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116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1000字.docx

八年级上地理第一章第一节教案1000字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我国的位置、疆域,分析我国位置的优越性,知道我国的四至及邻国;2.知道我国现行的三级行政区划及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及行政中心。

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读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及对地理事物分布的空间想像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图文资料的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认识我国辽阔的领土和优越的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兴国之志,增强改革开放意识;

2.了解香港、澳门和台湾都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2.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

众多地名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的落实。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相关地图、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伴随着炎热的酷暑渐渐消散,金色的九月把大家迎入了初中的第二个学年。

在这一年里,我们地理课将要学习哪些知识呢?

请大家打开目录,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

这一学年我们将学习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方方面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

(板书)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授新课]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初一学过的,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基础知识。

(活动)大屏幕展示世界政区图

1.请大家在世界政区图上找出下列特殊的经纬线:

0°经线,180°经线,20°w经线,160°e经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南北纬30°、60°纬线。

(请同学上前在大屏幕地图上一一指出)

2.提问,请同学指图回答:

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的划分。

3.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地球仪上找出赤道,并用红色胶带贴在相应位置上;找出东西半球界线,并用黄色胶带粘贴在相应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到中国,并把红色胶带剪成的五

角星贴在首都北京的位置上;在地球仪上找出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

(以上活动依次进行,教师可巡视指导)

(承转)刚才大家复习回忆了初一的一些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请大家仔细观察地球仪。

(提问)1.看看我国位于哪块大陆,哪个大洲?

2.邻哪个大洋?

3.位于哪个半球?

4.大部分领土位于哪个温度带?

有没有热带和寒带?

(学生回答)略

(师生共同归纳小结)(板书)1.

2.

3.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北温带,少数地区在低纬度,属热带,我国没有寒带。

(承转)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呢?

(活动)以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讨论结束后,小组代表总结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加以补充。

1.我国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优越性?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

有什么优越性?

3.观察我国地形图,看看我国地势有什么特点?

如果东西倒置,会对气候和农业产生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时,教师巡回参与讨论,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比较的方法等)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补充(略)

(归纳小结)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使得我国便于发展海洋事业,便于对外贸易的发展,便于同海外各国友好往来;我国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交往,便于与周边国家的边贸往来。

在这里,古代有著名的“丝绸之路”,现有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线——亚欧大陆桥。

我国的地势呈西高东低的态势,这使得夏季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可自东向西深入我国,给我国东部带来丰沛的降水,造就了南方的“鱼米之乡”,如果我们把高大的喜马拉雅山搬迁到东部太平洋岸,它就会像一堵高大的挡风墙,挡住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我国的气候将趋于干旱,“鱼米之乡”的江南美景也将不复存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们伟大祖国的优越位置。

从世界看,中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这样的位置使我国受益匪浅,这是值得我们每个炎黄子孙自豪的。

※板书设计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活动与探究_

查阅地图,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中国与美国,中国与蒙古的地理位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后反思: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优越位置。

我们中华大地不仅位置优越,而且国土辽阔,这一点曾引起某些邻邦的觊觎。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我国的国土到底有多辽阔。

[讲授新课]

(活动)请大家看大屏幕:

1.比较我国领土面积的大小;

2.计算表中所列国家占世界陆地总面积比重,填在第四栏中;3.计算中国领土面积是下列国家的多少倍?

日本:

37.8万平方千米;英国:

24万平方千米;法国:

55万平方千米;韩国:

9.9万平方千米。

(活动中可请同学上前在黑板上计算)(问)中国的面积大不大?

(学生回答)略。

(讲述)我国的疆域辽阔,面积很大,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5,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与整个欧洲差不多,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广阔的国家之一。

(承转)如此之大的祖国,她的四至点又在哪儿呢?

(活动)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四至(最北、最南、最东、最西)的位置,请同学在大屏幕地图前指出;2.量算中国南北两端的纬度差及距离;

3.量算中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区时差及距离。

(请同学在黑板上计算)(提问)计算结果(略)

(归纳)我国的国土辽阔。

领土的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为53°n多;最南端位于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为4°n。

南北两端纬度相差49°多,相距5500千米,因此当海南已春耕大忙时,黑龙江省还是一片冰天雪地。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位于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交汇处,经度是135°e;最西端位于新疆帕米尔高原,经度是75°e。

东西两端相距万里之遥,经度差接近60°,因此当乌苏里江上阳光灿烂,人们已经开始忙碌的一天时,帕米尔高原还是繁星满天。

(承转)我国辽阔的国土有着漫长的海岸线和陆上疆界,请大家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活动)读图量算:

1.我国陆上疆界和海上疆界的长度。

2.将二者之和与赤道周长相比较。

(提问量算结果)

(讲述,承转)我国有长达两万千米的陆上疆界和1.8万千米的海岸线,二者的总长度接近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赤道的周长4万千米,同时与此相关的,我国还有许多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邻国。

(活动)阅读“中国疆域示意”图。

1.按逆时针方向,自东向西找出我国陆上邻国;2.从北向南找出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3.从北向南找出我国的四大海域;

4.从北向南找出我国的主要岛屿与半岛。

(以上问题可以请几个同学在大屏幕地图前一一指出)

(补充讲述)1.领海与临海:

临海是指与我国大陆相邻的海域,领海是在一国主权范围内的,属一国的领土,它是不允许别国侵犯的;而一个临海海域则不一定全部隶属于某个临海国。

2.内海:

有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两个范畴的概念。

自然地理上的内海是指伸入大陆内部,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

如我国的渤海。

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它包括各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

内海处于沿海主权之下,沿海国有权关闭内海,不让外国船只进入,或规定进入内海必须遵守的规则。

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渤海既是自然地理上的内海,也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3.我国不仅有辽阔的陆地国土,还有300万平方千米广袤的海洋国土,是世界上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如此众多的陆上邻国和海上邻国,一方面有利于我国的对外交往与合作,但也可能由于利益争端而导致领土纠纷。

5.众多的陆上邻国,记起来很不容易,大家可以自编一些打油诗、顺口溜等来帮助记忆。

如:

东朝鲜,北蒙古;东北西北俄罗斯;

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锡、不;南部还有缅、老、越。

以上几条补充内容,可穿插于学生活动中讲述。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我国辽阔的国土,深刻领会了我们中国泱泱大国的风范,加之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因此用“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来形容我们伟大的祖国是当之无愧的。

※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_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讨论国土面积辽阔对国家的政治安全、经济发展有什么有利之处?

试举例说明。

教后反思:

第一节辽阔的疆域(第三课时)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

当南国已春花烂漫时,北国风光仍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当乌苏里江阳光普照时,帕米尔高原还是星光满天。

纵横一万里的祖国大地地区差异十分显著。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为了促进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我国设置了各级行政区划。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本节的第三个内容:

中国的行政区划(板书)。

[讲授新课]

(讲解)什么是行政区划呢?

行政区划是指一个国家行政管理的区域组织系统。

比如你们如果要到学校找一个同学,一般要知道他所在的班级,这样可以很快找到。

而学校之所以这样分是为了学校管理的方便。

一个国家为了便于管理,将国土分为若干地区,并设立若干级别,这就是行政区划。

下面请大家看大屏幕,填出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请几位同学说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

大屏幕展示: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三级县(自治县,自治州,市)

乡(民族乡、镇)

(讲述)我国采用的是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共有34

个省级行政单位,共

包括23个省,如山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河北省等;五个自治区,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和重庆市;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和澳门。

每个省级行政单位还各有自己的小名,即简称。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对省级行政区及各级行政区可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如1967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河北省辖天津市改为中央直辖市;1997年6月,将重庆市从四川省划出,设立为中央直辖市。

(承转)下面我们就来认识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活动)在中国行政区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轮廓和相对位置。

1.在中国行政区图上找出我国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及其首府、2个特别行政区的位置;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及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并说出以上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

2.找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位置,行政中心以及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3.找出北回归线(23°26′n)穿过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4.找出我国第一大河——长江、第二长河——黄河,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相邻的省级行政单位,并说出它们的简称。

5.按逆时针方向找出我国有陆上疆界的省级行政区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其相邻国家的名称。

6.从北向南依次找出我国沿海的省级行政单位及其行政中心,说出它们的简称并注意它们相邻的海域。

7.找出我国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省;面积最大和最小的直辖市;面积最大和最小的自治区。

8.按地理方位,找省级行政区(见课本第8页)。

待学生依次完成以上问题,熟悉了中国行政区图后,通过竞赛游戏来巩固记忆。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每小组基础分值100分,必答题答对加10分,答错不扣分;抢答题答对加20分,答错扣10分;拼图题以时间计算,规定时间之内第一个完成的加20分,以后依次减5分,规定时间以外完成的酌情扣分。

第一轮:

必答。

各小组选代表抽题,答题。

第二轮:

抢答。

以组为单位抢答,本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协商,补充答案。

抢到答题权后必须在30秒钟内开始答题,否则以答错对待,扣10分。

以上两轮的竞赛题类型主要包括:

一、基础知识的考查。

如说出我国四个直辖市的名称和简称;说出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相邻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写出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的全称和简称,等等。

二、读图能力的考查。

如在省级行政区轮廓卡片中找出北回归线,或30°n纬线,或黄河等穿过的省级行政区;抽出一个或几张省级行政区轮廓卡片,让学生辨认,等等。

第三轮,拼图。

每组都有一套吹塑纸剪成的省级行政区轮廓卡片,全组成员共同拼合。

竞赛游戏结束后,师生共同评出结果。

给优胜组以掌声鼓励,让落后组表演节目,以活跃气氛,缓解紧张情绪。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

重点掌握了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分布,大家一定会充分调动自己想像力,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来记住本节内容。

※板书设计

现行行政区划:

※活动与探究_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说明各省级行政区简称的由来并将其分类。

教后反思:

第二节众多的人口(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人口的数量、分布特点与人口增长;

2.使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等地理图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相关数字资料和图表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对待人口问题的态度和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重点

1.我国人口的数量及增长;

2.我国人口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的理解。

※教学方法

比较法、小组讨论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展示台。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前一节我们学习了我国辽阔的疆域,真正认识了地大物博的祖国。

其实在这片辽阔的国

土上,还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讲授新课]

(板书)一、人口数量

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众多”到底是多少呢?

请大家看课本第11页第一行,请大家齐读这一行。

(板书)12.95亿(2000年),占世界1/5,最多。

(承转)大家还记得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大约是多少吗?

(活动)大屏幕展示中国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的面积和人口的比较图,请大家:

1.算一算中国的人口数分别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人口的多少倍?

2.算一算这四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密度。

(可以请几个同学上黑板上分别计算)

核对计算结果后归纳讲述:

中国的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口却超过俄、加、美三国人口总和的两倍,与面积和我国差不多的加拿大、美国相比,我国人口是加拿大的42倍,是美国人口的4.7倍;与比我国面积大得多的俄罗斯相比,我国人口是俄罗斯的9倍,可见我国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国。

在世界上,人口在5000万以上的国家就被称为人口大国,而我国的河北、山东、河南等九省的人口就超过5000万,如果全中国人手拉手站成一列,就能环绕地球赤道50圈。

(承转)为什么我国的人口数量如此庞大呢?

这与我国的人口增长不无关系。

(板书)二、人口的增长

(活动)阅读p11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1.从公元初到1860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如何?

2.从公元初到2000年,我国人口有几次人口增长高峰?

哪一次增长的更快?

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代表总结发言,教师归纳总结)自中华大地有人类以来到1858年这漫长的岁月中,我国人口增长的速度可以说是比较慢的。

大家读图可知,这个时间段这条增长曲线的坡度很小。

但到1858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

到1949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为什么解放后我国人口增长如此之快呢?

我们知道,人口增长过快主要是因为人口自然增长率过高造成的。

解放后,我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百年战乱结束,人民得解放进入了安定祥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这一时期,祖国经济得以飞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从而使我国的人口死亡率大大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口出生率还保持较高水平,因此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1970年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59%,特别是1960~1970年间某些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平均每年新增人口2000多万,超过澳大利亚的人口总数1875万。

从70年代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

到1999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为0.88%,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每年仍新增人口1200万,超过了希腊、比利时、葡萄牙等国家的人口总数。

我们经常说“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越多越好吗?

请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也可让两个小组就此问题展开正反两方的辩论)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选代表陈述观点,其他小组可以补充或反驳,教师归纳小结。

而且人的一生都是消费者,而作为生产者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而且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是需要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

正如表中所列内容,我国每年的新增财富中,很大一部分被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所拥有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多都居世界前列,但是按人口平均计算,每人占有的数量就不多了,在世界各国的名次中,也就排在后面了。

人口数量过大,势必给国家、社会、家庭、资源利用、生态环境增加沉重的负担,势必限制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的进一步改善。

(承转)那么人口应如何发展呢?

我国是怎样做的呢?

请大家读p11页课文最后一段及p12图1.10“晚婚5年,100年可少生1代人”,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提问,学生回答、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人口的增长应与经济发展相一致,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

按1970年的生育水平推算,到1988年底,近30年全国少生2.5亿人,仅抚养费一项就为社会节约3万亿元,同时也使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提高了。

到2000年底,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80%,我国的粗文盲率为6.72%,比1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