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4810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docx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11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

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拿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教授整年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哪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

他们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

莎士比亚读过什么书?

《哈姆雷特》根据哪些书写的?

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

这些功夫属于“考据学”。

教授只做这种功夫,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并不过问。

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

欣赏之前要有了解。

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

但就了解说,这些历史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

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

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

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

他们不知道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

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

后,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认为,最要紧的事是领略它的滋味。

在考据学者们看来,考据就是文学批评,但是一般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实不仅如此。

文学批评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

区分起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

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

“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的就是美,违背的就是丑。

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

“亚里士多德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的麦可白?

”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

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餮者”:

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

“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

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

”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

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是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

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

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成见,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

遇到文艺作品如果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

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

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

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的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

(摘编自朱光潜《考据、批评与欣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文学作品的欣赏,一般人把阅读产生的快感、联想当作美感,学者们则认为考据和批评就是欣赏,二者都是误解。

B.学者们埋头旧书籍、资料来寻根究底,下一些考据学的功夫,获取相关历史知识,这些工作对于欣赏是有帮助的。

C.从欣赏层面来说,了解作品的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生平都是题外事,并没有进入作品本身,也不可能获得美感经验。

D.真正走进文艺的领域,则欣赏《洛神赋》,就弄清曹植和甄后的关系;欣赏《饮酒》诗,就考定原本中到底是不是“悠然见南山”。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苦心孤诣拉史实来附会;止步于考据,而不进行深入领略:

这些说明考据家们不明白艺术是创造的。

B.衡量一切作品,全用心中预存的几条纪律,把“我”和作品割裂开来,以纪律代替欣赏,这是被称作“法官式”文学批评的缘由。

C.“法官”式的文学批评者秉承亚里士多德提出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的看法,因此认定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不是一部悲剧。

D.印象派的文学批评认为文学批评是艺术的、主体的,重视艺术直觉和个人的嗜好,物我合一,因而,更容易得到美感体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派别不同,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同:

“法官”式的批评认为美丑有普遍的标准,印象派则认为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

B.“批评的态度”对待文艺作品,总是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冷静而不杂情感,因而对作品的评价是客观的。

C.有人认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有的人又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这两种现象都是错误的。

D.内行和外行遇见同一个作品各有各的印象,欣赏和评价也不一致,但无论如何,文学批评都应该说出感受美丑的道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草婴:

一生只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赵兰英

  草婴本姓盛,名峻峰。

草婴是他1942年发表第一部文学译作《老人》的笔名。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婴喜欢白居易的这首诗,这个笔名伴随他一生。

草婴就像一颗生命力顽强的草,一生数次遭遇厄运,但他一次次闯过来了。

支撑他穿闯过难关的是什么?

是他品格中造就的坚韧和执着,是他内心充盈的从容和淡定。

14岁那年,草婴考上上海的雷士德工学院附中。

这是英国人办的一所学校,主修英语。

可是草婴不满足,还想再学一门外语。

那个年代的中国,苏联是进步、光明的象征。

草婴看到一些关于苏联的通讯报道和文学作品,非常兴奋,由此产生强烈愿望:

学好俄语,把它们

翻译过来,让更多的人对这个新兴的国家有更多的了解。

在一次社会活动中,草婴认识了中共地下党员姜椿芳。

姜椿芳是一个俄文通,知道草婴在学俄文,便热情地给予辅导。

1941年8月,上海地下党和苏联塔斯社主办的《时代》周刊出版,主要登载有关苏德战争的电讯、特写、通讯、述评及战争题材的文艺作

品。

姜椿芳是这份刊物的实际负责人。

那时,上海没有几个人懂俄文,姜椿芳就让草婴为《时代》翻译一些稿子。

草婴显得不自信,姜椿芳鼓励他:

“翻翻就会了,你翻好后,我来校阅。

”由此,在姜椿芳这位大翻译家、出版家、社会活动家的指引下,草婴走上翻译之路。

  在群星璀璨的俄罗斯文学中,草婴最喜欢、翻译最多的是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

他说:

“我为什么特别看重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呢?

因为我感到,从他们的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人道主义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强烈的。

我感受到中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需要培养和唤醒人性的光辉。

  然而,“文革”一开始,对肖洛霍夫的批判,各级报纸铺天盖地,说他是苏修文艺的鼻祖、人民的死敌等等。

被批判为吹鼓手的草婴,丝毫不惊慌:

你批你的,我信我的。

有朋友劝他,把肖洛霍夫和托尔斯泰的原著和一些外文书籍统统销毁,或者送到废品回收站去,争取主动。

他却这样回答人家:

“他们要来销毁,我没办法。

但是,我自己绝不会销毁的。

”免不了,他被批斗、被隔离。

草婴内心非常坚韧,而且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什么事,到了他这里,谁是、谁非,谁对、谁错,谁高、谁低,谁轻、谁重,谁先、谁后,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想得明明白白。

翻译家傅雷,被扣上“右派”帽子,有关部门让草婴写材料揭发,他一个字没写。

草婴后来说:

“我当时就这样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坏人呢?

他们是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一个人,尤其是知识分子,要有良心。

我不能昧良心,人家是好人,一定硬说他们是坏人。

”在草婴的人生信条上,有这样几个字:

心、脑、眼、骨。

具体说,心,就是良心。

没有良心,什么卑鄙无耻的事都做得出。

脑,就是要有自己的思考、分析和判断。

眼,就是要观察,明辨是非。

骨,就是脊梁,任何时候要挺得直。

1975年,又一场灾难

降临。

瘦得体重只有90来斤的草婴,被叫去扛水泥包,一包水泥100来斤。

扛了一包又一包,一次,他人还没站稳,车上的人就把水泥包压在他的肩上。

他只听到腰背部“喀嚓”一声,人就昏倒在地。

第十二节胸椎压缩性骨折!

他是“牛鬼蛇神”,没有资格住院,只得回家。

躺在木板床上,一动就痛入骨髓。

结果,在木板床上吃喝拉撒一年之久,被折断了的胸椎骨,才愈合起来。

这种非人的生活,有几人能挺过来?

支撑他的,就是内心那份坚韧、那份淡定。

他认为,人这一生注定有许多磨难,重要的是要有韧性,挺过去。

躺在木板床上,他每天给自己“打气”:

坚持、坚持,一定要渡过难关!

 因为不拿工资,没有级别,这位大翻译家看病也成问题。

很多人知道,巴金是中国作家中唯一不拿工资的专职作家。

其实,在翻译界,还有草婴、罗稷南、傅雷、满涛、萝海,不拿工资,不定级别,不进国家编制,靠翻译稿费生活。

因此,在很长时间,草婴不享受任何医疗待遇,生病后只能在街道小医院诊治。

其实,草婴也有机会成为国家编制人员,并且当官。

但是,他放弃了。

那是1977年,文学春天来临之际,上海筹办上海译文出版社。

那天,市委宣传部领导来到草婴家里,请他出任总编辑。

他也有机会,从事外交工作。

但是,他放弃了,对于国家编制和当官,他看得很淡,他选择的路子不会改变。

草婴说:

“一个人的一生其实并不很长,所谓人生苦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能集中你所有精力,在你的一生中做好一件有意义的工作,那就算不错了。

”就是这份淡定、从容,使他内心安静,不目迷五色心分四处,更不会怀疑和后悔自己的选择与执着、坚定。

  放着总编辑位子不坐,草婴有“私心”:

集中时间和精力,系统翻译托尔斯泰的作品。

他说:

“我认为是正确的,就把全部精力、时间都放到这上面去,其他事情一律都推掉。

从18岁开始,我首先考虑的就是有限的精力、时间,怎么能够用到对社会、对人民最有益的工作上面。

因此,我对时间的吝啬,也可以说节约,像犹太人节约金钱一样。

  整整20年,他埋首于托尔斯泰所描绘的世界里。

他每天早晨6点半起床,早饭后,进入书房,开始工作。

亲朋好友来访,他也是坐一会儿,就说:

“对不起,我要上班了。

”不待人家反应,就自顾自地走进书房。

他的长女不幸患上癌症,卧室与草婴的书房仅一步之遥。

一边是女儿痛苦的呻吟声,一边是父亲笔头的沙沙声。

草婴没有停笔!

老年丧女,草婴该忍受多大的煎熬?

他挺住了。

他想,不能因为女儿,影响工作。

否则,就是“双重损失”!

正在进行中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翻译,是他生命中的另一个孩子!

  草婴严谨的翻译态度在翻译界有口皆碑。

一般翻译一本书,他先把原作看过几遍甚至十几遍,弄懂弄清所有人物关系,所有情节起源,甚至做卡片。

比如,《战争与和平》中的人物就有559个。

草婴给每个人做一张卡片,姓名、身份、性格特点,与其他人的关系等,一一写在上面。

同时,他还要熟读有关俄罗斯历史、哲学、宗教、政治、军事、风俗等方面的书籍。

直到把整部原作理解透了,烂熟于心了,他才动笔翻译。

即便如此,对一个词、一句话的推敲,他还要反复多遍,直到满意为止。

也许人们不相信,一年365天,草婴没有一天不翻译。

12卷本的《托尔斯泰小说全集》,他花了20年的时间!

他每天的翻译速度是:

1000字!

他的每个字,是用心血“呕”出来的。

  草婴认为,一个文学翻译家是原著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桥梁,他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他们,对他们负责。

他说:

“我做了一辈子的翻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成功的经验。

我平生只追求一点,那就是:

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自己非常喜欢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所以盛峻峰便以“草婴”作为自己一生的笔名,而草婴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确实与草相似。

B.草婴走上翻译之路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他不满足自己已学的的知识,二是当时苏联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印象,三是姜椿芳的鼓励和指引。

C.草婴宁可被批斗、被隔离,也不听朋友劝告,把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的作品等外文书销毁或送废品回收站,说明他不懂权宜之计,也表现他执拗的性格。

D.草婴把自己的翻译工作看得比女儿的健康和生命都重要,听着隔壁女儿痛苦的呻吟,他竟然能安心翻译,似乎有点不近人情,让人难以理解。

5.草婴的翻译工作取得突出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4分)

 

6.草婴的“坚韧和执著”与“从容和淡定”是什么关系?

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结合材料说明。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小人物

契诃夫

“尊敬的阁下,父亲,恩人!

”文官涅维拉济莫夫在起草一封贺信,“祝您在这个复活节及未来的岁月中身体健康、吉祥如意,并祝阖府安康……”

灯里的煤油快要烧干,冒着黑烟,发出焦臭味。

桌子上,在涅维拉济莫夫写字的那只手旁边,一只迷途的蟑螂在慌张地跑来跑去。

“还得给他,那个混蛋,再写点什么呢?

”涅维拉济莫夫这样思忖着,抬眼望着熏黑的天花板。

这值班室让他感到像沙漠般荒凉,他不仅可怜起自己来,也可怜起那只蟑螂了……

“我值完班还能离开这里,可它却要一辈子在这里值班,”他伸着懒腰想道,“苦闷啊!

看门人巴拉蒙已经不擦皮靴了……他一手拿着刷子,一手画着十字,站在通风小窗前听着……“打钟了,先生。

”他对涅维拉济莫夫小声说。

涅维拉济莫夫把耳朵凑到小窗口,也倾听起来。

复活节的钟声随同春天的清新空气,一齐从窗口涌进室内。

各处的教堂钟声齐鸣,大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辘辘作响,“人真多啊!

”涅维拉济莫夫看了看下面的街道,叹口气说,“有多少笑声和谈话声!

只有我倒霉透了,这种日子还得在这里坐着。

而且每年都是如此!

“谁叫您拿人家的钱呢?

要知道今天不该您值班,是扎斯杜波夫雇您当替身。

别人都去玩乐了,您却在这里替人值班……这是贪财啊!

“见鬼,这怎么叫贪财呢?

统共才两个卢布,外加一条领带……是贫穷,而不是贪财!

要是能跟大伙儿一道去做晨祷,然后开斋,那该多好啊……喝上那么几杯,吃点冷荤菜,然后躺下睡他一觉……这时你会感到自己是个人……唉……我这一辈子算完了!

你瞧,有个骗子坐着四轮马车招摇过市了,可你却不得不待在这里。

“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上帝保佑,您也会升官晋级,日后坐上四轮马车的。

“我?

嘿,不行,伙计,你开玩笑。

即使拼了命,我这九品文官也上不去了……我没有受过教育。

“我们的将军也没有受过教育,可是……”

“嘿,我们的将军,他在做将军之前,早偷盗了十万公款。

他那副派头,伙计,我可比不上……凭我这副模样也不会有什么出息!

连姓也糟透了:

涅维拉济莫夫①!

总而言之,伙计,这种处境是没有出路的。

你愿意,就活下去;你不愿意--那就去上吊……”

涅维拉济莫夫离开通风小窗,苦恼地在各个房间里转来转去。

钟声变得越来越响……

“要不要从值班室溜走?

”涅维拉济莫夫想。

不过,这种逃跑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就算复活节这一天他过得很好,很舒服,可是往后又怎样呢?

依旧是阴暗的四壁,依旧要受雇于人,代人值班,依旧要写这种贺信……

他热切地想突然出现在大街上,汇入热闹的人群中,参加节日的庆典……他想起了刚才一位太太乘坐的四轮马车,想起了庶务官穿了就神气活现的那件大衣……他想起了勋章,新皮靴、暖和的床铺和袖子没有磨破的文官制服……他之所以想起这些,是因为所有这些东西他都没有……

“要不要去偷?

”他又想,“据说,一些人带着赃物都逃往美洲,不过鬼知道这个美洲在什么地方!

看来要能偷会盗,还得受过教育哩。

钟声停了。

此刻只能听到远处的马车声和巴拉蒙的咳嗽声,可是涅维拉济莫夫的满腔愁苦和愤恨,却变得越来越强烈,越来越难以忍受。

“写告密信呢,普罗什金一次告密,日后就步步高升……”涅维拉济莫夫坐在自己桌前,陷入沉思。

灯里的煤油已经烧干,冒着浓烟,眼看就要熄灭。

迷途的蟑螂还在桌上爬来爬去,找不到安身之处……“告密怎么行!

这种东西一写,日后我定会受到申斥,我这个笨蛋只能见鬼去!

于是目光又落在他起草的那封贺信上。

这信是写给一个他十分憎恨又惧怕的人的,十年来,他一直向这个人请求把他从十六卢布的职位提升到十八卢布的职位上……

“啊……你还在这里跑,鬼东西!

”他愤恨地一巴掌拍在那只不幸让他看到的蟑螂身上,“真讨厌!

蟑螂仰面躺在那里,拼命蹬着细腿……涅维拉济莫

夫捏住它的一条腿,把它扔进玻璃灯罩里,灯罩里突然起火,发出劈劈啪啪的声响。

涅维拉济莫夫

这才感到略为轻松些。

一八八五年三月二十三日

【注】①在俄语中,这个姓与“衬裤”的发音相近。

7.下列对小说的概括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小说以“小人物”为题,表现了这个九品文官社会地位的卑下,使这个形象具有了典型性,他的遭遇代表了广大劳动人民普遍的悲惨命运。

B.小说情节紧凑,所写事件是一个小公务员在复活节之夜,为了挣点小钱,辛辛苦苦替人值班,一边发牢骚,一边违心地给上司写节日贺信。

C.小说反映了19世纪80年代沙皇统治时期,坏人官运亨通,小公务员整日辛劳却永无出头之日的社会现实,有力地鞭挞了俄国官场的黑暗。

D.“依旧是阴暗的四壁”等三句,连用三个“依旧”,突出了主人公的无奈:

即使逃跑了,也照样摆脱不掉当前这种无望而又可怜的生活现状。

E.小说结构的特点是以人物对话贯穿全篇。

对话揭示了涅维拉济莫夫替人值班的情节,描绘了形象,表现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及性格特征。

8.请指出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分别说出其表达作用。

(4分)

 

9.请结合文本,探究“蟑螂”在小说中的作用。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子墨子言曰:

古者民始生,未有刑政之时,盖其语,人异义。

其人滋众,其所谓义者亦滋众。

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是以内者父子兄弟作,离散不能相和合;天下之百姓,皆以水火毒药相亏害。

至有余力,不能以相劳;腐朽余财,不以相分;隐匿良道,不以相教。

天下之乱,若禽兽然。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

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

天子、三公既以立,以天下为博大,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辨,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诸候国君既已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其国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正长。

正长既已具,天子发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

“闻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

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

上有过则规谏之,下有善则傍荐之。

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赏而下之所誉也。

意若闻善而不善,不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弗能是,上之所非弗能非;上有过弗规谏,下有善弗傍荐;下比不能上同者,此上之所罚而百姓所毁也。

”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国君者,囯之仁人也。

国君发政国之百姓,言曰:

“闻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

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

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

”则天下何说以乱哉?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

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

“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

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墨子•尚同上》,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B.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D.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则灾犹未去也/今若天飘风苦雨溱溱而至者/此天之所以罚/百姓之不上同于天者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墨子”指墨翟。

前一个“子”是夫子(即先生、老师)的意思,是弟子们对墨翟的尊称。

墨翟,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天子、三公既以立”中的“三公”是一种爵位。

爵位是古代天子或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相传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C.“百姓”在文中指平民,但战国之前“百姓”也指贵族,如,《诗经•天保》“群黎百姓”郑玄注为:

“百姓,官族姓也。

D.“五刑”指古代五种轻重不等的刑法,在不同历史时期,其所指各异,秦以前指墨、劓、剕、宫、大辟五种刑罚。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墨子认为,上古时期由于百姓之间相互残害,导致有余力的人不能帮助别人,进而造成天下混乱,民众犹如禽兽一般。

B.墨子认为,天下大乱的原因在于没有行政长官,故只要选择有才能品德好的人作为天子,天下即可达到清平大治的境界。

C.文章认为,民众判断是非曲直要以上面的意见为准,而不能与下面相互勾结,这样就能做到上面所要惩罚的就是百姓所要非议的。

D.墨子认为,天下混乱是由于没有符合天意的好的首领,因此主张要选择“仁人”“贤者”来担任国家各级领导并有效治理国家。

13.把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以人是其义,以非人之义,故交相非也。

(5分)

译文:

 

(2)上以此为赏罚,甚明察以审信。

(5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

①宣宗大中三年(公元849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②参差:

指鸟振翅飞翔。

14.对“流莺”这一形象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飘荡”“参差”等词语表现了流莺不停地漂泊辗转的样子。

B.“不自持”暗示出流莺无法克制和把持自己的悲伤心情。

C.“巧啭”表明流莺歌唱圆转流美,充满了对良辰佳期的期盼。

D.无论“风朝露夜”,还是“阴晴”,流莺以啼鸣实现了“本意”。

E.流莺不但无计留春,而且连暂时栖息的一处花枝也无从寻找。

15.这是一首托物寓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诗人是从哪两个方面写“流莺”的,寄寓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赤壁赋》中苏轼面对滚滚长江,以酒祭奠明月,感慨“人生如梦,。

(2)《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

(3)《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全美房价崩跌导致丧失赎回权的房产数目创新高,不良资产尾大不掉,一些金融机构因受拖累而濒临破产倒闭。

②对甘地的许多观点,泰戈尔不仅不赞一词,而且苛评有加。

然而,他对甘地的品格却极为钦佩。

我们从他们的友谊中看到了什么是伟大情怀。

③有点海归背景的留洋学生千万不要有奇货可居的心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