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6843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0 大小:5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0页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0页
亲,该文档总共7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7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docx

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总课题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

总课时

1

第1课时

课题

致同学——走进生命科学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概述生物学,了解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信息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图文分析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以及平时通过杂志、电视等途径所了解的知识,分析总结生命科学及其在人类生活、生产、医学、军事等领域的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逐步养成关注生产、生活、社会中生命科学的良好习惯和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关注生产、生活、社会各领域中的生命科学。

教学难点

生命科学的研究与应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就学生在小学阶段学过的自然课,引导学生:

1、“比一比,谁对生物知识了解更多?

 

2、演说“我曾种过的××植物”“我曾养过的××动物”,说说种植或饲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他们的生长发育过程是怎样的?

等等。

 

3、说一说“生命之谜”、“假如我是一位生命科学家,我将……”

二、授课内容

(一)简单介绍常见生物

(二)生物:

生物是有生命的。

生物学: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三)生物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

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表现在:

1、生物为我们提供食物来源;

2、植物为我们提供氧气;

3、我们穿的衣服也离不开生物。

(四)生物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的基础,而且在生产和生活中,给我们以许多启迪

蝉的保护色——军人的迷彩服

蜻蜓的翅——直升飞机

海豚——潜水艇

信天翁——车站

(海蛰——预报风暴的仪器;嗅觉灵敏的龙虾——气味探测仪;寄生蝇——助听器)

蜻蜓能只靠不停地拍打两对翅膀,制造气流来使自己上升。

并且,即使在很小的推力下也能翱翔,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都能灵活自如地飞行。

科学家据此研制成直升机。

海豚皮肤表面柔软且具有弹性,可以消除水流混乱的现象,以减少水的阻力。

人们模仿海豚的皮肤构造,制成人造海豚皮,装在潜艇上,大大提高了潜艇的航行速度。

信天翁优美的外形启发人们建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车站。

模仿蝉具有不易被天敌发现的保护色,制造出了迷彩服。

(五)生物学的飞速发展,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举例:

细胞核移植、转基因食品、袁隆平与杂交水稻、果园养鸡、试管婴儿等。

三、小结:

人类凭借自己的智慧,解开了一个个的生命之谜,但人类对生命的奥秘还是“知之甚少”,还面临着许多难题。

例如,地球之外还存在生命吗?

人的青春可以留住吗?

什么时候能够战胜爱滋病,攻克癌症?

此外,人口增长、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命科学有关。

生命科学关系着你、我、他,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关系着我们的未来。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生物学知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生命科学!

 

比一比

 

演说

通过这项活动,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一些具有较丰富的生物知识的学生,挖掘他们的资源,引导他们成为在今后学习过程中的领头羊,探究性学习的积极分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原有的认识水平,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来认识生物、感受生命现象及其规律。

使学生体会到:

如果掌握了这些动植物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的规律,就能种植(饲养)好植物(动物),否则就可能导致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因此,学生会逐步感受到学习生命科学是有指导意义的。

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好奇,充满期待,激发学生的未来之梦。

 

通过举例说明人们的生活处处离不开生物

 

教参P.19--20

教后反思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1

第1课时

课题

第一节生物生存的环境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4、知识目标:

能举例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

并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

5、能力目标:

学会观察,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进行分析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关爱生物,从保护生物生存环境做起。

教学重点

分析、描述生物生存的环境并分类。

教学难点

对学生观察能力、收集资料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组织学生活动:

“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

“家”:

可以是一片草地、一个池塘、一座高山、一片海洋、一块沼泽地、一片沙漠、一片蓝蓝的天空或是一张具有更多不同环境的地图等。

生物:

写着各种生物名称的小纸片

二、完成书第四页表:

珊瑚虫——热带水域的浅海

雪莲——寒冷的高山

鼠妇——阴暗潮湿的陆地

豹(猎豹)——草原

大象(非洲象)——热带雨林

三、小组讨论:

1、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吗?

请举例说明。

2、你能否再说出1~2种生物,并介绍它们的生活环境。

3、用你的知识,尝试把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分类,并说明理由。

学生讨论后小结:

生物的生存需要的一定的环境。

俗话说:

“鱼儿离不开水,草木离不开太阳”。

熟悉的成语“南橘北枳”也告诉我们:

即使是同一个品种在换了不同的环境后也可能4影响它的生活品质。

外来生物的入侵也昭示了我们,随意破坏生物原来的生存环境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果,近年来,互花米草、水葫芦、紫茎泽兰、微甘菊、湿地松粉蚧等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本课小结:

自然界的生物形形色色,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不管是幽深的海洋、浩瀚的沙漠、辽阔的天空,还是冰冻的极地、烈日炎炎的赤地,甚至在土壤中,都存在着千姿百态的生命。

为这些生物找自己的“家”,分析这个“家”的环境特点以及这个“家”如果遭到破坏的可能后果,从而更深刻地了解生物生活的环境。

完成书第四页表

 

小组讨论

为了更好地组织这样的游戏活动,可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派代表进行比赛,为指定数目的(如10个)生物找“家”,看谁最先找到自己的家。

然后结合学生提供的生物种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鲸、扬子鳄、燕子、兔子、鹰、松树、蚂蚱、珊瑚虫、水稻、紫菜、蘑菇、仙人掌、骆驼的“家”有什么特点?

尝试对生物生存的环境进行归类,如水中、陆地(沙漠、赤道、极地、高山、森林、草原)空中等。

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和生物成分组成的环境两大类。

教后反思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2

第1课时

课题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7、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制约和联系。

8、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展示鱼缸中的金鱼,提出问题:

分析鱼的生活的环境,环境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鱼的生存?

二、引入新课:

对于每个生物来说,除了它本身以外,周围其他的一切就构成了影响它的环境因素。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是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非生物因素,也可以是由其他生物构成的生物因素。

举例:

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非生物因素:

温度

草坪中杂草——生物因素

三、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

四、讨论:

书上P6讨论题。

五、观察书上的图片资料,分析影响这些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教后反思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三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2

第2课时

课题

第二节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0、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举例说明生物之间有制约和联系。

11、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实验探究活动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控制实验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

1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物的生存依赖环境,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举例说出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实验变量的控制和对照实验的设置。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为什么北方的人长得高大,而南方的人却长得小巧?

二、讨论DIY中的二题。

三、阅读资料:

说出资料中所述动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四、分析书上的图片资料,讨论生物之间存在着哪些关系?

种间关系:

互助、竟争、寄生、捕食。

种内关系:

互助、竟争。

分别举例说明。

教后反思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四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1

第1课时

课题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干湿计,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多种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对环境具有不同的影响,意识到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尝试收集和处理数据的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引入

生物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那么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吗?

举例说明。

二、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1、组织各小组学生展示课前测得的数据,共同分析从数据中能得出什么结论。

2、归纳各小组结论;完成讨论1,得出:

同一时段(如早晨)不同植被湿度不同,裸地最小,灌木丛最大。

从整天来看,仍然是裸地湿度最小,灌木丛湿度最大。

可见。

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

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3、提出问题:

为什么要选择3种不同的植被环境进行测试?

为什么不能在有水源的地方进行测试?

(讨论2)

4、组织学生思考讨论3: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哪组数据起对照作用?

5、组织学生讨论:

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讨论4)

并布置学生课后查阅与“植物对环境还能产生哪些影响?

”的相关资料。

 

二、分析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第十页的资料,并思考讨论题。

2、组织学生分析讨论1:

牛、蜣螂各自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3、组织学生分析讨论2:

澳大利亚政府为什么要引进蜣螂,而不用人工方法清除牛粪和喷洒灭蝇的杀虫剂?

说说其中的道理。

4、提出问题(讨论3):

根据事例,你认为生物对环境有影响吗?

并结合课前的探究活动说明理由。

三、小结反思拓展

组织学生回顾本节所学知识,反思探究活动心得。

布置查阅“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相关资料。

学生举例说明:

生物对环境会产生影响。

 

小组按一定的顺序展示测得数据,并对自己所测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最后的结论:

植物越多,空气湿度越大。

说明植物能增加空气湿度。

(对于个别测量结果不准确的小组,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得出:

选择不同的植被,才能正确的找出植物与湿度的关系。

如果旁边有水源,就会增加空气中水分的来源,干扰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关系的测定。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得出:

裸地作为对照(无植物)

 

讨论、回答提出的问题。

得出:

植物对环境影响很多,如制造氧气固定二氧化碳、吸收毒物、杀灭病菌、减弱噪音、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加速降尘,调节气候、增加降水,监测环境,美化环境。

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相关知识。

 

结合书本资料回答讨论题。

讨论总结出:

大量牛粪污染了澳大利亚的草原,破坏了植被,还导致苍蝇等害虫的孳生,容易传染疾病,该地区生态失去平衡。

中国屎壳郎以牛粪为食,清除了牛粪,还草原以生机,也切断了苍蝇等害虫孳生的场所,环境变得清新美丽。

思考、讨论并总结出:

澳大利亚的屎壳郎不以牛粪为食,若人工处理大量牛粪将花费大量人力和物力,使用杀虫剂杀蝇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从我国引进屎壳郎处理牛粪是一种生物防治方法,可以既节约人力物力,又减少污染。

综合资料及课前的探究活动得出:

生物对环境有影响。

举例:

蚯蚓能松土,增加土壤肥力;植物能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秃鹫是自然界清洁工等。

小结本节内容;

谈谈探究活动心得,自我评价本节的收获和不足;课后查找相关资料充实所学知识。

教后反思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1

第1课时

课题

第四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认识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际观察,收集、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模拟实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坚持“合理规划,确保可持续发展”原则,防止不合理行为破坏环境而导致生态灭绝。

教学重点

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

教学难点

模拟实验的能力,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四、引入

以“寻找校园内的小生物”的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以及对学生捕到的各种颜色的小生物进行分析和讨论过程引出课题。

二、寻找学校附近的小生物

1、将学生分成4-5组,带到校内草坪附近或树林周围等地。

提出有关活动注意事项,如注意安全、认真捕捉等。

2、组织各组同学统计所捕到生物的数量,然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3、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回到班级,分析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

得出:

颜色、形态与周围环境差异大的生物容易被发现,反之不易被发现,这样的生物能更好的生存繁衍。

三、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本12-13页图

片资料。

2、提出问题:

除书上介绍的资料外,你还能列举一些有关“生物如何与环境相适应”的例子吗?

(即讨论题2)组织学生展示各组课前准备的资料

(然后教师可以用自己收集的资料加以补充)。

3、提问:

生物的适应现象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对生物的适应现象

做更具体的分析。

四、小结及习题巩固

1、组织学生思考:

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对生物本身有什么意义?

让学生深刻理解各种生物都遵循着“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自然规律。

2、组织学生共同思考DIY的第一题。

与学生共同得出结论。

并布置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

明确活动目的及任务。

 

在老师的带领下各小组带齐工具前往活动地点捕捉生物。

 

统计所捕生物数量并做记录。

后将生物放回大自然。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探究产生所得结果的原因,找出答案。

 

讨论、分析图片资料,并回答课本13页讨论1。

答案详见教学参考书44-45页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自作品。

(作品形式可由学生自定)

 

总结生物的适应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

(1)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如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2)表现在生理和行为方面如动物具有与其运动方式(如飞等)相适应的器官。

思考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讨论分析DIY的第一题。

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

白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浅一些,深色瓷盆里的金鱼体色变更深些。

这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以适应环境的本领,利于它的生存。

有能力的学生课后完成DIY的第二题。

教后反思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第1课时

课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引入

概述:

科学探究是揭开自然界奥秘、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习生命科学必须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而实验是一切探究的基础,认识和学会使用生物实验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习使用实验常用工具

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4页各实验工具图示,识记各种实验工具实物。

(建议提前交代操作规则及注意安全问题。

)期间教师到学生中间巡视、指

导。

三、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概述:

显微镜是一种常用的精密光学仪器,用于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结构。

我们今天认识的是一种光学显微镜。

还有更先进的如电子显微镜。

2、首先重点介绍镜头(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和操作方法,并做准确示范。

3、组织学生对照课本15页的图示及文字,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期间到学生中巡视、指导。

然后利用课件播放、总结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四、学习使用显微镜

1、按照课本16-17页顺序,边演示边和学生共同操作,并回答相关问题。

然后指导学生自行练习。

2、找学生到讲台前,用事先准备好的装片(如人的血液涂片)或其它物体(如头发)示范如何用显微镜观察。

然后请同学加以纠正。

五、小结、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并完成讨论题目以巩固所学知识。

(习题答案详见参考书49页)

初步了解本节学习任务及学习目的

认真对照书中图示识记各种工具。

 

从整体上认识显微镜的功能及结构。

 

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和讲解过程,初步掌握部分结构的功能和操作方法。

后自己尝试操作。

自学显微镜的各部分名称和作用。

以小组为单位,同组同学相互纠正,组间也可相互帮助,或向老师求助。

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逐步学习操作步骤。

之后自己练习,组员间相互纠正。

发现问题可向老师求助。

部分同学参与台前演示,其余同学参与纠正。

小结本节内容。

讨论分析课本17页讨论题目。

有能力的同学课后完成DIY。

教后反思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第2课时

课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导入

提出问题: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实验(如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你知道怎样操作吗?

二、科学家是怎样进行探究的

1、以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为例,组织学生首先自行设计探究方案。

2、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9页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

3、指导学生总结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步骤,完成课本20页讨论1。

(答案详见参考书50页)

三、小结反思习题巩固

指导学生完成讨论2、3(答案详见参考书50-51页)。

布置学生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思考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步骤。

小组讨论、设计“探究肉汤是否变质”的探究方案。

阅读、学习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过程的资料。

并和自己设计的过程比较有何不同。

完成讨论1。

学习信息库相关知识,识记科学探究的六个过程即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

完成讨论2、3题。

尝试设计“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教后反思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研组名称生物组备课人审核人

总课题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

总课时

3

第3课时

课题

第五节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实验常用的工具,熟记显微镜的结构名称,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

2、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课题、开展实验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实事求是的科学素养、勇于实践与创新的精神,逐步确立以爱护小动物为原则来设计探究性实验。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显微镜。

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探究能力。

教学难点

发现问题、提出课题、进行假设、控制变量、开展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备课札记

学生活动

一、复习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步骤

组织学生回顾科学探究过程包括哪些基本步骤。

二、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1、提出问题、激发尝试:

影响金鱼呼吸次数的因素很多,而水温发生变化,金鱼的呼吸次数是否会受到影响呢?

引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假设。

2、组织各小组学生按照自己的假设,讨论并制定探究计划。

首先使学生正确掌握记录呼吸次数的方法,以减少实验结果的误差。

同时,提出一些各组学生都需要讨论的问题。

如,如何设计实验组与对照组?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什么?

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如何改变水温?

如何在实验中不使金鱼受惊吓,以保证所得数据可靠?

为什么要在同一温度下重复多次测试呼吸次数?

如何使用温度计?

该设计怎样的统计表?

3、指导学生按照各自制定方案实施实验计划,并分析实验结果。

(建议提前教育学生爱护金鱼,尽量不惊扰金鱼。

实验结束后,将其放进鱼缸饲养起来。

并交代相关注意事项,如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组内团结互助等。

)期间对学生加以巡视、指导。

4、组织各小组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制成统计表。

然后将全班各个小组的实验数据合并起来,算出平均数。

5、组织学生对照实验结果与先前作出的假设是否一致,得出结论。

三、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交流各组实验结果。

请部分同学谈谈实验活动的心得体会。

四、小结反思拓展

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21页讨论题目。

布置DIY。

回顾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哪些,为本节探究实验做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