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930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docx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

《战舰》法兰西最强轻巡:

法国海军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小史

在二战之前的世界海军五强中,法国海军在整体实力上略逊于英美日三国,但与主要对手意大利海军不相伯仲。

然而,在二战中由于法国在陆地战场上早早落败,使得法国海军迅速沦为配角,鲜有闪光表现,加上在米尔斯克比尔遭遇英军反目痛殴以及在土伦的无奈自沉,尽染一层悲戚之色,使得法国战舰的知名度逊于其他强国海军。

实际上,自帆船时代起,法国的海军技术就居于世界前列,设计建造了很多富于创新、战力出众的一流战舰。

在两次大战之间,除了画风清奇的全四联装主炮战列舰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之外,法国在巡洋舰、驱逐舰及潜艇的设计上也不乏佳作。

本文介绍的拉加利索尼埃级是法国海军在20世纪30年代初建造的一款轻巡洋舰,该级舰在各项性能要求上进行了出色的均衡,较同期各国同等吨位的轻巡洋舰更为优秀,实为法制战舰之精良代表。

■法国海军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主炮群的近距离特写。

拥有两座四联装主炮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战列舰是二战时期法国海军最著名的战舰。

设计背景

作为1922年《华盛顿条约》的延续和补充,1930年《伦敦条约》产生了两大后果:

首先规定了缔约国(英美日)保有巡洋舰以下作战舰艇的吨位比例;其次将条约型巡洋舰区分为两类:

主炮口径超过155毫米的为a型巡洋舰,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重巡洋舰;主炮口径不超过155毫米的为b型巡洋舰,也就是轻巡洋舰。

法国和意大利在主力舰吨位比例上已经占据了较小份额,不愿意在巡洋舰吨位上继续受到限制,所以拒绝签署《伦敦条约》中有关巡洋舰的条款,不过两国在1930年之后的巡洋舰建造策略上实际上遵循了《伦敦条约》的精神,不约而同地停止了重巡洋舰的建造,而将重心置于发展新型轻巡洋舰。

在《伦敦条约》生效时,法国海军中能归类为轻巡洋舰的舰只有5艘,包括3艘迪盖·特鲁安级、布雷巡洋舰“冥王星”和训练巡洋舰“贞德”号。

迪盖·特鲁安级是基于一战时期的设计建造的,装备8门155毫米舰炮,航速33节,但装甲贫弱,仅在少数重点部位设有20~30毫米的装甲;“冥王星”和“贞德”号基本属于辅助舰船,战斗力有限。

法国海军当时正在设计的“埃米尔·贝尔坦”号布雷巡洋舰更为现代化,舰型俊美,装备3座新型三联装152毫米舰炮,动力强劲,在后来的试航中创下了39节的速度记录,但是在防护设计上依然是薄皮大馅,装甲防护水平与迪盖·特鲁安级相仿。

■法国海军“埃米尔·贝尔坦”号布雷巡洋舰在海上疾驰的雄姿。

该舰于1934年竣工,排水量5886吨,装备152毫米舰炮9门、90毫米高射炮4门、550毫米发射管6具,设计航速34节,曾创造了39节的速度记录。

在新型轻巡洋舰的设计上,法国海军无意像英美日那样追求装备12~15门主炮的万吨级大型轻巡洋舰,而是选择7500吨左右的中型轻巡洋舰,其对抗目标是宿敌意大利海军正在建造的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以及德国海军新造的柯尼斯堡级及其改进型。

此外,新型轻巡洋舰还要能够与同期设计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配合作战。

基于上述目的,法国海军决定以“埃米尔·贝尔坦”号为基础,结合重巡洋舰“阿尔及利亚”号的防护设计,以牺牲航速为代价强化防御能力,从而完成了新型轻巡洋舰的设计,列入1931、1932年度的造舰计划,这就是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

■意大利海军“阿曼多·迪亚斯”号轻巡洋舰,属于佣兵队长型轻巡洋舰的第二批,1933年服役,排水量5400吨,航速36.5节,装备152毫米舰炮8门、100毫米高射炮6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舷侧装甲厚度为20毫米。

佣兵队长型的早期批次是为了对抗法国海军的大型驱逐舰而设计的,普遍航速较快而装甲贫弱。

设计特点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标准排水量为7600吨,满载排水量9120吨,全长179米,宽17.5米,吃水5.35米,其吨位比“埃米尔·贝尔坦”号增加了约1700吨。

舰上和平时期的编制人员为540人,战时增至764人。

■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的侧视及俯视线图,该舰在舰型设计上继承了“埃米尔·贝尔坦”号的很多特征,也有所变化。

从舰型上看,拉加利索尼埃级可以视为“埃米尔·贝尔坦”号的扩大改良型,前者沿用了后者的艏楼船形,在外观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明显差异。

在前部舰体的设计上,两者颇为相仿,均采用飞剪艏,艏楼甲板一直延伸到前部上层建筑之后,前烟囱之前,两座前主炮塔呈背负式结构,前部上层建筑呈阶梯状上升,形成舰桥构造,并设有牢固的三脚桅,以支撑最顶端的射击指挥所。

在艏楼甲板之后的舰型上,拉加利索尼埃就呈现出不同于“埃米尔·贝尔坦”号的特征。

由艏楼甲板延伸出来的甲板室结构一直延续到舰体后部约3/4处,而在“埃米尔·贝尔坦”号上甲板室结构被设在舰体中部的航空设备截断。

拉加利索尼埃级将航空设备转移到上层建筑后部,两座烟囱之间的距离也比“埃米尔·贝尔坦”号缩短,同时还增设了单柱式后桅,形成了双桅双烟囱造型。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另一个舰型特征就是采用方形艉,而非“埃米尔·贝尔坦”号的圆形艉。

■1937年“拉加利索尼埃”号轻巡洋舰的舰姿。

该级巡洋舰采用艏楼船形,双桅双烟囱造型,外形俊美,颜值颇高。

■“光荣”号轻巡洋舰的舰尾特写照片。

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采用了方形艉,这是相比“埃米尔·贝尔坦”号的一个变化。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主炮配置与“埃米尔·贝尔坦”号一致,采用9门M1930型55倍径152毫米舰炮,安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内,呈前二后一布局,2座前主炮塔呈背负式布置在上层建筑前部,后主炮塔位于后甲板上。

M1930型155毫米舰炮性能出色,在发射54.17公斤的半穿甲弹时的初速为870米/秒,在45度仰角上的最大射程为26400米。

二战时期在美国接受改装后,该型舰炮也可发射58.8公斤的美制穿甲弹,最大射程增至26960米,在10000米距离上可以击穿122毫米的装甲。

三联装炮塔的设计也令人满意,3门炮可以在-10~+45度范围内独立仰俯,装填角度为-5~+15度,射速为4~5发/分,每门炮备弹205发,全舰备弹1845发。

■“埃米尔·贝尔坦”号的前主炮群指向右舷的特写照片,舰炮型号为M1930型55倍径152毫米舰炮。

拉加利索尼埃级也采用了同型舰炮作为主炮。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副炮型号也与“埃米尔·贝尔坦”号相同,为M1926型50倍径90毫米高射炮,但数量翻倍,由4门增加到8门,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内,对称布置于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两侧。

M1926型90毫米高射炮在发射9.5公斤榴弹时的初速为850米/秒,仰俯范围为-10~+80度,最大射程15400米,最大射高10600米,射速12~15发/分,每门炮备弹300发,全舰备弹2400发。

除了90毫米高射炮外,拉加利索尼埃级还安装了4座37毫米双联装机关炮和6座双联装13.2毫米高射机枪作为近距离防空武器。

总体来说,拉加利索尼埃级的防空能力较为薄弱,这也是战前法国巡洋舰普遍存在的短板。

拉加利索尼埃级还在舰体中部两舷配置了2座双联装550毫米鱼雷发射管,发射23DT型鱼雷。

该型鱼雷装药量为310公斤TNT,最大航速39节,最大射程13000米。

拉加利索尼埃级还特别强化了航空装备,在上层建筑后部设置了一座大型机库,在后主炮塔顶部安装一座弹射器,最多可以搭载4架水上飞机,在舰尾安装了卷帘式飞机回收装置。

■位于“埃米尔·贝尔坦”号上层建筑后部的M1926型9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

拉加利索尼埃级配置了4座同型高射炮作为副炮和主要防空武器。

■“马赛曲”号的一座90毫米双联装高射炮,可见该型火炮的炮塔后部敞开,注意炮组成员背后倒立在引信装定装置内的待发炮弹。

■这幅照片从极佳的角度展示了“光荣”号轻巡洋舰后甲板的三号主炮塔及其顶部飞机弹射器的构造,在弹射器上停放着一架Loire130型水上侦察机。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航空设备非常有特色。

强化防御能力是拉加利索尼埃级在设计上的重点,其防御结构参考了“阿尔及利亚”号的设计,而后者被认为是防御最好的条约型重巡洋舰之一。

拉加利索尼埃级是法国海军第一级设置了舷侧装甲带的轻巡洋舰,其舷侧装甲最大厚度为105毫米,水平装甲厚度为38毫米,炮塔正面装甲厚度为100毫米,指挥塔装甲为95毫米,舰上的重点部位都得到了较好的防护,能够在正常交战距离上抵御152毫米炮弹的打击。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装甲防护水平超过了同时期其他国家的大多数同等级轻巡洋舰,比如其意大利佣兵队长级前四批舰的舷侧装甲最多不过70毫米,直到最后一批阿布鲁齐公爵级才增至100毫米,但排水量较拉加利索尼埃级多出20%。

至于德国海军柯尼斯堡级及其后续舰型的舷侧装甲仅有50毫米。

■一本美国海军舰船资料手册中记载垃圾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的图页,展示了该舰的舰型、火炮射界、武器配置、装甲防护及机动性能等基本信息。

在航速指标上,拉加利索尼埃级较“埃米尔·贝尔坦”号大幅下降,其设计航速为31节,安装4座燃油锅炉和4座齿轮减速蒸汽轮机,双轴推进,各舰的锅炉型号均为安德莱式,轮机型号有两种,3艘为帕森斯式,3艘为布列塔尼式,输出功率为84000马力。

在试航中,拉加利索尼埃级各舰都超越了设计航速,“马赛曲”号曾以34.98节的高速航行8个小时,随后提速至35.39节,并保持1小时。

在实际服役时,拉加利索尼埃级能轻松跑出32节航速。

该级舰的续航力为5500海里/18节,优于同期意大利轻巡洋舰,与英德轻巡洋舰相当。

■20世纪30年代后期,刚刚服役的“乔治·莱格”号高速航行的留影。

拉加利索尼埃级虽然设计航速为31节,但实际航速常常超过32节。

建造与命名

法国海军对于拉加利索尼埃级的设计表示满意,决定分两批建造6艘,其中1931年度2艘,1932年度4艘。

在此之前,除了“贞德”和“埃米尔·贝尔坦”号之外,法国海军在一战后建造的巡洋舰均由位于布雷斯特和洛里昂的两家海军造船厂承建,而在两年内开工6艘舰超出了海军船厂的生产能力,于是军方决定1931年度开工的2艘舰继续由海军船厂建造,而1932年度的4艘舰则分配给4家民间造船厂建造。

首舰“拉加利索尼埃”号于1931年12月15日在布雷斯特海军船厂铺下龙骨,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较为拖沓,于1933年11月18日下水,迟至1936年1月1日服役,前后耗时四年多,而最后一艘同级舰到1937年12月方才完工,整个建造工程持续了六年时间。

■1933年11月在布雷斯特海军船厂准备下水的“拉加利索尼埃”号轻巡洋舰的舰体,该舰迟至1935年底才完成舾装。

拉加利索尼埃级各舰的命名都体现了法国海军悠久的历史传统。

“拉加利索尼埃”号以18世纪的法国海军名将罗兰-米歇尔·巴兰·德·拉加利索尼埃命名;“让·德·维耶纳”号的舰名源自英法百年战争时期的法国海军统帅让·德·维耶纳;“乔治·莱格”号以20世纪初多次担任海军部长的法国政治家乔治·莱格命名;“蒙卡尔姆”号的舰名来自于18世纪的法国海军名将路易斯-约瑟夫·德·蒙卡尔姆。

余下两艘舰的命名较为特殊,没有选取历史上的军政名人,而是以法国海军的传统舰名“光荣”和法国国歌《马赛曲》命名。

“光荣”号是法国海军中第15艘继承该舰名的军舰,其历史可以上溯到17世纪。

■1935年7月17日在南特洛瓦尔造船厂下水的“马赛曲”号轻巡洋舰。

拉加利索尼埃级的建造由6家船厂共同承担,包括2家海军船厂和4架民间船厂。

服役生涯

1937年底,6艘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全部竣工服役,作为一支新锐力量加入法国海军作战舰队。

“拉加利索尼埃”、“让·德·维耶纳”和“马赛曲”号编为第3巡洋舰分舰队,“马赛曲”号担任旗舰,配属于地中海舰队,以比塞大为基地;“乔治·莱格”、“蒙卡尔姆”和“光荣”号编为第4巡洋舰分舰队,以“乔治·莱格”号为旗舰,配属于大西洋舰队,以布雷斯特为基地。

根据法国海军的作战构想,在战时将以1艘敦刻尔克级、3艘拉加利索尼埃级和6艘大型驱逐舰组成机动部队,执行海上破交及保交行动,也可以在远海与敌方战舰展开交战。

■“马赛曲”号轻巡洋舰在服役初期的留影,这幅照片很好地展示了该舰主要武器的布局,包括前后主炮塔、舰体中部舷侧的高射炮和鱼雷发射管以及后主炮塔顶部的水上飞机。

■1938年时“马赛曲”号轻巡洋舰的彩色侧视图及俯视图,注意二号及三号主炮塔上涂有红白蓝色带,作为对空识别标志。

1939年9月二战爆发后,驻扎在布雷斯特的第4巡洋舰分舰队加入了以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为核心的突击舰队,负责保护大西洋航线,并追踪德国袭击舰,但没有取得显著成果。

在地中海方向,由于意大利暂时保持中立,第3巡洋舰分舰队的“马赛曲”和“让·德·维耶纳”号得以抽身,在1939年12月执行了一项特殊任务,将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运往加拿大,后来又在1940年3月在地中海地区执行运兵任务。

■驻泊中的“敦刻尔克”号战列舰。

在二战爆发时,该舰是法国海军最强的主力战舰,与姊妹舰“斯特拉斯堡”号一道构成突击舰队的核心。

1940年4月,“埃米尔·贝尔坦”号在挪威海岸作战期间被德军飞机炸伤,“蒙卡尔姆”号奉命接替该舰,参与了掩护英法联军从纳姆索斯撤退的行动。

随着德军进攻西欧,意大利显露出越来越明显的敌意。

法国海军将突击舰队调往地中海,第3、4巡洋舰分舰队驻泊在阿尔及尔港。

1940年6月意大利参战后,突击舰队两次出动,试图截击意大利舰队,这是二战期间法国海军舰队规模最大的作战行动,可惜均无功而返。

■1940年时“蒙卡尔姆”号轻巡洋舰的彩色侧视图,注意其舰体涂装样式。

随着法国本土的沦陷,散布海上的法国舰队的命运也发生了剧变。

1940年7月3日,由萨默维尔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军H舰队兵临米尔斯克比尔锚地,要求港内的法国舰队解除武装,在遭到拒绝后,英军战舰向昔日的盟友开火射击。

在此之前,驻阿尔及尔的6艘轻巡洋舰已经接到海军部的电令,准备前往米尔斯克比尔同舰队主力会合,但在锚地遇袭的消息传来后,它们只能调转航向,加速向土伦撤退,最后安全抵达目的地。

■描绘1940年7月3日英军舰队在米尔斯克比尔锚地炮击法军舰队的画作,当时6艘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并未驻泊于此,因此逃过一劫。

1940年9月,法国维希政府在得到德国方面的同意后,派遣第4巡洋舰分舰队的3艘轻巡洋舰和3艘大型驱逐舰一道前往法属中非加蓬海岸的利伯维尔,以对抗自由法国军队在中非地区的活动。

由于预定为舰队加油的法国油轮在贝宁湾遭到英国海军的的拦截,而利伯维尔又没有燃料储备,所以这支舰队的目的更改为法属西非的达喀尔港。

在航进途中,“光荣”号遭遇机械故障,无法全速航行,被英军巡洋舰拦截,被迫停靠卡萨布兰卡,而“蒙卡尔姆”和“乔治·莱格”号则开足马力,一路狂奔,甩开追踪者,进入达喀尔港,不久两舰就卷入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1940年时第4巡洋舰分舰队呈单纵队航行,最前方是旗舰“乔治·莱格”号,后方依次是“光荣”号和“蒙卡尔姆”号,该舰队于1940年9月奉命开赴西非海岸,从而逃脱了日后自沉的命运。

1940年9月23日,英军和自由法国部队联合发起“威慑”行动,试图登陆达喀尔,并控制法属西非。

英军舰队包括2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

当时,法国海军最强大的“黎塞留”号战列舰正在达喀尔避难,该舰不具备出港作战的能力,但其380毫米重炮的火力却让进攻者颇为忌惮,而及时赶到的“乔治·莱格”和“蒙卡尔姆”号增强了守军的实力。

在持续三天的激战中,达喀尔的舰队与岸炮部队密切配合,挫败了对手的企图,守住了这座重要港口。

在交火中,“乔治·莱格”号声称2次击中英军“澳大利亚”号巡洋舰,并成功规避了英军舰载机的鱼雷攻击。

■在1940年9月的达喀尔之战中与英军战舰交火的“蒙卡尔姆”号轻巡洋舰,这幅照片是从另一艘法国战舰上拍摄的。

达喀尔之战后,第4巡洋舰分舰队就驻泊达喀尔,“光荣”号也在1941年3月赶来会合。

该舰队在西非海岸一直停留到1943年初,其间“光荣”号在1942年9月15日到25日参与救援英军运兵船“拉科尼亚”号,当时该船被德军潜艇U-156击沉,船上有超过2700人落水,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战俘,德军潜艇随后发出求救电报,要求各方暂时休战,共同救援,最终仅有1100人获救。

■从“乔治·莱格”号前部上层建筑的瞭望台向舰首方向拍摄的照片,注意瞭望台上安装的双联装37毫米炮,这幅照片摄于1941年该舰驻泊达喀尔港期间。

■1941年停泊在达喀尔港内的“乔治·莱格”号,二号主炮塔上还涂有三色对空识别标志,背景中可以看到“黎塞留”号战列舰的身影。

■1943年初“光荣”号轻巡洋舰的彩色侧视图,注意其舰体涂装样式。

相比远赴西非的第4分舰队,留在土伦的第3分舰队的日子难熬得多,终日处在德国人不怀好意的监视下,由于缺乏燃料也很少出港,在屈指可数的行动中包括1940年11月接应“普罗旺斯”号战列舰返回土伦,后者在米尔斯克比尔港之战中遭到重创。

1942年11月,英美盟军发起“火炬”行动,登陆法属北非。

德军随即开进法国南部维希控制区,力图夺取驻泊在土伦的法国舰队,但在德军坦克抵达码头时,映入眼帘的却是一支已经沉入水中的舰队,包括“拉加利索尼埃”、“让·德·维耶纳”和“马赛曲”在内的大部分法军战舰均在11月27日集体自沉。

后来,意大利人将“让·德·维耶纳”和“拉加利索尼埃”号打捞出水,以RF11和RF12号的名义编入意大利海军,但两舰从未被修复,在意大利投降后落入德军手中,最终在1943年底和1944年初先后遭盟军空袭沉没,上述三舰的残骸均在战后被打捞拆解。

■1942年11月27日在土伦港内自沉的“马赛曲”号,舰体严重左倾,该舰的两艘姊妹舰“拉加利索尼埃”和“让·德·维耶纳”号也同时自沉。

“火炬”行动给第3分舰队带来了毁灭,却让第4分舰队迎来了新生。

在盟军登陆北非后,“乔治·莱格”、“蒙卡尔姆”和“光荣”号和其他留在非洲的维希舰艇一样加入了自由法国海军,投入到与德意军队的作战中。

从1943年2月起,“乔治·莱格”号就以达喀尔为基地开始在中大西洋执行巡逻任务,并在4月13日成功截获了一艘德国偷渡船。

在1943年年中,3艘法国巡洋舰先后前往美国,在费城和布鲁克林接受美方改装,拆除全部37毫米机关炮、13.2毫米机枪和航空设备,加装了6座四联装40毫米高射炮和16门20毫米机关炮,还增设了雷达设备,增强了防空能力。

■1943年4月13日,在大西洋上巡逻的“乔治·莱格”号捕获一艘德国偷渡船,这是该舰加入盟军阵营后的首个战果。

图为该舰靠港后被俘的德国船员离舰登岸。

■1943年年中,3艘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先后赴美国接受改装,上两图是“蒙卡尔姆”号在完成改装后的留影,在舰容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拆除了航空设备、机库及后桅,加装了大量40毫米及20毫米防空炮,注意前桅后方加装的雷达天线及其支架。

1943年下半年,3艘焕然一新的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陆续开赴地中海战区,作为盟军舰队的一员参与战斗,多次炮击德军占据的海岸。

1943年9月,“蒙卡尔姆”号在解放科西嘉岛的行动中担负支援任务。

1944年6月,“乔治·莱格”和“蒙卡尔姆”号参加了“霸王”行动,在诺曼底海滩执行火力支援任务,为了迎来自由而向自己的国土开炮,这让法国海军官兵们的心情极为复杂。

1944年8月,“乔治·莱格”、“蒙卡尔姆”号又回到地中海,和“光荣”号一道参加了登陆法国南部的“龙骑兵”行动,于9月13日回到了阔别整整4年的土伦港,面对着曾经埋葬了大半只法国舰队的港池,在获得解放的喜悦中却掺杂了一份悲痛和辛酸。

从1944年9月到1945年5月,3艘轻巡洋舰一直留在地中海战区,除了偶尔执行对岸支援任务,再无大的行动,平静地迎来了胜利。

■1944年时“乔治·莱格”号轻巡洋舰的彩色侧视图及俯视图,该舰在接受美方改装后也改为美式涂装。

■1944年9月14日,“乔治·莱格”号的军官们坐在三号主炮塔后方的长椅上享受阳光。

就在一个月前,该舰参加了“龙骑兵”行动,解放了土伦港。

■1944年时“光荣”号轻巡洋舰的彩色侧视图,舰体上涂绘了炫目的条纹迷彩。

■1944年底,“光荣”号由土伦港出海执行任务时的留影,其条纹迷彩图案极为引人注目。

二战结束后,3艘幸存的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成为重建的法国海军的主力舰艇,继续为恢复法国的国际地位、维护海外权益而四处奔波,航迹遍及东南亚、阿尔及利亚和中东海岸。

在1956年11月的苏伊士运河危机中,“乔治·莱格”号作为法国舰队旗舰向埃及海岸目标开火,并掩护了登陆塞德港的行动,然而这次武力干涉行动最后可耻地失败了。

随着时光流逝,拉加利索尼埃级轻巡洋舰日渐老朽,“光荣”和“乔治·莱格”号分别于1958年和1959年被出售拆毁,“蒙卡尔姆”号于1957年转入预备役,从1959年开始作为潜艇学校的宿舍船在土伦度过了10年晚景时光,于1969年被废弃,1970年解体。

■“乔治·莱格”号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舰姿。

该舰在战后再次接受改装,恢复了后桅。

■1952年11月在爱琴海举行的某次北约组织海军演习中,“蒙卡尔姆”号轻巡洋舰(左)与美国海军“得梅因”号重巡洋舰并排航行。

该舰于1957年转入预备役,1970年解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