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6429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docx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修改稿040729

浅议《湖南省信息化条例》贯彻实施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南南省信息化条例(修订)》(以下简称《条例》)于2012年9月1日施行。

《条例》的颁布实施极大地促进了我市信息产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但是,在《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我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加以研究解决。

一、《条例》贯彻实施的基本情况

自2012年《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发展和创新为主题,扎实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有效促进了全市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并在依法推动信息化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安全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监督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1、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截至2013年底,全市现有通信光纤线路总长3.2万公里,城区宽带全覆盖,100%行政村通宽带;现有移动通信基站4960个,中心城区3G覆盖率达到98%,乡镇覆盖率为95%,2014年计划新建公用移动通信基站300个,新增WLAN无线接点100个。

2013年全市互联网容量扩容至100万个端口,出口带宽达到156G,城区范围宽带接入带宽4M以上(含)达到95%,其中中心城区家庭宽带新接入能力达到8M以上;拥有固定电话用户4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80万户,其中3G移动用户102万户,占比36.4%;宽带用户34万户,较2011年增长13.2万户,平均年增长27.9%。

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较好地满足了全市信息化工作的开展,为促进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做出了积极贡献。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初见成效。

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和改进技术,强化制度管理,初步建立起系统的、实用的电子政务工作体系。

相继建成了市政府办公专网和政府外网,各级各部门通过光纤接入政府专网平台,运行以来总体情况良好,实现了信息资源的互动共享,使非涉密公文、政务信息及明传明报等能够通过网络快捷传递,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同时,在全市电子政务平台开通了办公业务系统、会议通知系统、电子邮件、网上信访、政府网站等网络基本应用系统,实现了电子政务网互联互通,节约了行政成本。

3、电子信息产业持续较快增长。

2013年,全市拥有电子信息产业企业200余家,其中62家规模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8%,增速高于全市规模工业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比重分别占全省、全市总值的9.5%和11.3%,总量位居全省第五位;实现利润7亿元,增长23%;实现税收11亿元,增长19%,产值、利润和税收实现快速同步增长。

目前,我市拥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企业18家,其中获得双软认证并纳入省年报统计范围的有搜空高科1家。

2013年,18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820万元,增长58.1%。

4、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步伐加快。

我市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有色冶金、建材、纺织、造纸等传统产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行业竞争力、增强安全生产监控能力等方面取得实际进展。

大型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经营、企业管理等各环节,大力推广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中小企业日益重视信息化发展,企业网站、财务软件、OA办公软件等信息化初级应用进一步普及。

艾华集团、华翔翔能、宇晶机器等10家企业荣获“2013年度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

5、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3年我市农村有线电视网乡镇建网率达96.5%,村组建网率65.4%,联网干线长度达2800多千米,拥有有线用户达40.6万户;农村卫生信息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农村卫生信息系统在各区县(市)农村地区全面铺开。

截至2013年底,农村户籍人口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75%,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行政村覆盖率达100%。

同时,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及时便捷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市场流通以及农业政策等信息,提高了农业经济运行效率,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

6、社会信息化全面推进。

2013年,我市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国土、环保、水务、教育、文化、卫生、社区等社会公共领域信息化工作全面推进,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

社会治安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目前全市共建前端公共监控探头数2244个,形成城区“全覆盖、无盲区、无缝对接”的网格化“电子围城”系统。

交通安全及道路运输信息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全市交通运输“两客一危”GPS监控平台初步实现全省联网;市内中心城区1000台出租车全部安装GPS车载设备,400多台公交车安装了车载视频监控和报站设备;全市公交IC卡发行数量达到9万多张。

2013年,我市新建成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远程查验和联网监控平台,全面推出了“自主预约考试”管理系统。

“数字益阳”地理空间框架项目已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验收,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正式启动,先后为规划、房管、水利、公安、地税等部门无偿提供了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快,全市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352所,占比40.8%;实现“班班通”184所学校3035个教室,占比21.3%;实现教师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9816人,占比33.2%。

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扎实推进,全市县级以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率达到100%,70%的医院不同程度地建立了检验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和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实现了各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检验结果信息的共享。

环境监测与监察信息化稳步推进,全市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46台(套)现场端设备对全市44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实现废水、废气排放实时情况采集、分析与回传,监控中心24小时不间断向国家和省级环保部门传输数据。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2013年完成市级“金保工程”中心数据库建设,并与省、区县(市)两级实现互联互通;先后建成大医保系统、企业养老保险系统、就业服务系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系统、劳动监察两网化系统、基金监督系统、公务员管理系统、机关事业单位人事工资信息管理系统等8大系统。

另外,文化领域信息化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综合监管平台、“益阳印象•数字博物馆”等“数字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7、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得到加强。

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了网络运行和信息传输工作制度,加强了网络运行、信息传输的规范化、程序化、正规化建设,确保了网络运行没有发生重大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使用方面,积极推进国产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强化监督检查,有效的避免了信息安全事故发生。

在密码技术与产品使用方面,未发现违反国家密码管理规定使用密码技术与产品的情况。

二、《条例》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目前,我市在《条例》贯彻实施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信息化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

按照《条例》第四条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信息化发展,并逐年增加信息化投入,统筹协调解决信息化发展工作中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涉及经济社会和各个领域,资金需求扶持而巨大。

目前,省政府已设立信息化专项引导资金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省财政拿出8000万元用于扶持信息化和信息产业重大项目建设。

从我市现状来看,市县两级均尚未设立政府信息化专项资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难以保障信息化重大项目的资金需求。

2、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信息化工作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管理工作更为复杂。

《条例》第五条已明确经信(工信)部门是本行政信息化工作的主管部门,这次我市在机构改革中,也明确了由市经信委统一管理全市信息化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信息化的各项工作还分散在不同的部门和单位,没有形成“一个领导机构决策、一个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各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信息化工作格局和行之有效的统一管理体制,亟需进一步整合。

3、信息化工程备案工作尚未正常开展。

按照《条例》第七条、第十三条、第四十七条规定,有关部门的信息化专项规划、财政性资金使用等情况,应报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市信息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发改、财政、审计部门对信息化发展规划和使用财政性资金建设的信息化工程项目进行评审和监督检查。

《条例》规定的这些内容,目前该项工作在我市尚未正常开展,市政府办出台的《益阳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益政办发[2013]1号),市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也是局外之人。

5、信息化应用水平存在明显差距。

政府机关应用信息化服务社会发展手段有限,企业运用信息化还处在初期阶段,社会民众对信息化还仅仅停留在上网娱乐阶段。

《条例》二十六条规定,县以上政府应当推进两化融合,支持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可是政府部门还缺乏支持和扶持的手段,致使企业产品设计数字化、生产过程自动化、产品/服务销售网络化、企业管理智能化、市场科学决策数据化等较高层次的信息化运用还有很大差距;批发、物流、商务等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还比较落后,网上技术交流传输、网上销售运营、结算等信息化应用还有相当差距。

《条例》二十八条规定,国家机关要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促进政务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但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各部门尚未完全建立无纸化办公系统、数字化管理水平还相当低,市与县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业务协同程度不高。

《条例》二十九条规定政府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化方面的职责,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如何鼓励整合社区公共信息资源,构建社区综合便民信息服务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水平方面还欠缺,没有形成社会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共享机制,更多地让广大市民切身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促进工作生活多样化。

6、信息化专业人才紧缺。

《条例》三十八条对信息化人才培养作出了明确规定。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加强协调,积极配合,密切合作,形成合力,为经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目前,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中多层次复合型人才严重匮乏,既懂技术和管理,又懂商务和法律的国际商务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基层信息化管理部门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许多管理人员身兼数职,很难适应信息化工作的要求,信息化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人才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高水平信息人才的培养、引进不足,制约了我市信息化的发展。

三、依法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为进一步做好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切实解决我市信息化建设和《条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依法理顺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进一步优化信息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分,提升管理水平和效能,加强信息化资源整合,减少多头建设、重复投资的现象,切实履行好管理、服务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职能作用,以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工作快速发展。

2、依法加大信息化发展资金投入。

按照《条例》要求,认真研究国家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结合益阳实际,加大政府资金引导,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建议市委、市政府设立全市信息化专项引导资金和信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并逐年增加资金投入,用于推动《条例》的贯彻和信息化工作的开展。

3、依法出台支持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认真研究国家、省及外地信息化建设政策措施,立足益阳实际,搞好调查研究,着重从促进信息消费、推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推进宽带提速工程、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基地等方面,制订出台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政策,从而更好地推动我市信息化建设。

4、依法建立信息化绩效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

制定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统计指标体系,改进信息化绩效评估办法,科学评价市域内信息化水平,考核各地各部门及单位贯彻执行《条例》情况,增强推动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正确把握信息化投资效益和效果,推动全市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

5、依法加强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监管。

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条例》的学习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条例》贯彻实施的良好氛围,真正把《条例》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全省信息化发展步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进一步提高对信息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健全信息安全工作机构,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强化信息化和网络安全监管,不断提升信息安全技术防范水平。

6、依法健全信息化人才培训机制。

信息化程度越高,对人才的需求也越高。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网上申报、认证、数据集中等业务网络化处理均需要安全稳定的网络支持。

我市应结合远程教育,岗前培训,建立起完整地培训机制,定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更新和业务技能学习培训,从而提高信息化人才的素质。

同时,各级各部门应建立引进、培养、奖励、储存信息化人才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利用各类培训机构,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和社会公众的信息化培训,不断提高全社会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应用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