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827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9 大小:207.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9页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9页
亲,该文档总共2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2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docx

XX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基础资料整理

1自然环境与资源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地区,界于北纬27°2′~

28°37′,东经119°37′~121°16′。

温州市东临东海,西与丽水地区毗邻,南与福建省宁德地区接壤,北与台州市相连。

市域南北长176公里,东西宽163公里,陆域总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68953.58平方公里,大陆岸线339公里。

全市现辖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瑞安、乐清两市和洞头、永嘉、平阳、苍南、文成、泰顺六县,总人口718.04万人,人口密度609人/平方公里。

1.1地貌与地质

1.1.1地形地貌

温州市北、西、南三面群山起伏,中部雁荡山脉南北纵贯,东部为向海开放的平原,总体上构成了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逐级递降向海围合的陆域地形,陆域外侧为海岸曲折、岛屿港湾众多的海域地形。

全市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丘陵盆谷、平原三个陆地地貌大类和海岸、海域两个海洋地貌大类。

山地是全市最主要的地貌类型,面积7067.6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62%,主要由市域西部的洞宫山脉和北部的括苍山脉组成,其分支南雁荡山、北雁荡山南北纵贯,并形成以雄奇著称的雁荡地貌。

丘陵盆地是市域又一重要地貌类型,总面积2238.47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9.7%,主要分布在温州市中部及沿海岛屿地区。

较大的有矾山盆地、泰顺盆地、岩头盆地、上塘盆地、湖屿桥盆地、大岙盆地、玉壶盆地、珊溪盆地、孔龙盆地等。

在温州市的东部及中部的河谷中从内向外分布有河谷平原、河网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平原类型,总面积2084.13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3%。

较大的平原主要有乐清的虹桥——黄华平原、温瑞平原、仙降——万全平原、鳌江下游两岸平原、马站——沿浦平原。

温州市海域广阔,海岸线长达1015.6公里,其中陆岸线339公里,岛屿岸线676.5公里。

有5个列岛、6个海湾、76个港湾,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439个,岛屿陆域总面积为171.69平方公里,比较著名的有大门岛、洞头岛、北麂岛、南麂岛等四个海岛和温州港、鳌江港、瑞安港、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等三港三湾。

温州市海岸地貌较为发育,分为海积平原岸和海蚀山地港湾二种。

前者分布在瓯江以南到苍南琵琶山以北以及瓯江以北的海积平原的岸段上,潮滩宽度平均约5公里,岸线平直。

海蚀山地港湾中强海蚀山地港湾岸主要分布在琵琶山以南,港湾内凹,岸线曲折,沿岸基岩多断裂和节理,海蚀地貌十分典型。

弱海蚀山地港湾岸主要分布在平阳半天山区东海岩和琵琶山以南。

1.1.2地质

温州市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南加里东褶皱系闽浙地块的东北部,青田——寿宁基底断裂东南侧,构造形式以断裂为主,褶皱甚为微弱。

谷湾——灵溪、石平川——瓯江口和李山——平阳三大断裂带以及乐清境内的象山——乐清湾断裂带是影响市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断裂带,在近期以来均有(或可能有)一定程度的活动,市域及其邻近的地区均发生过较为频繁的地震活动,但多为弱震。

目前,地震部门核定市域地震裂度为六度,一般建筑不必设防,重要建筑按七度设防。

全市的工程地质分为两个区:

以岩体工程地质层组为主的山区工程地质区和以土体工程地质层组为主的平原工程地质区。

山区工程地质区地基稳定性较好,仅文成、矾山、泗溪等沉积岩分布区较差。

平原工程地质区在第四纪时为缓慢下沉区,沉积100~200米厚的松散物质,因软土地基和饱水粉细砂地基作用影响,地基稳定性较差。

1.2水系与水资源

1.2.1水系

温州市河系众多,大致可分为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与入闽、独流入海诸小河。

河道发育主要受地质构造制约,沿华夏系断裂带流向,干流大抵西向东流,支流多构成羽状水系。

主干河流多为山溪性强感潮河,源头海拔1000米以上,下游则至滨海平原,河床落差比较大;河口为溺谷,深受潮汐影响,水流流速缓而多泥沙沉积。

此外,在沿海诸片平原,发育着南北向的乐琯塘河、温瑞塘河、永强塘河、瑞平塘河、平鳌塘河和江南河网等主干河道。

市域主要河流有:

瓯江:

干流长588公里,流域总面积17958平方公里,为浙江省第二大河,温州市第一大河。

市境内流经瓯海、永嘉、温州市区、乐清市后注入东海,长76公里,流域面积4021平方公里,均为感潮河段。

永嘉县内发育有瓯江下游最大支流楠溪江,主流长136公里,贯穿永嘉全境。

飞云江:

流经境内泰顺、文成、瑞安等县市注入东海,流域面积3731平方公里,市境内3510平方公里,干流长85公里,滩脚以下59公里为感潮河段。

飞云江是全省八大水系之一,市内第二大河。

鳌江:

流经平阳、苍南,于鳌江镇注入东海。

流域面积1542平方公里,干流长82公里,为全省八大河流之一,市内第三大河。

1.2.2水资源

温州市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降水总量209.78亿立方米,折合年降水深1843毫米,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139.29亿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产水量122.7立方米,产水系数(年河川径流量与年降水量之比)为0.67。

天然水资源总量多年平均为141.13亿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29.28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21%,地表水111.85亿立方米,占资源总量的79%,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20立方米,亩均河川径流占有量5419立方米,远高于全省和全国亩均水平。

按全国降水径流区划分标准,降水分布属于“十分湿润区”,径流分布属于“丰水区”。

市内降水年内及年际分配十分不均,多年平均5~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多雨年份与少雨年份的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往往相差数倍。

降水量的地区分布趋势是山区多,平原少,海岛最少,沿海平原经济发达地带和沿海诸岛水资源极为缺乏。

市内各河流的中上游溪陡流急,水量充沛,水能资源丰富。

全市各河流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达120万千瓦,理论电能102亿度。

温州市地下水有山区地段的裂隙水、丘陵盆地和河谷平原的潜水、沿海河口平原的孔隙承压水等三类,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29.28亿立方米,可开采量为5.40亿立方米/年,占地下水资源的18%,其中供水地段为4.39亿立方米/年,非供水地段1.01亿立方米/年。

1.3气侯

温州市地处中亚热带南部亚地带近海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市域内西北到西南群山环列,对冬季环流有遏制作用,加上有东部大面积海洋水体调节气温,形成了一个温暖温润、雨水充沛、热量丰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十分优越的气候环境。

全市年平均气温19.9℃,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温度-4.5℃,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7.9℃,极端最高气温38.1℃,无霜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1611毫米,相对湿度为77%,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2%,太阳辐射量104.3千卡/平方米。

由于地形、气候类型多样,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商品性生产。

温州市主要气象灾害有台风、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及局部龙卷风、冰雹等,这些自然灾害破坏性大,严重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温州市地处台风侵袭的前沿,每年七、八、九三个月是台风的多发期,对全市有影响的台风平均每年2.9个。

暴雨八至九月出现次数最多。

干旱有伏旱、秋旱、伏秋连旱和冬旱,以伏旱和伏秋连旱最为严重。

1.4土地资源

温州市具有山地、丘陵、平原、滩涂、海域、岛屿等兼备的地貌类型,由此形成性质各异的土地资源和众多的土壤类型。

土地资源具有如下特点:

土地结构“八山半水分半地”,人均占有耕地很少。

平原江河面积总和仅2399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0.4%,人均耕地占有量仅0.4亩,耕地偏少,不但造成了粮食不能自给,而且导致了城镇工矿等基本建设用地紧张。

平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东部平原是全市工农业生产精华所在,尤其是在三江的河口地带,土地利用效益显著。

岛屿港湾众多,滩涂海域辽阔,理论基准面以上至岸线的海涂面积649.04平方公里。

土质肥沃,土壤类型多样。

全市土壤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山地有7个土类,156个土种。

各种土壤间肥力状况总趋势是耕地土壤高于非耕地土壤,水田土壤高于旱地土壤,林地土壤高于荒地土壤。

1.5海洋与港口资源

1.5.1海涂资源

温州市沿海海涂广阔,“三江口”(瓯江、鳌江、飞云江)海岸和乐清湾、大渔湾、沿浦湾以及洞头列岛,均分布有大面积海涂。

全市理论深度基准面上海涂面积90.42万亩,现海涂在继续淤涨,是温州市主要的土地后备资源。

1.5.2海洋水产资源

温州市海洋资源生物种类繁多,其中贝类是本市滩涂大宗的养殖动物。

温州市拥有洞头、南麂、北麂三大渔场,水产资源十分丰富。

海洋鱼类已知190种,主要经济鱼类和常见经济鱼类有19种。

1.5.3潮汐能源

温州海岸曲折,港湾众多,潮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源。

全市潮汐能理论蕴藏量为398万千瓦,理论电能达119亿度。

其中,乐清湾是我国著名的强潮感湾之一,潮汐能资源丰富,可装机55万千瓦,年发电量23.4亿度。

1.5.4东海油气资源

温州市域所在的我国东海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其中东海陆架盆地是整个东海海域油气资源富存最佳地区,也可能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含油区之一。

据分析,东海盆地研究区内石油资源量可能值为50多亿吨,天然气资源量可能值为2000~12000亿立方米,其中南块海域仅距温州以东110~150公里。

1.5.5港口资源

温州为全国港址密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温州中心港是我国少有的优良河口型海港,水深6米以上的港址岸线总长达60多公里,瓯江口地段是我国少有的优良河口港。

蒲歧以北的乐清湾是优良的大型避风锚地,湾内西侧,港址丰富,尤其是玉环岛的大麦屿岸段,是优良的大型海港港址。

此外,有436个岛屿,既是沿岸港口的天然屏障,本身也发育了大小不一的港址。

1.6矿产资源

温州市非金属矿产比较丰富,尤其是明矾石、叶腊石、伊利石、花岗岩和高岭土等“四石一土”,储量大、质量好、易开采,在国内外市场上有一定的地位,是全市的优势矿产资源。

苍南矾山是我国著名的“矾都”。

瑞安仙岩黄铁矿储量属全省首位。

泰顺县龟湖叶腊石矿,储量在5000万吨以上,是罕见的特大型矿床。

瓯海区伊利石矿,是全国第一个具有工业意义的矿床。

高岭土矿是全国固体成矿远景29个区片之一,估算储量达6000多万吨。

1.7植物与动物资源

1.7.1森林资源

温州市在植物区划中属中亚热带植物带,地处亚热带南、北植物汇集地带。

境内植物种类多,全市森林覆盖率为46.5%,林木总蓄积量为1100万立方米左右,其中天然林总量221.9万亩,有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竹林、山地灌丛等五个群落类型。

1.7.2草场资源

温州市山地多、滩涂广、草场资源丰富。

全市草场面积567万亩,占全市土总面积31.97%,其中可利用草场388万亩(草山草坡面积206.5万亩,草地草场3.47万亩,附带草场类面积128.9万亩),主要分布在永嘉、泰顺、文成、苍南等县100多个山区、半山区乡。

1.7.3农经作物资源

温州市农经作物资源极其丰富。

粮食作物有水稻、甘薯、大麦、小麦、油菜等10余种;经济作物有甘蔗、柑桔等多种小水果及茶叶、桑树、麻、烟叶等30多种,蔬菜作物有根菜类、白菜类、绿叶藻类等十大类,另外还有多种绿肥植物、药材作物、花卉植物。

1.7.4自然保护区

位于温州市泰顺县西北部、洞宫山脉南段的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亚热带南亚区,总面积22420亩,有林地21965亩,森林覆盖率达98%,林木总蓄积量140977立方米,区内森林生态系统良好稳定。

本区中有黄腹角雉和白颈长尾雉两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一种二级保护鸟类白鹇。

尤其黄腹角雉是我国珍禽特产,属世界最濒危鸟类。

另有8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即:

猕猴、短尾猴、穿山甲、大灵猫、小灵猫、金钱豹、毛冠鹿、苏门铃、大鲵。

此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豹猫、野猫、小鹿獾、豺等毛皮兽和食用滋补品蛇等。

2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状况

2.1经济发展特征与“温州模式”

改革开放后,温州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显著增长,创造了以家庭工业、专业市场和小城镇建设为特征的“温州模式”。

富有市场经济意识的温州人,凭着过去从事手工业生产的技能,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发展家庭工商业和联户工业。

产销结合紧密,产品规格品种齐全,价格低廉,全国各地需求者闻讯前来采购,逐渐形成高度专业化的产销基地,如金乡商标市场、宜山和龙港再生纺织品市场,有的市场则是由商而设,以商带工而建,如桥头纽扣市场。

随着专业市场的日渐繁荣,其它各类市场亦相继形成。

生产资料市场和各类生产要素——资金、劳务、技术、信息、房地产等市场配套成龙,极大地方便生产。

随着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在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新一轮改革主旋律下,作为全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先驱的温州,应该认清自己在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阶段,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结构调整为中心,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加速产业升级,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竞争实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形成温州经济集约增长的新格局。

2.2经济水平发展与现状及区域对比

2.2.1沿海区域城市对比

建国以来,温州市经济发展较快,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但是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加上经济发展过程中有所反复,使温州经济实力、经济效益和基础设施建设均落后于同时开放的其它沿海开放城市,外向型经济处于相对后进状态。

据1997年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厦门、深圳八个港口城市的统计资料分析,温州国内生产总值列第五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列第七位,第二产业增加值列第五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列第六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第七位,地方财政收入列第六位。

2.2.2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及浙江省区域对比

据1998年全省统计资料分析,温州市全市人口718.04万人,占全省的16.1%,土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1.4%,分列全省的第一和第三位,是全省人口和土地面积最大的地市之一。

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677.19亿元,占全省的13.60%,列全省十一个市(地)的第三位,比1978年翻了4.3番,平均每年递增16%,这一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4.04亿元,列全省第六位;第二产业增加值394.06

沿海区域城市主要指标一览表表2-2-1

城市

国内生产总

值(亿元)

人均GDP

(元)

第一产业增

加值(亿元)

第二产业增

加值(亿元)

第三产业增

加值(亿元)

财政收入

(亿元)

连云港

238.5

5482

77.43

90.12

70.93

15

南通

580.1

7378

124.4

267.2

188.5

36.4

上海

3360.21

25700

75.80

1754.39

1530.02

1070.95

宁波

900.4

16929

90.4

509

301

75

温州

605.83

8552

52.4

354.23

199.2

38.7

福州

748

127.2

309

311.8

51.09

厦门

371.82

28300

22.43

191.40

157.98

30.56

广州

1642.83

24900

85

761.45

796.38

深圳

1130.01

30600

15.81

557.16

557.04

144.77

资料来源:

《1998年中国城市介绍》

亿元,列全省的第四位;第三产业增加值229.10亿元,列全省的第三位。

人均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495元,低于全省(11230元)的平均水平,列第八位,工农业总产值1477.31亿元,列全省第五位,财政收入459864万元,列全省第三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833元,列全省第八位,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金额322940万元,列全省第四位。

总体而言,温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在省内处于前列,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21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列第67位。

但某些指标处于中下游,尤其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尚处于下游水平。

1998年度浙江省各地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比表2-2-2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量

(亿元)

比重

(%)

人均

(元)

总量

(亿元)

一产/

GDP(%)

一产/总

一产(%)

总量

(亿元)

二产/

GDP(%)

二产/总

一产(%)

总量

(亿元)

三产/

GDP(%)

三产/总

三产(%)

杭州市

1134.89

20.28

587.96

96.06

8.46

14.48

587.96

51.81

19.01

450.88

39.73

24.50

宁波市

973.44

17.40

542.98

88.84

9.13

13.39

542.98

55.78

17.56

341.63

35.10

18.57

嘉兴市

445.04

7.95

264.50

59.71

13.42

9.00

264.50

59.43

8.55

120.83

27.15

6.57

湖州市

324.54

5.80

183.63

50.12

15.44

7.55

183.63

56.58

5.94

90.79

27.97

4.93

绍兴市

651.26

11.64

397.61

72.85

11.19

10.98

397.61

61.05

12.86

180.81

27.76

9.83

舟山市

93.56

1.67

27.52

30.73

32.85

4.63

27.52

29.41

0.89

35.32

37.75

1.92

温州市

677.19

12.10

394.06

54.04

7.98

8.14

394.06

58.19

12.74

229.10

33.83

12.45

金华市

484.49

8.66

279.98

50.43

10.41

7.60

279.98

57.79

9.05

154.08

31.80

8.37

衢州市

140.83

2.52

62.06

35.15

24.96

5.30

62.06

44.07

2.01

43.62

30.97

2.37

台州市

554.63

9.91

310.01

91.00

16.41

13.71

310.01

55.89

10.03

153.55

27.69

8.34

丽水

地区

116.05

2.07

41.98

34.58

29.80

5.21

41.98

36.17

1.36

39.49

34.03

2.15

资料来源:

《1999温州统计年鉴》

2.3经济发展与分区差异

2.3.1经济发展概况

温州建国五十多年来经济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49年至1957年,包括建国头三年的经济恢复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这八年是全市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的时期。

1949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仅3.86亿元,至1957年达到8.43亿元,平均年递增7.2%,八年累计全民基本建设投资2892.4万元。

全市陆续发展了一批冶金、机械、造船、化工、电力等现代化工业企业,农村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工农业得到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第二阶段:

1958年至1976年,此间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多次反复,温州是全国有名的“重灾区”,这十九年是遭受严重挫折的时期。

1976年全市工农业总产值11.98亿元,十九年平均年递增1.87%,其中工业平均递增4.4%,农业平均递增0.2%,而同期人口净增加204.87万人,年均递增率2.6%。

尤其是1966年到1976年的十年中工业平均年递增率仅为0.1%。

第三阶段:

1977年以后,是全市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指导下,全市人民从温州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摒弃了过去集中僵化的管理体制,生产要素得以合理配置和使用;改变了过去单一低效的经济模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经济发展新格局,使全市经济出现了调整发展的势头。

从1978年到1998年的二十年间,工农业总产值(可比价)年均递增24.35%,1998年总量达到1477.31亿元。

历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一览表表2-3-1

年份

人均国内生产

总值(元)

国内生产

总值(万元)

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总计

工业

建筑业

1978

238

132150

55744

47361

41104

6257

29045

1979

265

150186

62498

55400

48489

6911

32288

1980

312

179689

68437

73121

63831

9290

38131

1981

327

191755

69904

78928

68787

10141

42923

1982

358

213684

88608

75839

66498

9341

49237

1983

401

243432

93190

91797

81402

10395

58445

1984

490

302064

112740

116447

104420

12027

72877

1985

605

378045

128045

160970

144133

16837

89030

1986

710

449140

140772

194156

169679

24477

114212

1987

859

549554

175792

233083

203575

29508

140679

1988

1067

692077

205865

290740

252994

37746

195472

1989

1110

728378

207848

316565

277585

38980

203965

1990

1174

778977

213424

347959

297444

50515

217594

1991

1387

929184

243483

412663

353005

59658

273038

1992

1877

1265257

237351

663989

576580

87409

367254

1993

2880

1965257

262528

1151091

1001170

149921

551638

1994

4286

2967801

308008

1746192

1486971

259221

913601

1995

5806

4035891

417656

2351346

1939990

411356

1266889

1996

7242

5100892

479074

3020558

2527107

493451

1601260

1997

8553

6058218

524130

3542338

3047288

495050

1991750

1998

9495

6771891

540353

3940566

3396146

544420

2290972

资料来源:

《1999温州统计年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