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愤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259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书愤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书愤教案.docx

《关于书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书愤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书愤教案.docx

关于书愤教案

关于书愤教案

  导语: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

他的诗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内容,又有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

抗金救国的理想和壮志难酬的苦闷,形成无法统一的矛盾,由此迸发出的火一般的激情和难以压抑的愤懑构成他诗歌的基调。

风格雄浑豪放,语言通俗流畅,明白如话。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

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1.如何理解“书愤”之“愤”?

它包含哪些感情?

它是通过什么样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

  明确:

报国无门,功业无成。

对比

  2.颔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

你能说出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

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明确:

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示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如何理解“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句诗?

  明确:

这是诗的表达方式,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陆游诗作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试加以分析。

你还能列举陆游其它的此类诗句并作简要分析吗?

  明确: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

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

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国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赏析:

词中回顾自己当年在梁州参军,企图为恢复中原、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往事,如今壮志未酬,却已年老体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愤不已,念念不忘国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

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

“觅封侯”不能单单理解为陆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禄,因为在写法上作者在这里暗用了《后汉书?

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

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

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

“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结尾三句,苍劲悲凉,寓意深刻。

“谁料”二字感叹自己被迫退隐,流露了对南宋统治集团不满的情绪。

“心在天山,身老沧州”是年迈苍苍的陆游血与泪的凝聚,它很容易让读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热泪盈眶的《示儿》诗: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这是因为,两者所表现的爱国主义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情感真挚,丝毫不见半点虚假造作;语言通俗,明白如话;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消沉。

所有这些,使陆游这首词感人至深,独具风格。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

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

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诗的精华的灵魂。

清末梁启超说:

“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1,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1,背诵全文,提高对、研讨的鉴赏能力,

  2,了解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分析比较

  课是安排一课时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教读,齐读,背诵)

  

(一)释题

  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

  (三)诗歌分类

  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

  2,研讨分类(见投影)

  3,七律常识

  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

本诗抻何韵、?

有什么好处?

  答:

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

本文用了何典故?

有何作用?

  答:

用了两个典故:

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3)问:

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

  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

  

(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

  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感愤》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

  (三)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

  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

  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诵《书愤》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背诵《蜀相》

  运用【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少年时陆游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

他一贯坚持抗金主张,怀着“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平定)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可是,他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理想。

  嘉定二年(1210),85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

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示儿)

  陆游的诗今存9300首。

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

“60年来万首诗”,陆诗的突出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

(这首诗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

于是,诗人悲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看题目,何意?

书:

写愤:

悲愤、抑郁

  “书愤”者,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也。

  1、带着问题,结合书下注释初读作品。

  2、齐读课文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样的?

抑郁,悲愤(题目)

  3、想像作者的人生境遇,带着作者想要抒发的悲愤之情再读课文。

此时你的心中有了作者的形象了吗?

  4、跟读。

现在就来共同探讨一下,诗中的哪些地方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

  这一联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那时他有满腔的爱国热忱,却不懂得世道的艰难,遥望着北方被金人占领的中原地带,胸中的愤恨郁积如山。

  这里暗示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欲图收复失地。

  这里能体现陆游的抑郁、悲愤之情吗?

  “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这是为下文“空自许”作铺垫。

从章法上说,点了诗题中的“愤”字。

  这一联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楼船夜雪”“铁马秋风”概括了两次什么样的战斗?

胜利的战斗。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但现在收复中原的时机却不在了。

  可见他当年很想投身到这样的战斗中去。

这两次战斗都发生在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时诗人才36岁。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北抗击金兵进犯事,也概括诗人过去游踪所至。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南侵,宋军在瓜洲一带拒守,后金兵溃退。

上句指此。

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陆游正在南郑参加王炎军幕事,诗人与王炎积极筹划进兵长安,曾强渡渭水,与金兵在大散关发生遭遇战。

下句指此。

这两句概括的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眼前形成鲜明对比。

  “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

“(你)自毁汝(你的)万里长城。

  陆游引用此典的用意是什么?

陆游以此自许。

  可以看出他可见其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的决心。

  这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然而,如今呢?

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

“空自许”,“鬓先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悲愤之情跃然纸上。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诗人以此自勉的精神。

  为什么以此自勉?

什么意思?

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所以这句在表现手法上叫用典明志。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未捷身先死”,但终归名满天宇,“长使英雄泪满襟”。

千载而下,有谁可与相提并论呢?

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

  扫平了文字障碍,我们就通过比较的方法【投】进一步深入理解《书愤》和《蜀相》这两首作品。

  从以下【板】几个方面找出两首诗的异同?

  1、社会背景:

离乱时代

  2、作者经历:

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创作时间、生活境遇)

  3、主要意象:

诸葛亮:

杜甫忠心、功绩(慨叹)

  陆游矢志不渝(羡慕)

  (同样以诸葛亮为主要意象,作者描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4、个人情感:

杜甫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陆游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陆游以诸葛自况,渴望建功立业)补注:

作此诗时,陆游已是61岁的老人。

此时他已罢官6年,只挂着一个空职蛰居故乡。

直到作此诗,才因任权知军州事(暂时主持地方军队和民政事物)而被起用。

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表达技巧:

杜甫情景交融

  陆游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甫沉郁(深沉蕴藉)

  陆游(悲愤)悲壮

  因此基调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板书: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社会背景:

离乱时代

  作者经历:

晚年之作、胸怀大志、不得重用

  主要意象:

诸葛亮:

杜忠心、功绩(慨叹)

  陆矢志不渝(羡慕)

  个人情感:

杜不得重用的痛苦(旷古悲凉)

  (壮志难酬)陆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

  表达技巧:

杜情景交融

  陆用典明志

  作品风格:

杜沉郁

  陆悲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