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097457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docx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

《医疗质量管理责任状》

为贯彻落实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相关规定,进一步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医药费用,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努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结合我院与福海县社会保险管理局签订的《阿勒泰地区福海县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202x年度)》及与福海县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管理中心签订的202x年度协议中相关要求制定此协议。

一、所有转诊、转院患者,除去急诊患者、肿瘤、癌症、特殊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等、精神异常类疾病患者外,转诊、转院必须经过远程会诊。

在院患者无远程会诊单转院,一例扣除科主任100元。

二、临床各科室每月25日必须上报临床路径及单病种控制报表。

每推迟一天扣除科主任100元。

三、临床各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1.急诊科。

药占比≤45%,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3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2.内一科。

药占比≤41%,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3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3.内二科。

药占比≤42%,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3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4.康复科。

药占比≤41%,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3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肿瘤患者不计算在内)。

5.儿科。

药占比≤40%,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202x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6.普外科。

药占比≤38%,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8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高值耗材、镇痛泵不计算在内)。

7.妇产科。

药占比≤35%,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5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亮丙瑞林、曲普瑞林、戈舍瑞林等特殊用药、镇痛泵不计算在内)。

8.五官科。

药占比≤25%,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5%,农合患者次均费用≤3500元,医保患者次均费用≤4000元,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8%,平均住院日≤12天。

(人工晶体不计算在内)。

9、各科室药占比每超出一个百分点,扣除该科室绩效工资3000元。

农合目录外药品使用率、农合患者均次费用、医保患者均次费用、医保目录外药品使用率超出部分全额扣款。

院领导:

科主任:

福海县人民医院

202x年5月24

第二篇:

质量管理责任状为进一步加强沥青拌和站管理,搞好产品质量控制,保证xx年油路建设任务,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拌和站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责任状,具体条款如下:

一、拌和站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成员分工如下:

组长。

对拌和站质量负全面责任,完成好与段部签订的202*年工作目标责任状的各项工作。

副组长。

协助组长抓好质量管理,主要抓好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化验员。

按规定做好各种试化验,包括材料进厂前、生产过程中及产品出厂前的试化验,对存在质量问题及时反馈信息,提出处理意见,并负责有关质量内业资料。

二、化验人员必须做好原材料进厂前的质量检验工作,包括沥青三大指标检验,碎石酸碱性、粘附性、针片状含量、级配筛分,对黄沙及矿粉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把关,不符合技术要求杜绝进厂和使用。

三、生产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必须跟班作业,及时做好产品的温度、油石比、油水比、级配控制,保证每天检测频率,每天重新开机或更换拌和料类别时,必须重新化验。

在用仪器做好检测的同时,质量管理人员要做好产品外观目测工作,排除因设备运转不良而影响产品质量。

四、必须对出厂产品实行质量把关,保证拌和料温度、级配、油石比达到要求,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粗细离析现象。

五、生产过程中,必须保证拌和机燃烧系统、冷料输送及沥青输送系统在标定状态下运行,严禁私自调节或非专业人员调节。

六、如因产品质量问题,造成废料损失或面层出现油包、阴阳面,早期破损,由相关责任人员负经济损失的20%,造成严重工程质量事故的,除负经济损失外,责任人自动离岗、单位不再安排其它工作,每月发给120元生活补助费,同时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它责任。

七、按规定对进厂原料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产品温度达到要求,油石比、油水比、级配合理,不影响工程质量和进度,并且各种内业资料齐全、准确,达到上级检查标准,奖励每人200元,否则除按上述条款处罚外,每人各罚与奖金等额的资金,罚款从工资中扣除。

八、本责任状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一份,监督方一份。

九、本责任状自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

公路段沥青拌和站

代表:

乙方:

拌和站相关责任人

监督方:

公路段

签订日期:

第三篇:

城西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责任状范文城西卫生院医疗质量与医疗

安全管理、综合治理

责任状

单位:

城西卫生院202*年三月

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责任状

依据《湖南省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市、县卫生局关于事项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责任制的精神,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院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特制定如下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目标:

一、责任目标内容

2、巩固和发展过去一年卫生工作的成果,保持无医疗事故纠纷。

认真开展乡镇卫生院管理年活动,认真学习,优化服务,加强管理,每月都进行一次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的综合检查,有文字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同时上报卫生局备案。

3、严格落实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准入制度,对在职人员督促自学、培训,考试与持证上岗,禁止非专业人员在核心岗位上岗,严格执行上级规定的新设备、新技术、新项目报批准制度。

4、及时依法准确的处理医疗争议,加强医疗差错事故防范,确保医疗安全,落实医疗质量“一票否决”制度。

5、严格层次管理,院科室医务人员要层层签定责任状,按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并兑现奖罚。

6、由院长和妇保专干为第一责任人,联合相关医疗、医技科室负责人,坚决杜绝非法流产、接生、无证分娩、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摘取宫被节育器、出具和提供假计生证明等现象的发生,确保无计划外生育。

认真作好流动人口的婚育证明的登记和查验。

二、奖罚措施

1、卫生局年终检查评分达90分以上者给予奖励,80分至89分不奖不惩,79分以下(含79分)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负有责任者不评先评优。

2、凡出现医疗事故的医务人员包括整个科室均实行“一票否决”其经济赔偿责任外,年奖应均视情扣除。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

为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根据省、市、县镇关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制提出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特制定本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状。

一、认真落实社会治安法人责任制,加强普法教育。

二、按照“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的“三自”方针,认真抓好本单位的内部综治工作,确保本单位干部职工中和办公区、医疗区、宿舍区内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火灾、无不稳定事件、无事故,按“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参与属地综治委及驻地村、小组组织的治安防范和安全创建等活动。

三、与有关部门配合,同时作好公共卫生工作,当好后勤工作。

做个好公民,对见义勇为、抢险救灾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人员抢救治疗工作。

慈利县零阳镇城西卫生院:

慈利县零阳镇城西卫生院岗位责任人:

202*

第四篇:

医疗质量管理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第一章

第一条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三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全国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军队卫生主管部门分别在职责范围内负责中医和军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第四条

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主体,应当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第五条

医疗质量管理应当充分发挥卫生行业组织的作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为卫生行业组织参与医疗质量管理创造条件。

第二章

组织机构和职责

第六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行业组织(以下称专业机构)制订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标准和指南,指导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制订行政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相关制度、规范和具体实施方案。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监督、指导医疗机构落实医疗质量管理有关规章制度。

第七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建立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的制度和工作机制。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或者指定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组织(以下称质控组织)落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有关工作要求。

第八条

国家级各专业质控组织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指导下,负责制订全国统一的质控指标、标准和质量管理要求,收集、分析医疗质量数据,定期发布质控信息。

省级和有条件的地市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建相应级别、专业的质控组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第九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

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是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以及药学、护理、医技等部门(以下称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第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成立医疗质量管理专门部门,负责本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二级以上的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以下称二级以上医院)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

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主任由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护理、医院感染管理、医学工程、信息、后勤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指定或者成立专门部门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其他医疗机构应当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或者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具体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按照国家医疗质量管理的有关要求,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组织开展本机构医疗质量监测、预警、分析、考核、评估以及反馈工作,定期发布本机构质量管理信息;

(三)制订本机构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四)制订本机构临床新技术引进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五)建立本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的培训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并监督实施;

(六)落实省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二级以上医院各业务科室应当成立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组长由科室主要负责人担任,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具体工作。

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

(一)贯彻执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二)制订本科室年度质量控制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科室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

(三)制订本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和具体落实措施;

(四)定期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医疗质量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

(五)对本科室医务人员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标准、诊疗常规及指南的培训和宣传教育;

(六)按照有关要求报送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三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人员的培养和考核制度,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在医疗质量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第三章医疗质量保障

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权利,履行防病治病、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健康的神圣职责。

第十五条

医务人员应当恪守职业道德,认真遵守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第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核准登记的诊疗科目执业。

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依法取得执业资质,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备应当满足临床工作需要。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使用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开展诊疗活动。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技术应当与其功能任务和技术能力相适应,按照国家关于医疗技术和手术管理有关规定,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

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和临床路径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

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药学部门建设和药事质量管理,提升临床药学服务能力,推行临床药师制,发挥药师在处方审核、处方点评、药学监护等合理用药管理方面的作用。

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用药应当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尊重患者对药品使用的知情权。

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护理质量管理,完善并实施护理相关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和护理指南;加强护理队伍建设,创新管理方法,持续改善护理质量。

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技科室的质量管理,建立覆盖检查、检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室内质量控制,配合做好室间质量评价工作,促进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

第二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完善门急诊管理制度,规范门急诊质量管理,加强门急诊专业人员和技术力量配备,优化门急诊服务流程,保证门急诊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并把门急诊工作质量作为考核科室和医务人员的重要内容。

第二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手卫生、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和医院感染监测等规定,建立医院感染的风险监测、预警以及多部门协同干预机制,开展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和教育,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第二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病历质量管理,建立并实施病历质量管理制度,保障病历书写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

第二十四条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活动,应当遵循患者知情同意原则,尊重患者的自主选择权和隐私权,并对患者的隐私保密。

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疗服务,应当符合国家关于中医诊疗、技术、药事等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强中医医疗质量管理。

第四章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第二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本机构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质控组织关于医疗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质控组织开展工作,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有关要求,向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及时、准确地报送本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相关数据信息。

医疗机构应当熟练运用医疗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根据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或者质控组织发布的质控指标和标准完善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指标体系,及时收集相关信息,形成本机构医疗质量基础数据。

第二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临床专科服务能力建设,重视专科协同发展,制订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行“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多学科诊疗模式。

加强继续医学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临床技术创新性研究和成果转化,提高专科临床服务能力与水平。

第二十八条

医疗机构应当加强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建立本机构单病种管理的指标体系,制订单病种医疗质量参考标准,促进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

第二十九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订满意度监测指标并不断完善,定期开展患者和员工满意度监测,努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员工执业感受。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应当开展全过程成本精确管理,加强成本核算、过程控制、细节管理和量化分析,不断优化投入产出比,努力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第三十一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和抽查,建立本机构医疗质量内部公示制度,对各科室医疗质量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予以内部公示。

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开展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医院管理制度、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法、专业技术规范等相关内容的培训和考核。

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科室负责人综合目标考核以及聘任、晋升、评先评优的重要指标。

医疗机构应当将科室和医务人员医疗质量管理情况作为医师定期考核、晋升以及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第三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强化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提高医院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使信息化工作满足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需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

建立完善医疗机构信息管理制度,保障信息安全。

第三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对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要求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对收集的医疗质量信息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对医疗质量问题和医疗安全风险进行预警,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效果,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第五章医疗安全风险防范

第三十四条

国家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鼓励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主动上报临床诊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促进信息共享和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不良事件信息采集、记录和报告相关制度,并作为医疗机构持续改进医疗质量的重要基础工作。

第三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建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损害事件和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报告制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相关部门报告。

第三十六条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医疗安全意识,建立医疗安全与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医疗安全管理相关工作制度、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质量重点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安全与风险管理,落实患者安全目标。

医疗机构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相关制度,利用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风险分担形式,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制订防范、处理医疗纠纷的预案,预防、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完善投诉管理,及时化解和妥善处理医疗纠纷。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医疗机构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碍或者隐瞒有关情况。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评估制度,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定期在行业内发布评估结果。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各级质控组织应当重点加强对县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疗质量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九条

国家卫生计生委依托国家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全国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指标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

省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立本行政区域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对本行政区域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相关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反馈,对医疗机构医疗质量进行评价,并实现与全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互连互通。

第四十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激励机制,采取适当形式对医疗质量管理先进的医疗机构和管理人员予以表扬和鼓励,积极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

第四十一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约谈制度。

对发生重大或者特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存在严重医疗质量安全隐患,或者未按要求整改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约谈;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通报,依法处理,同时报上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四十二条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当将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情况和监督检查结果纳入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的关键指标,并与医疗机构校验、医院评审、评价以及个人业绩考核相结合。

考核不合格的,视情况对医疗机构及其主要负责人进行处理。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医疗机构开展诊疗活动超出登记范围、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从事诊疗工作、违规开展禁止或者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使用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第四十四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对公立医疗机构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一)未建立医疗质量管理部门或者未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

(二)未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相关规章制度的;

(三)医疗质量管理制度不落实或者落实不到位,导致医疗质量管理混乱的;

(四)发生重大医疗质量安全事件隐匿不报的;

(五)未按照规定报送医疗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

(六)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四十五条

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师、护士在执业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依据《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未经亲自诊查,出具检查结果和相关医学文书的;

(四)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五)开展医疗活动未遵守知情同意原则的;

(六)违规开展禁止或者限制临床应用的医疗技术、不合格或者未经批准的药品、医疗器械、耗材等开展诊疗活动的;

(七)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其他卫生技术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规定履行监管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章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医疗质量。

指在现有医疗技术水平及能力、条件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临床诊断及治疗过程中,按照职业道德及诊疗规范要求,给予患者医疗照顾的程度。

(二)医疗质量管理。

指按照医疗质量形成的规律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对医疗服务要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与控制,以实现医疗质量系统改进、持续改进的过程。

(三)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

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严格遵守的相关制度,主要包括:

首诊负责制度、三级查房制度、会诊制度、分级护理制度、值班和交接班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急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新技术和新项目准入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病历管理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

(四)医疗质量管理工具。

指为实现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持续改进所采用的措施、方法和手段,如全面质量管理(tqc)、质量环(pdca循环)、品管圈(qcc)、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绩效评价、单病种管理、临床路径管理等。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2x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

民营医疗站医疗保险管理责任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民营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保险管理责任状

根据宁波市政府令第138号《宁波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规定》及甬劳社医﹝202x﹞72号“关于印发《宁波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费用结算暂行办法》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特制定直属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保险管理责任状:

一、在排除既无挂号费又无诊疗费的自助挂号和人为分解门诊人次的前提下,对门诊有挂号而无费用的人次,只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