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08801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7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 Word解析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十校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联考生物精校Word解析版

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宁波市高三期末“十校联考”

生物试题卷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氨基酸B.肝糖元C.生长激素D.K+

【答案】B

【解析】人体内环境中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如氨基酸)、激素(如生长激素)、无机盐(如K+、Na+)等,故A、C、D项均不符合题意;糖原包括肝糖原和肌糖原,肝糖原存在于肝细胞中,肌糖原存在于肌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B项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地球温度升高对中国环境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永冻土将融化B.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

C.农业生产能力上升D.北方干燥地区将更干

【答案】C

【解析】地球温度升高将导致永冻土融化,海平面上升,植物的分布将发生变化,北方干燥地区将更干燥,导致农业生产能力下降,故C项错误,A、B、D项正确。

3.种群的下列特征中,对种群数量变动起决定作用的是

A.出生率和死亡率B.年龄结构

C.性比率D.种群密度

【答案】A

【解析】出生率和死亡率对决定种群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A项正确;年龄结构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动,可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B项错误;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项错误;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反应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情况,不决定种群数量变化,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不同特征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

对于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A.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分裂,丧失全能性

B.有些病毒也可能导致正常细胞异常分化为癌细胞

C.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等代谢过程变慢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编程性死亡过程

【答案】A

【解析】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所以高度分化的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并没有丧失全能性,A项错误;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B项正确;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呼吸等代谢过程变慢,C项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D项正确。

5.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是所有生命系统中的核心元素

B.Fe2+和I-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

C.属于细胞内生物大分子的脂质分子量以百万计

D.梨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

【答案】C

【解析】碳原子可以形成长链或环状结构,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碳是所有生命系统的核心元素,A项正确;Fe2+和I-分别参与构成血红蛋白和甲状腺激素,B项正确;生物大分子是指相对分子质量数以万记、甚至百万计的有机化合物,脂质的相对分子质量都比较小,不属于生物大分子,C项错误;梨汁中含有丰富的果糖,是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良好材料,D项正确。

6.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切去尖端的幼苗基部的不同位置上,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

下列对甲、乙、丙的生长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向左侧弯曲生长

B.乙直立生长

C.丙向右侧弯曲生长

D.甲、乙、丙都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B

【解析】甲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项错误;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B项正确;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C项错误;由于单侧光在左侧,而甲、乙、丙中只有丙弯向左侧生长,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幼苗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由于题图中幼苗的尖端被切除,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

7.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HIV外层脂类膜掺有病毒蛋白质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只感染人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

D.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

【答案】A

【解析】艾滋病病毒的结构外面有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蛋白质衣壳,衣壳外面有由脂类、蛋白质和糖类组成的包膜,即HIV外层脂类膜掺有病毒蛋白质,A项正确;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B项错误;HIV主要感染人类辅助性T淋巴细胞,C项错误;HIV的遗传物质是RNA,不能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DNA中,D项错误。

8.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易化扩散比扩散转运速率大

B.温度降低不影响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速率

C.主动转运通常使被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加大

D.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答案】B

【解析】易化扩散需要膜蛋白的帮助,比简单扩散的速率要快几个数量级,A项正确;甘油和脂肪酸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低温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影响甘油和脂肪酸进出细胞的速率,B项错误;主动转运可以逆浓度梯度进行,所以通常可使被转运物质在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加大,C项正确;某些小分子物质也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例如神经递质,D项正确。

9.下列关于性激素生理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激素具有促进乳腺生长的作用B.雌激素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

C.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D.雄激素具有减弱代谢率的作用

【答案】D

【解析】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雌性第二性征,所以雌激素也能促进乳腺生长发育,还具有促进卵泡生长的作用,A、B项正确;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增加,生长发育加快,故雄激素具有促进骨骼生长的作用,C项正确;进入青春期后,性激素分泌增加,新陈代谢加强,故雄激素具有促进代谢率的作用,D项错误。

10.下列关于炎热环境下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肤血管舒张

B.骨骼肌不自主地反射性收缩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脂肪被大量分解、氧化

【答案】A

【点睛】

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理解并掌握体温调节的机理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炎热环境→皮肤温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散热(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加)→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11.药物A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

用不同浓度的药物A处理海拉细胞,得到结果如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药物A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

B.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

C.药物A可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

D.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

【答案】B

【解析】随药物A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在期的比例增加,A项错误;据图可知,当药物A的浓度逐渐升高至150μg/mL时,G1期的海拉细胞数目逐渐减少,G2/M期的细胞数目逐渐增多;当药物A的浓度超过150μg/mL时,G2/M期的细胞数目开始减少,由此可知药物A可使海拉细胞停留在G2/M期,且最适浓度是150μg/mL,此时抑癌作用最佳,故B项正确,D项错误;DNA复制是在S期,若药物A抑制海拉细胞的DNA复制,则应该出现G1期细胞百分比增加的情况,与题图不符,C项错误。

12.下列关于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

B.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转运葡萄糖和蔗糖的载体蛋白

C.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D.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

【答案】A

【解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不存在多糖、核酸和蛋白质形成的物质,A项正确;蔗糖属于植物二糖,动物体内不存在蔗糖,所以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没有转运蔗糖的载体蛋白,B项错误;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核糖体,而核糖体由rRNA(属于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故C项错误;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5染色体,但不存在由多糖、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D项错误。

13.细胞的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体积趋向于大,有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高效的物质交换

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性与膜上的蛋白质有关,而与磷脂分子无关

C.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

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基因也多,细胞核也相应增大

【答案】C

【解析】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越不利于细胞与周围环境进行高效的物质交换,A项错误;细胞膜的选择透性既与膜上的膜蛋白有关,也与磷脂分子有关,B项错误;细胞器膜把细胞分隔成多个区室,使多种化学反应同时进行互不干扰,保证了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项正确;同一个生物体的细胞核中DNA分子和基因的数量都相同(来自同一个受精卵),只不过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使不同体细胞中的蛋白质和RNA有所不同,进而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合成蛋白质旺盛与否和基因的数量、细胞核大小没有关系,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相关知识。

易错点是A选项,一定要明确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表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越有利于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利于细胞的生长。

14.核酶能特异地结合并切断特定的mRNA,且可重新结合和切割其他的mRNA分子。

下列关于核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核酶滴加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发生紫色反应

B.核酸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故核酶的活性通常不受温度的影响

C.核酶与特异性底物结合时,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

D.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由此可反映核酶具有高效性

【答案】C

【解析】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滴加双缩脲试剂可发生紫色反应的是蛋白质,而且该反应的发生不需水浴加热,故A项错误;与蛋白质相比,核酸虽然具有热稳定性,但温度过高或过低也能影响其性质或结构,因此核酶的活性也受温度的影响,B项错误;核酶与特异性底物(mRNA)结合时,能切断特定的mRNA,说明在该过程中有磷酸二酯键的断裂,C项正确;与不加核酶组相比,加核酶组mRNA降解较快,表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要证明酶具有高效性,最好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D选项,一定要明确酶具有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做对比而言的。

15.下列关于苯丙酮尿症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病是性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B.近亲结婚不影响该病的发生率

C.该病的发病风险在青春期会增加

D.在双亲之一为患者的后代中的发病率可高达1/2

【答案】D

【解析】苯丙酮尿症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A项错误;该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近亲结婚会导致隐性纯合概率增加,提高该病的发生率,B项错误;所有的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都很低,C项错误;双亲之一为患者(设基因型为aa),如果另一双亲是致病基因携带者(Aa),则他们的后代中的发病率可高达1/2,D项正确。

16.下列关于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二次套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B.F1体细胞中各种基因都能正常表达,并表现出相应的表现型

C.F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体现了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D.正反交结果相同,说明参与交配的亲本为纯合子

【答案】A

【解析】实验过程中二次套纸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即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A项正确;F1体细胞中不是各种基因都能正常表达,而是只有显性基因能正常表达,并表现出相应的表现型,B项错误;F1自交时,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能体现基因间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C项错误;正反交结果相同,不能说明参与交配的亲本为纯合子,例如基因型为Aa和aa的亲本正反交结果也相同,D项错误。

1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嘌呤与嘧啶碱基比例不变

B.整合到R型菌内的DNA分子片段,可以直接表达出产物荚膜多糖

C.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可能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

D.S型菌DNA整合到R型菌内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B

【解析】DNA为双链,R型菌转化为S型菌后的DNA中虽然整合了S型菌的DNA片段,但嘌呤与嘧啶碱基比例不变,仍然是1,A项正确;DNA中的基因表达产物为蛋白质,不会直接表达出多糖荚膜,B项错误;进入R型菌的DNA片段上有多个基因,也就可能有多个RNA聚合酶结合位点,C项正确;S型菌DNA整合到R型菌内属于基因重组,D项正确。

18.将不含放射性的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完成两个细胞周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个细胞周期结束后,每个子细胞中都有一半的染色体被标记

B.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C.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每个子细胞中含3H标记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D.第三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都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

【答案】B

【解析】DNA分子具有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将洋葱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上培养,让其完成一个细胞周期后,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但只有新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单链含有标记,A项错误;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中期,每条染色体中仅有一条单体被标记,另一条不含标记,B项正确。

第二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一条有标记,一条无标记)随机分配,导致完成两个细胞周期后,形成的子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每个细胞中含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最少是0,最多是全部都含有放射性,C项错误;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第三个细胞周期的分裂后期细胞,不可能出现“有一半染色体被标记”的情况,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特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解题的关键是需要考生具备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DNA分子与染色体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并利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各选项内容进行解释、推理,最终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

解题时可以某一条染色体为例进行画图分析。

19.下列关于真核细胞内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同的r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参与构成的细胞器不同

B.相同的mRNA分子在不同细胞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C.相同的tRNA分子在不同细胞中转运的氨基酸不同

D.相同的DNA分子在不同细胞的转录产物可能不同

【答案】D

..............................

20.使用农药来防治某种稻飞虱,开始效果很好,但长期使用后,效果越来越差。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

B.稻飞虱对农药进行了定向的自然选择

C.农药的使用使稻飞虱之间不断产生生殖隔离

D.防治过程中,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答案】D

【解析】稻飞虱原本就存在着抗药性变异,而不是农药的使用使其产生变异。

稻飞虱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其定向选择的结果,A、B项错误;农药的使用不会使稻飞虱之间产生生殖隔离,C项错误;防治过程中,由于农药的定向选择作用,使抗药个体的比例和抗药基因频率不断上升,D项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农药的使用只是对害虫原有抗药性的变异进行了自然选择。

21.如图为免疫应答的特殊性与记忆示意图。

下列对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与相应的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种物质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

B.由同一种基因控制合成这两种物质

C.两种物质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

D.效应B细胞能同时合成和分泌这两种物质

【答案】D

【解析】成熟B淋巴细胞膜上与抗原结合的受体以及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均需通过高尔基体进行分拣转运,A项正确;成熟的B淋巴细胞能合成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

所以这两种物质由同一种基因控制合成,能特异性识别同一种抗原,故B、C项正确;效应B细胞只能合成和分泌抗体,B细胞上的抗原受体是由B细胞合成、分泌的,D项错误。

22.除草剂敏感型的小麦经辐射获得了抗性突变体,敏感和抗性是一对相对性状。

关于突变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不可能恢复为敏感型

B.若为一对碱基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不能编码肽链

C.若为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该抗性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

D.若为染色体易位所致,则四分体内一定发生过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突变体若为基因突变所致,则再经诱变可以恢复为敏感型,A项错误;抗性基因若为敏感基因中的单个碱基对缺失所致,若缺失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则该抗性基因编码的肽链长度可能变短,,但不一定不能编码肽链,B项错误;突变体若为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所致,则缺失片段中含有敏感基因,说明该抗性基因一定为隐性基因,C项正确;同源染色体(四分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片段互换,属于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的一种类型,而染色体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故D项错误。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是D选项,一定要注意理解和区分染色体易位和染色体交叉互换的区别。

23.在由裸岩向森林的原生演替过程中,不同群落阶段延续时间不同。

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延续的时间最长,草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快,木本植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又逐渐减慢。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

B.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

C.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

D.演替到森林阶段,由于物种多样性增大,群落内部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答案】D

【解析】地衣和苔藓植物群落演替速度最慢是因为土壤的形成和积累需要漫长的时间,A项正确;在草本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中,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或二年生植物,B项正确;木本植物群落演替速度较慢是因为木本植物生长周期较长,C项正确;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多样性增大,但竞争程度与多样性关系不大,主要与资源、空间等有关,D项错误。

24.如图是某XY型性别决定生物(2n=4)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肯定有基因A

C.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

D.若①和⑤上的基因有所不同,则说明形成此细胞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

【答案】C

【解析】由于该生物的体细胞有4条染色体,①与④是同源染色体,②与③是一对性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A项错误;由于①与④是一对同源染色体,若染色体①有基因A,则④不一定有基因A,B项错误;②与③是一对异型性染色体,若图中的②表示X染色体,则③表示Y染色体,C项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片段交换,D项错误。

25.将酵母菌破碎离心后获得细胞匀浆(含各种细胞成分)、悬浮液(含细胞溶胶)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现设置甲、乙、丙三组实验,各加入上述三种中的某一种(设为X、Y、Z),具体如下:

甲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丙组,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

各装置中各物质剂量均适宜,实验条件合适。

检测三组实验中有无CO2产生。

(注: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的厌氧呼吸会受到抑制)。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中加入三组实验中的X、Y、Z应该都是悬浮液

B.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

C.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需氧呼吸的干扰

D.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质(X、Y、Z)的种类

【答案】D

【解析】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ATP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B项正确;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三种物质相同,都应是细胞质基质,即悬浮液,A项正确,D项错误;本实验为探究抑制酵母菌厌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ATP,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则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产生的还是无氧呼吸产生的,故C项正确。

26.下列关于膝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中K+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

B.血液中Na+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增强

C.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屈肌后使之舒张从而完成膝反射

D.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伸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答案】C

【解析】静息电位的形成与K+外流有关,降低膜外K+浓度,即增加了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增大,进而会导致膝反射减弱,A项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内流有关,升高膜外Na+浓度,即增加了膜内外的钾离子浓度差,则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进而会导致膝反射增强,B项正确;动作电位沿传出神经元传入伸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D项正确,C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并掌握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产生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27.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氮素水平对某植物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氮素水平(mmol·L-1)

叶绿素含量(μg·cm-2)

气孔导度(mmol·m-2·s-1)

胞间CO2浓度(μL·L-1)

表观光合速率

(μmol·m-2·s-1)

1

5(低氮)

86

0.68

308

19.4

2

10(中氮)

99

0.84

304

20.7

3

15(偏高)

103

0.85

301

21.4

4

20(高氮)

103

0.84

295

22.0

(注:

气孔导度指气孔开放程度;表观光合速率是指在光照条件下,一定量的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释放到外界的O2量)

A.氮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B.随着氮素水平的增加,胞间CO2浓度的持续下降促进了表观光合速率不断增加

C.第4组的表观光合速率高于第3组,而叶绿素含量相同,推测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高氮条件下,氮素参与合成的光合作用有关酶的数量增多

D.一定范围内增大氮素浓度,可提高该植物叶片的表观光合速率

【答案】B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氮素水平,叶绿素的元素组成是C、H、O、N、Mg,根据表格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氮素水平的提高,叶绿素的含量在增加,因此适当增施氮肥有利于叶绿素的合成,A项正确;胞间CO2浓度和表观光合速率均属于因变量,该实验不能说明两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B项错误;氮也是组成细胞中酶的元素,第4组(高氮组)比第3组(偏高组)叶片表观光合作用速率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