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4454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docx

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

考点11太平天国运动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50分。

1、有学者认为:

如果排除革命史观的需要,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他们的使命就是破坏和与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

B.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

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

D.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

2、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列强主动表示愿意协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当时新增的通商口岸包括九江、汉口、南京、镇江等地,太平天国主要活动区域包括九江、天京、苏州、杭州等地。

由此可见,列强“助剿”的主要目的是()

A.划定长江流域为其“势力范围”B.保证在长江流域投资设厂的权利

C.攫取苏州和杭州等通商口岸特权D.保护在议定通商口岸的经济利益

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生产者“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由国家统一支配,甚至连鸡狗等禽畜也不例外。

这实质上表明了太平天国(  )

A.试图保持社会的公正无差B.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C.安排一切经济和社会生产活动D.彻底消灭人们的私有观念

4、一位历史学家在总结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说:

“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没有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社会阶层的支援,这不在于天国政权的封闭性,而是中国社会尚未形成声援的力量”。

这说明()

A.中国社会小农意识根深蒂固B.中国革命缺乏先进的理论和科学的纲领

C.没有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D.中国需要发展先进的社会生产力

5、历史学家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

“(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

”太平天国运动中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

A.拜上帝教违背伦常B.《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C.定都天京贪图享受D.《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6、有专家指出:

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性在于“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

下列各项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

A.金田起义B.《天朝田亩制度》

C.定都天京D.《资政新篇》

7、材料:

1753—1851年广西人口、耕地面积和额定地丁银变化表

时间

人丁(万口)

耕地面积(顷)

额定地丁银(两)

1753年

197.6

87,401

——

1820年[]

742.9

89,812

393,545

1851年

782.3

89,620

694,984

据上表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可能是广西(  )

A.农民生活处境艰难B.受到外国侵略加剧

C.小农经济发展迅速D.较早接受国外先进农业技术

8、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

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

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他注意到美国“邦长”“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资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选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材料中洪仁玕()

A.主张通过改革来加吸中央集权B.对西方政治制度认识较为清楚

C.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来振兴天国D.主张引进外交方面的专门人才

9、太平天国运动是当时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合力的产物。

除了具备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特点外,又赋予了时代新特点,这主要是因为()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的萌发

③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④农民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写道:

“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贾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通过这段文字,可以知道曾国藩()。

①肯定《天朝田亩制度》②否定“圣库”制度

③维护儒家正统思想④肯定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原则

A.②④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11、一位西方人在他的中国见闻录中提到“这个城中,男女比例为1:

2,很多人新近才从外地迁来,与我先前看到的中国城市不同。

此地的妇女徒步或骑马公开地在大街上招摇过市,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

”这座城市应当是(  )

A.1750年的北京B.1810年的上海

C.1842年的广州D.1860年的南京

12、洪秀全定都天京后,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纂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当今真道书者三,无他也,《旧遗诏圣书》、(《圣经旧约》)《新遗诏圣书》(《圣经新约》)、《真天命诏书》也,”其他所有的书都在查禁之列。

由此可见他( )

A.彻底排斥中国的传统文化B.赞赏西方的宗教和政治制度

C.未能摆脱皇权思想的影响D.在全中国范围内推行愚民政策

13、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

“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

C.天京变乱D.提出《资政新篇》

14、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的使节称为“洋兄弟”,允许西方人在控制区域内自由通行和经商,但同时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

这反映太平天国()

A.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B.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主导

C.仍未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D.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

15、“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

A.沉重地打击了淸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的里任

C.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D.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分别是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和后期的治国方案,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的变化,不能说明()

A.传统意识向近代观念转变B.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C.治国理念的逐步改变D.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变化

17、“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西方的冲击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

”这段叙述()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18、“它以称赞的口吻介绍了美国的选举制度,国会制度,主张由私人报纸并以之监督国家政;主张举办近代工矿、交通、金融、邮政事业……,主张与外国平等来往通商……,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

材料评价的是()

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

C.《孔子改制考》D.《变法通议》

19、“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

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B.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

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是中国思想西方化的产物

20、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太平天国的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的代价激烈抗争,以迫求自己的理想。

但在新的生产方式出现之前,他们不可能单凭自己的力量找到一条取代封建制度的出路。

这一观点旨在强调()

A.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空想性B.太平天国未能联合其他反清力量

C.太平天国的失败缘于时代局限D.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导致革命失败

二、非选择题:

(共3小题,共50分。

21、在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几组史料,阅读后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逆贼洪秀全杨秀清称乱以来,於今五年矣。

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五千余里,所过之境,……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

……此其残忍惨酷,凡有血气者未有闻之而不痛减者也。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曾国藩《讨粤匪檄》,1852年

材料二1862年,“借师助剿”前夕,英国在上海的舆论喉舌《华北捷报》载:

“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

1863年,英国传教士致函《香港日报》编辑说:

(据他亲自观察)“……南京城外商业兴旺。

城内的居民生活显然较扬子江沿岸诸城优裕。

居民一般衣着良好。

妇女们来来往往,老人们则带领孙儿玩耍。

我们到任何地方都受到尊敬和友好的接待。

材料三“洪秀全揭橥拜上帝教大旗后,就开始毁灭道观、寺庙、龙王庙、孔庙等等,就连孔孟圣贤书,也是‘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1853年定都南京礼仪繁盛之地后,洪秀全禁儒毁佛灭道查俗的态度越发激烈,规定只有太平天国编撰和‘旨准颁行’的‘真道书’才能在世上流通……其他所有书都在查禁之列。

——朱学勤主编《中华文明史》2006年出版

材料四“《天朝田亩制度》是均分土地的方案,是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彻底否定。

……第一次以磅礴的气魄把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变成了具体的政策规定。

……太平天国革命不仅以推翻腐朽的清王朝为奋斗目标,而且明确提出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充分显示了这场革命的历史进步性。

——崔之清等《天国悲歌?

太平天国兴亡实录》

请回答:

(1)在对同一历史问题研究中,往往会形成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开放性问题)

(2)从材料本身的选取角度来看,你认为上述材料哪些是相对客观的?

简要说明理由。

(3)结合上述史料和你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了解,简要评述一下太平天国运动的进步作用和历史局限性。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平天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人们一般认为,太平天国对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打击,有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近年来,在研究深入的同时,人们努力对太平天国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有学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作为发生在近代时期的农民起义,我们更要注重从现代化的角度去重新审视。

从这个角度衡量,太平天国建立的政权,沿袭了封建的君主制、等级制;它借用西方基督教的形式并将其中国化,在将其作为号召和发动农民的工具的同时,又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专制政权。

太平天国反对清王朝,只不过是要用一个封建王朝去取代另一个封建王朝。

太平天国从宗教出发所采取的反孔政策,它所引起的长达十几年的内战,对中国探求现代化的进程都是一个冲击。

——《近代史史学新观点》

评论材料中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观点。

(要求: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政治革新主张。

他认为,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立法者应“洞悉天人性情,熟谙各国风教”。

他认为当时世界各国中,美国“礼义富足”,“其力虽强而不侵凌邻邦,有金银山而招别邦人来采,别邦人有能者册立为官”。

他注意到美国“邦长”(即总统)“五年一任”,并非终身制,国家大事则由“各省”(即各州)公议决定,官员选任在规定时间、地点匿名投票产生,“以多人举者为贤能也,以多议是者为公也”。

他重视邮政、新闻报纸的作用,主张“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

他认为下情上达、官员匿名投票推举是实现“权归于一”的重要手段。

——据洪仁玕《资政新篇》

(1)根据材料,概括洪仁玕的政治主张及其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洪仁玕对西方民主制度的认识。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提到,太平天国除了推翻腐朽的清王朝实现改朝换代以外,它不可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根源于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故D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革方案的原因仍然在于阶级的局限性,故A排除。

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也根源于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故B排除。

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仍然根源于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故C排除。

2、D

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实质的准确理解.太平天国的这项制度有点类似于“余粮收集制”,所有余粮甚至家禽都要交给国家统一支配,这实质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故选B.

4、【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中说,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缺乏更多的社会阶层,没有形成声援太平天国的力量。

也就是说,当时的中国,尚未诞生新的强大的阶级力量。

这根源于中国社会尚未形成新的经济结构,已经是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

材料谈的不是小农意识,排除A;是指由工人阶级在进行革命和建设中同农民结成的革命联合,同时也不符合社会实际,排除C;B项属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因素,但与材料不符,排除。

所以答案选D。

5、【答案】D

【解析】注意题干信息“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平分土地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后来太平天国被迫实行“照旧交粮纳税”,事实上承认了地主土地私有;其次绝对平均分配的圣库制度违背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实现,也不能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因此导致“贫民失望”的是《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故D项正确.AC两项不是导致“贫民失望”的主要因素,应排除.《资政新篇》反映的是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没有涉及农民的要求,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故选D.

6、【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试图从土地所有制方面解决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的土地问题”可知,涉及的是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土地问题,结合所学可知,金田起义只是革命的开始,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问题,故A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的实质是把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涉及了土地所有制和农民的土地问题,故B项正确.定都天京是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农民政权,也不涉及到土地问题,故C项错误.《资政新篇》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要在中国走资本主义的方案,也同样不涉及到农民的土地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B.

7、A

8、A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①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②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的萌发③太平天国颁布了《资政新篇》均是正确选型。

④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它具有新特点的原因。

故A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变”看,曾国藩强烈谴责《天朝田亩制度》,否定圣库制度,维护儒家正统思想,但材料不能体现其肯定资产阶级财产私有制,故②③正确,选B项。

11、【答案】D

【解析】A、B两项不符合题意,因为当时中国处于闭关自守的封建时代,不可能出现妇女骑马的现象,故AB错误;1842年刚刚国门洞开,长期生活在闭关锁国状态下的中国妇女,不可能“一点也不害怕外国人”,故C错误;1860年的南京已开放为通商口岸近20年,受西方的影响,社会风气日益开放,才可能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D正确.故选D.

12、【答案】C

【解析】从“旨准颁行”“诏书”等信息可知,洪秀全不仅不排斥中国封建文化,而且还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故A错误,C符合题意;B在材料中未体现,也不符合史实;D错在“全中国范围”,排除.故选C.

13、【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为争权夺利而引发的天京变乱,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是农民阶级局限性最为突出的表现。

故答案为C项。

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排除AB项;《资政新篇》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关,排除D项。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太平天国把西方国家称为‘洋兄弟’,但又把他们视为‘天下万国真主’洪秀全的臣民”可知其没有摆脱“华夷之辨”的观念,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其目的是为了迫切希望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排除A;其外交政策深受宗教信仰的影响但不是主导,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认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排除D。

所以选C

15、【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依据题干材料“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结合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引发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此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故C项正确;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促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而不是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错误;A项材料没有体现,应排除。

1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太平天国运动革命纲领的内容可知ABC三项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没有体现出西方列强侵华方式,故D项说法错误。

所以答案选D。

1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及评价的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原因有外国侵略加剧民族矛盾、清政府加紧搜刮、自然灾害频繁、宗教因素、洪秀全个人因素等,故此题材料不充分,结论也不合理。

故本题选择D项。

18、【答案】B

【解析】材料介绍的是西方的政治、经济等制度,而且从“它不是农民战争实践的产物”可联想到应该是太平天国后期洪仁玕写的《资政新篇》,故选B。

1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等字眼意在强调太平天国运动对基督教义的确进行了中国化诠释,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落后性局限性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自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而非是中国思想西方化的产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0、【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这一运动之所以推动近代化,主要是打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故C项正确;A和B没有体现出民主革命的作用;D项措施根本没有实施,谈不上促进近代化。

二、非选择题

21、(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史料的选取和运用上的差别;时代的局限性等。

(答到任意2点即可)

(2)材料二中传教士的记载(理由:

材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实录,且材料作者与清政府和太平天国都没有利益上的利害关系);材料三(理由:

后世人对历史事件的影响的客观记载)

(3)进步作用:

反封建反侵略,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和西方殖民者的侵略;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土地,反映了农民的愿望和利益要求,触及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冲击了儒家思想为代表的腐朽的封建思想;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对以后的民主革命产生重大影响;等等。

历史局限性:

缺乏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天京变乱反映出其明显的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的狭隘性;不加区分的毁灭道观、寺庙、龙王庙、孔庙和焚烧书籍,客观上对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社会生产和社会财富造成极大破坏,影响较大等。

(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相关内容进行分析)

22、第一种:

太平天国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促进统治集团内部的调整和更替,客观上为洋务派的出台创造了条件;太平天国肩负时代的使命,在反封建的同时还反侵略,打破了西方侵略者把中国迅速殖民地化的企图;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在思想上提出了《资政新篇》,勾勒了中国近代化蓝图,具有开拓性的划时代意义。

第二种观点判断:

从太平天国的领导阶级、主力、政策等方面来看,仍然是旧式的农民起义;《天朝田亩制度》企图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违背历史潮流;运动长期集中在长江流域,破坏了中国最先进省份的生产力;颁布的《资政新篇》虽是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文件,但并没有付诸实践。

23、

(1)主张:

权力集中;强调法律和制度的重要性;学习西方的某些制度和做法;希望各国和平相待;重视民心民意。

目的:

服务于现实,试图重振太平天国。

(2)对西方政治制度有一定了解;认识模糊不清;有一定先进性;由此提出的主张不符合实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