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7260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docx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一五计划、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本课涉及的是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但是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国民经济,我国政府组织编制“一五”计划,起止时间是1953年至1957年,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在工业交通建设方面的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问题,其中工业化的起步,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及主要内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和政权组织形式。

2.讨论分析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什么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利用填图册填出一五计划的成就、培养学生识图、归纳知识的能力。

3.正确认识我国目前的各项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党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的一种创新改革。

通过分析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使学生认识它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体会我国依法治国,依德治国的政策。

并认识从专制到法制,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强化民主法制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一五”计划;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教学难点】

分析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什么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鸟巢》

教师:

鸟巢,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它由巨大的门式钢架结构组成,整个建筑用钢量为11万吨。

而1949年中国的钢产量全部加起来也只能建一个半鸟巢。

那么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

(设计意图)从熟悉的鸟巢建筑说起,把日常生活与新课知识相结合,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中国的工业化是怎样起步的呢?

从而顺利过渡到本课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

展示图片:

展示表格:

教师:

从图片和表格,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留给我们一个烂摊子,工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物资紧缺,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

展示图片:

展示表格:

《1952年主要产品产量表》

教师:

经过三年的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根本好转,工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展示图表:

教师:

但是,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我国的工业水平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拥有量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面对新中国成立时的工业现状,毛泽东曾感慨地说: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

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教师:

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

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

2.第一个五年计划

展示图片:

教师: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找出一五计划实施的时间、目的和基本任务。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时间:

1953—1957年底

(2)目的:

1 为了摆脱工业落后的面貌;

2 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展示图片:

【想一想】

教师:

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为什么要优先发展重工业呢?

材料一:

促成当时中国选择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一个更直接的原因,是朝鲜战争导致的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此后西方对中国的封锁禁运,也使建立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更迫切。

周恩来在全国政协第四十九次扩大会议总结发言时明确指出:

……既然我们还不能制造一辆坦克、一架飞机、一门高级大炮和一辆汽车,那我们的国防力量怎么能算强大呢?

我们要自己生产这些东西,就要搞重工业!

材料二:

旧中国经济结构畸形,1949年轻工业产值占整个工业的70%以上,而重工业所占比重则不到30%……解放前国火车头不能自制,钢轨也大部分从国外输入;汽车公路通车货运客运汽车为数很少,而且都是从国外输入的……完全没有自己的航空业……并且因为我国没有重工业,许多轻工业的机器,不能制造!

因为没有重工业……过去在我国农业中就几乎完全不使用机器,也很少使用化学肥料。

材料三:

由于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苏联只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跑完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世纪才走完的路程,使苏联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

1954年3月,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强调:

苏联过去所走的路,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榜样!

我国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是依据苏联经验从建立重工业开始。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①增强国防、保卫政权;②重工业落后,影响工业、农业的发展;③受苏联发展的影响,学习苏联经验。

教师:

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

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捷报频传。

展示图片:

《1954年10月周恩来和米高扬在苏联援助中国建设项目协定文本上签字》

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就

(1)工业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展示图片:

《鞍钢场景》

展示图片: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展示图片:

《长春一汽生产的第一批解放牌汽车》

展示图片:

《我国自己制造的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2)交通成就

①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

展示图片: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展示图片:

《川藏公路》

展示图片:

《青藏公路》

展示图片:

《新藏公路》

③1957年,长江大桥建成

展示图片:

《武汉长江大桥》

(3)工业基地的形成

教师: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展示表格:

《一五期间中国社会生产增长表》

教师: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4.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意义

展示图片:

教师: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首先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开始讲解,继而讲授一五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建设成就、意义。

环环相扣,由浅及深,使学生全方位厘清本知识点。

过渡:

经济上展开一五计划,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那政治上有何举措呢?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背景

展示图片:

《选民证》

教师: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展示图片:

《人民代表步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

教师:

请同学们结合书本知识,找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和内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1)时间:

1954年9月

(2)地点:

北京

(3)内容

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展示图片:

《毛泽东在审阅和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展示图片:

《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展示图片:

教师:

那么,这部宪法都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师:

宪法的性质又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性质:

a.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b.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c.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展示图片:

教师:

为什么说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宪法明确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民主原则,从法律上规定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展示图片:

教师: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蒙、汉、维、哈、藏、朝文版本,全国有1.5亿群众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教师:

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来讨论呢?

征求人民的意见,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说明我国政府尊重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体现了民主。

教师: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展示图片: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意义

展示图片:

教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设计意图)本目知识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背景开始,迅速将学生拉入教学情境。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也加紧进行。

进而分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内容及意义。

【课堂小结】

1957年,“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为中国共产党积累了进行建设的初步经验,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诞生后制定的第一部宪法。

此时,强烈的民族自家感交织着建设新国家的巨大热情,汇聚成了一股无穷的力量,鼓舞着全国人民正向着美好的梦想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