料中的科技含量也不断提高。

例如,以前很多运动器材是用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等)制作的,往往具有很好的强度、弹性、韧性,但也具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质量较大,容易生锈,用一些特殊材料(如碳素材料、复合材料)制作的羽毛球拍、钓鱼杆等,可以减轻重量,提高强度,受到广大羽毛球、钓鱼爱好者的欢迎。

再如,在竞技体育中,如果人体本身具有一定运动极限的假设成立的话,运动器材性能等来自人体外部的因素就会成为提高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

 

13.纯碱1.21吨;石灰石1.18吨;石英4.26吨 

14.提示:

纺织纤维的鉴别方法很多,简单地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还有仪器方法等。

比较简便的鉴别方法为燃烧法,即将纤维样品在火焰上点燃,观察其燃烧时发生的现象、产生的气味等。

如天然羊毛接触火焰不会马上燃烧,先卷缩后冒烟,然后起泡燃烧,有烧毛发气味,火焰呈橘黄色;合成纤维(如腈纶)容易点燃,边软化边燃烧,有辛辣味,火焰呈明亮白色。

15.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

教学资源

1.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指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系化合物(包括硫化物、硒化物及碲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为主要组成的无机材料。

包括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搪瓷、磨料以及新型无机材料等。

其中陶瓷一词,随着与陶瓷工艺相近的无机材料的不断出现,其概念的外延也不断扩大。

最广义的陶瓷概念几乎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含意相同。

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当代材料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名目繁多,用途各异,目前尚没有一个统一而完善的分类方法。

通常把它们分为传统(普通)无机非金属材料和新型(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两大类(见表3-1)。

前者指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材料并包括一些生产工艺相近的非硅酸盐材料,如碳化硅、氧化铝陶瓷、硼酸盐、硫化物玻璃、镁质或铬质耐火材料和碳素材料等。

这一类材料通常生产历史较长、产量较高、用途也较广。

后者主要指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具有特殊性质和用途的材料,如压电、铁电、导体、半导体、磁性、超硬、高强度、超高温、生物工程材料以及无机复合材料等。

 

上述这种分类并不是绝对的,由于新型材料是从传统材料逐渐发展起来的,有些材料的归属很难确定。

习惯上无机非金属材料沿用传统生产工艺分为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搪瓷、碳素材料等类,同时,新型材料按其生产工艺、用途和发展状况,又逐步形成一些新的材料类别,如无机复合材料、无机多孔材料等。

有些品种按习惯并入传统分类中,如铁电、压电陶瓷并入陶瓷;微晶玻璃、光导纤维等并入玻璃。

有时又可按照材料的主要成分分类,如硅酸盐、铝酸盐、氧化物、氮化物材料等;也可以根据材料的用途分为日用、建筑、化工、电子、航天、通信、医学材料等;也有按材料性质分的,如胶凝、耐火、耐磨、导电、绝缘、半导体材料等;还有根据材料的物质状态分的,如晶体(单晶体、多晶体、微晶体)、非晶体及复合材料等;或从材料的外观形态分,有块状、多孔、纤维、晶须、薄膜材料等。

 

2.水泥 

制造水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80%~90%)、黏土(10%~15%)和铁矿粉(1%~2%)。

为了控制凝结速率,还要在熟料中加入3%(以上均为质量分数)以下的石膏。

(1)水泥生料煅烧成熟料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

混合生料进入回转窑的上端,受热到100 ℃时,主要是水分蒸发,这一段叫干燥带。

干燥的生料继续在窑中前进,在与更热的气体相遇时,被加热到600℃左右,这时发生有机物燃烧和高岭土脱水。

此时,由于黏土可塑性降低,块料粉碎成粉料,这一段叫做预热带。

 

温度升高到900℃,石灰石发生分解,生成的CaO和黏土中的二氧化硅、氧化铝开始发生固态反应,这一段叫分解带。

当温度升高到1100℃以上,CaO和酸性氧化物的反应加快。

上述反应主要是:

 

这一段叫做煅烧带或称放热反应带。

 

温度到达1400℃左右,窑内物料开始烧结,部分开始熔融。

这时硅酸二钙仍保持为固态,熔于熔融液里,与游离的CaO继续反应生成硅酸三钙(3CaO·SiO2)。

硅酸三钙以微小的结晶析出,即成熟料。

这一段称为烧结带。

 

经过烧结带后,熟料开始冷却而出窑,这一段叫做冷却带。

 

(2)熟料中加入石膏,延缓水泥硬化速率 

首先来分析一下水泥的硬化过程:

 

水泥配上适当分量的水后,调和成浆,经过相当时间,凝固成块,最后成为坚硬如石的物体,这一过程叫做水泥的硬化。

硬化时发生下列反应:

    3CaO·SiO2+2H2O=2CaO·SiO2·H2O+Ca(OH)2 (水解)

    2CaO·SiO2+H2O=2CaO·SiO22·H2O (水化)

    3CaO·Al2O3+6H2O=3CaO·Al2O3·6H2O (水化) 

第一个反应生成的Ca(OH)2由于开始时量少而溶解,随着量的增多,变成饱和溶液而后析出胶体Ca(OH)2,引起水合硅酸钙和水合铝酸钙凝成凝胶状胶体,这时水泥具有可塑性。

胶状物经过一段时间,渐渐变结实,水泥就失去可塑性而凝结了。

由于以上反应随着时间增加从水泥表面向内部慢慢进行,使凝胶更多且更结实。

同时在形成胶体时,氢氧化钙凝胶和水合铝酸钙开始结晶,随着时间的增加,结晶的量增多,形成的晶体和无定形水合硅酸钙相结合,使之机械强度不断增大而硬化。

 

在水泥组成中,与水作用的速率最大的是铝酸三钙和硅酸三钙,因此它们的含量对水泥的凝结硬化速率起着主要作用。

当加入石膏时,硫酸钙和铝酸三钙作用,生成难溶的铝硫酸钙。

由于这种化合物的生成,减小了铝酸三钙的作用,使胶凝速率变慢,因而延迟水泥的凝结时间和硬化速率。

 

3.普通水泥的腐蚀及其防止方法

普通水泥硬化后,由于本身成分和构造上的原因,在一定的介质中,能逐渐遭到侵蚀,使强度减低甚至完全破坏,这种现象通称为水泥的腐蚀。

普通水泥硬化后的主要成分为:

含水硅酸钙、含水铝酸钙和氢氧化钙。

在构造上,硬化水泥中常存在或多或少的孔隙,外来的介质在水泥表面,或经由这些孔隙进入水泥内部而引起腐蚀。

 

水泥的腐蚀主要有下列三种基本类型:

(1)水泥中的硅酸三钙与水化合生成的Ca(OH)2能溶于水,当硬化后的水泥长期处于水中(流动水),由于Ca(OH)2被水溶解,使水泥的孔隙增大,强度降低或遭到破坏。

 

(2)硬化后的水泥受到腐蚀性液体或气体的作用,生成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强度较低,且易溶于水,因此使水泥的强度降低。

例如水泥水化时生成的Ca(OH)2与盐酸作用:

Ca(OH)2+2HCl=CaCl2+2H2O 

新生成的CaCl2易溶于水。

 

(3)硬化后的水泥受到侵蚀性液体或气体的作用而生成新化合物时,体积膨胀,因此使水泥破坏。

例如水泥水化时生成的Ca(OH)2与硫酸作用:

 

Ca(OH)2+H2SO4=CaSO4·2H2O 

生成的石膏,体积膨胀,产生内应力,会使已硬化的水泥破坏。

而生成的石膏又与水泥中的含水铝酸三钙作用生成含水硫铝酸钙(水泥杆菌),体积能发生剧烈膨胀(增大1.5~2.5倍),会使已硬化的水泥严重开裂。

在地下水、工业污水、海水中常含有各种酸、碱、盐类和糖类,这些侵蚀性物质都会使水泥遭到腐蚀。

另外强碱性物质对水泥亦有腐蚀作用。

 

为防止水泥的腐蚀,首先要提高水泥本身的耐腐蚀性能,例如,在水泥中掺加混合材料(如粉煤灰、页岩灰、矿渣等),制成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等,因为所掺加的混合材料能与水泥硬化时生成的氢氧化钙和含水铝酸三钙化合,产生不溶于水的硅酸钙和抗蚀性好的铝酸盐。

再如采用抗蚀性极强的特种水泥,如矾土水泥、耐酸水泥、抗硫酸盐水泥等。

也可将制作好的混凝土构件先在空气中放置2~3个月,使表层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钙硬壳,增加其抗水性。

当环境介质的腐蚀性太强时,可在水泥制品或构件表面加覆保护层,如涂刷沥青或合成树脂,粘贴磁砖或卷材等。

 

——摘编自吴顺荣、庄弘毅.材料试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