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5342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5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docx

生物高考模拟卷高三生物试题及答案内江市高考生物四模

四川省内江市2016年高考生物四模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及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和机体控制

C.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

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2.下列关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

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3.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

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5.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他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l+C2

B.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1和A2

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D.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6.图甲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示意图;图乙表示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图,图中①一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B.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

C.吞噬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均有图甲中过程①②③

D.图甲中,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

7.玉米(2N=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B.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

C.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可发生联会

D.若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F1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说明亲代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二、非选择题

8.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      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型曲线增长.

(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调整到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      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      ,其原因是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9.下面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示植物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则处于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      ;图乙和图丁中的[H]将参与的具体生理过程分别为      ,丁过程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乙过程利用至少需要经过括      层磷脂分子;完成图丙所示过程所需的AlA2通常是通过      方式进入细胞.在上述甲、乙、丙、丁四个生理过程中,有水生成的过程是图      .

(2)上图所示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不包括      (填番号),若将该植物细胞放人含3H标记的尿嘧啶核糖核苷酸的营养液中进行组织培养,所诱导形成的根细胞中,含3H标记的细胞器有      .

(3)上图所示植物细胞在夏季白天能进行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的      .

A.光合作用B.细胞呼吸C.细胞增殖D.信息交流.

10.图甲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图乙表示三种自身免疫病引起的糖尿病.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肾上腺和      ;当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由      释放进入血液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      对水分的重吸收;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      调节.

(2)图乙中,浆细胞可以来自      ,与浆细胞产生抗体直接相关的具膜的细胞器是      ,在上述三种自身免疫病中,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是(填数字).在正常的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分泌增多,会导致血糖浓度降低;降低的血糖浓度又反过来影响胰岛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      .

11.紫罗兰花瓣的单瓣与重瓣是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相对性状;叶形宽叶(B)对窄叶(b)是显性,B、b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含Xb的花粉粒有50%会死亡.

(1)研究人员进行以下实验:

实验一:

让单瓣紫罗兰自交得F1,再从F1中选择单瓣紫罗兰继续自变得F2,一直自交多代,但发现每一代中总会出现约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且所有的重瓣紫罗

兰都不育(雌蕊、雄蕊发育不完善).

实验二:

取实验一F1中单瓣紫罗兰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的植株表现为50%的单瓣紫罗兰和50%的重瓣紫罗兰.请回答:

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紫罗兰的花瓣中      为显性性状,F1中重瓣紫罗兰的基因型为      .

②查阅资料得知:

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等位基因(D、d)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染色体缺失仅导致      (填“花粉”、“雌配子”)致死.如图是F1中单瓣紫罗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中四分体的构象,请在下面的染色体上标出基因组成.

      

(2)将紫罗兰体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加温或用蛋白水解酶稍加处理,用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即出现横带,称为G带(富含A﹣T序列的核苷酸片段);如将染色体用热碱溶液处理,再做吉姆萨氏染色,染色体上就出现另一套横带,称为R带(富含G﹣C序列的核苷酸片段).一般情况下,对于碱基对数量相同的两条染色体而言,具      带更丰富的那条染色体热稳定性更低.基因突变一般      (填“会”、“不会”)改变染色体的带型.

(3)若只研究紫罗兰叶形这上相对性状,现选用杂合的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进行杂交获得F1,F1随机传粉获得F2,则F2中阔叶植株的比例为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及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脂肪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

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和机体控制

C.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

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形式存在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分析】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后造成的.

【解答】解:

A、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A错误;

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均受基因控制,但细胞癌变不受机体控制,B错误;

C、整个光合作用过程为吸能反应,光反应是与ATP合成相关的放能反应,C正确;

D、细胞中大多数化学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D错误.

故选:

C.

 

2.下列关于教材中“科学•技术•社会”的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

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

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考点】生态农业工程;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分析】1、HIV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主要是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

2、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以及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清除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

3、每个DNA分子的碱基具有特定的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使得每个人的DNA都不完全相同,可以像指纹一样用来识别身份.

【解答】解:

A、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A正确;

B、溶菌酶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并具有抗菌消炎作用,B正确;

C、DNA指纹技术能识别身份是因为每个人的DNA不完全相同,C正确;

D、生态农业实现废物资源化以便提高能量利用率和减少环境污染,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

D.

 

3.下列有关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生产上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发酵来提取胡萝卜素

B.用血细胞计数板对酵母菌进行计数时应先滴培养液再盖盖玻片

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碱性条件的重铬酸钾来检验

D.酵母菌是通过无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也是用来研究细胞膜组成的好材料

【考点】从生物材料中提取某些特定成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

【分析】1、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气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没有氧气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为出芽生殖.

2、工业生产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

3、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酵母菌既有细胞壁,又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不适宜

【解答】解:

A、工业生产中,提取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大面积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A正确;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时应先盖盖玻片,再滴加酵母菌稀释液,然后让稀释液慢慢渗进,B错误;

C、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检验或嗅是否有酒精气味,C错误;

D、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酵母菌是通过有氧呼吸进行大量繁殖,研究细胞膜组成的材料一般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该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复杂的细胞器.D错误.

故选:

A.

 

4.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种群密度

B.并非所有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低而恢复力稳定性就高

C.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都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所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往往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生物的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通过生物的共同进化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的最基本特征.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但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

【解答】解:

A、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研究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

B、热带雨林大都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稳定性,因为它们的物种组成十分丰富,结构比较复杂,然而,在热带雨林受到一定强度的破坏后,也能较快地恢复,说明抵抗力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不一定低,B正确;

C、共同进化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发展的过程,C错误;

D、年龄组成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数量变化的,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数量变化的,D错误.

故选:

B.

 

5.某男性基因型为TtRr(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他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A1和A2;另一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为B1和B2,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为C1和C2.那么,在无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l+C2

B.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1和A2

C.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

D.就上述两对等位基因而言,遗传信息相同的是A1和A2、B1和B2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1、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

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的形态也不同,但两者所含的DNA分子数目、染色体组数完全相同;

3、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C1和C2所含的遗传信息、DNA分子数、染色体形态等完全相同.

【解答】解:

A、人的有丝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为46条,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都为23,其中一个子细胞再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也是23,故细胞中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式是A1=A2=B1+B2=Cl+C2,A正确;

B、有丝分裂得到的子细胞含有染色体形态数目相同并具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染色体形态也不完全相同(一个含有X染色体,一个含有Y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得到的两个细胞染色体形态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B正确;

C、核DNA分子数的关系式是A1=A2=B1=B2=C1+C2,C正确;

D、有丝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与亲代细胞完全相同,因此A1和A2所含的遗传信息相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因此B1和B2中都不含同源染色体,遗传信息也不相同,D错误.

故选:

D.

 

6.图甲为中心法则及其发展示意图;图乙表示医学上常使用抗生素治疗由细菌所引起的疾病示意图,图中①一⑤分别表示不同抗生素抑制细菌的作用情况,a~c分别表示某种生理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①表示促进细菌细胞壁的形成

B.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

C.吞噬细胞和根尖分生区细胞均有图甲中过程①②③

D.图甲中,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T

【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甲图:

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④表示RNA的复制,⑤表示逆转录.

分析乙图:

F为拟核中的环状DNA分子;R为细胞质中的质粒;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c表示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解答】解:

A、图乙中①表示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A错误;

B、图乙种,a表示DNA的自我复制过程,b表示转录形成RNA的过程.因此,图乙中③④分别表示抑制细菌DNA复制和转录,B正确;

C、吞噬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因此不会发生①DNA的复制过程,C错误;

D、图甲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T、T﹣A、C﹣G、G﹣C,②表示转录过程,其碱基互补配对方式为A﹣U、T﹣A、C﹣G、G﹣C.因此,与①相比②过程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A﹣U,D错误.

故选:

B.

 

7.玉米(2N=20)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如图).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如图所示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的变异来源属于基因重组

B.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1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

C.图中所示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染色体可发生联会

D.若图中所示的亲本杂交,F1有四种表现型且出现了表现型为无色蜡质的个体,说明亲代初级精母细胞发生了交叉互换

【考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分析】1、一条染色体的一部分片段转移到另外一条染色体上被称为染色体变异,并且这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2、图2中的母本染色体上含有两对等位基因,只在两端稍微有所区别,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这两对等位基因会发生配对,所以这两对等位基因所在的部分染色体能发生联会.

3、正常情况下,图2表示的类型杂交,由于母本有结构异常片段的存在,只能产生Wxc的配子,后代不会出现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但是如果出现的话,说明母本产生了wxc的配子,要产生这种配子,需要经过染色体的交叉互换,产生wxc的配子.

【解答】解:

A、9号染色体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属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

B、玉米不含性染色体,则玉米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10条染色体上的DNA的碱基序列,B错误;

C、图2中的母本的2条9号染色体有相同的片段可联会,C正确;

D、F1出现了无色蜡质个体,说明双亲都能产生Cwx的配子,说明母本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错误.

故选:

C.

二、非选择题

8.图l表示在调查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时,计算当年种群数量与一年前种群数量的比值(入)绘制的曲线;图2是该草原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结构的模式图;图3表示某人研究不同大气C02浓度及土壤铜污染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的结果.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 10 年该生物的种群密度最低,第16﹣20年该生物种群数量将呈型曲线增长.

(2)图2中若蛇由于某种原因数量下降,蟾蜍的数量先增多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抵抗力 稳定性;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l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l.3×l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的能量为 2.22×108 kJ.若蛇取食鼠的比例由

调整到

,从理论上分析,改变取食比例后蛇体重每增加1kg,人比原来增重_kg(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3)由于开矿对该草原土壤造成了铜污染.由图3可以看出,土壤Cu污染和CO2浓度升高对土壤脲酶的活性的影响分别是 抑制、促进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 尿素 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 30﹣300 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 低 ,其原因是 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 .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等(至少答出两个方面).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

【分析】1、据图1分析,0~4年时λ=1,种群数量不变;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

2、据图2分析:

图中,草是生产者,其它都属于消费者.

3、由图3可知:

土壤Cu污染会抑制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增强;CO2浓度升高会促进土壤脲酶活性,且随着土壤Cu污染程度的加重,这种作用会减弱,据此答题.

【解答】解:

(1)由于4~10年时λ<1,种群数量减少,在10~20年时λ>1,种群数量持续增加,所以第10年种群密度最低.第16~⒛年时λ>1且不变,此时种群的增长率也不变,所以种群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

(2)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2×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6.2×109kJ×20%﹣1.3×108)×20%=2.22×108.由于草到人的食物链没改变,所以人与草的质量不变.所以题目中的蛇与人的质量关系就可以变为蛇与草的质量关系.当蛇

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

÷20%÷20%+

÷20%÷20%÷20%=100份草.当蛇

食物来自于鼠时,则蛇每增加1份质量需要

÷20%÷20%+

÷20%÷20%÷20%=75份草.食草昆虫和鼠就比原来少吃25份草,那么羊多吃25份草,故人增重为25×20%×20%=1kg.

(3)分析图3可知,正常CO2组和高浓度CO2组,在铜污染时土壤脲酶活性均低于未被铜污染时,且铜污染程度越重,土壤脲酶活性越低,这说明土壤Cu污染会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比较无铜污染的土壤可知,高浓度CO2组的土壤脲酶活性高于正常浓度CO2组,说明CO2浓度升高能促进土壤脲酶活性,当铜污染严重时,这种促进作用减弱.

(4)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能够合成脲酶,分离该类细菌的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计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范围的平板进行计数,统计的结果往往比活菌实际数目低,其原因是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一般说来,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同种微生物表现出稳定的菌落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菌落的性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等.

故答案为:

(1)10J

(2)抵抗力2.22×1081

(3)抑制、促进

(4)尿素30﹣300低培养基上的一个菌落可能是由两个或多个细胞形成的性状、大小、隆起程度、颜色

 

9.下面图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图示植物细胞与水有关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表示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则处于该过程中细胞的吸水力逐渐 增大 ;图乙和图丁中的[H]将参与的具体生理过程分别为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暗反应C3的还原 ,丁过程产生的氧气扩散到相邻细胞中被乙过程利用至少需要经过括 12 层磷脂分子;完成图丙所示过程所需的AlA2通常是通过 主动运输 方式进入细胞.在上述甲、乙、丙、丁四个生理过程中,有水生成的过程是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