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79903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00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docx

八年级生物会考知识点

知识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

一、观察生物

观察方法: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观察可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进行。

科学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要和别人进行交流、讨论,从而加深认识。

二、生物的基本特征有: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三、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调查方法:

明确调查的目的利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选取合适的调查样本,调查过程中如实记录,调查结果要整理分析,并用数学方法统计结果。

知识点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生物圈

1.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2.生物圈为地球上所有生物提供了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条什包括:

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举例说出水、温度、空气、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水——例:

鱼儿离不开水;作物生长离不开水。

水是生命之源。

温度——地球南北两极生物种类极少;山顶、山腰、山脚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等。

空气——一切生物都需要呼吸。

光——人参在密林下才能生长好。

二、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有:

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

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养料和水分。

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一个人“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一方面,生物必须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生物的生存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2.生物的生存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的生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四、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指: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

如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等。

2.生态系统的组成:

(见图一)

生产者(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必须直接间接地以植物为食)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等将动植物的尸体、粪便、落叶

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归还到土壤中。

非生物部分:

有阳光、水、土壤、空气、温度、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

 

3.食物链和食物网:

(1)食物链: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2)食物网:

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构成食物网。

(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与食物网流动的。

(4)由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食物链某些不易分解的有害物质在生物体之间传递并不断积累(如DDT),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含量越高。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与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所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五、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人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但这些生态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

(1)从非生物因素来说,阳光、空气、水作用于所有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生态系统都受这些因素的影响。

(2)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相互关联的。

黄河、长江作为江河生态系统,源自两部源头的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沿途滋润着农田生态系统,流入海洋生态系统。

(3)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米说,植物可传播种子,鱼类洄游、鸟类迁徙等。

由此不难看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3.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知识点三观察细胞的结构

一、显微镜的构造(见图二)

遮光器——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调节光线的强弱。

转换器——上面安装物镜。

目镜——接近人的眼睛的镜头。

物镜——接近观察物体的镜头。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大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的升降范围较小

注意事项:

1、我们在视野中看到的是标本的倒像。

2、学会判断污点的位置:

目镜(旋转)、物镜(转动)、玻片上(移动)。

3、如果标本在视野的右上方,则应向右上方移动标本到达视野中央。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的乘积。

5、环境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和小光圈;反之则用凹面镜和大光圈。

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利安放:

取镜时,用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2)对光:

对光时,要使用较大的光圈;使反光镜、通光孔、物镜在一条直线上;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为止。

用光圈调节视野的亮度,光圈的大小要适宜。

(3)观察:

使用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正确调焦(先粗后细),直到视野中物像清晰为止。

(4)整理。

三、制作临时装片(模仿)

(1)洋葱鳞片叶表皮:

擦——滴(清水)——撕——展——盖(注意盖片方法,防止气泡(外黑中亮)产生)——染(碘液)

(2)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擦——滴(0.9%生理盐水)——刮——涂——盖——染(染色最深的部位是细胞核)

四、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认清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等各个部分并说出各部分的功能。

(见图三)

细胞壁:

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

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

能流动,液泡内含细胞液(营养)

细胞核:

含有遗传物质

五、比较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相同点与不同

动物细胞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等结构。

六、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病毒外,一切生命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知识点四细胞的生活

一、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1.在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分子比较小的不含碳的,这类物质叫无机物,主要有水、无机盐、氧等;

一类是分子比较大的,一般含碳,这类物质叫有机物,如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2.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人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在细胞的生活中,细胞会不断地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

光能→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只在植物细胞中有

线粒体:

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均有

二、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1.细胞核中含有存储遗传信息的物质——DNA,DNA上的遗传信息指导和控制细胞中物质与能量的变化。

它可以分成许多个片段,每一个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功能,这些片段就叫基因。

2.染色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3.每一种生物的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量是一定的,

这对生物正常的生活和传种接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体由小长大,与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分不开。

2.细胞生长:

新产生的细胞通过不断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就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

3.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两个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所含遗传物质也一样。

知识点五细胞构成生物体

一、植物、动物和人体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

1.人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2.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3.器官的概念: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例如,人脑主要由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胃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共同构成。

4.系统的概念: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5.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

如皮肤上皮、小肠腺上皮。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

如骨骼肌、平滑肌、心肌。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

如脑、脊髓。

结缔组织——如骨组织、血液、肌腱。

6.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整齐,具有保护作用。

如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

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能储藏营养物质。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具有输导作用。

茎、叶脉、根尖成熟区等处的导管和筛管。

分生组织——具有分裂能力。

如根尖的分生区、茎的形成层等。

 

7.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的

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

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外,大部分细胞失去了分裂能力。

在发育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产生了不同的组织。

二.单细胞生物的身体只有一个细胞,大多数生活在水域环境中,有些在我们身上。

(见图五)

1.认识下列单细胞动物:

 

2、如果说草履虫相当于整的人体的话,其结构

分别相当于人体的哪些器官。

 

知识点六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一、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30多万种,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别,它们可以分为四大类群:

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二、各类绿色植物的主要特征

1.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结构较简单,无根、叶、茎的分化;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代表植物:

水绵、衣藻。

2.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一般具有

茎和叶,但茎和叶里没有输导组织;受精离不开水,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代表植物:

葫芦藓。

3.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具有真正的根、叶、茎,植物体较高大;受精过程离不开水。

代表植物:

铁线蕨

4.种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产生种子,通过种子繁殖后代。

可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裸子植物:

种子是裸露的,种子的外面没有保护它的果皮。

例如:

松、杉、柏。

被子植物(绿色开花植物):

种子的外面有保护它的果皮。

例如:

桃、大豆、水稻。

三、藻类、蕨类和种子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知识点七种子的结构和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的结构

1、双方叶植物的种子(菜豆)

 

2、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实际为果实)(玉米)(见图七)

 

3、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异同:

(见图八)

比较项目

植物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

子叶数

胚乳

营养物质贮藏部位

双子叶植物(菜豆)

2片

子叶

都有种皮和胚,胚是新植株的幼体

单子叶植物(玉米)

1片

胚乳

 

二、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1.种子萌发的条件

 

2.种子的萌发过程

 

三、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1、芽的发育(见图九)

 

2、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知识点八开花和结果

一、花的基本结构功能:

 

二、传粉和受精

1.传粉:

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2.受精:

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三、果实的种子的形成

 

在果实发育中,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若有多个胚珠,则产生多粒种子。

知识点九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植物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需要水。

(3)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2.水对绿色植物的分布有影响

 

3.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该部位生有大量的根毛,数量多,增大了根吸水的面积。

(2)水分运输的途径:

土壤溶液中的水→根毛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叶内的导管→植株各处

茎的结构:

外筛内导中形成

茎的结构:

韧皮部:

内有筛管,主要运输有机物,由上向下运输。

木质部:

内有导管,主要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由下向上运输。

形成层:

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外生韧,内生木。

草本植物无形成层,故不能逐年长粗。

4.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绿色植物的叶片的基本结构(见图十三、图十四)

气孔由成对存在、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合成。

是叶片制造有机物的主要部位。

起支持、运输作用

(2)气孔开闭的原理:

由保卫细胞控制(细胞吸水则张开,失水则闭合)。

(3)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①蒸腾作用进行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②控制结构是气孔;

③蒸腾作用的意义:

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草

降低植物体的温度

促进根对水的吸收

促进植物体内水、无机盐的运输

(4)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二、植株生活需要无机盐

1.种庄稼要施肥,养花种草要施肥。

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

2.无机盐在植物生活中的作用:

氮:

影响枝叶的生长(应用:

大白菜、菠菜)

磷:

影响果实、种子的生长(应用:

瓜果类)

钾:

影响茎的生长(应用:

甘蔗)

知识点十光合作用——有机物的制造

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1.光合作用的概念: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2.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有机物)、氧

3.光合作用的原料:

二氧化碳、水

4.光合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

5.光合作用的条件:

6.光合作用的表达式: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贮存能量)+氧

叶绿体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7.光合作用的意义:

光合作用能储存能量

光合作用产生氧

二、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如:

①在蔬菜大棚内输入二氧化碳,有利于光合作用,提高产量。

②人们在饲养鱼时,常常往鱼缸中放一些新鲜水草,其目的是水草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③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农作物产量,种植农作物时应该合理密植。

知识点十一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分解利用

一、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1.呼吸作用的部位:

绿色植物体的任何生活细胞(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原料:

淀粉(有机物),氧

3.呼吸作用的产物:

二氧化碳、水

4.呼吸作用的场所:

线粒体

5.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6.呼吸作用的表达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二、呼吸作用的意义:

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的动力,

一部分转变成热能散发出去。

三、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

1.种子贮存:

低温干燥、降低呼吸作用

2.中耕松土:

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3.水果蔬菜的贮存:

低温冷藏,降低呼吸作用

知识点十二绿色植物对生物圈有重大作用

一、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和能草来源。

二、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囤中的碳一一氧平衡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都以气体的形式排到了人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三、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

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

知识点十三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人类起源于:

森林古猿

2.人类的重要的特征:

直立、手脚分工、大脑发达、具有语言、意识等

二、人的生殖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睾丸,功能:

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

卵巢,功能:

产生生殖细胞——卵子,分泌雌性激素。

3.受精作用的场所是输卵管。

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也是在输卵管。

4.人的发育是从受精卵开始;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

5.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胚胎发育过程中初期营养由卵细胞供给。

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吸取氧气和养料,并通过胎盘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

(见图十五)

三、青春期

1.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性发育和性成熟。

2.青春期形态发育显著的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

四、计划生育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具体要求:

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知识点十四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合理营养

一、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无机盐的种类

缺乏时的症状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厌食、贫血、肌无力

缺铁性贫血

地方性甲状腺肿

生长发育不良

二、几种维生素的来源及缺乏症

名称

来源

缺乏症

维生素A

肝脏、玉米、胡萝卜、鱼肝油

皮肤粗糙,夜盲症

维生素B1

牛肉、肾脏、豆角、谷物

神经炎,脚气病

维生素C

蔬菜、水果

坏血病,皮下和牙龈出血、抵抗力下降

维生素D

肝脏、鸡蛋、鱼肝油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知识点十五消化和吸收

一、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见图十七)

 

注意:

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

二、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1.消化:

(1)概念:

在消化道内将食物中的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等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溶于水的形式,能够穿过绒毛壁毛细血管壁)的过程,叫做消化。

(2)消化过程:

 

2.吸收

(1)概念: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2)吸收部位:

口腔、咽、食道基本无吸收能力。

胃:

吸收不得的水。

小肠(主要的消化和吸收的场所):

小肠长;环形皱襞和小股肠绒毛;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大肠:

少量的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

三、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1、每天要合理地摄入五类食物。

(见图十八)

2、一日三餐,按时进餐。

3、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别占30%、40%、30%

四、关注食品安全

知识点十六人体的呼吸

一、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见图十九)

 

二、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1.肺的结构特点(见图二十)

(1)肺泡数量多;

(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适用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3)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2.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见图二十一)

肺泡内氧含量总比肺部毛细血管中多,氧扩散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体循环,将氧送到全身各处组织里。

3.组织液里的气体交换(见图二十二)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是指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内氧含量总比组织处毛细血管中的少,氧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到组织细胞内,同时二氧化碳扩散到毛细血管中。

二氧化碳产生于全身各处的活的组织细胞。

4.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知识点十七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1.血液的成分和功能(见图二十四、图二十五)

 

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b)

 

2、血管的类型和特点(见图二十六、二十七、二十八)

动脉:

概念:

将血液从心脏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

特点:

管壁较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较快

静脉:

概念:

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

特点:

管壁较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较慢

四肢静脉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毛细血管:

概念:

连通于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的血管

特点:

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

有利于管内血液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3.心脏

 

与心腔相连的血管:

房静室动。

心腔中所流的血液:

左动右静

 

二、血液循环途径(见图三十)

1.途径:

 

2.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相互协同的。

并且在心脏处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血液循环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地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经过体循环动脉血变成静脉血;经过肺循环后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三、血型:

ABO血型系统

四、血量:

成年人血量为体重的7%-8%;一次失血超过1200-1500毫升,有生命危险。

五、输血: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没有同型血时,可以输少量的O型血。

知识点十八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见图三十二)

 

2.肾单位的结构与功能(见图三十三)

 

 

注:

A肾单位的识记方法:

篮球馆B肾小球的两端均为小动脉

二、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见图三十四、三十五)

1.尿的形成

 

 

注:

血浆与原尿的区别:

原尿中无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与尿液的区别:

尿液中无葡萄糖。

2.尿的排出:

肾脏中形成的尿液,经输尿管流入膀胱暂时储存。

当膀胱内的尿液储存到一定量时,人就产生尿意,进行排尿,尿液经尿道排出体外。

3.排尿的意义:

排出废物;调节人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

三、其他排泄途径:

(尿、汗、气)

1.皮肤排汗

2.呼吸系统排出水和二氧化碳

知识点十九神经调节

一、神经元及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元(神经细胞)——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见图三十六)

 

(1)神经元

(2)功能:

产生兴奋,传导兴奋

(兴奋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导)

相应概念:

神经纤维:

轴突和长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神经末梢:

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神经:

在周围神经系统里,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膜。

神经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中,一些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调节人体的某一项生理活动。

2、神经系统的组成

 

二、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概念

反射是指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①简单的反射(生下来就有)例:

②复杂的反射(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逐渐学会的)例:

③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反射也是复杂的反射。

是人类所特有的,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

2.反射弧的概念和组成:

(见图三十九、见图四十)

①概念:

参与反射的神经结构是反射弧。

②组成:

感受器:

感觉(传入)神经末梢。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运动(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三、眼球的基本结构及视觉和形成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见图四十一)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视神经传入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近视的成因)(见图四十二)

由于过度看近物,导致

 

四、耳的结构与功能(见图四十三)

 

 

2.听觉的形成

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知识点二十激素调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