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838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docx

教案地球人类的家园小学自然教案模板

教案:

地球人类的家园_小学自然教案_模板

第一单元 中国在世界中

第1课地球人类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

使学生知道我们的地球是个巨大的球体。

了解地球为我们生活在它上面的居民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环境。

  2、获取知识的思路过程:

师生共同观看图片并交流自己对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了解和大家的感想,在师生的相互交流中达到“同化”和“顺应”的目的。

  3、知识掌握及应用所需要的基本操作思路:

充分运用图片的直观性,化抽象为形象,为同学提供认识和发现平台,通过观察和交流完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

  4、情感: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和实践和热爱人类家园的意识。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和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难点:

  地球的形状及其大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那么我们了解地球吗?

今天,我们大家就来共同了解我们人类的家园地球。

  板书:

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

  2、新课部分

  出示[情景1]

  问:

这是卫星从高空拍摄下来的地球的照片。

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并不了解我们脚下的颗星球,”天圆地方”的说法曾经一度很流行。

这是为什么呢?

  (当时的科技不发达,人们看不到地球这样的照片,得不出地球整体的样子的印象)

  问:

那么,后来人们是怎样发现地球是个球体呢?

请同学读书p2的读一读。

  (人们在月食发生的时候看到地球在月球表面的影子;环球航行;)

  问:

现在我们具体了解一下地球到底有多大。

看完后你试试看能不能给同学们描述一下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出示[图片2]、[图片3]

  (地球很大;地球的周长约四万千米;我们人要是每天走50千米要走两年才能环绕地球一周;要是手拉手的话得用四千万个同学拉起手来。

  板书:

地球很大周长约四万千米

  问:

同学们谁告诉大家,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呢?

  (地球是个球体;地球是圆形或地球是个圆球。

    先不要让同学下结论,要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得出正确的结论。

现在我们通过多媒体看一看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的。

  出示[图片4]

  问:

观看图片后,大家能否通过讨论,然后给地球的形状下个科学的定义呢?

  (地球不是一个平面的圆形;地球不是个像球一样圆的圆球;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同学们分析的不错,原来小小的科学家就在你们中间呀。

好的,老师现在就把你们的观察的结论写在黑板上。

  板书: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大小与形状,现在让我们领略一下我们家园的风光。

  出示[图片5]

  问:

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

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什么必须的资源?

  (这里是平原,我们的粮食大多出自平原。

  板书:

平原

  (这里是山地,有高原牧场。

更重要的是山地中蕴藏着丰富的矿藏和森林资源)

  板书:

山地

  (河湖、大海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水产品。

  板书:

河湖大海

  (同时还给我们人类提供了交通和灌溉的方便。

  (阳光、雨露是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

  板书:

阳光雨露

  问:

阳光、雨露是万物生长也是我们人类生存的需要。

同学想一想为什么说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呢?

  (因为我们的生活离不开阳光雨露,离不开河湖和大海,也离不开平原高山等,所以说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为我们提供了衣、食、住等多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离不开地地球,这里是人类的家园。

  板书: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3、识的记忆与应用:

  现在我们回忆一下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

  (今天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我们人类离不开地球。

教师:

同学们交流一下你的收获吧。

板书设计:

           第一课人类的家园--地球

           地球很大周长约四万千米

           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平原山地河湖大海阳光雨露

           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消化器官是继《食物的营养》之后来具体认识人体的器官。

消化器官是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人体知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学消化器官,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器官在人体的主要作用,又为今后的学习特别是人体的其它器官作了必要的准备。

  2.教学目的要求:

  ⑴使学生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⑵初步学会做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的对比实验。

  ⑶知道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难点:

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二、教法与学法

  消化器官的教学属于观察、实验的教学。

本节课采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演示、讲解、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教师边演示、边导控,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来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三、教学过程

  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思想,结合本课的实际,充分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力能。

  1.采用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演示导入新课。

  把生活现象生动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其感到惊奇,产生疑问,引起思维,激发兴趣,从而顺利引入新课。

  2.学习新课

  ⑴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

  ①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②学生观察并思考人体有那些消化

  ③汇报观察思考结果。

  ⑵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食物的消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口腔是食物的进口。

口腔内的牙齿将食物嚼碎,舌将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搅拌,唾液能使食物湿润,好往下咽,并能使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变为糖。

咽下去的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

胃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胃的肌肉发达,能收缩蠕动,胃还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

胃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一样的食糜;胃液将淀粉和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食糜到达小肠以后,又加进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消化作用的液体,它们可以把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养料。

养料由小肠内的绒毛吸收。

随着小肠的蠕动,食糜不断往下走,当到达小肠末端时,食糜中的绝大部分养料已被吸收,只剩下一些残渣。

大肠把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进一步吸收,使其变浓,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从以上消化过程可以知道:

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例如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⑶指导学生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

  ①讲解:

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实验的步骤.

  ②分组实验。

  ③汇报实验结果。

(加了唾液的淀液遇碘酒不再变蓝。

  ④讨论:

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淀粉已被唾液消化,变成了别的物质。

  ⑤教师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确实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其他消化液也是这样,例如胆汁有消化脂肪的作用,胃液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肠液和胰液也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⑷向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为了保护消化器官,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狼吞虎咽、暴食暴饮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得肠胃病: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得各种肠道传染病,例如急性肠炎、

  痢疾等;饭后不要立刻读书写字,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

  3.目标检测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目标检测。

  

  目的要求:

  ⒈使学生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了解消化的意义、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⒉初步学会做说明唾液有消化作用的对比实验。

  ⒊知道饮食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

消化器官的作用和消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食物被人体消化吸收的过程。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试管、淀粉液、大烧杯、温水、碘酒、滴管。

  学生准备——馒头片。

  自制微机多媒体教学课件、微机、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消化器官

  二、学习新课

  ⒈指导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

  ⑴通过微机、多媒体投影仪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图。

  ⑵学生观察并思考人体有那些消化器官。

  ⑶汇报观察思考结果。

  a.人有哪些担负消化任务的器官?

  b.它们分布在人体的哪个部位?

(用手指出)

  ⑷小结:

  人体的消化器官有口腔、食道、胃、肝、小肠、大肠等。

口腔在人的头部。

口腔内有牙齿、舌、还有能分泌唾液的唾液腺开口。

食道是一根管子,位于胸腔内,它是食物从口腔到达胃的通道。

  胃在人腹腔的上部,像一个大口袋。

小肠在腹腔的上部,上面连着胃,下面连着小肠,下端是肛门。

肛门是粪便的出口。

肝在上腹偏右,肝能分泌胆汁,胆汁储存在胆囊里,可以通过胆管到达小肠。

此外还有胰。

胰位于胃的后部,能分泌胰液。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人体的消化器官来讲解说明人体的消化器官。

  

  ⑸填空:

课文64页的空白(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肝等)。

  2.指导学生认识食物的消化过程

  

(1)谈话:

根据你所知道的,并参考课本第65页的图,说一说各个消化器官有什么作用?

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

  

(2)讲解: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

  食物的消化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口腔是食物的进口。

口腔内的牙齿将食物嚼碎,舌将嚼碎的食物与唾液搅拌,唾液能使食物湿润,好往下咽,并能使食物中少量的淀粉变为糖。

咽下去的食物,经过食道到达胃。

胃有储存和消化食物的作用。

胃的肌肉发达,能收缩蠕动,胃还能分泌具有消化作用的胃液。

胃的收缩蠕动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像粥一样的食糜;胃液将淀粉和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小肠具有消化和吸收养料的作用。

食糜到达小肠以后,又加进肠液、胆汁、胰液等具有消化作用的液体,它们可以把食物进一步消化,成为人体可以吸收利用的养料。

养料由小肠内的绒毛吸收。

随着小肠的蠕动,食糜不断往下走,当到达小肠末端时,食糜中的绝大部分养料已被吸收,只剩下一些残渣。

  大肠把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进一步吸收,使其变浓,形成粪便,由肛门排出体外。

  从以上消化过程可以知道:

食物的消化一靠牙齿的咀嚼、胃的蠕动,将食物破碎;二靠唾液、胃液、肠液、胰液、胆汁等消化液,将食物中不溶于水的营养成分变成溶于水的物质,例如唾液可以把淀粉变成糖。

  3.指导学生认识唾液的消化作用

  

(1)讲解:

为了说明唾液有消化淀粉的作用,我们来做个实验。

实验的步骤如下:

  ①在两个试管(1号、2号)中分别②倒入同样多的淀粉液。

(量要少)

  ②将干净的塑料杯口抵在舌下,让唾液流入杯中。

  ③在2号试管中加入一些唾液,摇匀。

  ④把两个试管同时放入温水中。

  ⑤过一会儿,在两相试管中分别滴入2~3滴碘酒,观察有什么现象。

  

(2)分组实验。

(实验操作只能先做第①②③④四个步骤,7~8分钟后再做第⑤步骤。

在④⑤步骤之间,可以巩固一下前面学习的知识,或进行本课第四部分教学内容。

  (3)汇报实验结果。

(加了唾液的淀液遇碘酒不再变蓝。

  (4)讨论:

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淀粉已被唾液消化,变成了别的物质。

  (5)教师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唾液确实有消化淀粉的作用。

其他消化液也是这样,例如胆汁有消化脂肪的作用,胃液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肠液和胰液也有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向学生进行饮食卫生教育

  

(1)讲述:

消化器官具有供给人体营养的作用,消化器官健康,身体才能健康。

为了保护消化器官,必须注意饮食卫生。

  

(2)谈话:

你知道应该注意哪些饮食卫生吗?

为什么要这样做?

  (3)

  讲解:

为了保护消化器官,吃饭要细嚼慢咽、定时定量,狼吞虎咽、暴食暴饮会增加胃、肠的负担,时间久了容易得肠胃病:

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吃腐烂变质的东西,这样可以防止得各种肠道传染病,例如急性肠炎、

  痢疾等;饭后不要立刻读书写字,不要做剧烈的运动。

这样可以更有利于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

  三、目标检测

  通过放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目标检测。

  四、教学回顾

  通过演示多媒体教学课件,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在上述过程中,分层次地提出问题,步步逼近问题的本质,主动掌握思维的技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

  1.引导学生了解蜗牛的运动方式。

  2.经历对蜗牛运动的细节和痕迹观察的过程。

  3.激发探索蜗牛运动秘密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小组或个人观察用的蜗牛,放大镜,玻璃片,小木棒、棉线、记录用纸和笔等。

  2.塑料薄膜和画有同心圆的纸。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我们已经比较仔细地观察过蜗牛了。

那么,蜗牛有脚吗?

蜗牛有脚的话,蜗牛的脚是怎样的呢?

蜗牛没有脚的话,蜗牛是用什么爬行的呢?

  二、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1.观察:

蜗牛用身体的哪一部分爬行。

  2.蜗牛用身体的腹部爬行。

蜗牛没有像人、兔、蟋蟀那样的脚,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脚,这是一种特殊的脚--腹足。

  三、观察蜗牛的爬行。

  1.观察玻璃片上爬行的蜗牛,观察蜗牛的腹部是怎样使身体前进的。

  2.蜗牛爬行的描述和模仿。

  3.观察蜗牛在小木棒、棉线等物体上的爬行动作。

描述蜗牛在这些物体上的爬行。

  四、蜗牛爬行的痕迹。

  1.说说蜗牛爬行观察过程中还有什么发现。

  2.观察蜗牛爬行留下的痕迹。

发现痕迹是粘液变成的。

  3.推测一下蜗牛分泌的粘液所起的作用。

  五、蜗牛赛跑。

  1.哪只蜗牛爬得快?

提出蜗牛赛跑的建议。

  2.讨论蜗牛赛跑的活动设计:

  ☆有使蜗牛朝着一个方向爬行的办法吗?

  吸引蜗牛向一个方向爬的办法。

  让蜗牛只能朝一个方向爬行。

  ……

  ☆有其他的比赛方法吗?

  不管朝哪个方向爬的办法。

  测量蜗牛爬过的距离的办法。

  ……

  3.在小组里进行蜗牛赛跑的活动:

在画有同心圆的纸上铺上一张塑料薄膜,把蜗牛放在中心圆内,看哪只蜗牛最先爬出外圆。

  六、小结。

  小结(略)关于蜗牛的爬行,我们还能观察研究些什么?

我们还能搞些什么活动?

  

课  题

 6空气的流动

教 学

目 标

1自然界里的风是由于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观察、分析、推理、想象的能力。

3使学生初步具有实事求是、严谨踏实、与人合作、乐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教 学

重 点

自然界里的风的形成(烟的流动路线、方向分析研讨)

教 学

难 点

培养学生的能力(推测风的形成)

课 型

实验、讲授

 

板书

设计

 

       6空气的流动

 热空气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风

 

课后

小结

 

 

 

 

教材理解

 

1发现“空气流动形成风”。

2推测风的形成。

 

课前准备

 

中型塑料袋、气球、叶轮、卫生香、火柴

学具:

风的形成实验盒

挂图:

海陆风形成示意图

 

教 师行为

学生行为

媒体

意图目标

导入

 

 

 

 

 

新课

 

 

 

 

 

 

 

 

 

 

 

 

 

 

 

 

 

 

 

 

 

 

 

 

 

 

 

 

 

 

 

 

 

 

 

 

 

 

 

 

 

 

 

 

 

 

 

 

 

 

 

 

 

教学评价

 

 

 

 

我们已经研究了热空气的性质,热空气有什么性质?

 

 

1发现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1)使塑料袋里的空气流动

 

请你用塑料袋在捉点空气。

怎样让袋里的空气流动起来?

你有什么感觉?

 

(2)气球使叶轮转动起来

出示:

叶轮

这是叶轮,你用什么办法可以使它转动起来?

想一想,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力量)

你们每个组都有一个气球,你能利用气球使叶轮转动起来吗?

 

(3)还可以用哪些方法使空气流动起来呢?

 

(4)小结:

空气流动形成风。

 

(5)我们刚才都是人为使空气流动起来,形成风。

教室里的空气是流动的吗?

喷花露水,现在你有什么感觉?

 

(6)自然界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下面我们做个实验,来研究,好吗?

 

2自然界里的风的形成。

 

 

需要用火柴、蜡烛、香,你知道应该注意什么吗?

 

实验时,实验盒中间有三个孔,点燃蜡烛后只能留一个孔进行试验。

应把流出每一个孔实验的流动路线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

(与空气温

[1] [2] 下一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