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769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docx

完整版艺术概论基本简答题

1.简要论述艺术的起源。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摹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2.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

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

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3.简述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美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包括“美育”(即“审美教育”)概念,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

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这一概念,系统阐述了他的美育思想。

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4.科学对艺术的(联系)渗透和影响

联系:

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除了将自然科学的成果直接运用到艺术领域之外,更重要的是以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促进艺术家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从而推动艺术创作观念和创作方法的革新,推动艺术形态的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更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但为艺术提供了从未有过的大众传播媒介,而且创造出了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

渗透和影响:

1.表现在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表现在为艺术创造了前所为有的文化环境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表现在艺术与科技、美学与科学的相互结合与相互渗透,对人类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促进了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

4.表现在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5.另外,我们也应当认识到,现代可技术的进步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如大众传播媒介带来了艺术的商品化与消费化倾向,导致大众审美水平降低等不良后果,成为当代社会和当代艺术的面临的问题。

5.使用工艺美术的特征:

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和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

实用艺术作为表现性空间艺术,不注重模仿客观事物的再现性,而是注重表现某种朦胧抽象的情调和意味。

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都需要表现出“意味”来,也就是要表现出艺术家的情感、风格和美学追求。

表现性是实用艺术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也构成了它与戏剧、小说、电影等再现艺术的根本区别。

所谓形式美,主要是指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从而形成了某些共同的特征和法则,它包括色彩、线条、形体等因素,也包括对称均衡、多样统一等形式法则。

形式美是表现性的外部表现,表现性是形式美的内在灵魂。

6.雕塑艺术:

雕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造型艺术,雕塑是立体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的具有实体形想的艺术品,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雕塑与绘画,摄影,书法最大的区别是在三度空间里用物质材料制造出实体。

特别强调服从形势美的规律。

7.综合艺术的因素和表现手法?

综合艺术有戏剧,戏曲,电影和电视

8.艺术家的特点

(1)艺术家内部有多种多样的职业和分工

(2)真正的艺术家往往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

(3)艺术家有敏锐的感受,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想象力

(4)艺术家有卓越的创造力和鲜明的创作个性

(5)艺术家必须具有专门的艺术技能,熟悉并掌握某一种具体的艺术种类的艺术语言和专业技巧

9.什么是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艺术流派:

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思潮:

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艺术领域所发生的具有广泛影响的思想潮流和创作倾向。

10.艺术意蕴的几个特点:

(1)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含义和人文精神

(2)可使艺术作品在有限中体现无限,偶然中蕴藏必然,个别中包含普遍

(3)有时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

(4)不完全是由艺术形象体现出来的主题思想

(5)并不是每一个艺术作品都必须具有的

11.艺术批评的作用

1.艺术批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鉴赏艺术作品,提高鉴赏能力和鉴赏水平;

2.可以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评价,形成对艺术创作的反馈;

3.可以丰富和发展艺术理论,推动艺术科学的繁荣发展。

12.艺术教育:

(目标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艺术教育的任务: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互相包容、互相转化的关系。

两者都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

不可想象会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和没有形式的内容。

所以也不存在只有形式或只有内容的艺术作品。

“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和内容紧密的联系着,你要想把它从内容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你要想把内容从形式分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

”另外形式是内容的外观,形式不佳,肯定会影响对内容的鉴赏。

所以,在接受活动中,从这一意义上说,艺术形式确是具有先行性的,而且也是有决定性的,另外,从接受角度来看美术,电影,音乐等作品它们的形式本身就是内容,就是说这些作品形式不但体现了作品的内容,同时它们也决定了自身的内容。

已完成的作品中,内容与形式是紧密结合的,成为一个整体的两个方面。

【P-398】

2.简述道德、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1)艺术与道德:

有些艺术作品能体现一定时代的道德准则,一定时代和一定社会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

艺术家的道德观也会影响他的艺术创作。

一部优秀的艺术作品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

【网搜】同时,道德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艺术创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和道德观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既然艺术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艺术作品当然就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

因而在描写和表现人们的道德面貌与道德生活时,必然融入艺术家个人的道德评价和道德判断。

(2)宗教对艺术: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

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

3.艺术接受的社会环节有哪些?

艺术展览馆新闻媒介艺术出版社艺术博物馆艺术市场艺术院校

4.辨析艺术作品的格调与品位。

(一)格调是艺术作品中一个重要的属性,它既与作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

格调是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总汇体现。

艺术作品的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它们首先体现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创作立意方面。

对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判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作格调的高低。

一般来说,进步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健康的审美理想以及创作上的社会责任感是创作高格调的艺术作品的基础和前提。

俗与雅是衡量作品格调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高格调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有着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也就是说,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在格调高的作品中还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二)艺术作品既有格调高低、俗雅之分,也有不同品位之别。

这两个概念的第一个差异在于,格调是一个从作品价值的两极(如高低、俗雅)把握作品不同属性的范畴,品味则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

格调和品味的第二个区别是,格调虽然与艺术表达方式相关联,但更多地设计到作品的思想内容。

5.简述“艺术世界”的构造。

所谓“世界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他们把欧洲和北美洲的艺术称作“世界艺术”,否认和抹煞其他民族尤其是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世界上一切不存民族偏见的理论家和艺术家都鄙弃这种观点,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东方东方民族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6.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共鸣现象。

在艺术欣赏活动中,当欣赏着被艺术作品所感染,从而达到与作品的色彩,线条共呼吸:

与作品的人物共命运,爱其所爱,恨其所恨,这种现象,就称其为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

它主要的特征就是在欣赏着和艺术作品之间消除了主客体之间的距离,达到了相互融合和亲密无间的契合。

当然,在艺术欣赏中要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同时具备主客体两方面的条件。

从客体方面来说,艺术作品本身必须在艺术水平和思想内容上是优秀的,富有艺术感染力的:

从主体方面讲,则需要具备相应的艺术修养、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

(1)艺术欣赏中的共鸣现象,会因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语言方式而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2)在艺术欣赏中,共鸣现象的产生还涉及到许多复杂的条件和因素,其中包括生活在不同文化传统、社会阶层中的民族和阶级对共鸣的影响。

(3)在艺术欣赏的共鸣现象中,一方面不同的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确实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另一方面,某些优秀的艺术作品,对于不同阶级、民族和阶层的人来说,又都能产生共鸣。

7.简述如何认识艺术作品的商品属性?

所谓艺术的商品属性,是它作为劳动产品和交换物双重属性的统一,缺一不可。

作为商品的艺术作品是一种特殊尚品。

首先,它是一个欣赏的对象,是精神的产品,具有不同于其他一般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

其次,艺术作品不同于一般产品的地方还在于它受到传统文化和当时社会各种思想观念和风尚的影响。

由于这两点,艺术作品的价值在艺术商品的交换过程中并不一定能真正得到实现。

8.什么是艺术思潮?

研究艺术思潮有何现实意义?

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地域内,在一定的社会思潮和哲学思潮的影响下,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特别是经济变革和政治斗争的发展)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在艺术领域里形成的具有广泛影响的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潮流。

它是社会思潮的构成部分之一。

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直接推动各时代艺术的蓬勃发展;其次,能够有利于深入了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内在意义;再次,进一步证明再现与表明统一是艺术自身的规律之一。

9.论艺术的功能,举例说明。

关于艺术的功能,不同的艺术家有不同的考虑和归纳。

但就艺术的社会功能或社会作用而言,一般的艺术理论大都将其分为三种,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1)艺术的认识功能:

认识自然、社会、人生,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可以更加深刻的热闹是自然和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例如:

(别全写,选择或自己举例)我们可以从《诗经》中认识两三千年前我国奴隶社会的生活情景,了解当时人民的苦难与追求、婚姻和爱情以及他们的智慧、反抗和斗争;也可以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认识我国早期封建社会的文化、信仰、和统治阶级的奢侈豪华的生;更可以从敦煌艺术宝窟中比较全面的认识从十六国到宋元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风土人情以及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宗教、民族生活的情况。

(2)艺术的教育功能:

艺术作品能够对人们起到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功能。

例如:

孔子曾经用绘画比喻礼,用雕刻比喻教育,用诗和音乐来比喻他的政治思想,希望以艺术为手段,通过诗教和乐教达到克己复礼的政治目的。

再比如一些文论诗论作家都非常强调艺术的政治和道德教育功能。

(3)艺术的审美功能:

艺术除了认识功能和教育功能之外,还有审美功能。

艺术能使人认识形象的真理,使人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家也非常重视艺术的审美价值,如宗柄的“畅神说”,姚最的“悦情说”,张彦远的“怡悦情性”说,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艺术的审美功能。

10.如何理解形式的含义。

形式是指事物和现象的内容要素的组织构造和外在形式。

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并举,指的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及种种艺术手段的总和。

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

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

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

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

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

四、论述题

1.论述情感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的作用和地位。

情感性是艺术的审美特性之一,在艺术中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讲,一切文学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始终起重要作用的心理要素就是情感,在艺术形象特别是典型形象中,无不渗透着和凝聚着创作主体真挚的情感,情感的真挚与强烈,可以增添作品的美感和感染人心的力量。

情感在审美欣赏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人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能够完全迷恋,而感到非常兴奋满足,也可以说是陶醉。

情感与思想是交融在一起的,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说教,没有思想的艺术是说梦。

2.结合中国艺术的现状,试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1)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由于自己自足的经济状况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与此相适应,民族艺术的交流和影响,在地域和时间上也受到影响。

在东西方碰撞中,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的闭关自守,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

就在中国艺术家放眼世界的时候,欧洲艺术家逐渐摆脱了“欧洲中心论”的狭隘眼光,看到了欧洲之外五光十色的艺术世界,他们哀叹求真写实的传统艺术没落的同时,赞叹非洲及东方艺术的勃勃生机。

从文艺复兴到二十世纪,是东西方艺术在世界舞台上融合交汇的伟大时代,也是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的伟大时代。

(2)世界艺术。

世界艺术并不是凌驾于民族艺术至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是民族艺术的一种,它的特征是:

A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B世界艺术是表现“人的一般本性”是为民族艺术C世界艺术是指表现人类共同美的民族艺术。

(3)艺术的世界性与民族性之间的关系。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联系:

凡是世界的,都是民族的。

离开民族的,就没有世界的,差别:

并非一切世界的都是民族的,民族艺术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

(4)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的意义。

艺术的世界性和民族性辩证统一原理对发展社会主义艺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社会主义艺术必须坚持民族形式。

社会主义艺术继承本民族的一切优秀艺术的传统,创造为本民族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形式。

其次,坚持社会主义的开放性,社会主义国家的开放政策,不仅表现在经济领域,而且表现在艺术领域。

3.试论艺术美。

艺术美指的是艺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题的审美认识而产生、“按照美的规律”并未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

艺术美是人为的,是人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审美创造。

与现实美相比,艺术美则是比较鲜明,比较集中,比较完全,比较充分。

艺术作品的美即艺术美,是人对现实审美认识的集中表现,是艺术家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出来的第二现实的美。

美的现实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另有一些丑的现实也同样可以成为艺术创造的根据或根源。

即是说,艺术既能根据美的现实而创造艺术美,也能根据丑的现实而反映现实丑,并且通过审美创造使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

如在文学、戏剧作品中,这种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的例子有很多,莎士比亚的《奥赛罗》、《麦克白斯》,歌剧《白毛女》等。

4.论述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

艺术发展过程中继承与革新是辩证的统一,正如李可染的一句名言:

“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打进去”是继承,“打出来”是革新。

他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革新是继承的目的。

离开革新的继承是复古主义,只有以革新为目的继承才是科学的批判继承。

第二,继承是革新的基础。

离开继承的革新是虚无主义,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的革新才是成功的革新。

任何时代、任何民族的艺术都是在继承与革新的辩证同一中向前发展,这是艺术自身运动的一个普遍规律。

5.论艺术家的艺术修养,举例说明。

所谓艺术修养,就是指在取得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艺术实践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已达到一定的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的创造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的艺术作品,如果能达到他所处的时代的历史应有的艺术高度,那就成了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艺术家。

(一)艺术家修养的五个方面: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3)丰富的生活积累(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A.发现的目光和独到的感受力B.丰富的艺术想象力C.独特的记忆力(5)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表现才能

(二)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6.论艺术欣赏的性质和特征,举例说明。

艺术欣赏是一种最主要的艺术接受方式,也是其他一切艺术接收方式的基础。

(1)在艺术欣赏中,感性和理性是统一和互渗的。

艺术作品虽然是以感性的方式呈现给欣赏者的,但它又不止于感性,而是在感性的形式和形象中,包含着真理、道德、社会理想等丰富的理性内容。

比如说电影艺术中艺术语言之一的“蒙太奇”,就是通过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切换等方式来表达作品思想内涵。

(2)在艺术欣赏中充满着联想和想象。

艺术欣赏中的联想和想象,即使认识理解艺术作品的特殊方式,也是艺术欣赏中审美享受的重要条件。

比如在造型艺术中,不管是二度空间的绘画艺术,还是三度空间的雕塑艺术,它们都只能以空间的、静止的方式而存在,都只能表达时间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看,这一瞬间所暗示的过去和未来则需要欣赏着的联想和想像去丰富、去创造、去确定。

(3)在艺术欣赏中始终包含着感情。

从艺术创造和欣赏的角度看,艺术家通过艺术语言要表达和欣赏者从艺术作品中所体验的,都已不可能是艺术家和欣赏者个人的私人情感,而是通过艺术语言符号化、客观化、普遍化的人类共同的情感。

二、简答题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答: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

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勈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

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答、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方式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二、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

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

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

 2 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具有很强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

(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抑的实践主体,充分激发起人的本质力量,转而征服、掌握(或趋向于征服、掌握)客体。

崇高不是主客体的和谐统一的静态美,而是双方在对立、冲突中趋向统一的动态美。

在这里,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呈现为实践主体迫使现实客体与之趋向统一的过程。

 

5、简述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和能力(要点) 艺术家应具有的修养  :

(1) 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倾向;

(2)  广博的知识;(3)  深邃的思想;(4)  丰富的情感和独立的人格。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1)  敏锐的感知能力;

(2)  丰富的想象能力; (3)  精湛的艺术技能。

1、简述艺术与经济的关系(要点)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济基础的发展对于意识形态具有较强的制约和影响作用。

一般说来,经济对于艺术的制约和影响并不是十分直接的,而是往往要经过一些中介环节。

这个中介包括政治的、社会的、情感的等各方面的因素。

正是借助了这些中介,才使得作为时代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艺术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与影响,同时也借助这些中介,使艺术又对经济基础施加影响。

我们在强调经济对艺术的制约和决定作用的同时,又应看到,经济的兴衰与艺术的兴衰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并不是机械地互为因果关系的。

那种认为经济繁盛,艺术一定繁荣,经济衰退、艺术也就衰落的看法是缺乏根据的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要点)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

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人们的联想、想象来实现的;第三,审美理解,是指欣赏者以自己的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对艺术作品和形象所蕴含的意义、思想、境界等作出较深层次的理解、认识和评价。

 

3、简述艺术分类的方法。

(要点) 以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时间艺术(音乐、文学等)、空间艺术(绘画、雕塑等)和时空艺术(戏剧、影视等)(2.5分);以对作品感知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听觉艺术(音乐等)、视觉艺术(绘画、雕塑等)和视听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对客体世界的反映方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再现艺术(绘画、雕塑、文学等)、表现艺术(音乐、舞蹈、建筑等)和再现表现艺术(戏剧、影视)(2.5分);以艺术作品的物化形式为依据,可以将艺术分为动态艺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和静态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等)(2.5分)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