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49528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docx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报告

关于企业年金的研究

——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思考与建议

企业年金在二十世纪初,最早产生于英国和其他一些欧美国家,是广大劳动者为争取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国际工人运动的产物。

也是企业人才竞争战略的需要。

目前,在全世界160多个实行养老保险制度的国家中,有40多个国家推行了企业年金制度,主要集中在经合组织国家。

企业年金是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年金作为企业对职工长期服务的一种激励制度,目的是为职工建立年金个人账户,在职期间积累资金、退休时领取,以提高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它不具有强制性和营利性,既不属于社会保险、也不是商业保险,而是企业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自愿实施的养老保障行为,是一项长效的更好的职工福利计划。

一、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概况

㈠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历史沿革

现阶段,中国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架构氛围三个层次,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保险。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企业年金制度逐渐开始发展。

企业年金是我国所确立的建立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目标中的第二支柱,是对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的一种有效补充,原称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它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上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归纳起来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历程:

1.企业年金制度的探索(1991—1999年)

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国家提倡,鼓励企业实施补充养老保险”。

1995年劳动部为贯彻实行《劳动法》,制定了《关于印发(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通知》,对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程序等提出了指导意见,确立其基本框架。

国务院又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颁布的两个重要文件中,再次强调大力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2.企业年金制度的酝酿(2000—2003年)

2000年国务院对企业年金制度确定了四项新政策:

一是将补充养老保障名称规为企业年金,以示与保险的区别;二是确定采取个人账户管理方式;三是明确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实行市场化管理和运营。

应该说该文件是一个纲领性文件,具有阶段性和标志性意义,在总结过去十年补充养老保障改革和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企业年金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战略方向,中国传统的企业退休养老保障从此迈进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年金制度时代。

3.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2004年——至今)

进入2004年以来,一系列企业年金法规制度以前所未有的密度出台,为企业年金制度的规建立和长足发展创造了制度基础,同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确定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的框架,且对企业年金治理结构、管理及投资运营作出规定。

2007年确立了《社会保险法》,对企业年金作出专门规定,明确基本的法律原则,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企业年金条例,提高依法保障的程度。

2011年颁布的《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关于企业年金个人所得税有关问题补充规定的公告》从政策方面进行了完善。

㈡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取得的成就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0年全国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约有1.6万个,参加职工560万人,积累基金192亿。

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2013年一季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截至2013年第一季度,全国有57485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1933.53万名职工参加,积累基金达到5113.75亿。

我国的企业年金规模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不足

虽然政策面的制度出台不断,但鉴于专业制度对企业年金的规化作了细致规定,原来企业补充养老保障的存量部分存在利益平衡和新旧制度转轨问题,新加入的部分又面临各参与方新的博弈,导致企业年金的各方或者停滞不前。

所以从总体上看,现在中国企业年金制度还处于成长期和探索阶段。

尽管企业年金制度在中国的大政方针早已确定,并且从2004年以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专业制度,但现阶段国企业年金还没有真正发展成为养老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作为企业年金市场需求主体的企业方一直不积极,参与激烈竞争的各方金融机构开始冷静思考背后的成本和收益。

一方面是企业年金制度对中国养老保障体系的贡献微乎其微,另一方面则是居民忧虑未来养老状况。

所以说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面临困境。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不足之处有三个方面:

1企业年金在GDP和养老保障体系中的比重过低

从发展规模来看:

现阶段,企业年金的基金积累量有了一定的规模,从2001年年末的192亿增加到2013年的6034.7亿,每年增幅都维持在35%左右。

但在国民经济中甚至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占比情况并不乐观。

企业年金在GDP中的比重过低,近年来没有超过1.5%,远远起不到养老保障制度中第二支柱的重要作用。

而相比较美国而言,情况就大不一样。

从1996年开始,企业年金基金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资产项目,2005年占GDP的比重达到了66%。

相对于养老保障体系来说,实际上享有企业年金的人数仅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2.3%。

而2012年企业年金4821亿的总规模也仅是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的18%,再从增长速度上看,从2007年时的1519亿元到2012年的4821亿元,5年间增加了3302亿元,平均每年只增长660.4亿元。

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

2目前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在多方面呈现出严重的不公平现象

企业年金制度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和一种收入分配制度,在我国建立的基本定位是作为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基本养老保险以实现公平为目标,企业年金以实现效率为目标,效率是企业年金制度制定及实施前提。

但是,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自建立二十几年来,即没有提高效率,也没有实现公平。

效率的提高需要自由竞争的市场,而我国的企业年金大多建立在大型垄断企业中,这些垄断企业由于拥有垄断地位,不需要通过企业年金制度来提高企业的效率,因此企业年金制度追求的“效率”并没有得到体现。

另外,企业年金经过多年的发展,覆盖率依然很低,只覆盖了部分富有人群,使得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因此企业年金制度也没有实现公平。

企业年金制度的不公平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同地域间的不公平

  企业年金计划主要集中在、、、、、等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建立企业年金计划的企业十分有限。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即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很大,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造成了企业年金制度地域间的不公平。

2.不同行业间的不公平。

  从行业分布来看,垄断行业仍旧是企业年金制度的主角,如银行、电信、煤炭、电力、石油、石化、民航、铁路等垄断行业。

这些行业的企业利润和职工待遇已经普遍高于其他行业,企业获得了垄断利润,职工对一部分垄断利润又进行了分配,导致了垄断行业职工收入连年增长速度超越其他行业。

这些富裕行业的职工工资福利待遇本来就很高,再加上开展企业年金计划,他们又分享了部分企业利润,从而导致行业间企业年金的严重不公平。

3.不同规模间的不公平

  即便是同行业部,企业的规模不同也会导致是否建立年金计划或计划的容不同。

小企业受规模、资金、管理、环境、政策等条件的限制,在市场竞争中综合实力较差,参加企业年金计划的广度远不如大企业。

从目前企业年金市场结构来看,90%以上的企业年金基金都来自于大型国有企业,并且与地域和垄断行业相结合。

这与中小企业在国家中创造的GDP的55%的地位极其不符,这些中小企业的职工与大型企业职工的收入差距显露出的不公平性会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

4.企业部的不公平

除了以上宏观的不公平表现外,从微观来看,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部也存在着较大的不公平。

本质上,以企业年金形式对企业的利润进行再分配,可以提高劳动收入,对职工来讲是一个利好消息,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很多企业年金计划仅仅覆盖高层管理人员。

部分企业年金方案只覆盖小部分管理人员,甚至少数企业即便是存在大量待岗未安置人员,不具开展年金的经济负担能力,却仍将年金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福利。

企业部职工分配不均,导致了企业年金制度的不公平。

3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和年金基金收益的不足

我国企业年金的监管制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企业年金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经验的缺乏,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确立一个在发展中解决问题的思路,边规边发展,在发展中规,通过规促进发展的监管理念。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国企业年金实际运作资产为5783.6亿元,当年投资收益为179.59亿元,当年加权平均收益率为3.67%,比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收益率低2.62个百分点。

三、对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改革的建议

对于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存在的不足,需改进以下几个的问题:

㈠加大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推广围

我国现阶段实行养老金并轨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与促进公平,是为了缩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的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之间就依然会存在养老待遇差距,实行养老金并轨改革的意义就要打折扣,养老公平就依然无法真正实现。

在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待遇不降低的情形下,唯有较大幅度地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才能有效缩小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职工之间的养老差距,促进养老公平并提高劳动者整体养老水平。

而这就要求国家应当:

“准强制性”推行企业年金制度,将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作为企业的法定义务,同时通过减税与给予补贴等途径,降低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的负担。

如此经由推行企业年金制度较大幅度地提高企业职工的养老待遇,才会有利于实质性实现养老公平,提高劳动者整体养老水平,消弭不同群体养老待遇差距所引发的断裂与不满情绪,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稳定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实现。

㈡促进企业年金制度公平性

企业年金制度参与机会的不公平与制度实施过程中的不公平会导致结果的不公平,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势必会引发贫富的“累积效应”,影响社会稳定。

要解决企业年金制度不公平性问题,还需从多方面着手进行改进。

1.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优化现行企业年金制度

改革现行经济倾斜政策,减轻欠发达地区企业的缴费负担,留下空间发展企业年金。

打破行业垄断,消除垄断利润。

对于由垄断地位所获得的垄断利润应上缴国家,进入再分配领域,对于由企业自身经营和管理能力获得的利润则允许用于企业年金和其他福利的分配。

积极发展集合年金计划,使中小企业能够建立企业年金计划,使得多个中小企业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得到管理机构、投资机构及受托机构等的重视,清除参与障碍。

2.从制度上变革现行的企业年金制度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应该降低落后地区企业的参保标准。

落后地区的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一般,因此有必要降低落后地区的企业年金计划的参与门槛,降低企业的其他缴费负担,给企业发展年金计划留出空间。

建立“准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

我国的“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导致了收入分配进一步的不公平,因此,可以考虑将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变革为有一定“强制性”的企业年金制度。

但是完全的“强制性”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是不可行的“准强制性”企业年金成为“自愿性”企业年金制度变革的可选择方案。

企业年金制度应限定企业部年金计划覆盖面。

企业年金应该覆盖大部分企业成员,而不能够仅惠及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同时缩小缴费率标准差距,制定缴费金额上限。

应对企业部的缴费上限也予以规定,防止企业部工资水平差距过大而导致缴费金额差距过大。

为能力欠佳的企业提供更多的税收优惠。

企业盈利能力不同,只有对不同盈利能力企业设定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才能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其中。

(三)加大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力度和增加年金基金收益率

 1.加大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力度

我国年金监管制度应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  。

在功能监管框架下,各个监管主体关注的是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所能发挥的功能。

银监会负责监管托管事务,保监会监管账户管理事务,证监会监管投资管理事务。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监管过程中起着领导的作用,是法定监管人。

明确行业协会以及中介机构的定位,加强信息的披露。

此外,要建立企业年金的行业自律机制。

自律监管要依赖于某些重要专业人员的监管。

 同时提高受益人的安全意识,建立受益人的意见表达机制,加强受益人的自我监管。

为了保障企业年金基金的安全,我们应该 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的担保机制 。

我们国家的企业年金现在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段,建立企业年金基金的担保机制是必要而迫切的。

2.增加企业年金基金收益率

企业年金是国家、企业、个人共同分担养老保障责任的三位一体的制度安排,是对抗老龄化危机、家庭小型化趋势、长寿风险的重要的制度安排。

截至2013年,全国已有6612家企业建立企业年金,积累资金达到6035亿元,比2012年的4821亿元规模新增1214亿元;同时,2012年实际投资运作资金为4451.62亿元,2013年实际投资运作资金达到5783.60亿元,新增1331.98亿元。

然而企业年金计划运作过程中面临的风险纷繁复杂,因此,要达到保障企业年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建立高效率、高效用的监管机制尤为重要。

在金融投资产品不断推出新、企业年金资金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尤其余额宝等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企业年金投资操作思路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创新,以保证企业年金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我国应该从多个方面着手企业年金制度的改进,实现企业年金制度发展。

我国的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应该从全局出发,“效率”且“公平”地进行推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