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4485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 Word版含解.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方略课时跟踪检测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十五Word版含解

课时跟踪检测(十五) 细胞生命历程的全面认识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一 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Ⅱ)

1.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有丝分裂不改变细胞类型

B.细胞分化前后细胞数目不变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都可以继续分裂

D.癌细胞能不断分裂但不再分化

解析:

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只有通过分化才产生不同的细胞类型,A正确;细胞分化前后细胞数目不变,产生新类型的细胞,B正确;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除了一小部分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分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不再分裂,C错误;癌细胞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的,可以不断进行分裂,不再进行分化,D正确。

答案:

C

2.(2018·河北衡水月考)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生命历程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下列过程不属于细胞分化的是(  )

A.扦插的枝条长出不定根

B.胡萝卜韧皮部细胞形成愈伤组织

C.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形成浆细胞

D.人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失去细胞核

解析:

扦插的枝条长出不定根的过程属于细胞分化,A正确;胡萝卜韧皮部形成愈伤组织是脱分化或去分化,是已分化的细胞又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B错误;B细胞可分化为浆细胞,C正确;人的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失去细胞核是红细胞的继续分化,D正确。

答案:

B

3.(2018·吉林毓文中学高三月考卷)关于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造血干细胞与成熟红细胞中的酶存在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

D.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寿命不同

解析:

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与造血干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存在稳定性的差异,则酶也存在差异,A正确;在生物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红细胞的过程是不可逆的,B错误;健康成年人的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骨髓中,增殖分化形成血细胞和淋巴细胞等,C正确;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其中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寿命短,D正确。

答案:

B

考点二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Ⅱ)

4.(2018·东北三省三校联考)下列关于衰老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B.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等,致使细胞衰老

C.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

D.衰老细胞的体积减小,从而使细胞的相对表面积增大,物质运输效率增大

解析:

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A正确;自由基假说认为,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DNA和蛋白质分子等,致使细胞衰老,B正确;衰老细胞的水分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度降低,色素积累,出现老年斑,C正确;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D错误。

答案:

D

5.(2018·江苏海安高级中学月考)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之前,经过①过程,凋亡诱导因子与将要调亡的细胞膜上受体结合,由于凋亡诱导因子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过程具有特异性,因此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项正确;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是基因的表达过程,细胞凋亡过程中有凋亡基因控制合成新蛋白质,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项正确;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凋亡是细胞的编程性死亡,是由与凋亡相关的基因决定的,是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C项错误;凋亡基因是机体固有的,控制着细胞凋亡的过程,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D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三 癌变及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Ⅱ)

6.(2018·广西桂林十八中月考)下列关于细胞癌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癌变的细胞内酶的活性都会降低

B.效应T细胞可使癌变细胞发生调亡

C.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D.致癌病毒可通过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

解析:

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特征,A错误;效应T细胞可诱导癌变细胞裂解,使癌变细胞发生凋亡,B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致癌因子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致癌病毒可通过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细胞癌变,D正确。

答案:

A

7.(2018·杭州联考)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名为RHOGD12的基因,诱导该基因在癌细胞内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从而有助于避免癌细胞在体内的扩散。

该基因的作用最可能是(  )

A.控制合成一种酶,促使癌细胞衰老、凋亡

B.控制合成一种激素,诱导癌细胞分化为正常组织

C.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癌细胞间的黏着性

D.控制合成一种RNA,使癌细胞的DNA复制受阻

解析:

癌细胞之所以易扩散转移,是因为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该基因表达后,癌细胞会失去转移能力,说明该基因控制合成一种糖蛋白,增强了癌细胞间的黏着性,C正确。

答案:

C

8.钙离子能促进脑部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研究发现,绿茶中的咖啡因对细胞的三磷酸肌醇受体有抑制作用,三磷酸肌醇受体是钙离子的通道之一,因此常喝绿茶可起的作用是(  )

A.引起细胞糖蛋白减少,抑制肿瘤细胞扩散

B.促进钙离子排出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

D.抑制三磷酸肌醇受体的作用,促进肿瘤细胞对钙离子的吸收

解析:

绿茶中的咖啡因对细胞的三磷酸肌醇受体有抑制作用,不会改变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含量,A错误;咖啡因对细胞的三磷酸肌醇受体有抑制作用,因而可阻止钙离子的吸收,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绿茶中的咖啡因对细胞的三磷酸肌醇受体有抑制作用,三磷酸肌醇受体是钙离子的通道之一”,则常喝绿茶抑制钙离子进入细胞,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扩散,C正确;抑制三磷酸肌醇受体的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对钙离子的吸收,D错误。

答案:

C

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

9.(2018·江西崇义中学模拟)在①②③④四个培养皿中分别加入培养液和不同添加剂,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一段时间后,对培养的细胞采用显微镜观察和化学方法分析,结果如下:

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②中的细胞核膜内折,染色质固缩;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

①②③④培养皿中细胞发生的变化依次属于(  )

A.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癌变

B.细胞分化、细胞衰老、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细胞癌变、细胞坏死、细胞凋亡

D.细胞衰老、细胞凋亡、细胞坏死、细胞癌变

解析:

体外培养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①中的细胞为圆饼状,无核,为成熟的红细胞,说明细胞已经高度分化;衰老细胞的特征是染色质固缩、细胞核增大,核膜内折;③中的细胞裂解,溢出大量细菌,属于细胞坏死;④中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并出现甲胎蛋白,属于癌细胞的特征。

答案:

B

10.(2018·天津南开中学高三月考)下图为细胞分化、分裂、癌变及凋亡的生命历程图,其中甲~辛表示相关生理过程。

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乙过程中细胞的高度分化有可能改变物种的遗传信息

B.丙过程中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癌细胞,其表面的糖蛋白减少,但新陈代谢旺盛

C.丁过程与基因表达有关,只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己过程中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核体积变小,细胞的物质运输功能及其内多种酶的活性均降低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A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发生癌变,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癌细胞比正常细胞的代谢旺盛,B正确;细胞凋亡严格受基因控制,与基因表达有关,可以发生在整个生命进程中,C错误;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核体积变大,D错误。

答案:

B

11.(2018·南平质检)结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诱发内因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种类

基因所在染色体

基因状态

结果

抑癌基因APC

5号染色体

失活

细胞突变

原癌基因K-ran

12号染色体

活化

细胞快速增殖

抑癌基因DCC

18号染色体

失活

癌细胞形变

抑癌基因P53

17号染色体

失活

肿瘤扩大

其他基因

其他染色体

异常

癌细胞转移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只存在癌症患者的染色体上

B.原癌基因失活和抑癌基因活化是导致癌症的内因

C.从突变细胞到癌细胞转移受多种基因的共同影响

D.癌细胞易转移的根本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

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人所有完整体细胞内都有,A错误;从图中信息可知,细胞从突变至易转移,是第5、12、17、18等染色体上的有关基因异常所致,尤其是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B错误;从突变细胞到癌细胞转移是原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导致,C正确;癌细胞易转移的直接原因是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改变,D错误。

答案:

C

12.(2018·遂宁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最凶险的一种白血病,发病机理如图所示,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王振义院士发明的“诱导分化疗法”联合应用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该病。

维甲酸通过修饰PMLRARa,使癌细胞重新分化“改邪归正”;三氧化二砷则可以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使癌细胞发生部分分化并最终进入凋亡。

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白血病的发生是染色体结构变异导致的

B.“诱导分化疗法”能减少病人体内的癌细胞

C.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原理不同

D.图示中融合基因PMLRARa属于原癌基因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白血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易位),A正确;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可以使癌细胞重新分化并最终凋亡,因此能减少体内的癌细胞,B正确;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可都能诱导癌细胞分化,但维甲酸能够修饰基因PMLRARa,而三氧化二砷可引起这种癌蛋白的降解,C正确;图中的融合基因PMLRARa并不是机体本来就有的,而是易位之后形成的,而原癌基因是机体本来就有的,故D错误。

答案:

D

13.(2018·四川雅安中学月考)研究发现,正常干细胞中两种关键蛋白质“失控”发生越位碰撞后,正常干细胞会变成肿瘤干细胞。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

B.干细胞具有控制该种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遗传物质

C.干细胞分化后的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

D.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会减少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干细胞的分化方向与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有关,A正确;干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形成的,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套遗传物质,B正确;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属于正常的生命历程,C正确;干细胞在癌变过程中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但甲胎蛋白增加,D错误。

答案:

D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4.(2018·贵阳一中理科综合)杂志7月18日刊登了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宏魁团队的研究成果——使用4个小分子化合物的组合,把成年鼠的体细胞逆转为“多潜能性干细胞”。

它为未来应用再生医学治疗重大疾病带来了新的可能,但是这种诱导是否会引发肿瘤或其他安全性问题还没有解决。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

(2)该团队利用这种干细胞培育出多只健康的小鼠。

①干细胞分化过程中,随着细胞体积增大,其________________减小,从而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②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体细胞核遗传信息相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4个小分子化合物是核糖核苷酸。

采用32P对尿嘧啶核糖核苷酸进行标记,可检测到放射性的具膜细胞器为________,观察该细胞器可以使用________染色。

(4)如果这种诱导引发肿瘤,与正常体细胞相比,癌细胞具有的特征包括________(多选)。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B.细胞膜上的甲胎蛋白(AFP)减少

C.含有的基因组与体细胞相同

D.细胞生长、分裂迅速

解析:

(1)干细胞是指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的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其分裂能力较强,分化程度较低。

(2)①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就越低,这种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②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了遗传物质的稳定性。

(3)32P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是合成RNA的原料,动物细胞的具膜细胞器线粒体中含DNA,能转录生成RNA,故可检测到放射性,线粒体可被活性染色剂健那绿染成蓝绿色。

(4)癌细胞的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导致癌细胞容易转移;细胞在癌变的过程中,细胞膜的成分发生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等物质,因此甲胎蛋白含量增加;由于发生基因突变,癌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转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恶性增殖细胞,其含有的基因组与体细胞不完全相同;癌细胞代谢旺盛,细胞生长、分裂迅速,所以AD正确,BC错误。

答案:

(1)分裂和分化能力 

(2)①相对表面积 ②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复制后的核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3)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 (4)AD

15.(2018·河北武邑中学高三试题)近期,我国首次发布肿瘤年报,年报显示,全国每分钟有6人被诊断为癌症。

专家指出肿瘤对我国人口健康的危害很大,人人需要有防控意识。

(1)癌细胞是指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__________发生变化,变成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下图表示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3种途径:

①推测图中所示蛋白质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可知,此蛋白质的__________增强或____________增加与细胞癌变有关。

(3)下图为结肠癌发生的遗传学原理:

①正常细胞中的这四条染色体互为________。

②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因为细胞癌变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解析:

(1)癌细胞是指正常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

(2)①癌细胞的最大特点是不受机体控制、无限增值,所以图中所示常量的超活性蛋白和过量的正常蛋白的功能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

②分析图1可知原癌基因转变为癌基因的3种途径分别是通过形成常量的超活性蛋白、过量的正常蛋白、过量的正常蛋白来实现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转变的,所以此蛋白的活性增强或数量增加都与细胞癌变有关。

(3)①图2中正常细胞的4条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为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②细胞癌变的原理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等特点,且由图2可知细胞癌是多个基因突变的结果,所以癌症的发生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答案:

(1)遗传物质 

(2)①促进细胞有丝分裂 ②活性 数量

(3)①非同源染色体 ②多个基因突变累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