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145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docx

高校课堂操作手册

高效课堂操作手册

一、高效课堂的理念

(一)高效课堂简介

1、概念:

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节课)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

A、高效果:

指对教学活动结果与预期教学目标的吻合程度的评价。

B、高效率:

教学活动是一种精神性生产活动。

教学效率可表述为:

教学效率=教学产出(效果)/教学投入,或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

C、高效益:

有效益是有效果的深层次延伸。

课堂是包括教育教学的综合体,是教学收益的综合体,我们教师要通过教学传达更多的教育含义,如人的品质培养、人的思维方式及方法论和非智力因素的训练等。

有效益就是这种教育目标的综合表达,它是一种综合效益,可以使学生终身受益。

2、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

将每班学生平均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一般每个班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4—10人),然后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利用老师为学生设计的导学案,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学生自学、对学、群学,实现学生学会、会学、乐学和创学的目标,从而达到课堂效率最大化和学生素质发展全面化的最终目标。

3、高效课堂的文学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4、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在此终极目标的指导下又分为三个具体目标:

第一,在效益和效率上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变“接受式”学习为自选“超市式”的主动学习,并注重学习能力的生成。

第二,要使课堂作为主阵地,主动承担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诸多要旨要义,以培养“完人”为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生命的狂欢与成长的幸福,变苦学为乐学、肯学、会学、学会,实现真正的终身学习,第三,要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满足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帮助教师实现职业的幸福和个人成就。

5、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以学生快乐发展为中心;坚持“依标施教”,坚持体现人文性、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人文性:

坚持以人为本。

要求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生活化、个性化、有地方特色等,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综合性: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要求一节课本身应体现综合性,可以是相关知识的综合,可以是教学目标的综合,也可以是看问题的角度综合,等等。

◆开放性:

教学思想应该是开放的,不只固定在某一种思想或理论上,而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

教学目标应该是开放的,目标限定不仅限于教学内容的完成度,而是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等多方面入手。

教学内容是开放的,改变学科教学的单一性,体现社会学科的综合性。

教学结尾是开放的,一节课结束时应在总结、升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相关内容或问题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并使学生在课后主动收集信息,解决问题。

◆实践性,就是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6、高效课堂的灵魂: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

相信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相信学生能够通过预习学习大部分课文内容,相信学生通过研讨解决部分疑难问题,相信学生能自主完成练习和作业。

我们只所以不敢把课堂放手交给学生,从根本上讲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学生。

转变这一思想,是我们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我们知道只有解放生产力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理,只有解放学生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使学生的表情生动起来,从而让我们的社会丰富起来。

解放意味着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信任,而不是防范;是培育而不是钳制,当然更拒绝专制!

依靠学生与生俱来的各种天赋,利用学生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

让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养都得到提升,形成可持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7、高效课堂的理论依据:

一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越高,课堂效益就最好。

8、高效课堂的核心理念: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自主:

自己作主,不受别人支配。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这一范畴本身就昭示着学习主体自己的事情,体现着“主体”所具有的“能动”品质;学习是“自主”的学习,“自主”是学习的本质,“自主性”是学习的本质属性。

学习的“自主性”具体表现为“自立”“自为”“自律”三个特性,这三个特性构成了“自主学习”的三大支柱及所显示出的基本特征。

◆合作: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探究:

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具有主动性\有问题性\具有开放性\具有生成性和创造性。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个性发展所需要的知识,使人类群体的智力资源有效转化为个体智力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健康的社会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而这些品质都是终身学习社会所必需的。

9、高效课堂的实现方式:

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10、课堂知识传递的载体:

导学案。

导学案即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教材文本、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资源而制定的引导学生有效学习的方案。

又称为课堂的抓手(依托和凭借)。

11、高效课堂的角色转变:

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要勇于和善于通居幕后。

12、课堂“三动”:

身动、心动、神动。

学生动起来,课堂才能活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

13、课堂“三量”:

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这三点都力求程度最大化。

14、课堂“三学”:

学会、会学、乐学。

以往的教学只关注“学会”,所以才使得很多学生无法学会学习,使很多学生厌恶学习。

15、高效课堂建设步骤:

临帖——破帖——立帖,其中每个步骤需要一个学期。

◆临帖:

学习别人的课改模式。

◆破帖:

打破别人的课堂模式,开始探索更加符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

◆立帖:

确立我校的高效课堂模式。

二、高效课堂小组建设方案

(一)什么是学习小组

学习小组是高效课堂进行的基本单位,它是小作合作学习的组织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二)如何划分学习小组

1、小组划分的原则

小组划分应遵循“同质结对,异质编组,组间平行”的基本编组原则,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学业成绩、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方面组成学习能力相当的学习小组,一般以异质为主,使小组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互补性和个性化。

同时保持组与组之间的同质,以便促进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

2、具体分组方法

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因学段高低不同而不同。

确定小组人数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根据生年龄大小和自主性强弱等因素适度增减小组人数。

一般年龄越小,自主性越弱,合作小组人数就越少;反之合作人数可以适度递增。

每班以6个小组为宜,每组6—10人(一二年级可以考虑每组4四人);若班额较大,组员较多时,还可以组内再分为A、B两小组。

)每组学生编好座位后每个学习小组6人中,按照学生知识基础、心理特征、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家庭情况等分为A、B、C三类,6人形成AA、BB、CC的组内成员结构。

A类学生我们称做特优生,B类学生称做优秀生,C类学生称做待优生,A、B、C类学生既有个性发展的类似性,又有学习程度上的不同。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实现A对A、B对B、C对C的分类合作交流,使学习更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同时,可以实现A教B、B教C的目的,使每个人都能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

这样分组,提供了A与A、B与B、C与C的交流合作条件,又有利于A帮B、B帮C,充分利用了学生间的差异资源,进一步优化了班内、组内学生学习的最优学习环境,达到了共同进步的目的。

实现“把教学相长延伸到整个课堂,让差异资源衍生出万千学长。

(三)小组管理机制

每个学习小组的行为习惯和学习基础是有差异的,组长要将自己的团队带好,须从思想建设、行为规范、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

首先必须要提高组员的思想认识,增强小组凝聚力,严格管理,多与小组成员沟通,解除不必要的矛盾,但是无论怎样,都要想办法抓住组员的学习动力,不让组员对学习有避而远之的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切,管理是从心态开始的行为。

其次,制定合适的组规组纪,健全小组内的各种评价和评比机制,及时给予常识与鼓励,每个组员都有自己的特点,有时候会被称为“个性”,所以要合理利用它。

从组员的特点出发,从细微处入手,循序渐进地让纪律最差的同学学会适应组规组纪。

再次,发挥每个组员的作用,倾力打造动车小组(即每个人都是发动机,推动小组前进),避免传统列车小组(即一个组长带动一个小组)。

最后,建设好小组文化,为了营造浓郁的组内育人氛围,强化学习型小组的团队功能,增强小组内的凝聚力,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文化建设,包括制定组名、口号、组训、组规、组徽、组歌、目标等内容。

在合作学习中,小组长是小组活动的灵魂,既是小组活动的领导者,又是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同时又是教师的小助手,小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只有明确了小组长的职责,开展系统有效的培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小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

(四)小组长的选拔、职责与权利

1、小组长的选聘标准:

A、有较强的自制力,不会因自己的行为影响小组的合作;

B、有较好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能独立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问题;

C、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时时、事事想到小组的整体形象;

D、有敏锐的洞察力,能清楚知道组员的学习状态;

E、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小组长的产生方式:

通过教师直接任命、学生推荐、竞选等方式产生。

3、小组长职责

(1)组织。

组织小组成员取好小组名称,提出小组活动口号,组织小组成员制定小组学习计划、奋斗目标等;小组长要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制定小组相关职责,如组织员、协调员、汇报员、记录员的职责,设计出小组工作轮流安排表;小组长要组织、带领全组同学开展课内外合作学习,根据本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等特点进行合理分工,协作完成学习任务;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性开展一些比赛活动,如写字、每日一练、自命题、读书比赛等;小组长要定期组织小组成员会议,总结分析本小组学习等情况,讨论提出改进办法,并提醒老师对本小组工作作指导;小组长要组织小组学期或阶段工作总结(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成绩考核情况、建议、打算等),以书面形式上报给教师;小组长应根据本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等情况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小组活动和本小组的宣传活动。

(2)协调。

组长要学会做好组员的思想工作。

小组长要协调好组内成员之间的关系,求大同,存小异,要充分发挥本组成员的特长与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形成小组合力;发挥小组长在教师与小组成员之间的桥梁作用,沟通、协调师生关系;协调并处理好本组成员与其他小组成员的矛盾纠纷,学会借助外部资源(如教师、其他小组长、班级干部),主动与其他小组长一道控制矛盾的激化,化“干戈”为“玉帛”,协助教师建构和谐文明的合作型班级;主动处理好各小组长之间的关系,积极组织参与同本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和谐竞争,掀起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示范。

组长与每一个组员之间是平等互助的伙伴关系,小组长不要有“可以享受特权”的想法,不能因为自己是小组长就可以免去或减少组内日常工作。

小组内的各项制度,小组长首先要遵守。

小组内的各项任务,小组长要争取最先按质完成。

班级或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小组长要带好头并发动组员积极参加,时时处处带头维护班级和学校荣誉。

要求组员做到的,小组长首先要做到。

小组长要时时处处起榜样作用,做好示范。

(4)监辅。

小组长要组织组内成员相互监督各项制度的遵守情况和各项作业的完成情况,组织组内帮扶辅导,互帮互助,要督促同伴改正错误,帮助同伴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

督促完成作业不积极的同学按时完成作业,协助教师做好辅导工作。

(5)维持。

小组长要维持小组活动纪律,维持好小组课内外活动的正常秩序,协助教师做好小组活动的安全防范等工作。

(6)、评价。

小组长要做好自评、他评与互评工作,协助教师实行“多元化”评价。

自评指组内成员自己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对本小组工作作出中肯的自我评价;他评指其他小组成员、教师对本小组及本小组成员的评价;互评指组与组、组长之间、组员之间、师生之间进行的相互评价。

(7)协助。

小组长要协助教师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工作,要帮助老师收发作业、组织读背课文与公式、协助组织组内成员的听写等。

(8)反馈。

定期检查或随时抽查小组同伴的学习情况,作好学习记录,小组长要及时向教师汇报本组成员的学习和思想等方面的情况,主动向教师了解本小组成员的学习等情况或工作建议,要把老师提出的需要完成的内容或小组长工作会精神准确及时地反馈给小组的每一个成员,并组织小组成员开始实施;加强与本组成员的沟通,及时把同伴学习等情况反馈给教师,便利于教师作出调整安排,要负责小组成员的成绩记载、兴趣爱好的调查统计等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协助教师完成组内学生的基础档案、发展档案;小组长要加强与其他组之间的信息交互,与老师或本班其他小组长之间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反馈相关信息,如小组内遇到的困难或是确实解决不了的问题等,要充分利用外部资源的帮助。

(五)如何培训小组长

俗话说:

“鸟无头不飞,兵无将不勇。

”没有组长的组织和指挥,学习小组只是徒有其名,学生或盲目行动,或迟疑不动,根本无合作可言。

况且小学生自制力有限,贪玩好动,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就会导致课堂组织纪律散乱,教学只能是事倍功半。

因此,为了能有效地进行合作交流,选拔并培养小组长就显得至关重要。

1、培训时间:

每周一下午5:

00—5:

30。

2、培训人:

班主任主讲,科任老师轮流到所教的班级去参加培训会议。

3、培训内容:

组长职责,课堂学习开展方法,小组评价方法,组内常规管理办法等等。

(六)小组评价方法

评价是最给力的武器,因此对小组的评价至关重要,评价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个是任课老师对小组的评价,一个是小组长对组内成员的评价。

评价的形式是发展性评价,包含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课前主要是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课中主要是评价学生在各个学习流程中的表现,课后主要是评价学生整理导学案的情况。

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公平公正做好课堂评价工作,特制定如下制度:

1、老师及组长评分细则

(1)预习检查:

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加1-2分。

未按要求完成的扣1-2分。

(2)对学群学:

积极参与者每次加1-2分

(3)课堂展示:

主动起来展示每次加1-2分。

(4)其他课堂优秀或违纪表现:

每次酌情加或扣1-2分。

2、做好各项总结

(1)小组长总结:

组长每节课小结每位组员的当节分数,每天小结每位组员的当天得分,每周小结组员的本周得分。

(2)班主任总结:

每周要评选出上周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进行公布,且在班会课上进行表扬。

每月评选出上月最佳展示组员,最优小组及其成员,并贴照片进行公布。

同时要算出每位组员的课堂综合表现得分,并报将电子文档交与教务处,参与学生本月明星评比。

(3)科任老师总结:

每节课每个环节结束,老师都要进行一个小结,本节课结束,要为本节课作一个总结。

三、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是引导学习的有效方案,导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一个抓手,在高效课堂打造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学校从导学案的编制、使用层面作出如下规范,各学科务必遵照执行。

(一)认识导学案

1、何谓导学案:

我们所说的“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2、导学案的作用:

根据定义,“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仅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帮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

因此,“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所以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六个作用:

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呈现表;

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

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

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

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设计质量的高低决定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设计的导学案增长知识、形成能力。

因此,编写导学案的第一要求就是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要精益求精。

3、导学案的特点:

导学案突出“导”和“学”两个关键字。

“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

“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

(1)导学案与教案的不同点:

A、导学案重“导”,教案重“教”。

B、导学案服务于学生,为学生自学提供指导;教案方便于教师,为教师上好课做准备。

C、导学案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案重在对知识的传授。

D、教案以教师中心,单向性、封闭性;学案——学生中心,互动性、开放性。

E、教案是教师的自导自演,学生是听众;学案里教师组织调节,学生是主角。

F、教案要求界面规整,表述严整周密,多用书面语;学案界面亲切,表述生动活泼,多用口语。

(2)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A、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

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B、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

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C、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D、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

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二)导学案的内容设计要求:

1、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是“四化”——知识问题化、问题探究化、问题层次化、问题情境化。

2、导学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1)研究课标作指南:

课程标准对我们的教学起着无可替代的具体指导作用,课标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它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

它明确规定了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便于使用者准确理解标准,减少课标在实施过程中的落差。

这些为导学案设计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是教师进行导案学案设计的重要参照,有非常强的利用价值,它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课标对教材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第二,课标提供了教材编写的基本思路,这是导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第三,课标提供了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这是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的具体指导。

第四、课标提供的实施建议,可以提高导学案设计教学策略的能力。

第五,课标提供了大量案例,可以借鉴为课堂教学案例。

(2)用好教材促发展:

教师要重新定位和认识教材,要确立新课程意识,树立新的教材观。

要由过去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同样学生也要由过去的“学教材”变为“用教材学”。

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吃透教材内容所占的地位、整体结构、主要线索、纵横联系,把握住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

二是吃透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把握住重点、难点、训练点,实现学用结合。

三是吃透教材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把握住教材内容的深度、广度、梯度和角度,以实现“因材施教”、“差异教育”。

(3)学情调查是起点:

学情调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是高效课堂下必须开展的工作。

从学情调查的内容上来讲,它包括学生的性别差异、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偏好、学习需要、学习风格、学习动机、家庭风格等。

日常性的学情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

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基础,情感基础,学生的学习风格特征(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

学情的调查的起点即是学情调查的切入点,也就是每一节课的教学从哪儿开始进入,在什么基础上发生,也就是说如何给教学“定调子”的问题。

根据“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显然“教学起点”就应该立足于“学习起点”而定,所以学情调查主要就是进行学生学习起点的调查,对于学生学习起点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分为“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

所谓“逻辑起点”就是按课标的规定,纯粹按照教材的进度忽视学生的实际基础情况而理论上应该具有的知识、能力基础;所谓“现实起点”就是指学生在多种学习资源的共同作用下,已实际拥有的认知水平、能力基础、情感基础。

把握学习的现实起点才会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情调查经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具有全程性、全时性的特点,学情调查是教学过程的常态。

课前调查是指导导学案设计之前要进行的一项摸底工作,也就是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课中调查主要是在课堂的独学前、组内小展示和达标测评时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程和动态把握。

课后调查主要是对导学案的二次复查和听取小组反馈。

对于学情调查的对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面向每一位学生,既要面向全面的调查,又要面向个性的调查。

(4)分层设计重差异:

按照前面导学案设计“层次性原则”中的要求,导学案设计要在全面分析学生学情差异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层设计次性差异,具体进行以下分层设计的内容: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分层设计问题、分层学习程序、分层设计展示板演、分层设计评价标准,分层设计达标测评等。

分层设计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的设计不仅仅要考虑普遍性,达到“下要保底”,还要本着“上不封顶”的原则,考虑不同发展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研究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供“自助餐”式的学习目标,也就是分层设计学习目标的。

分层设计问题。

导学案在学习内容的设计上,特别强调问题式设计,这与高效课堂的问题式教学相吻合,遵循“问题层次化、问题探究化、问题情境化”的设计原求。

就问题层次来讲,根据目标要求,一般从认知层面、学生层次、内容难易度等方面将问题分为A、B、C、D四个层次。

A层:

识记水平层次,由学生自主独立完成,一般在课前解决。

B层:

理解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

通常由学生学生合作学习完成。

C层:

应用水平层次,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

通常由学生展示探讨完成。

D层:

拓展水平层次,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通常由教师点拨完成。

分层设计学习程序。

导学案设计在高效课堂上因课型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层次的学习程序设计。

从高效课堂的课型讲,往往有综合课、自学课、展示课、反馈课等课型之分,也有其他组合的课型。

虽有不同的课型,但基本的学习程序差别不大,只是有所侧重。

下面我们就看这样四种学习程序设计,其中综合课型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课型,其他课型皆是由此演变而来,所以应重点熟悉。

一是综合课型的学习程序:

明确目标——自学(包括独学、对学、群学)——展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学习反思。

其中展示又可细化为“小展示”和“大展示”。

二是自学课型的学习程序:

明确目标——问题导学——自主交流——疑难反馈——成果总结。

三是展示课型的学习程度:

明确目标——分工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