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4630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北京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4年北京市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01、东城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完成10—12题。

(共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 填空(4分)

(1)《曹刿论战》“何以战”一句中“以”是“凭借、依靠”的意思,《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一句中“以”是“认为”的意思,文中“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中“以”的意思是:

         

(2)《陈涉世家》“行收兵”一句中“兵”是“兵员”的意思,《出师表》“兵甲已足”一句中“兵”是“兵器”的意思,文中“兵革非不坚利”中“兵”的意思是: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2.作者的主要观点是      (用原文回答);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最主要的条件是           

(用两个字回答)(3分)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答案:

(1)凭借、依靠  2分   

(2)兵器  2分

11.答案: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3分

12.答案: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分  人和  1分

 

02、西城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冒:

                  

(2)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具:

                  

11.

(1)《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以”是“用”的意思,《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一句中“以”是“因为”的意思,文中“则以一平板按其面”一句中“以”的意思是              。

(1分)

(2)《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意思,《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一句中“素”是“一向,平素”的意思,本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一句中“素”的意思是                 。

(1分)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翻译:

                         

13.根据选文的内容,将下面这段文字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活板是北宋的毕昇于庆历年间发明的,这一技术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

后来沈括在《活板》一文中专门介绍了活板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其中在活板的制作方面重点写了__① _和__② _   两个环节,为了介绍得更清楚,他还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用“③     _”形容所刻字的厚度,用“_④_     _”形容整板字模的平整。

二、(共10分)

10.

(1)蒙,盖  

(2)准备好  (2分。

每空1分)

11.

(1)用  

(2)一向,平素  (2分。

每空1分)

12.交替使用它们(或“这两个板”),很快就可以完成。

(2分。

一句1分,关键词“更互”“之”“瞬息”“就”错一处扣1分)

13.制活字模  制板  薄如钱唇  字平如砥   (4分。

前两空意思对即可)

 

03、海淀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

“何以战?

”公曰: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

“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

“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

“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

“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

(1)何以战以:

皆以美于徐公   以:

(2)忠之属也  属:

司命之所属   属: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下视其辙   

翻译:

                                 

1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曹刿论战

这篇文章记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①             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出他在政治上的②           和在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战前,曹刿肯定了鲁庄公所讲“③          ”,表明曹刿已经认识到战胜敌人必须依靠人民的道理;战后,曹刿提出了要选择“④           ”的时机发动反攻,以及作战中必须随时注意判断敌方意图的观点。

曹刿的这些论述,是当时条件下弱国战胜强国的经验总结。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

(1)凭(用)   认为    

(2)类   管(隶属)

(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

11.(曹刿)下车看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

(共2分)

12.①作战条件②远见卓识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④彼竭我盈(共4分,每小题1分)

 

04、朝阳

二、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活板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则第二板已具              百废具兴

B. 有奇字素无备者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C. 不以木为之者              醒能述以文者

D.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隶而从者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字平如砥            砥:

        

   

(2)用讫再火令药熔        讫: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1)持就火炀之。

           翻译:

_________

  

(2)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翻译:

_________

13.活版印刷中为什么用胶泥做字模?

请用简要的语言说明(2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

(共9分)

10. 答案:

C  (2分)

11.答案:

(1)磨刀石 

(2)完毕 (共2分。

每小题1分)

12.答案:

(1)把它拿到火上烤。

    

(2)把字按韵分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共2分。

每小题1分)

13.答案要点:

①刻字方便  ②不易变形  ③便于取用(共3分。

每个要点1分)

 

05、丰台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0-13题。

伯牙善鼓琴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与“止于岩下”中“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皆以美于徐公                  B. 能谤讥于市朝

C. 万钟于我何加焉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11.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伯牙所念               念: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翻译:

          

13. 下面是有关【甲】【乙】两文中人物的简析,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

【甲】文中伯牙弹奏乐曲,钟子期  ①          ,看来钟子期确实是善听之人。

【乙】文中邹忌用 ②                   的生活小事设喻劝谏齐威王,齐威王认可了 “  ③             ”的结论,并且颁布了鼓励进谏的诏令,使齐国取得“  ④               ”的政治成效,这与齐威王的“善听”有密切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2分)B    

11. (共2分)

(1)念:

想  

(2)私:

偏爱(评分说明:

每小题1分)

12.(2分)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

(评分说明:

“面刺”、“过”为得分点,每点1分)

13.(4分)①能领会其中的旨趣  ②与徐公比美  ③王之蔽甚矣 ④战胜于朝廷

(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06、石景山

三、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9-11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9.填空(2分)

⑴《三峡》“素湍绿潭”一句中“素”是“白色的”的意思,《祖逖》“睿素无北伐之志”一句中“素”是“向来”的意思,文中“有奇字素无备者”中“素”的意思是  ①    。

⑵《陈涉世家》“以激怒其众”一句中“以”是“用来”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以衾拥覆”一句中的“以”是“用”的意思,文中“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中“以”的意思是  ②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⑴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⑵用讫再火令药熔                                     

11.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概括活板印刷的快捷体现在哪些方面。

(4分)

                                                                                  

                                                                                   

三、共10分

9.⑴向来  ⑵用来  评分:

共2分。

每空1分。

10.⑴铁板上用松脂、蜡混和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着。

⑵印完后再用火烤,使药物熔化。

评分:

共4分。

每小题2分。

11.①大量印刷速度快 ②排板速度快 ③添补新字速度快 ④拆板速度快

评分:

共4分。

每个要点1分。

完全照抄原文,不得分。

 

07、昌平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10-12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共2分)

(1)唐人尚未盛为之           盛:

             

(2)则以纸帖之            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共4分)

(1)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翻译:

                                 

(2)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翻译:

                                 

12.下面是有关“活板”的简介,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①③空用原文回答,②④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共4分)

活板简介

毕昇发明的活板是我国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

其方法是“_①_”,火烧而成。

从“每一字为一印”、“每一字有数印”,可见其_②_  “活”;从用铁范置铁板上并密布字印,可见其排版“活”;从“_③      ”,可见其解决问题的方法“活”。

因此,活板的出现使印刷过程变得_④_   。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 答案:

(1)盛:

盛大,这里是大规模的意思  

(2)以:

 用  (共2分。

每个词1分)

11. 答案:

(1)翻译:

在铁板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盖上   

(2)翻译: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

 (共4分。

每句2分)

12.答案:

①用胶泥刻字   ②字印  ③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  ④方便、快捷(共4分。

每空1分。

 

08、顺义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阅读《活板》,完成第10-13题。

活 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0.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若止印三二本                              

(2)瞬息可就           

11. 下列各组加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2分)        

A. 唐人尚未盛为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 持就火炀之   木格贮之

C. 以草火烧    以手拂之          

D.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12. 翻译下面的语句。

(3分)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翻译:

                                     

13.本文的主体部分是对活板的制作、功效和用法的介绍,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横线处的的文字填写出来。

(用原文回答)(4分)

   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了一个“活”字,如“    ①    ”,字是活的;“    ②    ”,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    ③    ”,印刷是活的;“    ④    ”,字印的数目是活的…… “活板”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二、文言文阅读(共11分)

10.

(1)通“只” 

(2)完成  评分:

共2分,每小题1分

11.A 评分:

共2分

12.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评分:

本题共3分

13.①每字为一印 ②密布字印 ③更互用之 ④每一字皆有数印 评分:

共4分,每空1分

 

09、通州区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0. 解释加点词。

(4分)

①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是: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

③委而去之          委:

④环而攻之          环:

11. 与例句中“之”字用法或意思相同的是(2分)

  例句:

三里之城 

A. 多助之至   B. 天下顺之    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 环而攻之

1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2分)

原句: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翻译:

                         

13.本文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得出什么结论?

(2分)(用原文回答)

答:

三、10.答案:

①这  ②凭借,靠  ③放弃  ④包围   每个1分

11.答案:

C   2分

12.示例:

所以君主(得道者)要么不战(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分,每个分句1分,译错一处不得分。

13.示例: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2分,每句1分。

 

10、大兴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伯牙善鼓琴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

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10.填空(3分)

(1)《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

‘善’”一句中“善”是“好”的意思,《送东阳马生序》“是可谓善学者矣”一句中“善”是“善于”的意思,本文“伯牙善鼓琴”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

”一句中“善”的意思是        。

(2)《曹刿论战》“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一句中“于”是“在”的意思,《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一句中“于”是“比”的意思,本文“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一句中“于”是        的意思。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翻译:

                                 

(2)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翻译:

                                 

12.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他不但欣赏对方,而且从不吝惜表达自己的强烈赞美之情。

请结合具体语句,从句式角度进行分析。

(3分)

答:

                                                                                 

二、文言文阅读(共10分)

10.

(1)善于(擅长)  好  

(2)在    (共3分。

每空1分)

11.

(1)他心中十分悲苦,于是拿起琴弹奏起来。

(2)每奏一支乐曲,钟了期都能立刻领会其中的旨趣。

  (共4分。

每句2分)

12.答案示例一:

从语气上看,钟子期评价都用感叹句,如“善哉!

峨峨兮者泰山!

”就使对琴技高超的赞美表达的强烈真诚。

答案示例二:

从结构上看,钟子期的评价都用倒装句,先用“善哉!

”表达强烈的赞美,然后再以“洋洋兮若江河!

”具体描写琴技高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