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3587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docx

推荐精品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水珠从哪里来优质课教案

《水珠从哪里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2.过程与方法:

⑴观察到盛有冰块的易拉罐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⑵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易拉罐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⑶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易拉罐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易拉罐内冰块的关系;

⑷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新的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四、教学重点

经历水珠从哪里来的假设——分析——再假设的探究过程。

五、教学难点

探究易拉罐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易拉罐内冰块的关系。

六、教学准备

每组准备:

4个易拉罐、水、冰块、纸巾、玻璃片、1000毫升烧杯

七、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师:

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的眼睛特别漂亮,像黑色的珍珠,闪闪发亮。

我希望在实验的时候大家能睁开慧眼,随我一起来探索神奇的科学世界。

现在我们来检查实验用具。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同时检查实验材料。

2.复习导入

(1)复习蒸发

师:

出示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问:

为什么湿衣服变干了?

生:

蒸发……

师:

蒸发是怎么一回事?

生:

水变成了水蒸气。

师:

水蒸气什么样?

你见过吗?

生:

在空气中,无色无味,透明的,看不见……

(2)复习冰融化吸热

师:

出示冰雪融化时,人们冻得发抖的图片。

问:

为什么?

生:

冰雪融化时,要吸热,是周围的温度下降。

设计意图:

本次课是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整合第六课之后,学生在了解蒸发现象的基础上,然后一起来探索凝结的小水珠从哪里来。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

出示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的图片,问:

为什么会有小水珠?

你有什么想法?

生:

有冷气,有水蒸气……

师: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探究——水珠从哪里来(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生活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增强探究欲望。

4.提出学习目标

①仔细观察,猜想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②通过实验观察和小组合作,知道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

③了解生活中类似的现象。

设计意图:

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5.提出假设

(1)引导作出假设

仔细观察装有冰块的易拉罐外壁,不要用手摸,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这些水珠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请你们展开想象的翅膀猜一猜这些水珠的来源。

(2)学生自主猜测

预设:

1杯子里的冰块融化形成的;

师:

水怎么出来的?

生:

跑、跳

板书:

冰融化成水跑出来

2杯子里的水漫出来形成的;

板书:

水漫出来

3冰块碰到杯沿化成水;

板书:

冰在杯沿化成水

4杯里的冷气形成的;

师:

冷气怎么出来的?

生:

跑、冒

板书:

冷气冒出

5和冰块有关系;

板书:

冰块

6和水蒸气有关系;

板书:

水蒸气

……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细心观察在科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且能根据现象作科学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

3.分析假设

(1)师:

这些假设都合理吗?

你们能根据生活经验对这些假设进行分析吗?

判断一下哪些解释不合理。

(2)学生分析并说明理由,如:

①水珠不是杯子里的冰块融化成水后漫出来的,因为杯子里的冰块融化成水时,杯子还没有装满水;

②水珠也不是从杯壁上渗出来的,因为杯壁是不漏水的;

师:

你怎么知道是渗出来的?

生:

摸一摸,看一看……

师:

同意他的想法吗?

生:

师:

那你能想办法证明易拉罐外壁的小水珠不是渗出来的吗?

生:

师:

假设我们看到的易拉罐里边与外边不一样呢?

谁有办法?

生:

加颜色(板书:

加颜色)

③给玻璃杯盖上盖子,杯内的冷气就出不来了,但是杯子的外壁还是有小水珠,所以杯子外壁的水珠也不是杯内的冷气冒出来形成的

……

4.实验验证

(1)设计实验方案

学生交流:

给易拉罐的瓶口加盖;给瓶里的冰换一种颜色。

(2)出示实验要求

请给装蓝色冰块的易拉罐加上玻璃盖,耐心观察它的外壁,不要用手摸,你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想法?

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交流实验结果

观察:

发现易拉罐外壁有一些小水珠。

水珠没有颜色。

结论:

易拉罐外壁的水珠不是冷气冒出来的,也不是冰融化成水跑出来的。

师:

通过刚才的发现,我们知道易拉罐外壁的水珠不是冷气冒出来的,也不是冰融化成水跑出来的。

那么,小水珠到底与什么有关系呢?

与冰有关系吗?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的交流,引出实验。

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科学实验,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4)再次验证

生交流:

可能和冰有关系,可能与温度有关系,可能与水有关系…

师:

科学讲究用事实说话,呢们能自己证明吗?

生:

我们试试在易拉罐里装水;

还可以装别的…

或者可以看水蒸气…

师:

水蒸气怎么装进易拉罐里呢?

生:

师:

能装空气吗?

生:

可以

空气中有大量水蒸气,可以装空气

放一个空易拉罐

师:

我们一起来做做刚才大家说的这个实验吧。

出示实验要求:

观察:

装水的易拉罐和空易拉罐,你发现什么现象?

预设1——生交流:

装水和空的易拉罐外壁都没有小水珠

我们可以知道易拉罐外壁的水珠和冰有关系

预设2——生交流:

空易拉罐外壁没有小水珠

装水的易拉罐外壁有小水珠

装冰的易拉罐外壁有小水珠

我们知道易拉罐外壁的水珠可能和冰有关系,也可能和水有关系

师:

那还与什么有关系呢?

生:

温度

水和冰的温度都低

师:

我们动手测一测温度

师演示实验,生观察。

测空气的温度,然后再测装水和装冰的易拉罐外壁的温度。

(板书:

空气20摄氏度,水10摄氏度,冰7摄氏度)

师:

你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生:

空气的温度高,水的温度低,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更低

他们有温差

师:

是什么遇到冷的易拉罐外壁呢?

生:

空气、水蒸气…

师:

装有冷的冰和水的易拉罐外壁有小水珠,那么化成热水会怎么样呢?

师再演示:

装热水的加盖的易拉罐,外壁也有水珠出现。

设计意图:

让学生猜测——验证——再猜测——再验证的基础上寻找科学的证据,提升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学习兴趣。

5.归纳总结

通过刚才的多次猜测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易拉罐外壁,冷却变成了小水珠。

板书:

遇冷

水蒸气——————水珠  (凝结)

从水里蒸发出来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片就会冷却下来,变成人们看得见的水滴。

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使学生认识到科学讲究实事求是,讲究证据,每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的认识。

6、解释应用

①你们可以解释刚从冰箱里拿出的冰棒为什么会有小水珠吗?

(回到课前的问题)

②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也见过类似的现象呢?

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试着解释一下你们所看到的现象吗?

设计意图:

通过对知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巩固科学概念的同时,使课堂探究延伸到课外,使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因课堂教学的结束而中止,课的结束成为学生新的探索的起点。

7、总结回顾:

同学们,回首刚才的探究过程,我们能总结一下我们在知识和

方法上有什么收获吗?

(经历“提出问题,大胆假设、分析假设、寻求证据、修正假设……”的过程,知道了水蒸气遇冷会变成水珠)爱迪生经过了1千多次的试验才发明出了电灯,在科学的道路上要不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就算跌倒了100次,也能在101次再站起来!

八、板书设计

5、水珠从哪里来

假设:

1.冰融化成水跑出——加盖(×)

2.杯中渗出——加颜色(×)

3.杯里的冷气形成——加盖(×)

4.冰块碰到杯沿(×)

5.从空气中来(?

……

遇冷

水蒸气——————水珠  (凝结)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认识水珠是怎么得来的,从而认识到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珠的科学道理,为了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我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比较,然后分析,讨论,遵循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规律,结合学生的年龄实际进行教学,特别是通过比较,学生更为容易理解水珠是从哪里来的。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知识、课外阅读都比较少,有些问题学生的疑问还是比较多,如冬天为什么会有霜,空气中为什么会有水蒸气,凝结到底是什么现象等。

再者,由于接触科学这一学科时间不长,自身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归纳提升科学概念的方法还应多样化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