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11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6818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外科护理学11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111.docx

《外科护理学1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护理学11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护理学111.docx

外科护理学111

外科护理学-1-1-1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A1/A2型题(总题数:

50,分数:

100.00)

1.患者,女,35岁,体健,每日需要氯化钠

(分数:

2.00)

 A.3g

 B.3~4g

 C.5~9g √

 D.10~12g

 E.12~15g

解析:

[解析]正常人每日需要钠盐5~9g,相当于生理盐水500~1000ml。

2.患者,男,50岁,若要将其体内每日的固体代谢产物经肾排出,至少需要保证每日尿量

(分数:

2.00)

 A.100~200ml

 B.300~400ml

 C.500~600ml √

 D.800~1000ml

 E.1000~1500ml

解析:

[解析]肾每日排泄体内固体代谢产物30~40g,每溶解1g溶质需15ml水分,故每日尿量至少需500~600ml才能将体内固体代谢产物排出体外。

3.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离子是

(分数:

2.00)

 A..K+

 B.Na+ √

 C.Mg2+

 D..H+

 E.Ca2+

解析:

[解析]在细胞外液中,钠离子是主要阳离子,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重要离子。

4.在机体调节酸碱平衡的途径中,缓慢但最重要的是

(分数:

2.00)

 A..肺

 B..肾 √

 C.血液缓冲系统

 D.细胞内外离子交换

 E.神经-内分泌系统

解析:

[解析]正常血液pH在7.35~7.45,机体主要通过血液缓冲系统、肺和肾三个途径来维持体液的酸碱平衡。

其中,血液缓冲系统的作用最快,但代偿能力有限;肺是排出体内挥发性酸的主要器官;肾是调节酸碱平衡最重要的器官,但速度缓慢。

5.患者,女,20岁,因高热导致高渗性脱水,其体液容量变化的特点为

(分数:

2.00)

 A.细胞外液正常,细胞内液减少

 B.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C.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轻度减少

 D.细胞外液轻度减少,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

 E.细胞外液、内液按比例减少

解析:

[解析]高渗性脱水患者的体液丧失以水分为主,钠盐损失较少,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

由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较低,细胞内的水分向细胞外液移出,导致细胞内脱水。

故体液容量变化的特点为细胞外液轻度减少,细胞内液显著减少。

6.患者,女,54岁,重度营养不良、肾衰竭患者,为其行肠内营养支持时,适宜的配方是

(分数:

2.00)

 A.必需氨基酸配方 √

 B.高糖配方

 C.低蛋白配方

 D.高支链氨基酸配方

 E.高蛋白配方

解析:

[解析]必需氨基酸配方制剂含有足够的能量和必需氨基酸,含有少量脂肪和电解质,适用于肾衰竭患者。

7.休克早期相当于微循环改变的

(分数:

2.00)

 A.微循环收缩期 √

 B.微循环痉挛期

 C.微循环扩张期

 D.微循环衰竭期

 E.微循环抑制期

解析:

[解析]休克患者的微循环变化分三期:

微循环收缩期、微循环扩张期、微循环衰竭期。

此三期分别对应于休克早期(代偿期)、休克抑制期及休克失代偿期。

8.各型休克最基本的病理生理变化是

(分数:

2.00)

 A.组织缺氧

 B.代谢改变

 C.血压下降

 D.重要脏器受损

 E.微循环灌流不足 √

解析:

[解析]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素侵袭后,以有效循环血量锐减为共同特征,并导致微循环灌注不足、细胞缺氧以及各重要脏器功能代谢紊乱的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征。

9.患者,女,27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该患者最基本的病理改变是

(分数:

2.00)

 A.低氧血症

 B.酸中毒

 C.肺泡内及间质水肿 √

 D.血管通透性增高

 E.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解析:

[解析]ARDS的病理基础是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成分渗漏,造成肺间质和肺泡发生水肿。

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数量减少和活性降低是引起ARDS患者发生顽固性低氧血症和肺顺应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换气功能严重受损的低氧血症。

10.在严重损伤引起的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中,最先累及的是

(分数:

2.00)

 A..脑

 B..肝

 C..肺 √

 D..肾

 E.心脏

解析:

[解析]在急性疾病过程中,同时或相继并发一个以上系统或(和)器官的急性功能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一般是肺先受累,以后波及肾、肝等其他脏器。

11.下列有关ICU病房设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

2.00)

 A.应靠近相关科室

 B.有多种灯光的光源

 C.床头应有多项电源板

 D.单间病房面积为16~20m2

 E.床位数是医院总床位数的10% √

解析:

[解析]ICU的设置应根据医院规模、病种、技术和设备条件而定。

病床在500张以下的综合性医院可设综合性ICU,床位数可占医院病床数的3%~6%;500张床位以上的医院应设有专科ICU;而专科医院的ICU床位可适当增加。

12.颅内压增高时,机体的生理反应不包括

(分数:

2.00)

 A.脑脊液分泌减少

 B.呼吸加快 √

 C.心率加快

 D.血压升高

 E.脑脊液吸收增加

解析:

[解析]颅内压增高时,通过脑脊液分泌减少、吸收增加来代偿。

随着颅内压不断上升,脑血流量减少,全身周围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伴心率减慢,同时呼吸减慢、加深以提高血氧饱和度。

13.正常成年人颅内压为

(分数:

2.00)

 A.0.2~0.6kPa

 B.0.7~2.0kPa √

 C.2.1~3.0kPa

 D.3.1~3.6kPa

 E.3.7~4.6kPa

解析:

[解析]成人颅内压正常值为0.7~2.0kPa(70~200mmH2O),儿童为0.5~1.0kPa(50~100mmH2O)。

14.颅内无明显器质性改变的脑损伤是

(分数:

2.00)

 A.脑挫裂伤

 B.硬脑膜外血肿

 C.硬脑膜下血肿

 D.脑内血肿

 E.脑震荡 √

解析:

[解析]脑震荡是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

15.最易骨折的肋骨是

(分数:

2.00)

 A.第12肋

 B.第11肋

 C.第8~10肋

 D.第4~7肋 √

 E.第1~3肋

解析:

[解析]第1~3肋骨较短,且有锁骨、肩胛骨和肌肉保护,较少发生骨折。

第8~10肋骨虽较长,但前端以肋软骨与胸骨相连,形成肋弓,弹性较大,不易折断。

第11~12肋骨前端游离,也不易折断。

第4~7肋骨较长且固定,最易折断。

16.开放性气胸产生纵隔扑动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

2.00)

 A.伤侧肺萎缩

 B.健侧肺膨胀不全

 C.纵隔移向健侧

 D.呼吸时两侧胸膜腔内的压力改变 √

 E.伤侧胸膜腔内压力超过大气压

解析:

[解析]开放性气胸时,由于患侧胸膜腔与大气直接相通,伤侧胸膜腔负压消失,肺被压缩而萎陷;两侧胸膜腔压力不等使纵隔移位,健侧肺受压。

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进一步移位;呼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差减小,纵隔移回伤侧,导致纵隔位置随呼吸运动而左右摆动,称为纵隔扑动。

17.张力性气胸最主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是

(分数:

2.00)

 A.反常呼吸运动

 B.纵隔摆动

 C.进行性伤侧肺压缩 √

 D.呼吸无效腔增加

 E.血氧分压下降

解析:

[解析]张力性气胸的裂口与胸膜腔相通,且形成活瓣,致吸气时空气从裂口进入胸膜腔内,呼气时活瓣关闭,空气只能进入而不能排出,使胸膜腔内积气不断增多,压力不断升高。

胸膜腔内的高压迫使伤侧肺逐渐萎缩。

18.急性脓胸最主要的致病菌是

(分数:

2.00)

 A.厌氧菌

 B.链球菌

 C.肺炎球菌

 D.大肠埃希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

解析:

[解析]急性脓胸多为继发性感染,最主要的原发病灶来自肺部,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19.脓胸的常见感染途径不包括

(分数:

2.00)

 A.经呼吸道侵入 √

 B.邻近器官感染侵入

 C.胸部手术后,致病菌由切口进入

 D.全身性感染时,致病菌由血行侵入

 E.胸部开放性损伤,致病菌由伤口进入

解析:

[解析]脓胸感染的途径有直接侵入、外伤等引起继发感染、经淋巴途径和血源性播散。

20.急性胰腺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分数:

2.00)

 A.酒精中毒

 B.暴饮暴食

 C.胆道疾病 √

 D.高脂血症

 E.高钙血症

解析:

[解析]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复杂,胆道疾病是最常见的病因。

21.在我国引起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原因是

(分数:

2.00)

 A.酒精性肝硬化

 B.门静脉畸形

 C.肝炎后肝硬化 √

 D.Budd-Chiari综合征

 E.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

解析:

[解析]肝炎后肝硬化或血吸虫病肝硬化所致的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在我国最为多见。

22.属于肝内型门静脉高压症形成因素的是

(分数:

2.00)

 A.门静脉畸形

 B.Budd-Chiari综合征

 C.肝门区肿瘤压迫

 D.血吸虫病肝硬化 √

 E.肝外门静脉血栓形成

解析:

[解析]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根据阻力增加的部位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硬化属于肝内型。

23.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类型中最常见的是

(分数:

2.00)

 A.结节型 √

 B.巨块型

 C.弥漫型

 D.肝细胞型

 E.胆管细胞型

解析:

[解析]原发性肝癌的大体病理形态可分为结节型、巨块型和弥漫型三类,以结节型多见。

24.细菌性肝脓肿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

(分数:

2.00)

 A.胆道感染 √

 B.经开放性伤口

 C.经血液循环

 D.经淋巴途径

 E.细菌栓子脱落进入

解析:

[解析]胆道感染是病原菌入侵肝最主要的途径和最常见的病因。

25.在外科急腹症鉴别中,一般起病较缓慢的是

(分数:

2.00)

 A.炎症性病变 √

 B.穿孔性病变

 C.出血性病变

 D.梗阻性病变

 E.绞窄性病变

解析:

[解析]炎症性病变一般起病缓慢,腹痛由轻至重,呈持续性。

26.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最常见的梗阻因素是

(分数:

2.00)

 A.胆道肿瘤

 B.胆管结石 √

 C.胆道蛔虫

 D.胆管扭转

 E.胆管狭窄

解析:

[解析]引起胆管梗阻最常见的原因是胆管结石,结石梗阻后可继发胆管的炎症。

27.内脏性疼痛的特点不包括

(分数:

2.00)

 A.疼痛范围不明显

 B.疼痛部位定位准确 √

 C.痛觉迟钝

 D.疼痛持续、缓慢

 E.对牵拉类刺激敏感

解析:

[解析]内脏性疼痛是由内脏感觉纤维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传导速度慢、支配范围不明显,因此内脏性疼痛的特点是痛觉迟钝,疼痛缓慢、持续,痛感弥散、定位不准确,对刺、割、灼等刺激不敏感,只对较强的张力及缺血、炎症等刺激较敏感。

28.患者,男,45岁,肝硬化腹水患者,拟行肠内营养支持,宜选择的肠内营养制剂是

(分数:

2.00)

 A.必需氨基酸配方

 B.高糖配方

 C.低蛋白配方

 D.高支链氨基酸配方 √

 E.高维生素配方

解析:

[解析]高支链氨基酸配方中支链氨基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含量高,而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低,前者可经肌肉代谢以减轻肝负担,并可与后者竞争性通过血脑屏障,可防治肝性脑病。

29.患者,男,腹部损伤致脾破裂,伤后数小时出现休克。

其休克类型为

(分数:

2.00)

 A.低血容量性休克 √

 B.感染性休克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

解析:

[解析]脾破裂休克是由大量失血导致的,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

30.患者,男,56岁,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出现休克。

其休克类型是

(分数:

2.00)

 A.低血容量性休克

 B.感染性休克 √

 C.过敏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神经性休克

解析:

[解析]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患者因感染可导致休克。

31.患者,男,30岁,因急性肠梗阻频繁呕吐,出现口渴、尿少、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凹陷、血压偏低。

该患者的脱水类型为

(分数:

2.00)

 A.高渗性脱水

 B.原发性脱水

 C.低渗性脱水

 D.继发性脱水

 E.等渗性脱水 √

解析:

[解析]该患者因肠梗阻剧烈呕吐,致消化液急性丧失,最易导致等渗性脱水。

32.患者,男,67岁,心搏骤停,必须建立有效人工循环的时限为

(分数:

2.00)

 A.2~3分钟

 B.4~6分钟 √

 C.7~8分钟

 D.8~9分钟

 E.10分钟

解析:

[解析]心搏、呼吸骤停在一定时限内为临床死亡期,通常为4~6分钟,一旦超过这一时限,脑细胞将发生坏死,其功能永远不能恢复。

33.患者,男,35岁,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此患者最可能出现

(分数:

2.00)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呼吸性酸中毒

 D.呼吸性碱中毒 √

 E.混合型酸碱失衡

解析:

[解析]该患者颅脑损伤后出现呼吸深快,极易导致体内二氧化碳排出过多,出现呼吸性碱中毒。

34.患者,男,46岁,因溃疡病致幽门梗阻,每天晚饭前出现呕吐,量大,有宿食。

该患者最易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分数:

2.00)

 A.低钾低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

 C.低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D.低钾高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E.高钾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解析:

[解析]该患者因大量呕吐,导致钾离子及胃酸丢失,最易导致低钾低氯性代谢性碱中毒。

35.患者,女,34岁,胸部损伤,胸膜腔穿刺时抽出不凝固血液,血液不凝的原因是

(分数:

2.00)

 A.出血量太大

 B.胸膜腔内存在抗凝物质

 C.凝血因子减少

 D.肺及膈肌运动的去纤维化作用 √

 E.胸膜腔内渗出液的稀释作用

解析:

[解析]心脏、肺、膈肌和心包的运动有去纤维蛋白的作用,故胸膜腔内的积血不易凝固。

36.患者,男,56岁,为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出现门静脉高压,其类型是

(分数:

2.00)

 A.肝前型

 B.肝后型 √

 C.肝内窦前型

 D.肝内窦内型

 E.肝内窦后型

解析:

[解析]门静脉血流阻力增加是门静脉高压症的始动因素。

根据阻力增加的部位分为肝前、肝内和肝后三型。

肝后型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因有Budd-Chiari综合征、缩窄性心包炎等。

37.麻醉前需要做过敏试验的局部麻醉药是

(分数:

2.00)

 A.利多卡因

 B.丁哌卡因

 C.普鲁卡因 √

 D.依替卡因

 E.罗哌卡因

解析:

[解析]利多卡因、丁哌卡因、依替卡因和罗哌卡因在肝内被酰胺酶分解,不形成半抗原,极少引起过敏反应。

38.下列不属于术前用药的是

(分数:

2.00)

 A.镇静催眠药

 B.镇痛药

 C.静脉麻醉药 √

 D.抗胆碱能药

 E.抗组胺药

解析:

[解析]合理的术前用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精神负担,增强麻醉效果,具体包括镇静催眠药、镇痛药、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

静脉麻醉药不属于其中。

39.麻醉前用药中以减少呼吸道分泌物为目的的药物是

(分数:

2.00)

 A.地西泮

 B.异丙嗪

 C.阿托品 √

 D.吗啡

 E.苯巴比妥钠

解析:

[解析]抗胆碱能药物的主要作用为抑制涎腺、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

40.与静脉麻醉相比,吸入麻醉的优点是

(分数:

2.00)

 A.诱导迅速

 B.操作方便

 C.药物安全、无爆炸性

 D.对呼吸道无刺激

 E.容易调节麻醉深度 √

解析:

[解析]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剂或气体麻醉剂经呼吸道吸入肺内,经肺泡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产生麻醉效应的一种方法。

吸入麻醉的优点为可产生安全、有效的完全无知觉状态,并可使肌肉松弛、痛觉消失。

由于麻醉药经肺通气进入体内和排出,故麻醉深度的调节较其他麻醉方法更为容易。

41.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分数:

2.00)

 A.溶血性链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变形杆菌

 D.大肠埃希菌 √

 E.厌氧类杆菌

解析:

[解析]继发性腹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为腹内空腔脏器穿孔、外伤引起的腹壁或内脏破裂。

致病菌主要是胃肠道内的常驻菌群,以大肠埃希菌最多见,一般都是多细菌性混合性感染,故毒性剧烈。

42.可引起原发性腹膜炎的是

(分数:

2.00)

 A.胃穿孔

 B.肠穿孔

 C.阑尾炎穿孔

 D.胆囊炎穿孔

 E.女性生殖器感染 √

解析:

[解析]原发性腹膜炎时腹腔内无原发病灶,病原菌可经血行播散、泌尿道感染直接扩散、女性生殖道上行感染、透壁性感染等途径播散至腹膜腔,引起腹膜炎。

脏器穿孔可引起继发性腹膜炎。

43.原发性腹膜炎和继发性腹膜炎的主要区别在于

(分数:

2.00)

 A.腹痛性质

 B.疾病严重程度

 C.腹肌紧张程度

 D.病原菌的种类

 E.腹腔内是否有原发病灶 √

解析:

[解析]原发性腹膜炎较少见,腹腔内无原发病灶,而是由血运或淋巴道传播引起。

继发性腹膜炎是在腹腔内某些疾病或损伤的基础上发生的腹膜炎,约占腹膜炎的98%。

故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腹腔内是否有原发病灶。

44.软组织化脓感染中有接触性传染的是

(分数:

2.00)

 A..疖

 B..痈

 C.丹毒 √

 D.蜂窝织炎

 E.急性淋巴结炎

解析:

[解析]丹毒有接触性传染,因此对患有丹毒的患者应采取床边隔离。

45.属于非特异性感染的是

(分数:

2.00)

 A..疖 √

 B.肺结核

 C.白念珠菌感染

 D.破伤风

 E.气性坏疽

解析:

[解析]由一些特殊的细菌、真菌等引起的感染称为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等。

疖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非特异性感染。

46.慢性感染病程多在

(分数:

2.00)

 A.1个月以上

 B.2个月以上 √

 C.3个月以上

 D.6个月以上

 E.1年以上

解析:

[解析]病变以炎症为主,病程多在3周之内称为急性感染,病程持续超过2个月称为慢性感染。

病程介于两者之间为亚急性感染。

47.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称为

(分数:

2.00)

 A..疖

 B..痈

 C.丹毒

 D.急性蜂窝织炎 √

 E.急性淋巴管炎

解析:

[解析]急性蜂窝织炎是指皮下、筋膜下、肌间隙或深部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常因皮肤或软组织损伤而引起,也可由于局部化脓性感染灶直接扩散或经淋巴、血液传播引起。

48.气性坏疽导致机体发生病理改变的原因是

(分数:

2.00)

 A.梭状芽胞杆菌侵入人体

 B.全身缺乏免疫

 C.梭状芽胞杆菌迅速在体内繁殖

 D.梭状芽胞杆菌产生外毒素和酶的作用 √

 E.梭状芽胞杆菌的菌体蛋白作用

解析:

[解析]气性坏疽属于厌氧菌感染,致病菌为革兰染色阳性梭状芽胞杆菌,主要是产气荚膜梭菌、水肿梭菌和腐败梭菌等。

梭状芽胞杆菌在局部伤口生长繁殖,产生多种外毒素和酶,可引起溶血,并可损伤心脏、肝、肾等器官。

一部分酶有较强的分解糖和蛋白质的作用,糖类分解可产生气体,蛋白质分解可产生硫化氢而具有恶臭,大量组织坏死和外毒素吸收,可引起严重的脓毒血症,并侵犯脏器。

49.应用破伤风抗毒素治疗破伤风的机制是

(分数:

2.00)

 A.杀灭破伤风梭菌

 B.解除痉挛

 C.中和游离毒素 √

 D.提高人体免疫力

 E.破坏与神经结合的毒素

解析:

[解析]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游离毒素,因此应在破伤风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前尽早注射,是一种被动免疫的方法。

50.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疖的危险性在于

(分数:

2.00)

 A.易引起眼球后感染

 B.易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 √

 C.易形成败血症

 D.易形成痈

 E.易扩散为急性蜂窝织炎

解析:

[解析]发生在面部“危险三角区”的疖(上唇疖、鼻疖)如被挤压或处理不当时,可引起颅内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硬结和疼痛,并有寒战、发热、头痛、呕吐、意识异常甚至昏迷,死亡率很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