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4628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56 大小:7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56页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56页
亲,该文档总共15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1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docx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是以心理健康为前提条件的。

目前,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面临着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参与和指导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面对二十一世纪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面对迎面而来的信息社会,面对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当前学校中、社会上出现的种种教育问题或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人的创造力、理性选择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性受到空前的挑战,中小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日益显现。

研究中我们越来越发现更多的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学校、教师、家长。

这些因素是互相联系并共同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作用的。

仅仅在学校教育的某一途径、某一时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其它方面不加以配合,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难以显著,也难以持久。

因此,很有必要从教育整体的层面探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工程。

作为区域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我们申请立项了崇文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研究”的课题研究,力图构建一个以发展性、预防性为主,矫治性为辅,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在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全面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自2001年3月开题以来,我们带领各课题实验校以科研为先导,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各项工作之中,力争理论探索与实践同步、骨干引路与普及推广相结合,逐步构建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带动全区各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蓬勃发展。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调查、呼吁阶段;尝试、起步阶段;发展、推进阶段。

1、调查、呼吁阶段

八十年代初、中期,我国的一些学者和研究机构开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的报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一阶段的工作使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重性,也使教育行政部门认识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一个值得着重关注的问题。

2、尝试、起步阶段

八十年代中、后期,少数中小学校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尝试。

一些热心于此项工作的教师,通过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直接处理一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学习方法、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等方面的困扰。

几年间,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湖南、江苏等地,开始出现一些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并在当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和政策依据,当时这项工作具有自发、探索的特点,并未形成规模。

3、发展、推进阶段

八十年代末,随着国家的大力倡导和一些地区的前期实践,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蓬勃发展。

具体表现在:

加强了教育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领导

大部分省、市、地区都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和指导委员会,成员有领导、专家和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进行组织协调、政策保证、科研工作、培训工作和信息工作,以及推广研究与实验成果等任务。

例如:

北京市成立了市教委德育处牵头,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师大、清华大学等有关科研人员参加,实验区和实验校具体实施的三结合队伍,并要求有条件的区县都要成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上海市教育工委、教委联合召开“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划”、“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纲”、“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等文件;天津市则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规划”和“天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与发展纲要”;辽宁、成都、武汉和石家庄等省市也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指导、协调和研究工作。

编撰心理健康教育读本

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读物、教材和教师参考用书层出不穷。

上海市编写了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三本“手册”;北京、河北、辽宁、陕西、四川和浙江、江苏等省市也编撰了不少心理健康指导读物。

此外,北京、上海等地每年还专门召开课题研讨会,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实施办法等进行研讨。

进行系统的课程实验

九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课程实验,有的已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的影响。

例如:

北京师范大学丛立新和中国人民大学靳忠良等人合作开展的《现代少年》课程实验、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人主持编制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大纲》、湖南师范大学郑和钧主持的《综合课与心理发展》课程实验等,都有相当的规模和质量。

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开展课题研究

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一些地区或学校开始建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例如:

南京市初步形成了以心理教育目标体系、心理教育操作体系、心理发展水平的监测与评价体系为总体结构的较为完整的心理教育体系;上海市在7区1县先后建立的11所实验校中开展多种课题研究,以课题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北京师范大学课题组首先开展了教师培训,培养心理健康的骨干教师,同时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加强基地学校的重点研究,实施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课题组确定了东北地区的11个试验区,并在2001年1月就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全员培训与专职教师培训,以及培训大纲和教材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涌现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通过几年的探索,不少地区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了一定特色。

如:

天津市第一中学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放在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指导上;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四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后进生转化的突破口;北京八中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明确学校领导、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岗位职责;十二中在研究中逐步形成“一个目标、两个首创、四个原则、八个方面”的系统化工作格局,尝试组织心理课外小组以丰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第十一中学组建“导学中心”,以建设一个“全体十一中人的心灵驿站”为目标,促进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成长;宣师一附小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要点分解为低、中、高年级三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西城育民小学建立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心育网络,倡导人人都是心育工作者,学校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光明小学的“我能行”教育等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体现着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正被广大的领导、教师、家长所关注。

上述心理健康教育的蓬勃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进程,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预防与矫治学生的心理异常,促进学生潜能的发挥,引起社会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学科化倾向

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的课程中,并以此为切入点,推进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但是,由于教材的问题以及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问题,常使得这些课程变成了心理学知识的传授,在课堂上系统讲述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方式单调、乏味,未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心理学知识,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强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在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而心理活动课也是重点要放在活动上,即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

片面化倾向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片面化倾向主要表现为:

(1)教育对象的片面性。

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学生开展工作,而忽视了教师和家长的心理健康。

殊不知,教师、家长的情绪、情感及不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身心特点、心理需求的教育方法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因此,忽视了教师、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完整的。

此外,只关注个别学生而忽视了全体学生的需要,只单单从一方面去考虑,而不是整体构思,也是片面性的表现。

如:

有些学校重调适性心理咨询,轻发展性心理辅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和治疗上,忽视了绝大多数的学生,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绝大多数学生的共同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要重视个别差异,最终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每个学生。

(2)教育途径的片面性。

很多学校试图通过心理活动课、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与宣传等单一的一种途径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忽视了系统的、多元的、立体的心理健康教育,这是很难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的。

(3)教育内容的片面性。

学生的全面发展有赖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而在过去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上,只关注学生某一方面的心理教育,如青春期教育、应试心理的调适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适应性及学生的性格、情绪等方面的心理教育,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学生的问题是复杂的、综合的,单从一方面来教育、辅导学生显然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形式化倾向

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化倾向表现为,很多学校停留在设置一间心理咨询室,由一两位心理辅导教师“坐堂问诊”。

有些地区或学校虽然名义上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开设了心理健康课,配备了教师,但是由于教育者自身教育观念的影响,往往用传统的教育思想和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再加上宣传上的不力,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课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更有甚者,有的心理咨询室形同虚设,前来咨询的学生寥寥无几,仅是作为应付上级检查、督导评估的“硬件”之一。

医学化倾向

有人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治疗”和“指导”的意识较强,而咨询和治疗一般面向的是有一定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的教育对象,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要求和内在规律。

有的学校让没有经过心理学培训的校医充当心理辅导人员,像医院里记录病例一样来对学生情况进行登记。

不少学校的领导、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错误的宣传使学生认为只有当心理有疾病时才能去心理咨询室,这种医学化的倾向已经严重地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

我区作为北京市素质教育的实验区,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

我们自1997开始就从培训专兼职心理辅导员入手,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筹建心理咨询室,以此来推动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但在开展工作过程中我们渐渐发现,学生中的问题很复杂,来源于教师、家长等不同方面,只依赖单一的教师培训和心理辅导形式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

我们逐步理清思路:

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系、工作模式、工作途径、工作内容的立体化研究,尝试进行“三多三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

从多角度、多层次,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全面、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变零散的、片面的、非系统的、不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为有组织、有系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研究目的与假设

(一)研究目的

1、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构建一个多元、立体、科学、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发展。

通过研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适合本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实施纲要,逐步实现管理模式立体化,形成系统的工作模式,开创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格局。

3、探索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全面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素质,形成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色。

(二)研究假设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全方位地开展工作,形成多元化、立体式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和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取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测验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访谈法、个案研究法等面向全区各实验学校进行课题研究。

在研究中我们具体做法如下:

1、采用问卷法对全区每一所学校进行调查,了解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面向部分教师、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需求及状况。

2、采用行动研究法深入学校进行课题研究方案的确定、教师培训、活动研讨、个案分析、听课评课等研究,以共同解决研究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3、采用经验总结法通过各种研讨会、总结交流会等形式总结提炼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方法。

依据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已有事实,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研究,从而积累经验、改进工作,更好地实现研究目标。

4、采用心理健康临床诊断量表(SCL-90)和压力应对方式的测验对全区552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测试。

同时辅以访谈法了解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教师的压力源和压力应对方式的现状。

四、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多元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研究初始阶段我们发现,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十分复杂,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包括学生的学校环境、班级环境也包括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因此,我们逐渐认识到: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首先树立一种整体的教育观念,逐步形成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

为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提出了构建“三全三多”的多元化、立体式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三全”是指全员、全面、全方位;“三多”是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

1、全员,即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靠一个人或是几个人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良好的学校环境和氛围。

在这其中,既包括校长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全体教师和员工的积极参与。

为了实现全员参与,我们以培训为切入点,以组建队伍为突破口,逐渐形成一个有机运作的系统:

各校成立了由主管校长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小组,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班主任、团队干部、思品课和政治课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共同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2、全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心理发展。

“全面”包含两层意思:

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应面向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掌握身心健康基本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完善人格,能够积极开发自我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因此,我们将“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发展性和预防性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任务,并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全面性还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全面性。

为了全面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学习辅导、生活辅导、行为辅导、成长性辅导、生涯发展辅导这五个方面的辅导确定为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内容。

3、全方位,即借助学校、家庭、社区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置于开放式的大教育环境中,通过学校内部的教育、教学、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以及指导家庭教育,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的、正面的影响。

学校教育在学生发展中占有关键地位,对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具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但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借助学校、家庭、社会力量全方位的推进,使各个教育要素得到有机结合,尊重学生人格发展的整体性。

4、多渠道,即面向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通过测试、访谈等方法发现更多的学生心理问题来源于教师和家长。

如果简单地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归结为面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在学校教育的某一途径、某一时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又会出现片面化倾向的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难以显著,也难以持久。

我们在研究中从三个不同渠,将学生、教师、家长等群体共同作为工作研究的对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5、多层次,即面对不同需求,确立不同目标,选择不同内容,解决不同问题,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实践中,我们的“多层次”体现不同的教育对象上,面对不同年龄、不同问题、不同特点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研究目标,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活动;面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和家长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以达到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目标。

6、多形式,即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运用多种方式,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运用多种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发展。

因此,我们尝试面对全体和个别学生开展班级心理辅导、学科渗透、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多元化、立体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

1、管理模式立体化

研究中我们发现,构建多元、立体的、科学、规范、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首先就要实现管理模式立体化。

于是,我区于99年7月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中心”成员由教委主管领导、中小教科、德育教研室、北京教育学院崇文分院的负责人及专家组成。

“中心”集培训、科研、管理等多种职能为一体,与中小教科形成紧密协同的工作关系负责组织、规划、协调、指导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中心”的成立使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由单向指导、多头指导转变为配合教委工作的全方位、立体化统筹管理与指导,是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标志。

2000年5月,我区召开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加强崇文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组织机构、实施途径与工作要求。

工作会议以后,我们指导课题组实验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小组,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进行分层次管理,逐步实现管理模式立体化,以推动“三全三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的构建。

崇文区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型

2、工作格局立体化

在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立体化的研究初见成效时,我们又发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强调管理上的立体化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又尝试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立体化。

以更好地保证“三全三多”的心理健康教育立体模式得以真正的构建和实施。

形成六大工作系统,保证工作全面、顺利进行

在研究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们又摸索出了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六个基本工作系统,面向教师、学生、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力争工作格局立体化。

其中包括师资培训工作系统、课题推展工作系统、普及宣传工作系统、学校活动推进工作系统、心理辅导工作系统、督导评估工作系统。

师资培训工作系统:

通过不同层次的、不同内容的、不同目的的教师培训,加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师水平、培养教师能力、建设教师队伍。

几年间,我们有面向专、兼职心理辅导员的上岗培训;有面向干部的提高培训、有面向所有教师的普及培训。

师资培训工作系统已成为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

课题推展工作系统:

通过课题研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工作系统中的重中之重。

通过几年的课题研究,现在,我们区的每一所学校都承担着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

在研究的过程中,“中心”课题组组织、指导、协调各实验校制订计划、开展活动、举办研讨、总结经验。

各学校已形成以课题研究为主渠道促进工作开展的良好格局。

普及宣传工作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离不开理论、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形成了推出了普及宣传工作系统,从教师、学生、家长的角度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理论与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学校活动推进工作系统:

学校活动促进工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在普及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理论的基础上,指导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学生、家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在活动中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督导评估工作系统: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心理诊断与评估可以帮助我们较为科学地发现问题、判断问题、提供数据参考。

在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将心理诊断与评估应用到建立学生档案、教师培训、家教咨询中及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评估督导中,使心理健康教育更科学、更规范。

心理辅导工作系统:

心理辅导系统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心理辅导员进行专业培训;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家长进行发展性和预防性的心理辅导;面向个别教师、学生、家长的进行心理咨询,通过建立心理档案、个别咨询、成长小组等形式进行系统、规范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正确面对自我,从而乐观、进取地面对生活。

几年的课题研究,使我们的六大工作系统不断地丰富、延伸、拓展,六大工作系统的形成和推进带来了广大师生、家长健康观念上的更新和学校心理工作的长足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2)建立“以班级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逐步实现工作格局立体化

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近几年来,我们开始了“以班级为主体”的心理辅导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由于学校的工作及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班级开展的,班级是学生心理教育最好的场所,班主任是班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不仅要承担本班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班级管理和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每天都和孩子朝夕相处,对学生的心理问题最了解,理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学生的心理辅导员的角色。

因此,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形成以“班级为主体”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格局。

使每位班主任老师学会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解决学生的一般心理困惑;学会用团体辅导的策略和方法在班级心理辅导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学习、生活、行为、成长性和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辅导。

在研究中,革新里小学就尝试以班级为主体开展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级心理辅导班会、学生成长小组辅导、个别辅导,开设心语信箱等。

研究表明,以班级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革新里小学也多次在市区大会上介绍他们的研究成果,受到很大关注,现在更多的学校从班主任的培训、班级心理辅导班会、学生的个别辅导入手,越来越多地尝试开展“以班级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完善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

为了更好地指导学校系统、科学地开展个别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们在研究中建立了“班级—学校—区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

“班级—学校—区中心三级学生心理健康维护、监控网络”的各级具体职能为:

班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进入班级工作之中,班主任老师要用心理辅导的方法与学生沟通交流;并在班级中开展班级辅导活动;班主任要及时发现有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并转介到学校心理咨询机构。

学校:

校级心理咨询室负责本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维护与监控,建立与管理学生心理成长档案,协助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活动;对轻度心理障碍或适应不良的学生进行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调节学生情绪,缓解学生的压力。

对于中、重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转介到区心理咨询室或其他心理咨询机构。

区中心:

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下设的心理咨询室,面向全区学生、教师、家长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接待学校转介来的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辅导和治疗。

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及时向高一级专业心理治疗机构转介。

在课题组的指导下,大部分学校都建立了咨询室,并开始在班级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现在,三级维护网络已经启动而且正慢慢开始正常运转。

3、工作途径立体化

为了更好的构建多元化、立体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我们提出了从学生、教师、家长这三个层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了我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模型:

(1)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班级心理辅导

所谓班级心理辅导就是“以团体动力的理论和团体心理辅导的技术为基础,以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共性问题为目标,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

”是一种新型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